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韻雕梁傳百年雅意</p><p class="ql-block">匠心鏤木承一脈遺風</p><p class="ql-block">4月27日上午,哈爾濱三五非遺博覽館館長王軍在沈陽故宮博物院清代家具展廳參觀學習</p> <p class="ql-block">哈爾濱三五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館</p><p class="ql-block">三五非遺博覽館位于哈爾濱市阿城區延川大街758號,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是黑龍江省唯一一座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館,也是全國首家民營企業創辦的非遺博覽館。館內設有金源文化展廳(女真史話、滿族史話、女真滿族史話、金都五帝園、滿祖金殿、傳世老湯);非遺文化展廳(偉大領袖、非遺傳習、龍江非遺、御膳老湯精、傳統文化:人壽年豐、八仙神通、三星拱照、五路財神、六十甲子);民俗文化展廳(記住鄉愁、農村往事、巨源工商、鄉村文化、士兵記憶、哈爾濱百年華章);三五百遺薈(傳統美術:木版年畫、唐卡、繪畫、剪紙、刺繡、雕刻、編織;傳統技藝:陶類、織錦、金屬、景泰藍、漆器、雕刻、編織、瓷器、樂器、服飾)等,面向社會展現來自全國各地精彩紛呈、獨具魅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堪稱全國罕見,龍江唯一。 </p><p class="ql-block">三五百遺薈萃具有傳統美術、傳統技藝的十一大類,來自375位國家級、省級非遺傳承人(31個省市自治區16個民族)的作品共5350件。其中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82位(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71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50位,省級非遺傳承人118位,堪稱全國工匠大師匠心獨運,絕藝薈萃,在這些技藝精湛的絕美作品中,您會觸摸到滄桑歲月里中華文化的歷史年輪,您會感悟到勞動生活中中華民族的深邃睿智。其作品尊尊蘊含崇拜,幅幅追求美好,件件祈福吉祥。</p><p class="ql-block">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走進三五非遺博覽館,實現讓非遺走進生活,讓非遺走進家庭的發展愿景,讓非遺之花在文化交流互鑒中魅力綻放!</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沈陽路171號,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兩座古代宮殿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歷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建筑修建期:1625年,努爾哈赤定沈陽為都城,開始修建大政殿和十王亭。1627年,皇太極皇宮開始建造,于1636年完成。清朝遷都北京后,沈陽故宮成為康熙、乾隆等皇帝東巡期間居住的行宮。乾隆時期,又修建了嘉蔭堂、文溯閣等建筑,形成西路建筑,至此沈陽故宮基本建成。</p><p class="ql-block">- 博物館改造期:1926年,奉天故宮博物館開始籌辦,后歷經變遷,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成立了沈陽故宮陳列所,1986年正式定名沈陽故宮博物院。2024年,沈陽故宮文化博物館試開放。</p><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p><p class="ql-block">- 東路:為努爾哈赤所建,主要建筑為大政殿和十王亭,是當時國家舉行重要典禮活動的場所。大政殿位于北側正中,殿前兩側各有方亭五座,是左、右翼王亭和八旗大臣議政之處。?</p><p class="ql-block">- 中路:是主體部分,為皇太極所建,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建筑,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寢的規劃布局,縱向前低后高,形成高臺“城堡式”寢區。?</p><p class="ql-block">- 西路:建于乾隆時期,主要建筑有嘉蔭堂、仰熙齋、戲臺、文溯閣等。嘉蔭堂及戲臺是皇帝舉辦小規模宴會和賞戲之處,文溯閣則是收藏《四庫全書》和皇帝讀書之處。?</p><p class="ql-block">主要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政殿:是清朝最早的建筑之一,建成于清太祖十一年,供宮殿內舉行大型慶典時使用,也是皇帝和諸王大臣議政審案之處。造型仿游牧民族的帳幄樣式,體現出多民族建筑藝術結合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崇政殿:是清太宗時期皇帝臨朝理政的地方,采用木架結構,整體造型是五間硬山式。琉璃瓦殿頂中央為黃色、邊緣為綠色,殿內是不裝天花板的“徹上明造”,梁架、望板、殿柱上裝飾著以金龍為主的彩繪。?</p><p class="ql-block">- 清寧宮:是清太宗和皇后的寢宮以及滿族信仰風俗舉行薩滿教祭祀的場所,整體是五間硬山木結構的建筑樣式,外墻采用灰色青磚,木制門窗涂飾紅漆。?</p><p class="ql-block">文物藏品</p><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共有基本陳列9個,存有文物藏品34類,藏品總共105085件,包括清太祖努爾哈赤御用寶劍、清太宗皇太極御用腰刀、清太宗皇太極御用鹿角椅、后金天命云板等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尋跡清宮古韻:沈陽故宮清代家具展廳的時空對話</p><p class="ql-block">在4月27日陽光暖煦的上午,我,哈爾濱三五非遺博覽館的館長王軍,踏入了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清代家具展廳。這座承載著歷史厚重感的展廳,仿佛是一扇通往往昔的大門,每一件家具都宛如一位沉默的史官,靜靜訴說著歲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剛步入展廳,便能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氛圍。柔和的光線透過窗戶,灑在那些歷經歲月洗禮的家具上,為它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我緩緩踱步,目光被一件清檀木浮雕云龍羅漢榻所吸引。這張榻線條硬朗大氣,雕工精湛細膩,榻上的龍紋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我不禁想象,當年的帝王或許也曾如我這般,靜靜地躺在這張榻上,享受著片刻的寧靜,或是與臣下商討著國家大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博古雅趣”單元,一件清金漆鏤空人物故事多寶柜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當然也包括我。它運用了木雕金漆等多種工藝復合制成,技藝精巧,裝飾華麗。柜子上的人物故事雕刻得細致入微,仿佛將一個個古老的傳說凝固在了這一方木柜之上。我湊近仔細觀賞,驚嘆于古人的高超技藝和豐富想象力。這些精美的家具,不僅是實用的器具,更是一件件珍貴的藝術品,承載著當時的文化和審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我看到了各種風格各異的承具、精雕細刻的儲物用具以及華麗多彩的屏風。每一件家具都有著獨特的造型和裝飾,它們或是采用了珍貴的木材,或是運用了復雜的工藝,無一不彰顯著皇家的尊貴與奢華。在這些家具中,我感受到了清代宮廷生活的精致與講究,也體會到了古代工匠們的匠心獨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廳里,還有一些運用科技手段和多媒體技術展示的內容,讓我對清代家具的選材、制作、結構、樣式和工藝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讓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不僅需要我們對文物本身的保護和研究,還需要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參觀完整個展廳,我的心中感慨萬千。這些清代宮廷家具,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見證了清朝的興衰榮辱,也見證了中國古代家具制作工藝的輝煌成就。作為一名非遺博覽館的館長,我深感自己肩負著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我希望能夠將在這次參觀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感受到的文化內涵,融入到我們博覽館的工作中,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愛上非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展廳,陽光依舊明媚。我回頭望了望那座古老的建筑,心中默默期待著下一次與它的相遇,期待著在這片歷史的海洋中,繼續探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上聯:檀案凝輝彰宮廷氣象</p><p class="ql-block">下聯:非遺煥彩續匠作精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聯:故宮瑰寶鐫時光印記</p><p class="ql-block">下聯:妙手精研展技藝光華</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清代家具展廳名為“宸宮萬象——清宮家具與帝后生活”。</p><p class="ql-block">展廳位置與歷史:位于東北電信管理處舊址,與沈陽故宮大清門相對。該建筑建于1930年,原為張學良主持建設的辦公用房,90年代起作為沈陽故宮博物院辦公用房,2020年被改造成家具陳設館。</p><p class="ql-block"> 展覽內容與布局:展覽依據史料記載和宮廷紀實畫,將上下兩層、一千余平方米的展廳分為“品茗清心”“博古雅趣”“召對臣工”等十個展覽單元,通過100余件文物,展示清代帝后的燕居生活。展出品類涵蓋屏具、坐具、承具、儲物具等中國古代家具主要類型。</p><p class="ql-block">展品特色:沈陽故宮現藏清宮家具與木制陳設品共800余件,多為清中晚期皇家御用。此次展出的家具絕大部分為首次對外展出,制作工藝涵蓋雕刻、鑲嵌、髹漆描金等技法。</p><p class="ql-block">展覽方式:按照單元場景主題特征,增設符合主題的其他類別文物,同時借助科技手段、結合多媒體技術、燈光,將宮廷生活的側面呈現給觀眾。展館最后部分為數字互動展示區,六塊交互體驗數字屏分別介紹硬木種類、傳統工具、制作工藝等內容。</p><p class="ql-block">展覽意義:該展館的開放,讓更多院藏文物走出庫房,更好地“活”起來。同時采用“倉儲式”展陳方式,使更多文物得以與觀眾見面,讓觀眾了解中國宮廷文化和傳統文化。</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博物院清代家具展廳參觀記</p><p class="ql-block">4月27日上午,陽光明媚,微風輕拂。我,作為哈爾濱三五非遺博覽館的館長王軍,踏入了沈陽故宮博物院清代家具展廳,開啟了一場與歷史對話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進展廳,我就被濃厚的歷史氛圍所包圍。柔和的光線灑在一件件精美的清代家具上,它們宛如歲月的使者,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這些家具品類豐富,涵蓋了屏具、坐具、承具、儲物具等各類中國古代家具的主要類型,每一件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品茗清心”單元,一張清檀木浮雕云龍羅漢榻吸引了我的目光。這張榻整體線條硬朗大氣,雕工精湛細膩,榻上的龍紋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空而起。我不禁想象,當年的帝王或許也曾在這張榻上悠然品茗,享受著片刻的寧靜。旁邊的清宜興窯圓茶壺和清岫巖玉蓋碗,更是為這一場景增添了幾分雅致。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器具,更是藝術的結晶,展現了清代皇家對生活品質的極致追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移步至“博古雅趣”單元,一件清金漆鏤空人物故事多寶柜令我駐足良久。這件多寶柜運用了木雕金漆等多種工藝復合制成,技藝精巧,裝飾華麗。柜子上的人物故事雕刻得細致入微,人物的神態、動作栩栩如生,仿佛將我帶入了一個個古老的傳說之中。多寶格的獨特設計,將格內做出橫豎不等、高低不齊、錯落參差的一個個空間,人們可以根據每格的面積大小和高度,擺放大小不同的陳設品,充分體現了古人的巧思和審美情趣。周圍擺放的各種古玩器物,與多寶柜相得益彰,共同營造出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繼續前行,“召對臣工”單元的場景布置讓我感受到了宮廷的威嚴與莊重。一組寶座屏風組合陳列在展廳中央,寶座上的雕刻精美絕倫,彰顯著帝王的尊貴地位。旁邊的香薰、火盆等陳設,雖小巧卻精致,它們不僅為室內增添了溫暖和香氣,也體現了宮廷生活的講究。在這里,皇帝與臣下商討國家大事,決策著國家的命運,每一次對話都仿佛在歷史的長河中回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觀書習經”單元,我仿佛看到了皇帝在書房中勤奮讀書的身影。紫禁城先后設有四十多處書房,這里的陳設體現了不同皇帝的喜好與品味。一張古樸的書桌,上面擺放著筆墨紙硯,仿佛等待著皇帝的揮毫潑墨。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散發著淡淡的墨香。皇帝在這里讀書觀畫、抄經賦詩,修養心性,傳承著中華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廳中,除了這些精美的家具陳設,還有許多輔助展品和多媒體展示,它們為我深入了解清代宮廷生活和家具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通過這些展示,我了解到清代宮廷家具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從選材到設計,再到制作,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工匠們的心血和智慧。這些家具不僅是實用的生活器具,更是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品,它們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審美觀念和工藝水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參觀過程中,我不斷地思考著這些清代宮廷家具與非遺文化的聯系。它們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和創造力。作為非遺博覽館的館長,我深感自己肩負著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任。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去保護、去研究、去傳承,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們的價值和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展廳,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次參觀學習,讓我收獲頗豐。我不僅欣賞到了精美的清代宮廷家具,更深入了解了它們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我將把這次參觀的收獲帶回哈爾濱三五非遺博覽館,融入到我們的工作中,通過更多的展覽、活動和教育項目,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文化,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博物院觀清代家具感懷</p><p class="ql-block">盛京春日沐晴光,信步深宮訪舊藏</p><p class="ql-block">檀木雕龍凝古韻,金漆鏤景訴滄桑</p><p class="ql-block">匠工妙藝承千載,帝闕風華耀八方</p><p class="ql-block">今踏長廊尋故跡,非遺薪火續華章</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觀清代家具</p><p class="ql-block">晴日入宮墻,閑尋古器藏。</p><p class="ql-block">雕龍凝歲月,鏤木刻滄桑。</p><p class="ql-block">匠意千秋韻,皇儀百代光。</p><p class="ql-block">非遺承一脈,薪火永流芳。</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觀清代家具</p><p class="ql-block">盛京古殿沐晴光,鏤木雕金歲月藏</p><p class="ql-block">欲問匠心何處覓,一痕一跡訴滄桑</p> <p class="ql-block">故宮觀古器</p><p class="ql-block">古殿沐晴暉,檀雕歲月垂。</p><p class="ql-block">匠心凝木韻,一嘆越千回。</p> <p class="ql-block">沈陽故宮清代家具賦</p><p class="ql-block">歲在孟夏,序屬清和。予自冰城遠赴盛京,謁故宮博物院之清代家具展廳,仿若步入時光邃道,撫今追昔,感懷萬千,遂作斯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夫沈陽故宮,龍脈肇基;滿清舊闕,王氣依稀。其家具展廳,仿若瓊樓閬苑,陳珍列寶,盡展皇家威儀。檀木為骨,雕琢千年歲月;金漆作衣,描繪百代風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觀夫羅漢之榻,云龍騰躍,栩栩如生。一刀一鑿,盡顯匠人之巧思;一紋一理,皆藏歲月之沉淀。撫其溫潤之質,仿若穿越時空,見帝王榻上,運籌帷幄,指點江山。多寶之柜,鏤刻人物故事,或仙風道骨,或溫婉柔情。格內珍玩羅列,恰似星河璀璨,訴說往昔之繁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至于寶座屏風,巍峨莊重,盡顯九五之尊。龍紋盤繞,彰顯皇家氣派;祥云點綴,暗含祥瑞之意。書房陳設,文房四寶俱全,書香墨韻縈繞。硯池蓄水,猶見當年御筆揮毫;書架羅列,似聞昔日誦讀之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嗟乎!此等器物,非僅木石之質,實乃文化之魂。匠人以心傳藝,巧奪天工;歲月以情潤物,沉淀風華。今吾觀之,既嘆古人技藝之精湛,復思文化傳承之重任。非遺之脈,當如江河奔涌,永續不絕;匠心之魂,應似松柏長青,代代相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愿以此賦,頌古器之神韻,揚文化之光輝,冀非遺之薪火,耀萬世而流芳!</p> <p class="ql-block">青玉案·沈陽故宮觀清代家具</p><p class="ql-block">盛京宮闕晴光注,入展館、尋幽處。檀木金雕凝古趣。云龍盤榻,人物鏤柱,盡訴前朝語。</p><p class="ql-block">匠心巧技承今古,文脈綿延未曾負。欲問非遺歸所路?一痕一藝,千年情愫,都在雕梁處。</p> <p class="ql-block">故宮古器行</p><p class="ql-block">盛京宮闕郁嵯峨,</p><p class="ql-block">翠瓦朱甍映晴波</p><p class="ql-block">偶入展廳尋古意,</p><p class="ql-block">萬千珍器眼前羅。</p><p class="ql-block">紫檀為骨雕龍紋,</p><p class="ql-block">金漆作飾繪風云。</p><p class="ql-block">羅漢榻上龍威在,</p><p class="ql-block">多寶柜中故事存。</p><p class="ql-block">一刀一鑿見風骨,</p><p class="ql-block">一榫一卯藏乾坤。</p><p class="ql-block">當年帝座今猶在,</p><p class="ql-block">不見昔日臨朝人。</p><p class="ql-block">摩挲舊物生浩嘆,</p><p class="ql-block">歲月匆匆如流川。</p><p class="ql-block">非遺薪火傳千載,</p><p class="ql-block">匠心永續耀人間。</p> <p class="ql-block">上聯:溯盛京故闕,觀檀雕龍紋,金鏤鳳影,看羅漢榻承平,多寶格納秀,匠心巧運,盡展清宮百載奢華氣象,彰皇家風范,工藝精奇驚四海</p><p class="ql-block">下聯:臨展館新廳,賞榫接乾坤,卯連歲月,思匠師志遠,非遺脈長,古韻綿延,猶聞舊代千般妙藝清音,續文化遺風,傳承永續耀千秋</p> <p class="ql-block">上聯:檀雕歲月承宮韻</p><p class="ql-block">下聯:匠刻春秋續藝魂</p> <p class="ql-block">上聯:雕龍鏤鳳彰宮韻</p><p class="ql-block">下聯:琢木凝魂見匠工</p> <p class="ql-block">盛京觀古器記</p><p class="ql-block">歲次甲辰孟夏,余游于沈陽故宮博物院,覽清代家具展陳。甫入展廳,但見檀木生輝,金漆煥彩,古器羅列,氣象萬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羅漢榻上,云龍騰躍,鱗爪飛揚,刀法遒勁,似欲破壁而出;多寶格間,人物栩栩如生,或對弈,或撫琴,百態千姿,皆入畫中。摩挲其紋理,溫潤細膩,歲月痕跡盡在其中。寶座屏風,氣勢恢宏,龍紋盤踞,彰顯皇家威嚴;文房案幾,古樸雅致,筆墨硯臺,猶存昔日墨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觀此諸器,嘆匠人之心,巧奪天工;贊文化之妙,源遠流長。一榫一卯,皆藏智慧;一刀一刻,盡是匠心。此非獨器物之美,實乃中華文明之瑰寶。今吾輩當承先人之志,傳非遺之藝,使此等精妙,永世流芳。歸而記之,以銘所感。</p> <p class="ql-block">古器沉香處,匠心自流傳</p><p class="ql-block">四月的盛京,陽光溫柔地灑在沈陽故宮的琉璃瓦上。作為哈爾濱三五非遺博覽館的館長,我懷著崇敬與期待,踏入清代家具展廳,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就此展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展廳里,每件家具都是凝固的歷史詩篇。那張浮雕云龍羅漢榻,檀木的紋理間,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紋,刀法剛勁又不失細膩,仿佛下一秒便要沖破木料,騰云而去。多寶格上,鏤空的人物故事圖,將古人的生活場景與奇思妙想,盡數凝刻。指尖撫過這些歷經歲月打磨的器物,仿佛觸碰到了數百年前匠人們的心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令人震撼的,是這些家具背后的匠心傳承。每一道榫卯的咬合,每一筆金漆的描繪,都凝聚著匠人們的心血。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器具,更是承載著文化記憶的藝術品,無聲訴說著那個時代的審美與智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走出展廳,心中滿是感動與使命感。作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者,我深知,唯有將這份匠心與古韻傳遞下去,才能讓更多人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讓這些珍貴的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城|
南宁市|
西林县|
双桥区|
东平县|
龙岩市|
罗平县|
巩留县|
信丰县|
石城县|
东平县|
龙岩市|
清丰县|
莫力|
灵武市|
若尔盖县|
甘泉县|
都江堰市|
通化县|
肇源县|
高安市|
商水县|
乐业县|
东明县|
通山县|
东港市|
鹿泉市|
阿瓦提县|
鄂伦春自治旗|
辛集市|
乌鲁木齐县|
罗城|
壤塘县|
济阳县|
上饶市|
图木舒克市|
凌源市|
石景山区|
拉萨市|
武夷山市|
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