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是倫理學領域最為知名的思想實驗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個瘋子把五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壓到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桿,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于,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拉桿?(此段源于百度)</p><p class="ql-block"> 從功利主義的角度出發,你大概會選擇拉這個拉桿,從而達到拯救多數人的目的。從道德主義的角度出發,你大概會選擇不拉這個拉桿,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它是不能用數量來衡量的,另一個本來應該相安無事的人,卻由于你選擇拉這個拉桿而喪失了生命,那么他的死亡是不是你的責任呢?</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沒有經過這個地方,那么事情會怎么發生也就和你沒有關系,至少你不用承擔什么責任,但是你就是出現在了這里,在這短暫的時間內,上帝將他的權力交給了你,使你成為決定那六個人生命的關鍵。</p><p class="ql-block"> 在這個問題里面,所說的五個人和一個人只是代表了生命的數量一一五條生命和一條生命,這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代表著五個抽象的人和一個抽象的人。而如果他們是現實中具體的人,這個問題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復雜的因素,如果說在另一軌道上的那一個人是你認識的人,而另外五個人你不認識,在選擇方面難度就會增大。又或者說那一個人是一個小孩,而另外五個人是成年人,這在選擇上面又會對你有所干擾。當然,我不是說什么年齡段的人就比什么年齡段的人更應該活下去,而是說在現實當中這種情況確實會引起一個人更艱難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盡管無論你怎么選擇,都很難說出個對錯來。可是人一旦陷入了這樣的問題當中,很難不對這個問題產生各種思考和衡量。</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離開理想花園的思維,走進現實社會的思維,給這個抽象的問題一些更具體和多樣的可能性,以便于讓我們的思考更加豐富也更加深入。</p><p class="ql-block"> 電車難題當中把作為主體的“我”放在那個情景當中,把“我”作為那個可以決定他人命運的人,讓每一個人去思考自己會怎么辦。我想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把作為客體的“他”放在那個情景當中,是否可以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呢?當一個人突然擁有決定別人命運的權力時,是很容易激發出這個人內心當中幽暗的人性的。我們為什么認定處在這個位置當中的人,他一定會有各方面的道德思量呢?</p><p class="ql-block"> 如果這個人在一瞬間就是由于內心的偏見而看另一邊的那個人不順眼,所以才選擇了拉動拉桿,導致了那個人死亡,卻也同時拯救了原來軌道上的五個人,但這并不是因為他想要救更多的人,可從結果上來說,他又確實救了更多的人,這個時候又該怎么說呢?在那一瞬間這個人的內心其他人又怎么可能知道?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一一他到底是出于道德的原因,還是出于別的什么原因做出的選擇。反過來也是一樣的,如果那五個人里面,哪怕只有一個人是他看不順眼的人,在那一瞬間,也很有可能會影響到他的選擇。</p><p class="ql-block"> 我并不是想惡意揣度一個人的內心,只是想提供一種直面人性陰暗面的可能性,黑暗是存在的,但我也希望人能永遠保留光明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可這畢竟只是一個問題,一個假設的情景,人并沒有真的處在要做出這種選擇的情景當中,對于一種假設的情況做出各種抽象的判斷,在現實到來的時候可能還是會顯得相當薄弱的。</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覺得在我們傳統的道德語境中,我們是很容易犧牲個人去成全集體利益的。如果一個人真的處在那樣的情景當中,那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說不定人就會由于傳統道德環境的熏陶,下意識地去做出了拉動拉桿的選擇。在這個人和其余六個人都沒有任何關系的情況下,拯救五個人而犧牲一個人,似乎是更容易做出的選擇,而保全一個人放任五個人的死亡,似乎是更難做出的選擇,但是容易做出的選擇往往缺乏思考,依靠本能或直覺來判斷不一定理性,而艱難做出的選擇則往往經過了復雜的思考,通常會更加理性。雖然拯救大多數人更容易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和包容,但是我們也應該尊重個體的生命,因為多數人中的每個人也屬于個體生命,如果不尊重個體生命的尊嚴,整體生命的尊嚴也就無從談起了。</p><p class="ql-block"> 其實我覺得電車難題沒有兩個選擇,就只有一個選擇而已,就是拉動拉桿。因為如果沒有你的話,電車按照原來的軌道行駛,勢必會導致那五個人的死亡,也就不存在什么選擇了。現在是因為你的出現才有了選擇,你可以選擇拉動拉桿,拯救五個人卻強行犧牲掉另一個人,也可以放棄選擇,讓電車按照原來的軌道行駛。當然這也就可以說有兩個選擇了,因為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p><p class="ql-block"> 一旦選擇的話就意味著你要去干涉別人的命運,而不選擇末必就意味著逃避,而是對他人命運的尊重。但是這個問題你如果不選擇的話就很容易讓別人覺得你是在逃避,而且很有可能會被套上“不作為”的罪名,而為了讓別人不這么覺得,也為了讓自己承擔盡可能小的責任,你有可能就會去選擇,而出于這個目的的話,就是一種利己的思想,而并非是利他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當上帝給了我們決定別人命運的權力時,或許他不一定是想要我們使用這種權力,而恰恰是希望我們不要使用這種權力,從而學會尊重他人的命運,不要因為想要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而導致另一個人遭遇悲慘的結局。我們都不希望電車難題中的那五個人死亡,可是我們有時候不得不去尊重命運的選擇,如果那是命運的軌道,我們又何必強行改變它而導致另一個人的悲劇呢?上帝已經給了他生存的希望,難道我們要因為自以為是的善良而剝奪他生存的希望、去充當他人生當中的劊子手嗎?而且那真的是善良嗎?善良不應該以傷害他人作為前提。</p><p class="ql-block"> 可能很多人覺得我看待這個問題太感性了,或者說我過于注重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集體的利益,覺得我沒有犧牲精神、覺得我沒有利他思維,不懂得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p><p class="ql-block"> 我只是覺得不公平,如果那個人自愿犧牲自己拯救五個人的話,當然沒有問題,那是他自己的選擇,可是其他人有什么資格根據自己的意愿犧牲掉這個人而去拯救另外五個人呢?如果是這樣不就相當于做出選擇的你殺害了他嗎?而只是從結果來說,大家覺得你拯救了五個人,就認為他被犧牲掉是不可避免的,可是這個人他本來什么事都不會有啊,只是由于你想要救五個人的這個目的而犧牲了他,對于他來說,你不就是殺害了他的兇手嗎?如果這個人是我們自己的話,如果說我們愿意犧牲自己拯救那五個人,那樣的話沒問題,如果我們不愿意犧牲自己拯救那五個人,那也無可厚非。可是為什么當這個人變成了別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大義凜然地說要犧牲掉他呢?我們有什么資格去使用上帝的權力去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呢?我們憑什么擅自給他一個他本來不應該擁有的結局呢?這不就是拿別人的命來標榜自己的道德嗎?我覺得除非那個人是自愿犧牲的,否則就不應該擅自決定犧牲他。</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這個問題延伸出去,擴大影響力,不只是決定一個人或五個人生死的問題,而是上升到決定一些人和很多很多人生死的問題,就不得不根據具體的情況產生不一樣的考量。比如在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當中,我們沒有辦法事先讓別人知情,如果我們想讓這件事情可能造成的人員損傷降至最少,就不可避免地要傷害到一兩個人,但是這樣就可以拯救很多很多人,如果是這樣的情況,我認為可以遵循把損傷降到最低的原則,哪怕做出這樣的選擇會傷害到那一兩個人,而我們必須要承擔起這個責任,我們也應該為大局著想而做出這樣的選擇。可是這樣不就和我前面所說的觀點互相矛盾了嗎?是的,不過請允許我進一步說明。以上我所說的觀點是建立在電車難題所設置情景中的,而現在我把情景轉換了,由電車難題當中設置的情景引申到一個更大的情景中,所以觀點自然也會有所調整。</p><p class="ql-block"> 在一些極為特殊的情況下,我們為了保全更多人的安全,不得不犧牲一些人。有時候這些人是自愿犧牲的,有時候他們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迫犧牲的。對于那些被迫犧牲的人來說當然很不公平、很殘忍,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不公平的,有時候公平就是用不公平換來的,想要得到普遍的公平,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一部分人接受普遍的不公平。總要有人做出犧牲,總會有人做出犧牲,或自愿、或無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3.7.16</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察隅县|
隆尧县|
汉寿县|
平定县|
泗洪县|
富源县|
油尖旺区|
沾益县|
南城县|
易门县|
康马县|
宣威市|
万安县|
友谊县|
出国|
隆德县|
米泉市|
晴隆县|
贵港市|
东莞市|
上饶县|
高雄市|
濮阳县|
普兰店市|
大姚县|
孟津县|
武乡县|
隆子县|
贡嘎县|
田东县|
界首市|
温宿县|
永顺县|
衡水市|
万安县|
石河子市|
崇左市|
高碑店市|
大邑县|
灵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