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瘦西湖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大虹橋路28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核心精華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瘦西湖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開挖的邗溝使其所在地區形成早期水體。隋唐時期,瘦西湖的水系逐漸發展,成為揚州城的重要水道。清乾隆元年(1736年),錢塘詩人汪沆將其與杭州西湖比較,賦詩稱其為“瘦西湖”,此后該名稱逐漸流傳。1951年瘦西湖風景區經過全面修繕后正式對外開放。2010年,瘦西湖被授予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稱號。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遺產點之一的瘦西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該湖為何叫瘦西湖呢?最廣為流傳的說法源自清乾隆元年(1736年)杭州詩人汪沆游湖后作詩對比蘇、杭兩湖:"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詩句通過"瘦"字突出揚州湖面狹長曲折的形態(南北延伸4.3公里,寬僅數十米),并以擬人手法形容其如漢代趙飛燕般纖秀,區別于杭州西湖的豐腴</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是典型的小型淺水湖泊,水域面積700畝,總長約4.5千米,寬度約13—116米。湖水淡綠色,呈中性,底質為灰色淤泥,松軟且含有機質較多景區內植被豐富,以垂柳、碧桃等植物為主,四季景色各異,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紅楓似火,冬季臘梅飄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瘦西湖以一湖碧水為主體景觀,串并了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等名園勝跡。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建于18世紀的清代,造型獨特,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橋”</p> <p class="ql-block">“煙花三月下揚州”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句詩的意思是在陽春三月,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時節,去揚州遠游。“煙花”所指是春日晨霧似煙霧迷離、一片朦朧美麗的春天景象;農歷三月又恰是春光明媚、百花爭艷的季節;唐代揚州則是東南都會繁華市井,三月天的揚州更是風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李白、杜牧、蘇軾、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曾贊嘆瘦西湖的秀美風光,并留下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瘦西湖的園林建筑和文化景觀充分體現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色,被譽為“園林之盛,甲于天下”</p> <p class="ql-block">棲靈塔,早在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年)于大明寺內建棲靈塔, 塔高九層,塔內供奉佛骨,謂之佛祖即在此處。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一代勝跡化為焦土。<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代宋庠于寶元年間(公元1038-公元1040年)任揚州知府,有《登大明寺塔》詩,寫到自己帶著病足攀登寺塔。可證棲靈塔在北宋時期是存在的。</span>1980年,鑒真大師塑像回揚“探親”,各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師在該寺東園選址重建棲靈塔并立奠基石,瑞祥法師圓寂后,能修法師主持大明寺工作,于1993年8月27日開機鉆探,1996年元旦完工</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因修建于大明年間而得名,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文帝楊堅六十壽辰,奉詔令建“棲靈塔”,因大明寺在隋宮、唐城之西,亦稱“西寺”。唐代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在大明寺傳經授戒。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在大明寺修建了平山堂,蘇東坡任揚州太守時,為紀念歐陽修在平山堂后建造了谷林堂。大明寺分三個部分,中部是主體寺廟建筑,東部是棲靈塔,西部是園林式的后花園——西園。主要景點有鑒真紀念堂、大雄寶殿、歐陽祠、方丈室平遠樓、藏經樓、鐘樓、鼓樓、臥佛殿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城市|
平陆县|
那曲县|
正蓝旗|
都兰县|
商丘市|
买车|
佛山市|
岢岚县|
巴塘县|
庐江县|
徐汇区|
凭祥市|
勐海县|
芜湖县|
岗巴县|
延边|
肇东市|
蒙自县|
沽源县|
顺昌县|
南雄市|
和田县|
招远市|
嘉黎县|
盐源县|
阿图什市|
阿鲁科尔沁旗|
泊头市|
通辽市|
温泉县|
洛川县|
巴塘县|
德安县|
石嘴山市|
柞水县|
绿春县|
临安市|
景东|
肇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