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這兩天,老家蚌埠和臨近蚌埠不到30公里的鳳陽都在舉辦賞石玉器文化博覽會和賞石與盆景精品大展。好友、著名收藏大家李濤先生聞訊后,與團隊合作者王朋先生前來參觀考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在陪同他們參觀考察中發現,原來的打著奇石文化節的旗號,竟在不知不覺中改為賞石文化博覽會或賞石文化大展了。這個由“奇”到“賞”的一字之差,反映出國內的奇石藏家和人們對奇石的需求,也在產生新的重要變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奇石的觀賞,由對石頭自然形態“大、重、形”的關注,已向“小、精、神”方向轉變。特別是書桌案幾的把玩石,更是成為人們趨之若鶩追捧的對象。據了解,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把玩石已屢見不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二,由奇石到賞石變化,其實古已有之,一部中國石文化史,就是由奇到賞變化與發展的歷史。沒有對奇石自然形態的崇拜與需求,也就沒有對石文化的藝術性、文化價值的深入發掘,也就形成不了千百年來石文化蔚為大觀的驚嘆不已、驚奇叫絕,驚艷回味的局面。從宋代米芾提出“瘦、皺、漏、透”四字賞石標準,蘇軾以石喻德,明代林有麟《素園石譜》系統總結賞石理論,就標志著奇石從樸素的奇物觀發展為成熟的文化符號,賦予哲學、美學等內涵,并融入詩畫、園林、文房清供等領域,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三,由奇石到賞石發展變化到今天,人們從側重“奇特性”與“偶然性”,對形態夸張或色彩艷麗的石頭更易被關注,感官刺激占主導,而注重追求“意境美”與“人文性”,從外顯的奇崛轉向內斂的韻味,通過題名、配座、詩文轉化和其文化屬性發掘,石頭成為玩石藏家心境投射的精神載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好友李濤先生就針對長期困擾玩石人石頭配座問題,經過七年的研發,利用工業機器人和精密機床等高科技手段,第一次為各種奇石在很短時間內配上非標化心儀和諧的基座,這將是賞石文化發展中一個顛覆性的重大變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其四,從“奇石”到“賞石”,本質是從自然客體到人文主體的升維。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人類對自然認知的深化,更折射出文明進程中精神需求的不斷迭代。奇石不再僅被人們觀看的“物”,而升華為承載哲學、美學與情感的生命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今天,由奇到賞的石文化正經歷著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科技與守舊的激烈碰撞,但其核心價值,仍是對“天人合一”境界的永恒追尋與敬畏,它那神秘、神奇、神圣的天地靈氣化身與象征,卻在人們心中是亙古不變的。</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曲阳县|
马公市|
临潭县|
祁阳县|
阿合奇县|
离岛区|
卫辉市|
凯里市|
赞皇县|
绥滨县|
德清县|
民权县|
榆林市|
门头沟区|
寿阳县|
襄垣县|
海门市|
合作市|
全州县|
拉萨市|
新绛县|
文水县|
夹江县|
双辽市|
湾仔区|
洪湖市|
滕州市|
依兰县|
阿克陶县|
澄江县|
贵德县|
乌拉特前旗|
连平县|
安溪县|
新安县|
青阳县|
长葛市|
怀来县|
新乡县|
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