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韓中清先生以槐為魂,以詩為骨;布衣敢立鴻儒志,青史長存壯士懷。他自言自信,文脈寄滄圖,心安若故廬 。一支禿筆,三寸丹心 ; 村漢心中自有田,種詩種賦種云天 。可謂 :”默默犁田駕軛韁,辛勤換得谷盈倉。詩墻聯賦農家院,翰墨引來李杜賞。</p> <p class="ql-block">張柒虹先生</p> <p class="ql-block">筆者欣賞仰慕韓先生,并非僅僅因為其天賦才華,文章好,詩賦佳 ; 更多因為其言有志,言以踐行。韓先生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2020年11月,他個人投資建造家庭詩聯墻,首創中國農村第一家。2023年10月,積極倡導,精心設計滄州市青縣上伍鄉小許莊詩詞文化廣場。2005年1月,滄州日報社,滄州市詩詞學會,滄州市群藝館等六部門聯合,為其成功舉辦個人詩詞演唱會,創新聞記者全國首例 。他先后主編出版《中華龍故事》《中華龍詩詞》《中華韓氏古今詩詞選》《文苑集梓》《晝錦堂後裔溯源》;與族兄仲義合作出版《三朝賢相韓琦》,與人合作出版《滄州驕子》。為中華文化傳播,躬身踐行,德一方表帥,一代鄉賢。</p> <p class="ql-block">韓先生是位媒體工作者,曾任《滄州晚報》記者,曾任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雜志外聯主任。身為記者 “ 禿筆一支關腐弊,丹心三寸斗鬼胎 ” 由此,家國情懷蕩胸,鐵肩擔當 ; “ 字字言民事,雞唱報黎明 ”。1985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農民日報》,相繼發表他名揚天下文章《出售”人情果“,苦了種果人》《出售”人情磚“苦了制磚人》,代民疾呼,發民心聲。“ 兩篇告倒半朝官,縱酒高歌黎庶歡。獅舞街頭伸正氣,龍騰巷尾吐金丹”。2005年六、七月間,青縣、河間、滄縣、黃驊,大城、靜海,900余戶農家先后購買劣質農藥,導致大面積玉米減產。韓先生獲悉,連續報道發表于《滄州晚報》頭版頭條。“ 一紙新聞丑爆光,法官赴鄂立公堂",幫助父老鄉親,索回賠金96萬元。</p> <p class="ql-block">韓先生身為詩人,兼任多家媒體特約撰稿者,先后在《人民日報》《河北日報》《滄州晚報》等發表新聞作品5000余篇。在《 中華詩詞》《華夏呤友》《中國詩人大詞典》等40余部典籍,發表詩詞2000余首。他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與時俱進,孜孜不倦,學習勤奮。今高科炎熾,智能Al,他率先啟用,用時兩個多月,輔助鑒賞詩詞百余篇,30萬字,結為專集問世,成為全國首部佳作。韓先生之詩詞,承民族傳統高風,嚴格守法,而煉熔于時代,語言通俗,情真意切,于俗中見高雅,彰顯筆功,體現人文,綻放特色。讀之身臨其境,具切膚之感,生活之中。</p> <p class="ql-block">例如清明祭祖二首:</p><p class="ql-block">《侍候病母》</p><p class="ql-block">治愈沉疴又跌傷,奈何橋上喚老娘。</p><p class="ql-block">請醫煎藥三更夜,便溺摸臟半病床。</p><p class="ql-block">溫水擦身開口笑,賢妻洗褥換衣忙。</p><p class="ql-block">有錢難抵床前孝,養育鴻恩豈敢忘。</p><p class="ql-block">《饑荒歲月》</p><p class="ql-block">吃糠咽菜度災荒,木板剁穿三兩張。</p><p class="ql-block">砸碎骨頭充肉餡,捋光榆葉拌粗糧。</p><p class="ql-block">肚饑長夜寒冬日,雨漏矮墻破土房。</p><p class="ql-block">半世辛酸老得福,皺紋笑臉印蒼桑。</p><p class="ql-block">韓先生以通俗語言,將饑荒歲月,特殊年代,國民生活,展現眼前,洞開一面,令人掩卷遐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焦作市|
济宁市|
新余市|
金阳县|
桂平市|
绍兴县|
壤塘县|
汤原县|
衡山县|
临洮县|
永兴县|
根河市|
上蔡县|
商南县|
安泽县|
大田县|
汕头市|
同德县|
英超|
阿拉善右旗|
即墨市|
金阳县|
西华县|
罗田县|
宁明县|
眉山市|
福泉市|
大方县|
延川县|
谢通门县|
沿河|
卓资县|
红河县|
济宁市|
尚义县|
桓仁|
伊宁市|
吴堡县|
嘉鱼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