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看到這個書名,我就想起諸葛亮的“空城計”。但邱華棟的《空城紀》非我以為的“空城計”。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為那些遠古的人與事做時間刻度上的記錄,是為此“空城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讀完這本書,我理解為:這本書是寫一千多年前,甚至距離現在更久遠一些的時候,生活中原土地上的一些人的一生。這些人,或許不曾在正史文書里有濃墨重彩的記載,或許不曾有過留傳青史的豐功偉績,也不一定有跌宕起伏的一生,但TA們曾經存在過,在歷史的縫隙里,也曾努力地留下劃痕。盡管時過境遷,似乎已然杳無痕跡,但總有人,對歷史和記憶、時間和空間產生敬畏之心,試圖拂開那些本來覆蓋于其上的風的呼嘯、沙的嗚咽,想要復原那些掩埋在廢墟下的人與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樣的作者其實很多。馬伯庸說自己也是在歷史的縫隙里尋找靈感。只不過他們的角度和復原的方式不一樣。作家邱華棟是完全地穿越回到了一千多年前,來到了當時的龜茲、烏孫、匈奴、西域、焉耆、高昌、吐蕃、突厥、精絕、樓蘭等等這些或大或小、或長或短的部落與國家,化身為當時的公主、王子、將軍……講述當時發生的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讀這本書的時候,會有一種恍惚感。這些在當時來說十萬火急,關乎一城一國生死存亡的大事,對一千年后的人來說,除了引發一些感嘆,又算的了什么呢?不論多才多藝的弟史公主,還是羅布淖爾部族的蘆花姑娘,她們的人生在當時是多么地差異懸殊,但是,一千多年后,她們的不同又有多少意義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許,對于作者邱華棟來說,這一片遼闊的土地上曾經發生過的人與事,的確意義非凡。他在后記《盛代元音》里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來,我收集了許多關于西域歷史地理、文化宗教、民族生活方面的書籍,得閑就翻一翻。久而久之,這樣的閱讀在心里積淀下來,那些千百年時空里的人和事就連綴成了可以穿梭往返的世界,對我發出遙遠的召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是他寫作這本書的緣由,也是他聽從內心召喚的一種方式。或許,唯有沉浸于這片土地上的古老歷史,才會對那些千百年前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飽含深情。每位作家都有自己作品產生的土壤。邱華棟的作品,根植于這片遼闊的西域大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對于和這片土地的沒有建立牽連的人來說,的確很難有作者同樣的深情。我很感激作者能夠展現那些古老遙遠的歷史文化,比如西域的各種樂器、各種書寫材料帛書、磚書、毯書等的區別與價值、樓蘭的歷史變遷、佛教以及壁畫等等。但如果作為一本小說而言,這應該算是一次相對困惑的閱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比較來說,我覺得文筆最好的部分是后記部分。正文的故事文筆相對簡單了,敘述也很淺,有一種中文作為第二母語的生硬感,就好像讀一個外國人用中文寫故事。或許,這是很長時間以來讀了太多意味深長的文字帶來的不適應。畢竟,單就古龜茲國的各種樂器,要弄清楚就是非常艱難的一件事,更何況,還要找到能夠演奏和理解其獨特音色的靈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本書篇幅很長。作者采用了一種“石榴籽、橘子瓣或者糖葫蘆式樣”的結構。全書六個部分,寫六座古城的故事。六個部分彼此獨立的,在每個部分,又包含有內在的兩三個小故事,作者說是由三十個短篇構成六個中篇,再組合而成一個《空城紀》的長篇。這樣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是很難獲得傳統小說的沉浸感的,我感覺有點像歷史紀錄片,收獲不少,只能夠這么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如东县|
调兵山市|
肇东市|
科技|
南昌市|
二手房|
开阳县|
陈巴尔虎旗|
蓬溪县|
北宁市|
马山县|
门头沟区|
南城县|
得荣县|
杭锦后旗|
汝城县|
康马县|
怀安县|
木兰县|
湘潭县|
高台县|
新安县|
石棉县|
丁青县|
夏河县|
平乡县|
乌审旗|
扎鲁特旗|
旅游|
阿图什市|
秦皇岛市|
灯塔市|
科尔|
威宁|
南涧|
德昌县|
汶川县|
永丰县|
宜都市|
郓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