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青磚舊府藏百年風云</p><p class="ql-block">灰瓦殘垣訴千古滄桑</p><p class="ql-block">4月27日上午,古稀之年已過的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軍在沈陽東三省總都府參觀游覽!</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p><p class="ql-block">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位于哈爾濱市雙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將軍路1號。</p><p class="ql-block">“憶幾代風云魂牽百將經綸志,</p><p class="ql-block">引四時煙雨情重九州錦繡篇”</p><p class="ql-block">作為全國首座以將軍文化為核心主題的非國有博物館承載著厚重歷史與崇高精神的博物館2011年8月正式落成,5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宛如一部恢弘巨著,等待著世人翻閱。其館名由劉精松上將題寫,筆力遒勁,盡顯莊重權威。</p><p class="ql-block"> 館內,七個展廳如璀璨星辰,各自閃耀著獨特光芒。領袖藝術、老紅軍與士兵、開國將帥、將帥藝術、將軍藝術、偉大領袖、開國將帥堂,串起歷史的脈絡,鋪展英雄的畫卷。博物館還設有兩個特色個園區,將軍文化園內,千名將軍墨寶碑林林立,篆刻1080位共和國將軍書法,將帥林文化園,開國將帥林碑、共和國開國將帥林莊嚴肅穆,栽種1614位開國將帥云杉松,館內藏品琳瑯滿目,35類15000余件,每一件都訴說著一段崢嶸歲月。尤為珍貴的是1150位共和國將軍的13500幅書畫作品,墨香四溢,宛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彰顯著將軍們的豪情與壯志。2015年,憑借在將軍書法收藏領域的卓越成就,成功申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成為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p><p class="ql-block"> 自2005年3月15日于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慶祝兩會三五老將軍書畫筆會起至2025年,博物館已成功舉辦110次將軍文化活動,如同一曲激昂的樂章,奏響紅色旋律。188位共和國將軍來到哈爾濱,其中4位上將、15位中將、169位少將,還有2位偉人7位后代、60位開國將帥79位后代,為這樂章增添了深沉的歷史回響。</p><p class="ql-block">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2016-2017年,博物館將文化傳播的腳步邁向全國,于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11個城市開展13次贈送《開國將帥肖像油畫集》活動,1208位開國將帥1482位后代參加活動。</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1日,將帥紀念園盛大開園,開國將帥林緬懷活動同期舉行,近千余人齊聚于此,有129位開國將帥258位后代在開國將帥林緬懷先輩。截至2025年,累計已有2位偉人9位后代、476位開國將帥1298位后代,在開國將帥林前寄托哀思,傳承革命精神。開國將帥名垂青史,紅軍精神世代相傳。</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館長王軍,親自拜訪向守志上將、張玉華少將等18位開國將軍,為博物館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p><p class="ql-block">在社會認可與榮譽方面,博物館碩果累累。2015年,獲評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國防教育基地;2019年,榮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成為區域文化旅游的閃耀明珠;2022年,被評為黑龍江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營地(基地),為青少年開啟紅色教育的大門,培育“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希望。</p><p class="ql-block"> 館長王軍個人亦載譽而歸,2018年榮獲黑龍江省國防教育先進個人、哈爾濱最美退役軍人稱號;2019年獲黑龍江最美退役軍人稱號;2020年獲黑龍江省擁軍優屬先進個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2021年7月1日,作為英模代表出席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2024年榮獲全國模范退役軍人稱號,并當選第三屆中國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以個人之力,推動非國有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p><p class="ql-block">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始終秉持“追憶革命史,傳承英雄志,弘揚將帥魂,升華愛國情”的使命,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將軍文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前行。</p> <p class="ql-block">共和國開國將帥林</p><p class="ql-block">開國將帥林是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六十周年創建,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栽種1615棵云杉松,配置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高水旺大師贈送的唐三彩開國將帥陶瓷肖像,代表生命之樹常青,將帥精神永駐。</p><p class="ql-block">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將開國將帥林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讓后人永遠銘記先輩們的豐功偉績,開國將帥名垂青史,紅軍精神世代相傳 。</p><p class="ql-block">2017年7月1日,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將帥紀念園正式開園,共有129位開國將帥后代的259位子女、現役軍人、20多家新聞媒體、學生代表、工商聯企業家代表、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等近千余人參加活動。</p><p class="ql-block">自2017年至2024年12月20日,來到開國將帥林參加緬懷儀式的共計476位開國將帥1302位后代。</p> <p class="ql-block">東北三省總督府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歷史建筑,以下是其相關介紹:</p><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其舊址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初年,是當時的盛京將軍衙署。</p><p class="ql-block"> 1907年,清政府將盛京將軍衙門改為東三省總督府,成為清末東北地區最高的軍政統治機構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這里曾是奉天省府等機構的辦公場所。</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整體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3.6萬平方米,由前院、中院、后院和東西跨院組成。</p><p class="ql-block">前院有門房、影壁等,中院是總督府的主體建筑,有大堂、二堂等,后院則是總督的生活區。</p><p class="ql-block">建筑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元素,采用了青磚灰瓦、飛檐斗拱等中式建筑元素,同時又有歐式的穹頂、柱式等裝飾,體現了獨特的藝術魅力。</p><p class="ql-block">重要意義</p><p class="ql-block"> 它是清朝末年東北地區政治、軍事、經濟中心,見證了東北從封禁到開放、從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變的歷史進程。</p><p class="ql-block">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見證,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于研究中國近代政治、軍事、外交、建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p><p class="ql-block">如今,東北三省總督府經過修繕后,已成為展示東北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吸引著眾多游客和學者前來參觀研究。</p> <p class="ql-block">東三省總督府:歷史長河中的軍政印記</p><p class="ql-block">4月27日上午,古稀之年已過的我,哈爾濱三五將軍文化博物館館長王軍,踏入沈陽,專程前往東三省總督府參觀游覽。這座坐落在沈河區皇城街道盛京路28號的建筑,歷經歲月的洗禮,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于我而言,每一次探尋歷史遺跡,都是一場與過去對話的奇妙旅程。</p><p class="ql-block">步入總督府,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極具民國風格的建筑外觀。青磚灰瓦,飛檐斗拱,在日光的輕撫下,仿佛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整棟建筑的布局規整大氣,彰顯出當年作為東北最高軍政機關的威嚴與莊重。</p><p class="ql-block">走進府內,展品雖中規中矩,但陳列和設施充滿了民國韻味,漫步其間,仿若穿越回清末民初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在一樓,我看到了諸多反映當時軍政要務的文件、書信復制品,它們靜靜躺在展柜中,卻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波譎云詭。而善意提醒游客注意的展廳內配合展出的假人,雖有些許突兀,卻也增添了幾分真實感。</p><p class="ql-block">沿著樓梯拾級而上,二樓的展出給了我更大的驚喜。這里陳列著許多珍貴的老照片,它們用畫面記錄下了歷史的瞬間。從總督府內的日常辦公場景,到當時東北地區的社會風貌,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段凝固的時光。旁邊還有對歷史的詳細講解,讓我對東三省總督府的前世今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徐世昌起居室里,還原了他與好友對弈、研究畫作的場景,讓人不禁聯想到他在這里的生活點滴,以及他的夫人席元棣在其仕途上給予的支持與陪伴。</p><p class="ql-block">站在總督府內,我不禁思緒萬千。這座建筑,見證了清朝末年東北的政治變革,見證了民國時期的風云變幻,它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歷史并非是書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真實可感的存在,就像這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載著過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此次參觀東三省總督府,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我帶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對未來的思考,離開了這座充滿故事的建筑。相信它將繼續在歲月的長河中,向每一位到訪者講述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p> <p class="ql-block">題東三省總督府楹聯</p><p class="ql-block">上聯:溯百年風云,青磚疊韻銘青史,曾攬邊關烽火,廟堂籌策,猶聞鐵甲寒聲,虎符傳檄,遙想當年,總督威棱安北塞</p><p class="ql-block">下聯:尋九域勝跡,灰瓦流輝映畫檐,盡觀市井煙霞,歲月遺蹤,漫撫雕梁古意,柱礎鐫痕,閑游此際,游人感喟憶前朝</p> <p class="ql-block">游東三省總督府</p><p class="ql-block">沈水之陽訪故衙,苔侵磚縫舊垣斜。</p><p class="ql-block">青磚疊韻存前史,灰瓦凝霜映落霞。</p><p class="ql-block">曾見虎符調勁旅,猶聞鐵甲戍寒沙。</p><p class="ql-block">百年興廢尋常事,剩有幽思伴暮鴉。</p> <p class="ql-block">東三省總督府懷古</p><p class="ql-block">沈城尋故府,歲月刻門楹。</p><p class="ql-block">青磚留舊跡,灰瓦訴離情。</p><p class="ql-block">曾掌山河印,今聞鼓角聲。</p><p class="ql-block">撫今思往事,云散日空明。</p> <p class="ql-block">東三省總督府賦</p><p class="ql-block">歲在孟夏,序屬清和,惠風拂煦,暖日流金。余,雖年逾古稀,然心向史韻,情牽舊跡,乃赴盛京,訪東三省總督府。此府者,踞故宮帥府之間,扼盛京要沖,往昔名震東三省,顯赫非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遙想清初,此為留都府,后成盛京將軍府,統御八旗軍民,位高權重。至光緒朝,新政施行,東三省改制,遂設總督府,為東北最高軍政樞要。自1907始,徐世昌、錫良、趙爾巽等歷任總督,皆于此理政,一時風云際會,英才輩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入其門,青磚黛瓦,古樸典雅。正門之上,門臉巍峨,月亮門半圓如弓,磚檐雕刻精美,彩云拱月之景,栩栩如生??玳T而入,庭院深深,主樓矗立,上下兩層,歐式風格盡顯。人字架木構堅實,青磚墻體厚重,雕梁畫棟,用料考究。回廊蜿蜒,木質扶欄刻滿花紋,中西合璧之美,令人稱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步入樓內,仿若穿梭時空。一樓展廳,陳列往昔軍政舊物,文件書信,訴說著往昔的風云變幻;辦公器具,見證著歷史的厚重滄桑。二樓之上,老照片與講解相映成趣。徐世昌起居室,還原其與好友對弈、研畫之景,其妻席元棣相伴左右,伉儷情深,令人動容。于此,亦可觀見歷任總督之功績:徐世昌推行新政,整編軍隊、筑路興廠、統一電信、整頓衛生,使東北面貌一新;錫良整頓內政,振興實業,抗擊鼠疫,護佑百姓安康;趙爾巽整頓財政,發展經濟,推行改革,改善社會風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憶往昔,此地為權力中樞,政令自此出,影響遍及東北。看今朝,雖繁華落幕,然歷史之韻,文化之魂,深植于此??偠礁?,如一位滄桑的老人,靜立在歲月長河中,見證著朝代的更迭、歷史的興衰。它是東北近代化的開端,是沈陽歷史的“活化石”,承載著往昔的榮耀與夢想,記錄著時代的風雨與滄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余觀此府,感慨萬千。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許多事物已消逝在歲月的塵埃中,但這座總督府,卻頑強地留存下來,向后人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愿后人珍視此文化瑰寶,傳承歷史記憶,讓東三省總督府的光輝,永遠閃耀在中華大地之上 。</p> <p class="ql-block">浣溪沙·游東三省總督府</p><p class="ql-block">灰瓦青磚映碧天,百年風云記華年。將軍府第換新顏。</p><p class="ql-block">昔日籌謀安塞北,今朝勝跡展人前。沈城尋古意悠然。</p> <p class="ql-block">游東三省總督府</p><p class="ql-block">青磚灰瓦立沈城,</p><p class="ql-block">百年風云筆下呈。</p><p class="ql-block">遙想當年籌策處,</p><p class="ql-block">猶聞鼓角踏冰行。</p> <p class="ql-block">訪東三省總督府</p><p class="ql-block">故府立沈城,青磚訴舊情。</p><p class="ql-block">百年多少事,盡入此中行。</p> <p class="ql-block">訪東三省總督府</p><p class="ql-block">盛京尋舊府,歲月刻門楣。</p><p class="ql-block">磚影凝前事,檐光映古碑。</p><p class="ql-block">曾謀邊地策,亦展治邦才。</p><p class="ql-block">風撫滄桑處,悠悠韻自回。</p> <p class="ql-block">游東三省總督府記</p><p class="ql-block">歲在甲辰孟夏,余杖履南行,至盛京故地,訪東三省總督府。此府踞故宮、帥府之間,青磚黛瓦,靜默肅立,雖歷百載風霜,猶存昔日威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入門仰觀,正門高聳,月門半圓如弓,檐角雕云刻月,工巧絕倫。入內但見庭院深邃,主樓兩層,歐式穹頂與中式飛檐相融,木構雕花,青石鋪地,梁柱之間皆顯昔日氣象。遙想清末新政,徐世昌、錫良諸公于此運籌帷幄,編練新軍、興修鐵路、整頓吏治,政令自茲出,威震白山黑水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步至展室,觀舊日文書、虎符印信,恍見當年轅門點兵、羽檄飛馳之景。二樓舊照斑駁,徐公弈棋之室、會商之所,皆按舊制復原。其妻席氏賢淑,佐理內闈,亦見于圖文,伉儷相攜之態,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倚欄而思,此地自清初留都府,至盛京將軍衙署,再易為總督中樞,見證東北三百年治亂興衰。昔時旌旗蔽日,而今游人如織;昔日金戈鐵馬,今惟風動檐鈴。然青磚不語,盡藏前塵往事;灰瓦凝霜,猶記歲月崢嶸。此誠盛京文脈之淵藪,華夏史跡之珍存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歸而嘆曰:天地逆旅,光陰過客,惟精神不朽,文化長存。撫今追昔,當效前賢之志,承古開新,使文明薪火,世代綿延。</p> <p class="ql-block">時光褶皺里的總督府</p><p class="ql-block">四月的陽光斜斜地灑在盛京路28號,為這座青磚灰瓦的建筑鍍上一層柔和的光暈。我站在東三省總督府門前,仰頭凝望那斑駁的墻體,仿佛能看見百年前的風云在磚石縫隙間流轉。歷史的厚重感裹挾著歲月的沉香撲面而來,令人不自覺地屏住呼吸,生怕驚擾了沉睡在這里的時光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推開沉重的木門,吱呀一聲,仿佛是時光之門被悄然開啟。眼前的院落方正規整,青磚鋪就的地面泛著溫潤的光澤,歷經百年的踩踏,早已磨去了棱角,變得光滑而沉靜。前院的門房和影壁,雖已褪去了昔日的華麗,但仍能從殘存的雕刻紋飾中,窺見當年的精致與考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穿過前院,步入中院,大堂巍然矗立。那高大的梁柱、精美的斗拱,無不彰顯著這座建筑曾經的威嚴與莊重。遙想當年,徐世昌、錫良、趙爾巽等歷任總督在此升堂議事,發號施令,運籌帷幄之間,決定著東北大地的命運。大堂內的每一寸空間,都曾回蕩過激烈的爭論聲、鏗鏘的軍令聲,以及事關國計民生的決策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沿著木質樓梯拾級而上,二樓的展廳里,一幅幅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銹跡斑斑的文物,無聲地訴說著往昔的崢嶸歲月。那些記錄著總督府日常辦公、東北地區社會風貌的照片,將歷史的片段定格,讓我們得以跨越時空,與過去的人們對話。徐世昌的起居室里,古樸的桌椅、陳舊的字畫,仿佛還留存著主人的氣息。想象著他在這里與友人對弈品茶、談詩論畫,或是深夜伏案,批閱公文,為東北的發展殫精竭慮,一種對先賢的敬意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后院,寧靜而清幽。昔日總督的生活區,如今已不見繁華熱鬧的景象,唯有幾株老樹,靜靜地佇立在庭院中,枝葉婆娑間,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地面上形成斑駁的光影,恍若歷史的碎片,拼湊出曾經的輝煌與榮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總督府,回望那座承載著無數歷史記憶的建筑,心中感慨萬千。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歷經風雨洗禮,閱盡世事變遷,卻依然堅守在這片土地上,見證著時代的更迭與發展。在它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東北大地的過去,也看到了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延續。這座總督府,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厚重的史書,值得我們細細品讀,永遠銘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市|
凌海市|
嘉峪关市|
万山特区|
武清区|
德兴市|
武陟县|
荆门市|
临汾市|
慈溪市|
上饶县|
梁平县|
武山县|
玛曲县|
客服|
深泽县|
大埔区|
灵寿县|
阿荣旗|
宁城县|
定结县|
平定县|
台东市|
柯坪县|
明星|
武定县|
聂荣县|
信宜市|
县级市|
德昌县|
铜梁县|
丰县|
巴林左旗|
潼关县|
东阿县|
泰和县|
会泽县|
晋江市|
江孜县|
泰和县|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