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傳奇的大理“捕云人”楊家駒</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觀遠 圖/文</b></h1><h1><br></h1><h1>楊家駒是土生土長的大理人,今年75歲,酷愛攝影、美術、詩詞和書法。歷時20余年,奔走在蒼山洱海之間和大理州12縣市,用心捕捉天地靈動的瞬間,記錄風云際會的光影,用鏡頭講述風花雪月云的故事。被大理讀吧喻為“捕云人”。</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他用289張圖片配289幅對聯及詩詞、書法、繪畫,珠聯璧合,匯編成《大理云景》,為這本書賦于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了作者非凡的藝術功力。同時也為大理留下了氣象數據的第一手影像資料。這是一位古稀藝術家對故土的深情回望,更是留給未來的一份生態檔案。</b></h1><h1><br></h1><h1>本書的創作過程還蘊含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曾經出現過生命的奇跡,譜寫了一曲生命的贊歌,這是一本凝聚著生命熱忱的畫卷。</h1><h1><br></h1> <p class="ql-block">大理白族自治州圖書館世界讀書日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楊家駒《大理云景》首發?分享會,4月26日下午,在大理州圖書館舉辦。</p> 大理讀吧的創辦人又凡主持分享會 自愿者朗誦《大理云景·自序》 自愿者朗誦《大理云景·自序》 自愿者朗誦《大理云景·后記》 楊家駒先生講述他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歷程 楊家駒的親友為他獻花 <b>大理大學文學院那茂菊教授對《大理云景》給予高度評價</b><div><br></div><div><br><b><font color="#ed2308">劫波渡過還云夢 光影凝成歲月珍</font></b><br> <br>今日手捧這本《大理云景》,扉頁間流淌的不僅是蒼洱的云霞,更是一部用鏡頭書寫的詩篇。我和家駒先生結識于大理老年大學的課堂,那是七、八年前,當選詩詞班班長的他,曾向我透露一個心愿,來詩詞班學習,就想能為自己的攝影圖片加上詩聯。當時只當是文人雅趣,未曾想這份承諾竟在病痛與時光的淬煉中,化作289幅影像與289副楹聯的珠聯璧合。</div><div><br>翻閱這部影集,春日的“水映云影浮蒼海”與冬日的“崇圣千秋凜霜風”在書頁間流轉,夏日的“蒼山白云舞仙姿”與秋日的“玉洱碧鏡映寒云”在光影中對話。每一幅作品既是對阮元筆下“火云忽變作奇觀”的現代詮釋,更是將攝影藝術與中國傳統文脈融合的辛勤努力。家駒先生以楹聯格律為影像點睛,讓《大理云景》既是一部攝影集,更成為一卷融合詩、書、畫、印的文化典藏。</div><div><br><b><font color="#39b54a">特別令人動容的,是這份藝術追求背后沉甸甸的生命重量。三年疫情、七次住院也沒有阻斷行攝的腳步,即便在ICU經歷心臟驟停的至暗時刻,他仍心心念念這部影集的誕生。這種執著早已超越普通愛好者的范疇,正如他在詩中所言“暮歲迎來彩夢圓”,這“圓”字里凝結著數十載晨迎朝霞、暮追斜陽的堅守,浸潤著對故土云景深深的熱愛。</font></b><br></div> 書中289副題畫聯尤其令我感慨。從“春寒密云垂玉洱”到“唐宋古韻疊雪影”,正如家駒先生所言,每一聯都經過反復推敲,盡可能在遵循傳統格律的同時,又能夠傳達出畫面的神韻。這種將攝影瞬間轉化為詩意永恒的努力,恰如蘇東坡所言“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而當我們看到“十九峰云飄雪嶺”與“萬頃洱浪隱漁舟”這樣的佳構時,分明感受到一位藝術家的雙重修煉——既要用鏡頭定格光影,又要以詩心雕琢文字。<div><br></div><div>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集的裝幀設計本身便是藝術再創作。封面封底的云紋篆刻暗合影集脈絡,四季篇章的書法題簽如流動的時光卷軸,將大理的云霞之美升華為可觸摸的文化記憶。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正是家駒先生“方寸天開鋪錦繡”藝術理念的注腳。<div><br>作為見證者,我深知這些精美影像背后的艱辛。不論是黎明前守候的寒霜、黃昏時追逐的殘照,又或是為等待一朵云彩在山巔舒展的枯坐,最終都化作書頁間永不褪色的光斑。今日我們看到的《大理云景》,既是一位古稀藝術家對故土的深情回望,更是留給未來的生態檔案。</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39b54a">當我們的子孫問起“風花雪月”的模樣,也許這些影像就是最真切的答案。蘇軾有詩云:“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家駒先生踏過的“雪泥”,早已化作鐫刻在蒼洱大地上的詩行。</font></b><br><br>賀家駒先生影集首發式<br>與國同齡一代人,幾經風雨幾經春。<br>知青磨礪初明志,山水耕耘始見新。<br>定格須臾圖藏韻,聚焦方寸景傳神。<br>劫波渡過還云夢,光影凝成歲月珍。</div><div><br><b><font color="#39b54a">愿這部凝聚生命熱忱的影集,成為穿越時空的文化火種,照亮更多人追尋美的眼睛。謝謝大家! <br></font></b><br></div></div> <b>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理州作家協會副主席,原州文聯秘書長李智紅從文學藝術的角度評價這本書。</b><div><br></div><div>今天特別想和大家聊聊楊家駒先生的攝影作品集《大理云景》。<b><font color="#39b54a">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大理的“風花雪月”,但其實,大理的云景更是一絕,“玉帶云”“望夫云”“火把云”“海蓋云”……這些瑰麗的云景,已經被外地人追認為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外的第五大自然景觀。</font></b></div><div><br>在楊家駒先生的鏡頭下,大理四季云景美得讓人驚嘆。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色彩應有盡有,每一種顏色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白云珠圓玉潤,紅云神采飛揚,黃云光芒萬丈,灰云徹肌透骨。大理的云形態萬千,有的像飛龍在天,有的似蒼海揚波,還有的宛如金帛;縹緲如綢繆,靈動如霓裳,璀璨如煙花,奇幻如珍玩。瓦盞云像純銀打造的梯田,與洱海上翩飛的鷗鷺相映成趣;卷積云好似潔白的羊群,倒映著洱海波光,海天相接,滿是詩意;火燒云如同滾沸的烈焰,淬煉出水天一色,氣象萬千。還有羊脂云、墨玉云、蘭花云、串珠云……這些千姿百態、流光溢彩的云,讓大理的云水世界美冠八荒。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云的烘托點染,下關風不會如此詩意朦朧,上關花不會這般美輪美奐,蒼山雪也會少了韻味,洱海月更失了意味深長。</div><div><br>再說說這部作品集本身,它絕對是一部融合視覺藝術與文學詩性的跨界佳作。楊家駒先生以四季為線索,用289幅全景式攝影作品,為我們展開了大理云景的時空長卷,既抓住了自然瞬間的神韻,又讓畫面充滿史詩般的恢弘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br></div> 先生還為每幅作品配上了格律嚴謹的對聯,289副對聯與攝影作品形成互文關系,視覺與文字相互呼應,大大拓展了傳統攝影集的審美維度。 <div><br><b><font color="#39b54a">從創作角度來看,這部作品集體現了三重藝術自覺。第一,先生用書法、詞賦搭建起東方美學的精神框架,從封面到章節開篇的手書墨跡,滿滿的文人意趣;第二,在裝幀設計上,實現了從視覺表達到物質載體的藝術轉變,讓這本書本身就成了一件承載云水意象的立體藝術品;第三,通過“攝影-文學-書法”的多維創作,既傳承了“詩畫同源”的古典傳統,又用現代編輯理念營造出沉浸式的藝術閱讀體驗。這樣的跨媒介藝術實踐,既是對大理自然之美的深情贊美,更是對中國文人藝術精神的當代創新。</font></b></div> <b>原大理州攝影家協會主席李志華說:</b>《大理云景》將千姿百態的大理云和風花雪月、詩詞楹聯、書畫融為一體,是一種創新,傳遞了一股濃濃的“中國風”?? <b>大理大學教授張錫祿因故不能來參加分享會,委托他女兒發言。</b><div><br></div><div>我是張錫祿的女兒張立志,今日父親因學術會議未能到場,特委托我代表全家,向楊叔叔的《大理云景》新書問世致以最熱烈的祝賀! <br><br>父親常說:“看老楊拍云,像讀一部無字的山海經。”今日捧讀這部影集,方知其中深意。您用鏡頭捕捉的大理云霞,是天地揮毫的畫卷——春云似紗,朦朧中透出蒼洱的溫柔肌理;夏云如墨,潑灑出黑龍耕雨、風雷奔涌的豪情;秋云鎏金,裹著稻香、桂影與累累碩果,織就一片豐收的夢境;冬云澄澈,海鷗掠過碧空時,望夫云的傳說在光影中低語。四季流轉,您將大理的呼吸凝成永恒的詩行。 <br><br><b><font color="#39b54a">在您眼中,云不只是風景,更是光陰的注腳。四十載踏遍蒼山洱海,您把易逝的流云化作紙上的山河。這沉甸甸的影集,承載的是白族人“敬天愛地”的信仰,是游子望云思鄉的深情,更是一位藝術家對故土至誠的禮贊。 </font></b><br><br>父親讓我轉告您:“老朋友啊,你把天上的云栽進了人間!”今日,這朵“云”終于綻放為書頁間的萬千氣象。愿《大理云景》如一片七彩祥云,攜大理的靈秀之美,飄向世界的遠方! <br></div> <b>劍川的兒童文學作家楊保中先生也上臺即興發言</b> <p class="ql-block"><b>楊家駒的姪女張建彬代表全家致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光影為證,歲月如歌——《楊家駒大理云景首發·分享會》致辭</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來賓、親愛的朋友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好! </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共同見證的不僅是一本攝影集的誕生,更是一段用鏡頭對抗命運、以藝術滋養生命的傳奇。作為家人,我懷著無比自豪的心情,與各位分享我四舅楊家駒先生的光影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山川有靈性,鏡頭有溫度</p><p class="ql-block">四舅常說:"大理的云是會說話的。"翻開這本《大理云景》,您會看到春云的柔美、夏云的奔放、秋云的深邃、冬云的沉靜。每一幀都是他與天地對話的印記——術后虛弱時在病房窗口捕捉的破曉晨光,化療期間咬牙登頂拍下的落日熔金。他說:"云卷云舒從不重復,正如生命不該被模板定義。"這些作品不僅是攝影藝術,更是一位長者用腳步丈量山河、用心靈感知歲月的生命史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以熱愛為藥,化苦難為虹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這本影集里,您看不到病榻的陰霾,只有鏡頭對美好的永恒凝視。當醫生都驚嘆他的康復毅力時,我們知道,是"必須完成《大理云景》拍攝"的信念讓他一次次突破極限。疼痛時,他通過調整焦距轉移注意;疲憊時,他用延時拍攝記錄流云舞蹈。攝影于他,既是良藥,更是鎧甲。正如《自序》所言:"云聚云散是天意,拍與不拍在我心"——這份豁達,讓一位耄耋老人仍保持著青年般的好奇,教會我們熱愛可抵歲月漫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感恩與期許</p><p class="ql-block">感謝大理的云霞,做他最忠實的模特;感謝在座各位,成為他創作路上溫暖的"人間彩虹"。四舅想通過這些作品告訴每個人:歲月可以改變容顏,但不能黯淡仰望星空的眼眸;疾病或許打亂節奏,卻無法折斷追尋美的翅膀。若您此刻正經歷風雨,愿這些光影為您鋪就一條通往晴空的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最后,請允許我用一首小詩致敬這本凝聚心血的影集: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耄耋執鏡寫蒼穹,四季云煙入畫中。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病骨難移山海志,光影長存少年風。"</b></p> 大理州圖書館館長李義給楊家駒頒發《收藏證》。 大理大學圖書館和大理市圖書館給楊家駒頒發《收藏證》。 大理讀吧喻楊家駒為“捕云人”,并贈書:“如果云可以捕,一定是絢麗繽紛的光影傳奇。” <p class="ql-block">王觀遠講述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在本書編輯過程中楊家駒經歷了兩次感染新冠病毒,7次住進醫院,兩次病危,在ICU監護時心臟驟停,他又從死神手中掙扎回來。在生命垂危之際仍然念念不忘他的這本書,即使他看不到這本書,也要設法把它留給后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個人的身體無論遲早都會垮,這是自然規律,無法抗拒。但是精神不能垮,哪怕是到了最后一口氣的時候。這一點我在家駒身上看到了。</b></p> 為書友簽名售書 4月28日《大理日報》對這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div><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b><font color="#39b54a"><div><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大理云景》部分作品分享</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本書攝影、詩詞、楹聯、書法和繪畫都出自于楊家駒一人之手,可見其藝術功力非凡</font></b></div></div> 點蒼云雪開奇景<div>大地春花醉鄉關</div> <div>右:</div>絲絲鳳羽飄云景<div>巍巍龍山屹雄風</div> <div>奇云奇景浮天網</div>春水春風動海波<div><br></div> 崇圣紅墻掩佛國<div>蒼山白云舞仙姿</div> 云浮蒼海曙光染<div>水岸長空海霞飛</div> 夕陽余光殘霞照<div>夏暮夜色紫氣升</div> 右:<div>九天旋云垂蒼海</div><div>百里綺霞秀河山</div> 斜陽晚照織云錦<div>暮色飛霞鋪海波</div> 左:<div>踏遍青山尋夢境</div><div>登高幽靜覽云深</div><div><br></div><div>右:</div><div>滿天烏云罩蒼海</div><div>一線晨光啟霞天</div> 誰在演義蟠奇景<div>多情云龍舞霞天</div> 玉潤蒼茫千秋雪<div>云寒掩映萬古風</div> <p class="ql-block">斜陽暮景騰紫氣</p><p class="ql-block">明月清暉染青霞</p> <p class="ql-block">左:</p><p class="ql-block">東望羽翼釆碧水</p><p class="ql-block">北來精靈棲瑤池</p><p class="ql-block">右:</p><p class="ql-block">風霜玉洱藏秋艷</p><p class="ql-block">云水紅杉入冬寒</p> 江天扁舟煙嵐里<div>鷗鷺寒影水墨中</div> 明月清暉凝雪嶺<div>寒月素彩繞青霄</div> 楊家駒繪的《蒼山玉帶云》 部分圖片選自《大理云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荔浦县|
宁武县|
潞城市|
额敏县|
泾阳县|
哈密市|
靖宇县|
扶沟县|
东城区|
锦屏县|
秀山|
镇赉县|
全南县|
平果县|
福贡县|
靖江市|
河北区|
铁岭市|
大洼县|
屯门区|
木里|
腾冲县|
仁布县|
连云港市|
灌阳县|
大安市|
神木县|
苍溪县|
蓝山县|
文登市|
乌拉特后旗|
和林格尔县|
莫力|
自贡市|
漳浦县|
廊坊市|
凤庆县|
铅山县|
无极县|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