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進雨兒胡同,歲月的痕跡仿佛在腳下的石板路上低語。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古老的墻壁上,勾勒出一幅幅光與影的畫卷。</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9日走進雨兒胡同,雨兒胡同位于北京市東城區,東起南鑼鼓巷,西至東不壓橋胡同,南鄰蓑衣胡同,北靠帽兒胡同,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胡同。</p><p class="ql-block">參觀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紀念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雨兒胡同13號院,是北京市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座建于清代中期的四合院,1955年齊白石曾在此居住,2012年5月13日作為紀念館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這座看似普通的院落,卻承載著一代大師的藝術靈魂。朱紅色的大門,雖已歷經風雨,卻依然莊重而神秘。輕輕推開,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p> <p class="ql-block">齊白石舊居門口有一對門墩。門墩是抱鼓石形狀,通常由須彌座、抱鼓以及獸吻或獅子幾部分構成。蝙蝠與花卉圖案:鼓面上雕刻有蝙蝠與花卉相結合的圖案,蝙蝠象征“福”,花卉則寓意美好,表達了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p> 大門背面 <p class="ql-block">齊白石故居是北京典型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突出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禮儀秩序。正對大門有一個太湖石,靠東的墻有一處郁郁蔥蔥的翠竹。步入館內,仿佛穿越到了齊白石先生的生活年代,感受到他那個時代的藝術氣息。館內展示了齊白石先生的畫作、生活用品,甚至還有他生前居住的房間復原展示,讓人仿佛置身于大師的創作世界。</p> <p class="ql-block">步入館內,仿佛穿越到了齊白石先生的生活年代,感受到他那個時代的藝術氣息。</p><p class="ql-block">在紀念館內漫步,我深深感受到了齊白石先生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他的畫筆記錄了生活的點滴,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情感和生命力。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大師的藝術才華,更體現了他對人文關懷的深情。</p><p class="ql-block">讓我有機會近距離感受大師的藝術魅力,也讓我更加珍惜身邊的美好。感恩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放慢腳步,去感受那些被遺忘的美好,去感恩那些給我們帶來力量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如果你也熱愛藝術,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絕對是一個值得一游的文化圣地。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歷史的韻味和藝術的魅力,愿我們都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坐落在紀念館庭院中央的齊白石銅像是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專門創作的,在這里能看到還原了齊白石生前居住的室內陳設舊貌,這里文化底蘊濃厚,是一個清凈高雅的好去處。</p> <p class="ql-block">齊白石生平簡介:</p><p class="ql-block">齊白石,湖南湘潭人,木工出身,幼年藝術創作靈感來源于此,他成為集詩詞、書法、繪畫和篆刻于一體的全能藝術家。 齊白石,這位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的畫壇巨匠,自1863年誕生至1957年離世,一直以其卓越的藝術才華和深邃的文化底蘊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藝術界。他的原名純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瀕生、號白石,別號借山吟館主人、寄萍老人等,這些名字都彰顯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追求。齊白石在年輕時曾從事木工工作,這一經歷也為他后來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他不僅擅長詩詞、書法,更在繪畫和篆刻方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向西走進四合院,一排紅柱雕梁游廊將院子四周的房屋聯起來。 南北房和東西廂房各三間。院子里有月季、石榴、海棠等。</p> <p class="ql-block">抬頭望去,屋檐下的木雕精致而古樸,仿佛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p> 走廊的窗戶設計新穎 <p class="ql-block">南屋則展示了齊白石的文創產品,這些獨特的紀念品包括蝦畫鼠標墊、冰箱貼和書簽等,每一件都充滿了藝術氣息和創意。</p> <p class="ql-block">西邊的展廳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掃除凡格總難能——齊白石在北京衰年變法”之展覽,介紹了當年五十多歲的白石老人,1919年定居北京后,</span>幾幅裝裱精美的畫作映入眼簾,它們應該是真跡,展現了齊白石筆下的梅花、菊花、荷花、壽桃以及草蟲的生動形象。最令人矚目的,莫過于那幅栩栩如生的蝦畫,仿佛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p> <p class="ql-block">齊白石北京變法展:掃除凡格的挑戰</p><p class="ql-block">1919年,齊白石年近六旬,在《己未日記》中寫道:“余作畫數十年,未稱己意,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乃余或可自問快心時也。”這段話表明了他決定進行一次徹底的變革,即使在北京餓死也在所不惜。</p><p class="ql-block">“掃除凡格總難能——齊白石在北京的衰年變法”展覽,展示了齊白石在“衰年變法”前后的作品,直觀地體現了他的“梅花之變”、“菊花之變”、“荷花之變”、“蝦之變”和“草蟲之變”。展覽還梳理了影響齊白石變法的友人和故地。</p><p class="ql-block">通過這次展覽,我們可以看到齊白石如何在北京的衰年變法中,掃除凡格,追求藝術的新高度。他的作品不僅展現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也體現了他對生活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走進正房。屋內的布置簡潔而典雅,一張陳舊的書桌擺在窗前,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桌面上,仿佛還能看到齊白石先生伏案創作的身影。桌上擺放著筆墨紙硯,那支毛筆,似乎還殘留著先生的溫度。</p> <p class="ql-block">步入齊白石舊居正房,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正房迎門墻上居中懸掛的白石老人的畫作和對聯:“大福宜富貴,長壽亦無疆”。正房東間有一架大床,為老人睡臥所在,西間一畫案,為老人的畫室。畫室鑲著一副木質隔扇,兩側鐫刻有一副對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右手(靠北墻)邊書:“壽本乎仁勿展無益之卷勿吐無益之語勿涉無益之境勿近無益之人”,其下署“恕庵書于琴劍書屋</p> <p class="ql-block">左手(南窗內)邊書:“樂生于智本書以求其質本詩以求其情本禮以求其宜本易以求其動”,其下署“丁卯孟秋叔平仁兄雅屬”。面對這副長長的對聯,讓人不由得反復吟讀,再三品賞。</p> <p class="ql-block">在這座舊居里,時間仿佛凝固了。每一個角落,每一件物品,都在無聲地講述著齊白石先生晚年的創作故事。</p> <p class="ql-block">墻壁上掛著一幅幅齊白石的畫作,那靈動的蝦,栩栩如生的花鳥,每一筆每一劃都飽含著生命的力量。站在畫前,仿佛能感受到先生創作時的激情與專注。</p> <p class="ql-block">走進東側房,陳列著齊白石先生的生平事跡和他與友人的往來書信。那些泛黃的紙張,記錄著他的藝術之路,也見證了他的人生起伏。</p> <p class="ql-block">這里沒有喧囂,沒有繁華,只有那份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p><p class="ql-block">漫步在舊居的每一個房間,仿佛與齊白石先生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p><p class="ql-block">那一幅幅畫作,那一件件舊物,都讓人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無法自拔。</p> <p class="ql-block">1919年初夏,齊白石和弟子張伯任在法源寺中閑聊。忽然看到地磚上有一個磨石印留下的石漿,形狀很像一只鳥,便隨手找來一張紙描繪出來,信手寫下“真有天然之趣”。這六個字也成為他的藝術理念,“真”是他對藝術的一份真切,“天然”體現了藝術家與自然萬物的結合與融匯,“趣”深含藝術格調。</p> <p class="ql-block">舊居的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藝術的氣息。</p><p class="ql-block">讓人不禁感嘆,這就是大師生活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這就是孕育無數藝術杰作的搖籃。</p> <p class="ql-block">我靜靜地坐在院內的走廊臺階上,享受著這份寧靜與平和。</p><p class="ql-block"> 院落雖然不甚通風,但這里的靜謐與南鑼鼓巷的喧囂形成了鮮明對比。在這里,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讓人能夠真正靜下心來,感受生活的美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松阳县|
加查县|
丰顺县|
长兴县|
贺州市|
汾阳市|
广水市|
东乡|
安福县|
卓尼县|
昭平县|
小金县|
松原市|
镇坪县|
大埔县|
霍州市|
女性|
云阳县|
宁阳县|
方城县|
花莲县|
油尖旺区|
溧水县|
嵩明县|
贵州省|
上高县|
连南|
双鸭山市|
策勒县|
绵阳市|
南岸区|
嘉定区|
安龙县|
商洛市|
辉南县|
福海县|
镇雄县|
图片|
昌图县|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