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被嫌棄的 “叫花子部隊”:從內戰 “攪屎棍” 到抗戰 “硬骨頭”</p><p class="ql-block">1937 年 9 月,當川軍第 20 軍穿著單衣、草鞋,扛著 “老套筒” 步槍出現在淞滬戰場時,中央軍士兵差點笑出聲:“這哪是軍隊,分明是丐幫游行!” 誰也沒想到,這支被戲稱為 “乞丐軍團” 的部隊,竟在蘊藻浜防線與日軍血戰七晝夜,全師 4000 人最后只剩 600 人,用血肉之軀為淞滬會戰爭取了關鍵時間。</p><p class="ql-block"> 川軍的 “逆襲” 并非偶然。此前 20 年,四川軍閥混戰 470 余次,平均每月打兩仗,被全國恥笑為 “內戰專業戶”。但七七事變后,川軍將領劉湘在南京國防會議上拍案而起:“抗戰,四川可出兵 30 萬,供給壯丁 500 萬,糧食若干萬石!” 他帶病出征,臨終遺囑僅有一句:“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則一日誓不還鄉!”</p><p class="ql-block"> 一個連僅有一挺輕機槍,步槍多為清朝 “老毛瑟” 和四川土造 “單打一”,有的槍栓要用麻繩綁著才能擊發。</p><p class="ql-block">士兵冬無棉衣夏無蚊帳,出川時正值深秋,很多人穿著短褲草鞋徒步 2000 里到山西,凍傷致殘者不計其數。</p><p class="ql-block">中央軍月薪 10 塊大洋,川軍只有 5 塊,還經常被克扣。士兵自嘲:“我們是后娘養的,打仗沖在前,吃飯蹲路邊。”</p><p class="ql-block">1938 年 3 月,川軍 122 師師長王銘章率 5000 人死守滕縣。日軍集中 300 門大炮、40 架飛機狂轟濫炸,城墻被轟塌 20 余處。王銘章身中數彈仍高呼:“抵住!死守滕縣!” 最后飲彈殉國,全師僅 17 人突圍。此役川軍傷亡 5000 余人,卻阻滯日軍 48 小時,為臺兒莊大捷贏得戰機。李宗仁感嘆:“無滕縣之死守,焉有臺兒莊之大捷!”</p><p class="ql-block"> 300 萬川軍出川:每 5 個中國士兵就有 1 個四川人</p><p class="ql-block">征兵規模:8 年抗戰四川共征兵 296 萬人,占全國總征兵數的 1/5,平均每 17 個四川人中就有 1 人參戰。</p><p class="ql-block">川軍傷亡 64 萬余人,占全國抗日軍隊傷亡總數的 1/5,陣亡將領 4 人、校官 9 人、尉官 21 人,團級軍官幾乎全部犧牲。</p><p class="ql-block">從淞滬到滇西,從華北到華南,川軍參與了 28 場大型會戰,足跡遍布 13 個省份。</p><p class="ql-block">1939 年成都上空,一架雙翼教練機單槍匹馬迎戰 18 架日軍轟炸機,飛行員用機槍擊落敵機一架,自己卻因寡不敵眾墜毀。這架 “自殺式戰機” 成為川軍血性的象征。</p><p class="ql-block">1944 年 “十萬青年十萬軍” 運動中,四川 4 萬知識青年從軍,其中不乏女性。她們剪短頭發、穿上軍裝,在滇緬戰場擔任醫護、翻譯,被美軍稱為 “東方夜鶯”。</p><p class="ql-block"> 川軍 “怪招”:用大刀砍坦克,用竹簍裝炸藥</p><p class="ql-block">夜襲戰術:川軍擅長夜間突襲,利用日軍 “夜戰恐懼癥”,在娘子關、臺兒莊等地多次摸黑端掉日軍炮兵陣地。</p><p class="ql-block">由于槍支彈藥不足,川軍普遍配備大刀。1937 年廣陽伏擊戰,川軍用大刀砍死日軍 200 余人,嚇得日軍戰后給士兵配發 “防砍鐵圍脖”。</p><p class="ql-block">在常德保衛戰中,川軍士兵將炸藥裝進竹簍,滾下山崖炸毀日軍坦克,這種 “土制反坦克武器” 讓日軍頭疼不已。</p><p class="ql-block">余程萬率 8000 虎賁師死守常德 16 天,用 “空城計” 迷惑日軍,最后僅存 83 人。此役被譽為 “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p><p class="ql-block">川軍整編為新一軍、新六軍,裝備美式武器后戰斗力飆升。在密支那戰役中,川軍士兵用火焰噴射器摧毀日軍地堡群,被美軍稱為 “叢林之虎”。</p><p class="ql-block">四川大后方:前方打仗,后方 “捐到賣兒賣女”</p><p class="ql-block">1944 年成都少城公園,乞丐用破碗捐出乞討錢,農婦賣掉陪嫁的銀鐲子,收入全部捐給前線。全省獻金總額達 5 億元,可購買戰斗機 300 余架。</p><p class="ql-block">四川承擔全國 38.76% 的稻谷征收,1941 年大旱,農民吃樹皮草根也要交公糧。一位老農對記者說:“軍隊沒糧就打不贏,我們餓肚子也要讓子弟兵吃飽!”</p><p class="ql-block">重慶兵工廠工人每天工作 16 小時,用 “螞蟻啃骨頭” 的方式生產武器。1944 年四川生產的手榴彈占全國 70%,子彈占 50%,被譽為 “中國的兵工廠”。</p><p class="ql-block">20 萬船工用木船運輸 400 萬噸物資,在日軍轟炸下傷亡慘重。纖夫們吼著川江號子逆流而上,用血肉之軀打通 “抗戰生命線”。</p><p class="ql-block">1944 年四川征調 50 萬民工修建新津機場,沒有機械就用竹筐挑土。一位老民工回憶:“白天敵機炸,晚上點油燈接著干,肩膀磨得見骨頭也要修!”</p><p class="ql-block">“無川不成軍” 的背后:從 “內戰炮灰” 到 “民族脊梁”</p><p class="ql-block">從 “雙槍兵” 到 “鐵血師”:川軍曾因抽大煙聞名,出川前劉湘下令 “禁煙整軍”,槍斃多名煙癮軍官,士兵配發戒煙丸,徹底扭轉形象。</p><p class="ql-block">從 “雜牌軍” 到 “王牌師”:抗戰后期,川軍裝備美械后組建五大主力,新一軍、新六軍在緬北戰場讓日軍聞風喪膽。</p><p class="ql-block">從 “地方武裝” 到 “國家軍隊”:川軍將領主動交出防區,接受中央統一指揮,打破了 “川軍不出川” 的舊例。</p><p class="ql-block">日本防衛廳戰史記載:“川軍雖裝備簡陋,但作戰勇猛,其頑強程度超過中央軍。”</p><p class="ql-block">國際認可:美國記者白修德在《中國的驚雷》中寫道:“四川人用最原始的武器,書寫了現代戰爭史上最悲壯的一頁。”</p><p class="ql-block">四川至今流傳著 “川軍出川,十去九不還” 的民謠,每座縣城都有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上面密密麻麻刻著名字。</p><p class="ql-block">1945 年 8 月 15 日,重慶街頭鞭炮齊鳴,一位白發老人抱著兒子的遺像痛哭:“兒啊,小日本投降了,你可以回家了……” 這一幕,是 300 萬川軍將士用鮮血換來的。他們從巴山蜀水走向全國戰場,用生命詮釋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的真諦。如今,成都武侯祠的川軍抗戰館里,仍陳列著那面寫滿 300 萬英靈名字的 “死字旗”—— 它提醒著我們:川軍不死,中國不亡!</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油市|
济阳县|
响水县|
沙湾县|
奎屯市|
乐陵市|
嘉定区|
新安县|
班玛县|
慈利县|
广西|
云梦县|
北安市|
名山县|
津南区|
芦溪县|
小金县|
余庆县|
门源|
铜鼓县|
紫金县|
亚东县|
读书|
辽宁省|
东平县|
涟源市|
安国市|
建平县|
玉环县|
瑞金市|
克东县|
顺昌县|
阿拉善右旗|
抚顺市|
图木舒克市|
上犹县|
井陉县|
清苑县|
筠连县|
通海县|
钟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