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撰稿人:三師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因蹭鄰居馮老弟單位福利之邀請,我們一行乘坐大巴從紹興出發,疾駛多條高速一路北上煙花三月游揚州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農歷三月的揚州古城,是瘦小西湖柳煙綠,是瓊花如雪滿巷深;是流水古韻大運河,是東關街口游人忙;是眾人千里來相會,共度“二十四橋明月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隋開皇九年(589年)始稱揚州,并延續至今。揚州市歷史悠久,是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吳夫差十年(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筑邗城始,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有著“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在中國歷史上,揚州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環境,自漢代至清代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并一路伴隨著文化的興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自然而然列入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城市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曹起溍(1906—1931),字建虞,化名魯士英、陳君豪,江蘇揚州人,是中共揚州地方組織的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他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揚州臨時縣委書記、泰縣縣委書記等職,為揚泰地區的革命斗爭奠定了重要基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故居位于東關街338號,2009年修繕后作為黨史教育基地開放。其事跡被列入“5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江蘇英雄模范人物”。曹起溍短暫而光輝的一生,展現了早期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不畏犧牲的精神,至今仍是揚州地區重要的紅色記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代的揚州,已成為全國經濟和文化中心,國際大都會,連日本的遣唐使也不遠萬里,來到長安和揚州學習中國文化。詩歌中大量出現了揚州意象,李白、杜牧、徐凝、張祜等人便將揚州推向了巔峰。張若虛的一曲《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雖未直接描寫揚州,但融入了江南的無數意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最早知道揚州,源于讀書時期歷史老師的講解: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乾隆皇帝下江南;史可法揚州保衛戰。后來又陸續讀到了“煙花三月下揚州”、“二十四橋明月夜”、“春風十里揚州路”、“揚州慢”、“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些充滿揚州意象的詩句。瘦西湖、五亭橋、大明寺、個園、何園、東關街、大運河漕運碼頭,這些實景變得高大而立體起來。而秦觀、鑒真和尚、揚州八怪鄭板橋、朱自清、汪曾祺、梅蘭芳、江上青這些名人和揚州炒飯、三丁包子、揚州“三把刀”使揚州血肉豐滿,成為我揮之不去的向往之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南京打工時,曾經和打工同事小萬乘坐綠皮火車到訪東關街,因設卡需要門票,與何園、個園、瘦西湖失之交臂。如今,我終于如愿以償來到了瘦西湖、五亭橋,煙花三月的風景像一幅幅水墨畫,不停地在我眼前交替展現,迎風招展。李白、杜牧的詩,張若虛的曲;隋煬帝的游山玩水、史可法保衛揚州城的前仆后繼,結合我自己的淺薄認知;去尋找“玉人何處教吹簫”的隋唐演義,催醒了那一場纏繞心頭的“十年一覺揚州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工無賴是揚州</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旌德县|
乳山市|
清原|
巨野县|
砀山县|
吉木乃县|
尚义县|
青川县|
昌宁县|
峡江县|
张家川|
石景山区|
六枝特区|
博乐市|
金沙县|
长子县|
威远县|
秦皇岛市|
新兴县|
阿坝|
台东县|
嵊泗县|
酉阳|
辽源市|
济宁市|
扶风县|
红原县|
新乡市|
青阳县|
南开区|
永仁县|
禄丰县|
松江区|
观塘区|
紫金县|
大宁县|
宜兰县|
仙桃市|
连江县|
桃园市|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