<h1>黃河三門峽大壩,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東北部。北鄰山西省,西鄰陜西省,被人們稱為豫西“金三角”。距三門峽市區30公里的三門峽大壩,誕生于1957年,是我國在黃河干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截流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門峽黃河大壩橫跨黃河南北兩岸,南岸隸屬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北岸接壤山西省運城市平陸縣。游客可沿著壩頂的河南、山西兩省界碑行走,體驗"一步跨兩省"的特殊地理奇觀。??</span></p> <h1>壩頂的"一步跨兩省"地標。</h1> <h1>左腳在前跨晉,右足在后踏豫。</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壩頂專供工作人員使用的的一號電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們乘坐專供游人使用的二號電梯下壩底去參觀。</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電梯很快下到壩底,外面艷陽高照,氣溫較高,我們決定走廊道水晶宮看看。</span></h1> <h1>進入廊道水晶宮,里面十分涼爽,讓人感覺非常舒適,炎熱和勞累一掃而光。</h1> <h1><br></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廊道水晶宮?里有一段透明玻璃走道,游人可以通過透明玻璃觀賞大壩深層水流與魚群??。</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門峽大壩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裝機容量40萬千瓦,全長875.2米,最大壩高106米,巍然屹立于黃河三門峽谷之間。這里峽谷險峻,景色秀美,大壩巍峨,水域遼闊,古跡眾多,流傳著許多古老而動人的傳說,是風景名勝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區。</span></h1> <h1>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的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以防洪為 主的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控制流域面積68.84萬平方公里,占流域總面積的91.5%;控制黃河來水量的89%和來沙量的98%。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為國家大型水電樞紐。</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門峽水利樞紐是治黃工程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擔負著黃河下游防洪、防凌的重任,保護著冀、豫、魯、皖、蘇5省25萬平方公里范圍內1.7億人口的生命財產安全。該樞紐運營以來,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門峽樞紐工程建成后,經過幾代治黃兒女長期不懈的探索改建,摸索出“蓄清排渾”的獨特運用方式,創下了汛期渾水發電達到國家先進水平的試驗成果,在水利水電運用開發、攻克黃河泥沙難關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選派技術力量技援小浪底、萬家寨等水利工程施工建設。</span></h1> <h1>每值汛期泄洪之際,只見黃河水怒吼咆哮,氣勢磅礴,猶如千軍萬馬一泄千里;而當水庫蓄水發電時節,又見湖光山水一色,碧波萬傾。三門峽水利樞紐建成至今已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黃河歲歲安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如今三門峽水利樞紐已成為旅游勝地,尋古撫今,使人留漣忘返,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這顆明珠正綻放出她更加璀燦奪目的光芒。<br></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是建國后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此段黃河長120公里,穿過“人門”、“神門”、“鬼門”三道險峻峽谷奔騰而來,蓄水期碧水連天,泄洪期怒濤翻卷,形成難得一見的壯麗景觀。誰也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而那曾經被一代人冀望“黃河清”的三門峽大壩,既是中國幾千年治河史的豐碑,又是后人反思、借鑒的明鏡。</span></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平舆县|
北川|
道孚县|
平湖市|
玉林市|
伊宁市|
婺源县|
嘉善县|
潢川县|
库尔勒市|
丹寨县|
阳信县|
五家渠市|
蓬莱市|
德江县|
大连市|
富裕县|
会同县|
海原县|
锦州市|
望谟县|
嵩明县|
乌什县|
南陵县|
新化县|
沛县|
汉川市|
宁国市|
湘潭市|
东方市|
洛浦县|
泸州市|
六枝特区|
贵定县|
嘉禾县|
扶余县|
冷水江市|
漳州市|
南投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