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閻錫山者,處紛擾之世,乃矛盾之人物也,其故居亦有可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今晨,吾鐵兵之輩數十人至閻錫山之故居。其宅廣袤,誠不愧“山西王”之府邸也。閻錫山,生于清光緒九年(1883 年),籍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今屬山西定襄縣)。曾肄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為中國同盟會會員。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諸要職,于民國之政軍舞臺,舉足輕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閻錫山主政三晉之時,于經濟、教育、軍事諸事,皆有建樹。政績卓然,曾被民國政府贊為全國模范之省。其行“保境安民”之策,斡旋于諸方勢力間,治晉近四十載,“山西王”之稱,實至名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然閻錫山之治,亦多有可議之處。其重個人威望與權柄,喜個人崇拜而行專制之法,阻新思之傳;其治下政府,腐敗貪污之象存,礙民生之進;于政治異見者及犯科之人,手段酷烈,鎮壓殘暴。如“十二月事變”,破抗日民族之同盟,后期抗日消極;解放戰爭之際,積極附逆內戰,致晉地百姓,罹難深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己丑年(1949年),閻錫山見其治晉之勢將傾,應代總統李宗仁之邀,赴南京。未幾,任南遷廣州之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是年臘月八日,閻錫山率其僚屬,自成都飛抵臺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抵臺后,閻錫山辭行政院長職,初寓臺北市中山北路,以市囂擾靜,徙居麗水街,終隱于臺北陽明山麓之菁山。庚子年(1960年)五月廿三日,閻錫山暴病而卒于臺北,壽七十有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閻錫山之故居,在山西定襄縣河邊鎮,占地三萬三千余平。其建筑融中西之風格,既有滿清宮殿之姿、北方民居之貌,復兼中西合璧之韻。東花園一進三院,石牌樓式之門樓,氣勢恢宏。園內假山、樓閣,錯落有致。西花園規模稍小。二老太爺府,雕刻精巧。都督府與地道相通,頗具神秘。今此宅已改作河邊民俗博物館,展晉北民俗文化及民間技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夫評史人者,豈可以單維論之?閻錫山亦如是。其故居若無言史書,載其功過。后人游之,可思彼時風云變幻,悟歷史演進之必然,明順時勢、以民利為先,方為正途。此誠如鏡鑒,往昔人物事跡,可為今之資鑒,使吾輩能取經驗、記教訓,以向未來。</p><p class="ql-block"> 嗟乎!吾輩已然七老八十,善哉善哉!阿彌陀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青海省|
凌云县|
醴陵市|
靖安县|
任丘市|
那曲县|
石首市|
广安市|
平凉市|
阿拉善左旗|
金秀|
江山市|
疏勒县|
塘沽区|
湘潭县|
上思县|
天门市|
监利县|
怀宁县|
玉环县|
土默特左旗|
阆中市|
海南省|
鹤山市|
黄冈市|
成武县|
汝南县|
临沂市|
常熟市|
新绛县|
金沙县|
泗水县|
双城市|
房山区|
平山县|
申扎县|
德兴市|
涿州市|
临潭县|
彝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