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國抗戰史演義》是一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紀實小說,由杜惜冰(真名周楞伽)著,于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1946 年 12 月)出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楞伽是江蘇宜興人,早年從事鴛鴦蝴蝶派創作,1927 年轉入新文藝創作,在新中國成立前就已出版多部小說并主編多種雜志124。他在抗戰爆發后不久,就有意識地收集抗戰史料,經過多年積累,為創作此書奠定了堅實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 這部小說是首部抗日戰爭題材的紀實小說,采用長篇章回體,共分 6 集,總計 100 回,80 余萬字。它以幾近史家的直筆敘述,從中國、東南亞和太平洋三個主要戰場入手,展示了中國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不屈不撓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宏大畫面。通過見微知著的時空轉換,再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引領讀者重回那戰火紛飛、血雨腥風的艱難歲月。</p><p class="ql-block"> 書中內容豐富詳實,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例如,描述了幾大戰役中中美軍人浴血奮戰、共同御敵的英勇事跡,展現了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團結與協作。同時,也深刻揭露了汪偽政府與東北、華北傀儡政權的丑惡嘴臉,他們勾心斗角、爭權奪利、共同賣國,在敵占區魚肉百姓、操縱經濟,無惡不作。此外,還細致刻畫了日本侵略者在東南亞扶植傀儡政府、掠奪資源、殘害百姓的種種暴行,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到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性和破壞性。</p><p class="ql-block"> 該書出版后引起了轟動,在 1946 年 6 月初版,11 月即重印,12 月再次重印,7 個月內連續印刷 3 次,足見其受讀者歡迎的程度356。它不僅為當時剛從戰爭中走出來的國人提供了一個回顧抗戰歷程的窗口,也為后世研究抗日戰爭史提供了珍貴的參考資料。盡管作品出版時處于國民黨統治時期,基本以描寫正面戰場為主,但也對八路軍的抗戰有所反映,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是較為難得的。</p><p class="ql-block"> 《中國抗戰史演義》以其獨特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成為了中國抗戰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對于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弘揚抗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全套共六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集1-20回 共186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集21-36回 共200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集37-52回 共220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四集53-68回 共222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五集69-84回 共216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六集85-100回 共244頁</b></p> <p class="ql-block">陳龍館藏書 18926562018</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著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杜惜冰(1911—1992),原名周楞伽,江蘇宜興人,民國時期著名作家、歷史學家,以筆名“杜惜冰”聞名。其生平與創作深植于民族危亡的時代洪流,尤其以1946年出版的《中國抗戰史演義》彪炳史冊。</span></p><p class="ql-block"> 作為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杜惜冰早年即以《風風雨雨》《輕煙》等言情小說嶄露頭角,然其筆鋒始終緊扣時代脈搏??箲鸨l后,他毅然投筆從戎,以戰地記者身份深入淞滬、徐州等戰場,在槍林彈雨中記錄下《抗日的第八路軍》等紀實作品,揭露日寇暴行,鼓舞民眾士氣。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他因創作抗日小說遭日偽兩次搜捕,幸得友人內山完造通風報信才虎口脫險,這段經歷更堅定了其以文報國之志。</p><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杜惜冰應上海東方書店之邀,以“杜惜冰”為筆名推出鴻篇巨制《中國抗戰史演義》。這部80余萬字的章回體小說,耗時三月完成,卻凝聚了他十年間剪貼整理的數十冊史料。全書以“淞滬會戰”開篇,全景式展現中國軍民十四年抗戰歷程,既刻畫了張自忠、戴安瀾等將領的鐵血忠魂,亦記錄了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等經典戰例,更首次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的出版物中正面描寫八路軍敵后游擊戰。書中對歷史細節的精準把控令人驚嘆,如第七回“湯恩伯死守南口,劉汝明痛失張垣”中,對張家口淪陷過程的還原引發軍政界震動,最終促成國民黨軍史檔案的修正。</p><p class="ql-block"> 該書甫一問世便引發轟動,七個月內連續重印三次,銷量突破十萬冊。時任京滬衛戍司令湯恩伯親筆致函作者,稱贊其“以史為骨,以文為魂”;《大公報》書評更稱其“開創了通俗史學新范式”。杜惜冰在創作中堅持“真人真事”原則,甚至因引用孫克剛《緬甸蕩寇志》內容遭其持槍威脅,最終以賠償數百元了結糾紛,這段插曲恰印證了作品的史料價值。</p><p class="ql-block"> 1946年12月,正值國共內戰白熱化階段,杜惜冰在該書再版序言中寫道:“吾輩著史,不為歌功頌德,只為讓后世子孫勿忘山河泣血之痛?!边@種超越黨派立場的歷史責任感,使其作品在兩岸均獲高度評價。新中國成立后,他歷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主持整理《全唐詩》《資治通鑒》等典籍,但其抗戰時期的創作始終是中國通俗史學的一座豐碑。</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什邡市|
高要市|
获嘉县|
襄城县|
大冶市|
全椒县|
梅河口市|
沙田区|
手机|
德州市|
刚察县|
砀山县|
保康县|
琼中|
浦江县|
汉中市|
东光县|
金乡县|
汉沽区|
桦南县|
夏津县|
全南县|
潜江市|
湄潭县|
收藏|
苏尼特左旗|
旌德县|
全南县|
吴江市|
海盐县|
如东县|
陈巴尔虎旗|
富裕县|
化隆|
微博|
福海县|
西和县|
尼木县|
田林县|
延津县|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