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1日清晨,我們從忻州古城出發時細雨霏霏,當我們敬立在應縣木塔前時,云開日出,千年古塔露出了最美的容顏。</p><p class="ql-block"> 應縣木塔是應縣佛宮寺釋迦塔的俗稱。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歷時139年。是世界上現存最高大、最古老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筑,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p><p class="ql-block"> 木塔高達67.13米,相當于現在20多層樓的高度;10萬多塊木構件,被古代工匠們以無一鐵一釘的方式搭建而成;塔內一共用柱658根,主柱312根,輔柱346根,橫向支撐的闌額和普拍枋共204根,梁栿248根;據稱,全塔木構件3500噸,第一層直徑30.27米,有外24根明柱和內柱8根支撐著,落在這一層的每根木柱上,平均負重高達110噸,而且這一承重已經持續近千年;斗拱共計4800朵,類型有54種之多;還經歷40余次地震;1926年的軍閥混戰,釋迦塔中彈200余發,至今彈痕可見;1948年解放應縣時,12發炮彈又擊中釋迦塔;新中國成立初期,應縣還曾在塔內召開“萬人大會”,每層都安裝了喇叭,坐滿了人。這么多次的損傷,這么大的承重,這座純木結構的古塔至今仍巍然不動,堪稱奇跡。</p><p class="ql-block"> 塔內明層都有塑像,頭層釋迦佛高大肅穆,頂部穹窿藻井給人以天高莫測的感覺。據有關學者分析,一層內槽南北的門額照壁板上的六幅供養人像,三男三女,北門額上的三人分別為遼代圣宗欽哀皇后蕭耨斤、興宗仁懿皇后蕭撻里、道宗宣懿皇后蕭觀音,南門額上的三人為家族中三位男性封王,表示“一門三后、一家三王”的榮耀,據此推斷此為當年蕭氏一門興盛時期之家廟。對此,也有學者持不同意見的。頭層內槽壁面還有六尊如來畫像,比例適度,色彩鮮艷,六尊如來頂部兩側的飛天,更是活潑豐滿,神采奕奕,是壁畫中少見的佳作。二層由于八面來光,一主佛、兩位菩薩和兩位脅從排列,姿態生動。三層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層塑釋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薩分坐八方。利用塔心無暗層的高大空間布置塑像,以增強佛像的莊嚴,是建筑結構與使用功能設計合理的典范。遺憾的是,如今只有一層能對游人開放。</p><p class="ql-block"> 高大雄偉的應縣木塔自建成之后,歷經金、元、明、清各代,塔身內外被懸掛上眾多歷史名人所書的牌匾,共有52塊牌匾和6副楹聯,其中“峻極神工”為明成祖朱棣親筆所書;“天下奇觀”為明武宗朱厚照所書。最大的第三層匾額上長2.56米、寬1.7米,正中書“釋迦塔”三個大字,兩邊分別還有230多個小字,為歷代所題。其中的題文:“大遼清寧二年特建寶塔,大金明昌六年增修益完。”這20個小字揭示了木塔修建的最早記錄。</p><p class="ql-block"> 說起應縣木塔的發現和保護,離不開梁思成。1932年,梁思成看到一份日本建筑史學家寫的考古報告,記錄14年前在中國北方的考古經歷。報告上說:“距離大同約50公里的應縣,有座建于11世紀的木塔,當地人稱為'應州塔'。”梁思成這才想起 “滄州獅子應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這句民謠。他興奮地查閱各種資料,想一睹木塔的容顏。可誰料,他翻遍了歷史典籍,除了只言片語的文字記載,一張照片都沒找到。梁思成四處打聽,想通過熟人找到應縣本地人,希望能有張木塔的照片。一來二去,這成了梁思成的心病。他茶飯不思,魂不守舍。最后想了個辦法。他寫了一封信,只有抬頭,沒有地址,便塞進郵筒,寄了出去。日子一晃就是數日,一天早上,林徽因在收到的信件中,發現有一個紙包。林徽因一抬眼,看到寄件人的住址是山西應縣××齋照相館。她好奇地打開紙包,里面竟然是一張應縣木塔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原來,梁思成之前寄出的那封信,信封上只有:“探投山西應縣最高等照相館”,沒有任何詳細地址。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還在信封里放了一元錢,想請收信方幫著拍一張應縣木塔的照片,寄給他。多年后,林徽因把這段經歷寫進了書,說:“我笑著說阿彌陀佛,他所傾心的幸而不是電影明星。這才是偵探小說有趣的一頁。”而梁思成拿著照片,又驚又喜,激動得無法言語,恨不得立馬就能沖到木塔跟前。</p><p class="ql-block"> 1933年9月的一個黃昏,梁思成與營造學社的同仁們趕到山西應縣城外,遠遠就看見暮色中一座高大的木塔。這就是讓梁思成魂牽夢縈的應縣木塔。他在后來的《閑談》中寫道:“好到令人叫絕,半天喘不出一口氣來!……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極了!”他在給夫人林徽因的信中寫道:“我的第一個感觸,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幾體投地的傾倒!這塔真是個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 回北京后,梁思成和他的同事們,繪制了大量圖紙,也正是梁思成等人的發現(主要指學術價值上的發現),應縣木塔才得以名揚世界,被更多人知道。</p><p class="ql-block"> 目前,在塔內發現的600多件文物中,最震驚世人的是1966年、1974年先后現世的兩顆佛牙舍利,據考證是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p><p class="ql-block"> 據說塔下的12根柱子,按照順序每個月會有一根柱子不受力,有一些懸空,這是在輪流休息,讓其上承重的千噸木塔更顯神奇。細細尋去,果見那一根根木柱并不是深嵌在石基內,其中的一根木柱與石基的縫隙手指可以探入。不知真是在輪休,還是木塔傾斜受力不均所致。</p><p class="ql-block"> 有人說木塔的守衛者是燕子,它們以木頭間的蟲蟻為食,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圍繞著木塔飛來飛去,一直守衛它。抬頭仰望,我看到的是:一只鴿子安臥斗拱邊,閉目養神。</p><p class="ql-block"> 現在的應縣木塔??由于過去不斷積累的損壞,每年都在傾斜,而目前的技術下,不敢輕易對塔進行修繕。原因據說是上世紀30年代由于當地對木塔結構進行了改動,造成了不可逆轉的損壞,即便征集了很多專家建議,也無法復原,所以現在只能禁止登塔以防造成更大的破壞了。</p><p class="ql-block"> 專家學者自1950年起也討論過幾種修繕方案,大體主要分為落架大修、鋼架支撐、上部抬升、現狀加固四種。其中,落架大修方案存在舊構件更換過多、變形矯正后難以安裝的問題,容易造成歷史信息丟失。一番斟酌后,唯有現狀加固方案最為謹慎穩妥,但這一方式畢竟是權宜之計,至今仍未能遏制木塔傾斜的趨勢。科技在發展,但有許多智慧,今人仍然難以與古人對話。所以想參觀應縣木塔一定要趁早,盡管目前只有一層可以進入,但已經是一個非常難得機緣了。我們便也隨大流,排隊打卡留念。那一刻信息顯示:應縣木塔已經在這里等你969年,04月21日14時53分27秒。有一位外國朋友看見我將鏡頭對準了他,立即微笑著豎起了大拇指。</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赉县|
汉沽区|
霍城县|
洪泽县|
星座|
宁城县|
中阳县|
勐海县|
天峻县|
柳州市|
云南省|
利川市|
盖州市|
尚志市|
南澳县|
乌鲁木齐县|
新兴县|
吐鲁番市|
富锦市|
顺昌县|
鄢陵县|
大方县|
双柏县|
赤水市|
绥宁县|
九龙城区|
平定县|
南澳县|
松原市|
马公市|
阿拉善左旗|
临朐县|
双江|
揭阳市|
金溪县|
响水县|
双江|
黄龙县|
新郑市|
濮阳市|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