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當夏日的熱浪席卷大地,雨后的土地便成了我們最鐘愛的樂園。小伙伴們人手一團泥巴,聚在一起比賽摔泥炮。下雨天成了我們的狂歡節。雨水將泥土澆得濕潤透徹,正是玩泥炮的好時機。我們光著腳,在泥濘中奔跑,褲腿上濺滿了泥點子。大人們總笑稱我們像一群泥猴子,可我們才不在乎呢。泥巴炮的響聲與雨聲交織,奏響了童年最動聽的樂章。</p> <p class="ql-block">“啪!”一聲脆響,驚飛了梁上的燕子和屋檐下的麻雀。我蹲在老槐樹下,手里捏著一團濕漉漉的泥巴,看著泥巴炮在石板上炸開的痕跡,得意地笑了。這是屬于我們農村孩子的快樂,簡單卻充滿童趣和魔力。</p> <p class="ql-block">泥巴炮的制作也有些學問。首先要選對泥,田埂邊的青泥最好,細膩粘稠,不能有砂石。我們常常光著腳丫,在田埂上踩來踩去,用腳底板感受泥土的質地。找到合適的泥地后,就要開始和泥了。加水要適量,水多了太軟,做成的泥炮軟塌塌的;水少了太硬,泥炮不響不炸。再用力反復揉啊揉,就像蒸饅頭揉面似的,要揉到像面團一樣有韌性才行。記得有一次,我貪心多加了些水,結果泥巴炮怎么也捏不攏,急得直跺腳。還是狗蛋有辦法,他抓了一把干土撒進去,泥團立刻就聽話了。</p> <p class="ql-block">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莫過于“放炮”了。當大家把各自的泥碗做成后,摔泥巴的游戲就開始了。印象中,小時候我最喜歡念念有詞地叨咕著口語:“天響地響,沒有我的泥炮響!”,感覺就像一句咒語般神圣而莊重。我們圍著圈,隨著一聲“一、二、三”,比賽雙方一起將手中的泥巴炮高高舉起,我還會對著泥碗哈一口氣,讓泥碗底部的黏度適中,保持最佳狀態,嘴里連續叨念幾遍“泥巴、泥巴、大窟窿”后麻利地站起身,用手托起泥碗,迅速將手翻轉,掌握好角度和力度,高舉過頭,扎起馬步,表情嚴肅地把泥碗慢慢地倒扣,伸展胳膊小心翼翼地舉起泥碗,口中大喊一聲“嗨”,然后一翻手腕用力將碗口朝下使勁往地面摔,朝下摔時,必須保證整個泥碗呈平面直摔,泥碗中空部分的空氣在其接觸地面變形的瞬間壓縮,隨著響亮的一聲“啪!”,就像過年時燃放的鞭炮聲,只見鍋底也被巨大的氣流炸開了花,贏得一片喝彩。</p> <p class="ql-block">各人一團泥巴,每次從自己的泥巴中挖一塊,捏成泥碗,使勁往地上摔后,會炸開形成裂口,裂口部分就需對方用泥巴補上,誰力氣大、技術好,炸開的部分就多,對方賠的泥也多,就這樣,直到一方泥巴全賠完。輸的一方又趕緊去田地再挖一坨泥巴回來。一坨泥巴,摔了捏,捏了摔,摔摔捏捏可以玩大半天。泥巴少得捏不起來了,大伙兒就會有搶有奪,有跑有攆,有說有笑,因為玩的就是快樂,誰也不會說什么。</p> <p class="ql-block">如今,每當我回到故鄉,總忍不住去老槐樹下看看。石板還在,只是上面已經很久沒有泥巴炮炸開的痕跡了。現在的孩子們有了手機和平板,他們或許永遠不會知道,一團普通的青泥能帶來怎樣的快樂。那種純粹的快樂,那種與土地親密接觸的感覺,提醒著我生活中最珍貴的東西往往是最樸素的。也許,這就是為什么我總會在夢里回到那個下午,回到老槐樹下,和小伙伴們一起,聽著泥巴炮此起彼伏的響聲,笑得那么開心,那么無憂無慮。泥巴炮的響聲,是童年最動聽的歌謠。它不僅僅是一個游戲,更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我與自然、與伙伴、與故鄉之間最純真的聯結。那些沾滿泥巴的小手,那些此起彼伏的歡笑聲,那些在夕陽下追逐的身影,都深深地印在了記憶里,成為生命中最溫暖的底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宁|
彭阳县|
买车|
小金县|
留坝县|
红安县|
盱眙县|
平定县|
县级市|
泰顺县|
宜章县|
长阳|
辉县市|
维西|
宜州市|
华池县|
辽阳县|
栖霞市|
汉中市|
游戏|
隆回县|
哈巴河县|
德钦县|
昌图县|
凤城市|
清水河县|
孝感市|
无棣县|
阳东县|
昌邑市|
汉川市|
普宁市|
揭阳市|
潢川县|
红河县|
福贡县|
天津市|
泰兴市|
盐边县|
波密县|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