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清晨,我站在鴨綠江邊,望著對岸的朝鮮。江水依舊,青山依舊,只是當年那個在江邊撿石子的孩童,如今已是古稀之年。江風吹動我的白發,記憶如潮水般涌來。</b></p> <p class="ql-block"><b> 我叫王景延,別名王大雁,熟悉的人都喊我大雁。生于1953年寒冬,如今已是七十三載春秋。回首往事,恍如昨日。</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根在鴨綠江畔。我的童年記憶,一半留在爺爺奶奶家,那是寬甸縣古樓子鄉南荒溝村,距離丹東市區30公里。鴨綠江就從門前流過,江水悠悠,四季變換,江水清澈見底,江面上時常漂著朝鮮的木排。奶奶常說,這條江見證了多少悲歡離合。江邊是我兒時嬉戲的天地,那滔滔的江水聲,是童年最美的背景音樂。另一半記憶,藏在姥姥家所在的虎山鄉虎山村,現在那兒可是明長城東端起點,小時候在那古老的城墻邊奔跑玩耍,曾數次在城墻邊上的〝一步跨〞江叉里摸菱角…古老的城墻承載著歷史的厚重,也成為我童年探索的神秘之地。兩處相距不過二十里,卻承載了我整個童年。從未想過這段經歷會成為日后最難忘的回憶。</b></p> <p class="ql-block"><b> 鴨綠江的水依舊在流淌,江面上泛著粼粼波光。我站在江邊,望著對岸的朝鮮,恍然間仿佛看見了那個背著書包、踩著露水去上學的自己。七十多年光陰,就這樣在指縫間悄然流逝。</b></p> <p class="ql-block"><b> 1959年秋,在姥姥家,只有7歲的我背著母親縫制的布書包,走進了長城腳下的虎耳山小學。開啟了求學生涯。那時候的學校雖質樸,桌椅有些破舊,但那是我求知的起點。教室里滿是求知的氛圍。那時的教室是土坯房,窗戶糊著油紙,陽光透進來,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光影。學校后山的刺槐花特別甜,以至于我吃了一書包,藥迷糊了……</b></p> <p class="ql-block"><b> 兩年后我轉學到了奶奶家古樓子鄉南荒溝小學,新環境并沒有讓我感到陌生太久,因為這里有著熟悉的鄉音和親切的面孔。每天要沿著江邊的小路走上六里地上下學。那時的教室是土坯房,冬天要自己帶柴火燒爐子。看江水漲落,聽漁歌唱晚。江風裹挾著水汽撲面而來,我的布鞋總是沾滿露水。每天除了背著書包,還要提著罐頭瓶裝的菜粥當做午飯,冬天在教室里磚爐子上熱一熱,不小心瓶就過熱掉底了,需餓肚子一天…</b></p> <p class="ql-block"><b> 命運像江水一樣起伏。1962年,我隨父母工作調動,開始了輾轉求學的日子。從紅石中心校轉到灌水中心校,再轉到雙山子中心校,書包里的課本越來越重,腳下的路卻越走越遠。每一次轉學都是一次成長的蛻變,我努力適應著新的老師和同學,汲取著知識的養分。</b></p> <p class="ql-block"><b> 1965年秋,我以13歲的年紀考入灌水中學(當時灌水、雙山子、八河川三個鄉只有一所中學)。記得入學考試那天場景至今歷歷在目。我和王鐸(從丹東市交通局副局長任上退休)兩人用小楷毛筆答卷,墨香氤氳中,仿佛看到了未來的模樣。那一筆一劃傾注著我們對知識的敬畏,也正因如此,我們被破格錄取,這份榮耀成為我學習生涯中的一抹亮色。</b></p> <p class="ql-block"><b> 在灌水中學只平靜的讀了一年級,就要升到二年級的時候,時代的浪潮很快打碎了平靜。文革期間,我因畫漫畫被校長叫去談話。他說:“別畫我了,回家看看你爹你媽挨沒挨批斗吧?” 回到雙山子家,我看到當副書記的老爸和當副鄉長兼婦聯主任的老媽均已停職,親眼目睹批斗會場面,所幸他們沒挨打,沒掛大牌子,沒戴大紙帽子,沒游街,他們站在臺上,低著頭。我躲在人群后面,緊緊攥著拳頭,卻無能為力。但那種壓抑的氛圍至今仍刻在我的心頭,讓我感受到時代的動蕩與無常。那些刺耳的口號聲至今仍在耳邊回響。好在父母沒有遭受更大的苦難,這讓我在動蕩中仍存一絲慶幸。</b></p> <p class="ql-block"><b> 15歲那年,初中畢業返鄉。我開始了在生產隊的勞動。清晨四點就要起床,踩著露水下地。鏟地時手掌磨出了血泡,割豆子時腰疼得直不起來。每一項農活都充滿了艱辛,秋收時的勞累至今難忘,每天卻只能評6分(滿分12分)。為了趕牛爬犁往地里送糞,我討好隊長,只為能得到一份輕快活的安排。</b></p> <p class="ql-block"><b> 為了多掙每天3毛錢補貼,我瞞著家人去大隊煤礦挖煤。那黑暗潮濕的礦井里,滿是生活的苦澀。記得第一次下井時,漆黑的巷道里只有礦燈的光亮,煤灰嗆得人喘不過氣…還經常出事故!父母知道后,心疼我,把我安排到鄉磚瓦廠學燒窯。那時的窯洞熱得像蒸籠,汗水滴在磚坯上,瞬間就蒸發了。后來還在鄉綜合廠榨油坊、烘爐干過一段活。</b></p> <p class="ql-block"><b> 17歲那年,我到灌水搬運站做飯、卸小火車煤、裝木材…每天累的倒頭就睡。但我始終沒有放棄畫畫,那是我的夢想。疲憊的身體里始終燃燒著對藝術的向往。終于,我鼓起勇氣托人引薦,拜在丹東市元寶區文化館徐倫老師門下學畫畫。在畫筆與色彩中,我在艱苦生活中找到的一絲慰藉,用畫筆描繪著心中的夢想。我找到了片刻的寧靜與快樂。</b></p> <p class="ql-block"><b> 1971年,18歲的我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進入剛籌建的寬甸洗煤廠當民工,在塵土飛揚中揮灑汗水。次年改名為丹東洗煤廠。我也轉為國營正式工。八年光陰,我從操作工干到采購員,從鍋爐工做到工會干事。1976年我偷偷學會了開車,考取了駕照…我像一塊海綿,貪婪地吸收著各種技能,每一個崗位都是一段獨特的經歷,也讓我變得更加成熟穩重。一步一步地走來。</b></p> <p class="ql-block"><b> 1979年,我調轉到丹東煤炭局汽車隊,開始了駕駛員的生涯。 最開始在技術科管油料兼開油罐車,一段時間后,正式上崗開遼寧一號,也就是俗稱的遼老大拖掛貨車,每天從煤礦往洗煤廠或灌水火車站運煤。那時候,握著方向盤,看著窗外的風景,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每天在公路上奔波,見證著歲月的流轉。</b></p> <p class="ql-block"><b> 1981年,我調轉到寬甸汽車隊(丹東第一運輸公司第七汽車隊),在大型運輸企業從事駕駛員工作。我不甘落后,起早貪黑,笨烏先飛,扎實拼博,吃苦耐勞,在蜿蜒的山路上往返,車輪碾過的地方,都留下了奮斗的足跡。只經過兩年的努力,就在全公司500多輛客貨車輛,上千名駕駛員中脫穎而出:從1983年開始,我連續三年在全市區單車利潤斬獲第一名;節油數量全市區第一名;在1984年全市區貨車駕駛節油大賽中榮獲第一名;在遼寧省駕駛員節油競賽中獲得第二名。連年被評為公司先進工作者、公司標兵,1985年還被評為丹東市先進工作者。工資3年漲了六級(3%指標漲三級,特別獎勵三級),連續五年被市政府授予丹東市節能積極分子,還獲得了遼寧省先進文明駕駛員的稱號。丹東日報社記者和平連續跟蹤報道我的事跡,那是我職業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刻,也是我努力奮斗的見證。那些獎章獎狀和證書,至今還珍藏在家中的箱子里。</b></p> <p class="ql-block"><b> 1989年,我調入丹東市內,在丹東第一運輸公司工會技協工作,新的工作環境讓我接觸到不同的人和事,也拓寬了我的視野。</b></p><p class="ql-block"><b> 1993年,四縣5個車隊脫離市管后,公司更名為丹東客運公司,機關人員大幅削減,我毅然下海承包客運線路,我的人生又翻開了新的一頁。先后新開辟了丹東 - 北京、丹東 - 天津、丹東 - 哈爾濱、丹東 - 大連開發區、丹東 - 山東臨沂、丹東 - 青島六條營運線路。每一條線路的開辟都傾注了我的心血,從親自考察、辦手續,到購車輛,直到通車,每一個環節都親力親為。最多時我擁有14臺臥鋪大客車,車輪滾滾,載著無數人的夢想駛向遠方,在客運市場上闖出了一片天地。然而,疫情的爆發給客運行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北京、天津、青島線路停運,現在仍在營運的只有丹東到臨沂和大連開發區線路,它們已經運營了30年,見證了客運行業的興衰變遷。</b></p> <p class="ql-block"><b> 2006年,丹東客運公司被遼寧虎躍集團收購,全員買斷工齡,公司補償給7萬多元,那時我53歲。2008年,我正式退休,本以為會過上悠閑的退休生活,卻被沈陽市一私企老板聘用,在遼寧巨能集團公司一干就是13年沒挪地方。在那里,我繼續發揮著自己的余熱,與同事們共同奮斗。2021年6月,和我同齡的老板突然去世,我也徹底回家休閑養老,結束了忙碌的職業生涯。</b></p> <p class="ql-block"><b> 如今,我定居在丹東市,常常坐在鴨綠江邊,看夕陽西下,江水東流。那些奮斗的歲月,那些起起落落,都化作了江面上粼粼的波光。我這一生,就像一只大雁,在時代的天空中翱翔,時而迎風而上,時而順流而下,但始終沒有迷失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江水依舊,歲月如歌。那些艱難與榮耀,那些淚水與歡笑,都化作了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我想告訴年輕人:生活或許艱難,但只要心中有光,腳下有路,就一定能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七十年的人生,就像這江水一樣,有過湍急,有過平緩,但始終向前。那些艱難歲月教會我堅韌,那些奮斗時光讓我懂得珍惜。現在的我,終于可以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一生的酸甜苦辣。</b></p><p class="ql-block"><b> 我的經歷,或許平凡,卻是我最珍貴的人生印記。我這一生,無悔。</b></p> <p class="ql-block"><b>2025年清明節寫于丹東</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州省|
梅河口市|
张家川|
赣州市|
临沭县|
延庆县|
宁强县|
天台县|
太保市|
寿宁县|
富川|
玉山县|
西和县|
台湾省|
石屏县|
枝江市|
阿拉尔市|
通许县|
赫章县|
陵川县|
昌乐县|
瑞金市|
武夷山市|
新密市|
富民县|
西吉县|
乌拉特后旗|
璧山县|
蓬莱市|
桐城市|
南乐县|
梓潼县|
丹阳市|
济南市|
潞城市|
南城县|
盐池县|
遂溪县|
平果县|
五家渠市|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