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汕頭的核心地標與文化標志 </b></p><p class="ql-block"> 小公園,顧名思義,就是有著草地、樹木、水池、假山的老百姓休閑之場所。</p><p class="ql-block"> 汕頭小公園這個地方,最初可不是這個意思。 1860年汕頭開埠后,這一帶的街區,逐漸成為了汕頭最大的商貿中心,華僑投資興建了大量騎樓建筑,融合了中西風格(如巴洛克、古羅馬、潮汕傳統元素),形成“百載商埠”的繁華景象 。</p><p class="ql-block"> 時間到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汕頭市政當局在國平路、安平路、升平路一帶拆除舊建筑后形成的圓形空地上,建造了一座紅柱綠瓦的八角形中山紀念亭,并在周圍布置花木、石椅等設施,形成小型公共休閑空間,因而被市民俗稱為“小公園” 。</p><p class="ql-block"> 俗稱小公園,實際上是汕頭市老城區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志,是大陸最大規模的民國建筑群,也是全國唯一保存完好的放射狀格局騎樓街區 。</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小公園西堤停車場停好車(停車場超大),然后走過西堤路從鎮邦路進入小公園街區。繞過德興路、志平路,首站是永平路1號的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示意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 </b></p><p class="ql-block">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原日本臺灣銀行汕頭支行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常設展覽 《從被動開放走向主動全面開放的啟示》,系統呈現了汕頭自1860年開埠至今160余年的開放歷程。展覽分三層布局,以“開放”為主線,通過170多張歷史圖片、40余件實物展品(如“南澳I號”瓷器、僑批、銀票等)及互動屏幕等多媒體形式展開 。</p> <p class="ql-block">一樓:被動開埠與港口貿易(1860-1911)</p><p class="ql-block"> 聚焦汕頭因《天津條約》被迫開埠的歷史,展示華工輸出、列強資本涌入、洋行設立等場景,突出“百載商埠”的初期繁榮 。亮點包括“南澳I號”沉船瓷器(鎮館之寶)和反映華工血淚史的老照片。 </p> <p class="ql-block"><b>歷史為何選擇汕頭</b></p> <p class="ql-block"><b>海絲源頭</b></p><p class="ql-block">汕頭處于韓江、榕江、練江等三江交匯的出海口。水網密布,逐步成為韓江三角的最集中的水運中心。</p> <p class="ql-block"><b>條約開埠</b></p><p class="ql-block">1860年1月1日汕頭正式開埠</p><p class="ql-block">自1860年起,到1907年止,汕頭被迫對13個國家開埠。</p> <p class="ql-block">1860年《天津條約》簽訂后,汕頭開埠成為合法勞工輸出中心。1876—1898年間,從汕頭運往東南亞的華工達151萬人,其中約80%前往英屬馬來亞和荷屬印尼 。</p> <p class="ql-block"><b>二樓:城市發展與僑鄉文化(辛亥革命-1980)</b></p><p class="ql-block"> 展現汕頭城市現代化進程,如潮汕鐵路(首條華僑投資鐵路)、小公園騎樓商業區形成等 。融入潮汕方言“過番歌謠”、僑批檔案(世界記憶遺產)等僑鄉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汕頭辛亥革命光復是1911年武昌起義后潮汕地區響應革命的重要歷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1933年進出汕頭港的外洋輪船達4478艘次,總噸位超過670萬噸,港口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廣州 。</p> <p class="ql-block">汕頭僑批是潮汕地區特有的“銀信合一”,既是海外華僑寄回家鄉的匯款憑證,也承載著家書功能,記錄了19世紀至20世紀潮汕華僑的奮斗史與家國情懷。</p> <p class="ql-block">1925年2月第一次東征期間,周恩來指示中共廣東區委籌建潮汕黨組織 。3月中旬,中共廣東區委書記陳延年率楊石魂等人在汕頭市瑞平路別有村崇德堂建立中共汕頭特別支部,楊石魂任書記。這是潮汕地區第一個中共黨支部 。</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進入汕頭市區,汕頭第一面五星紅旗在市中心小公園升起,市民夾道歡迎,軍管會同日成立。</p> <p class="ql-block"><b>三樓:經濟特區與新時代開放(1980至今)</b></p><p class="ql-block"> 講述汕頭作為全國首批經濟特區的改革實踐,涵蓋港口經濟(“一帶一路”重點港口)、華僑試驗區建設等 。強調華僑資本對特區發展的貢獻(僑資占比近90%)。</p> <p class="ql-block">汕頭改革開放的起點可追溯至1980年8月26日,當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批準設立汕頭經濟特區,與深圳、珠海、廈門共同成為中國首批四大經濟特區 。</p> <p class="ql-block">汕頭改革開放40余年,從邊陲小城發展為粵東中心城市,2023年GDP突破3000億元,印證了特區政策的成功 。</p> <p class="ql-block"><b>2、汕頭郵政總局舊址</b></p><p class="ql-block">汕頭郵政總局是汕頭開埠以來的第一所郵局,位于外馬路24號。<span style="font-size:18px;">起源于1867年潮海關(汕頭海關前身)在海關區內開辦郵政業務,1897年清政府批準設立首家官辦郵政局,</span>曾管轄粵東、閩南、贛南等地144個分局,郵路擴展至南洋、香港及沿海城市,國際通郵覆蓋歐亞10余國 。見證汕頭開埠史及中國郵政發展,現為“汕頭開埠郵局陳列館”,仍作為郵政信函分局及集郵門市,是小公園開埠區的熱門文化景點 。</p> <p class="ql-block">現存的汕頭郵政大樓建于1922年,兩層歐陸式建筑,對稱三段式立面,花崗巖基座配希臘式立柱,融合中西元素。外墻采用灰磚與紅磚,保留木制百葉窗、壁爐等細節 。占地面積1449平方米,建筑面積1042.8平方米,為廣東保存最完整的兩歐陸風格郵政建筑之一 。</p> <p class="ql-block">郵政總局大樓內設有“僑批文化展廳”</p> <p class="ql-block">僑批局應運而生</p> <p class="ql-block">汕頭設立郵政總局</p> <p class="ql-block">僑批封的款式與僑批內容解讀</p> <p class="ql-block">中國銀行統一兌付</p> <p class="ql-block">各式批局并入銀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展出的各種郵票</b></p> <p class="ql-block">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p> <p class="ql-block">第一套兒童郵票</p> <p class="ql-block">第一套軍用郵票</p> <p class="ql-block">第一套無齒孔郵票</p> <p class="ql-block">第一套特種郵票</p> <p class="ql-block">第一套紀念郵票</p> <p class="ql-block">第一輪生肖郵票</p> <p class="ql-block"><b>3、汕頭僑批文物館</b></p><p class="ql-block">汕頭僑批文物館是中國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位于汕頭外馬路18號(原中國銀行汕頭分行舊址),2013年7月落成,面積2000平方米,設三層展廳,全面展示僑批的歷史背景、運作流程及文化遺產價值 。</p> <p class="ql-block">僑批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回家鄉的“銀信合一”憑證,兼具匯款和家書功能,記錄了近現代華僑的移民史、創業史及愛國愛鄉精神。</p> <p class="ql-block">2010年“廣東僑批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13年成功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p> <p class="ql-block">館藏僑批原件3.6萬封,復印件及數字化檔案總計超12萬件,包括迄今最古老的151年前泰國僑批 ,以及送批用具(市籃、批袋、水布等)及僑批局老照片 。</p> <p class="ql-block">展覽內容</p><p class="ql-block"> 一樓:華僑“過番”背景與紅頭船體驗 。</p><p class="ql-block"> 二樓:僑批局運作流程復原(如新加坡“再和成偉記”批局) 。</p><p class="ql-block"> 三樓:僑批申遺歷程及東興匯路等歷史 。</p> <p class="ql-block"><b>4、中山紀念亭</b></p><p class="ql-block">汕頭中山紀念亭是汕頭市老城區的核心地標,位于國平路、升平路、安平路等五條道路的交匯處,形成全國唯一的扇形放射狀騎樓街網格局 。</p> <p class="ql-block">1934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由印尼華僑李柏桓牽頭籌款建造。后幾經損毀,2016年,由華僑企業家黃茂雄捐資,按1934年原圖紙,采用緬甸柚木和傳統榫卯工藝復建,完全還原歷史風貌。初建及重建均依賴僑資,承載潮汕華僑的鄉愁與家國情懷,現為海外潮汕人返鄉必訪地 。</p> <p class="ql-block">紀念亭三重檐,八角攢尖頂,亭高18米(基座直徑21米),頂部藻井含23層榫卯結構,八根石柱鐫刻孫中山《建國大綱》節選 。亭周騎樓群融合中西建筑風格,曾是百載商埠的繁華中心,放射狀布局象征汕頭“海納百川”的海洋文化。</p> <p class="ql-block"><b>5、小公園騎樓群</b></p><p class="ql-block">始建于20世紀20年代,由華僑投資興建,占地約3000畝,含25處文保單位、2741座歷史建筑,是中國內地保存最完好的最大的近現代騎樓建筑群,也是汕頭“百載商埠”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騎樓采用“上樓下廊”結構,下層為商鋪走廊(可遮陽避雨),上層為居住區,適應本地炎熱多雨的氣候 。</p><p class="ql-block">騎樓風格多元,立面裝飾結合中式傳統紋樣與西式浮雕(如希臘柱頭、巴洛克窗檐),窗花、梁柱等細節無一重復 。</p> <p class="ql-block">騎樓布局獨特,以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為核心,呈扇形放射狀分布18條騎樓街道,象征海洋文化的開放包容,為中國唯一此類格局的騎樓群 。</p> <p class="ql-block"><b>6、南生百貨大樓</b></p><p class="ql-block">南生百貨大樓是汕頭市小公園開埠區的標志性建筑,始建于1932年,由梅縣籍印尼華僑李柏桓等人集資50萬大洋興建,是粵東地區首座集購物、餐飲、住宿、娛樂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被譽為汕頭近代商業的里程碑 。</p> <p class="ql-block">南生大樓中西合璧風格,外立面裝飾華麗,騎樓設鐵花架與綠植,夜間燈火璀璨。建筑通過退臺設計平衡承重,曾是汕頭最高、最華麗的建筑 。</p> <p class="ql-block"><b>7、老媽宮與老媽宮戲臺</b></p><p class="ql-block">老媽宮(天后宮)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是汕頭開埠前留存的重要古跡。舊時此處為漁船停泊避風的海灣,宮前形成貿易集市,成為“沙汕頭”時期漁民的信仰中心 。</p> <p class="ql-block">老媽宮的格局:三進一天井,含門樓、拜亭、主殿,硬山頂穿斗式梁架結構,融合潮汕嵌瓷、木雕等工藝,屋脊“雙龍戲珠”嵌瓷尤為精美 。正堂保留媽祖雕像及雍正御賜“神昭海表”匾額,是研究汕頭海絲文化的重要載體。</p> <p class="ql-block"><b>老媽宮戲臺</b></p><p class="ql-block">原為老媽宮(天后宮)對面的空地,每逢媽祖誕辰(農歷三月廿三)等節慶搭建臨時戲臺演出,平時作為商貿集市,史稱“媽宮前” 。</p><p class="ql-block">2017年9月修建戲樓,定位為“汕頭埠民俗文化展示館” 。</p> <p class="ql-block">戲臺建筑中西合璧,外墻采用清水紅磚、彩色玻璃和柚木門窗,融入騎樓元素;內部中庭為潮汕傳統卯榫結構,戲臺貫穿兩層,可容納200余人 。入口處立有2.7米漢白玉媽祖像,象征潮汕海洋信仰;廳內展示潮繡、木雕等非遺作品。</p> <p class="ql-block"><b>8、潮籍電影名人史跡館</b></p><p class="ql-block">全稱“潮籍電影名人史跡館·鄭正秋蔡楚生電影博物館”,位于汕頭安平路46號,是紀念中國進步電影先驅蔡楚生及潮汕籍電影名人的專題博物館 。</p> <p class="ql-block">一層展出—“致敬經典”</p><p class="ql-block">以編年史形式展示潮籍電影人成就,設懷舊影院公益放映老電影 。</p> <p class="ql-block">二層展出—“流金歲月”</p><p class="ql-block">聚焦蔡楚生、鄭正秋(中國電影之父)、陳波兒(新中國電影教育奠基人)的藝術生涯 。</p> <p class="ql-block">三層展出—“薪火相傳”</p><p class="ql-block">呈現汕頭百年電影史及老式設備 。</p> <p class="ql-block">小公園街口花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中卫市|
合肥市|
慈利县|
锦屏县|
嘉祥县|
卢湾区|
泰安市|
汤原县|
鸡西市|
隆化县|
信丰县|
厦门市|
宁晋县|
白水县|
互助|
渭源县|
会泽县|
蒙山县|
浦江县|
左贡县|
黑河市|
盐亭县|
辽阳县|
丘北县|
永嘉县|
合肥市|
北海市|
旬邑县|
罗山县|
略阳县|
中西区|
蒲江县|
循化|
大渡口区|
高邮市|
凤凰县|
花莲县|
万荣县|
浦城县|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