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呢稱:劉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美篇號:109083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云南建水是一個古老的縣城,建水縣曾作為南詔、大理和元朝等多個朝代的建都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水縣在歷史上是滇東北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多次擔(dān)任建都之地。如今,建水古城成為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許多古建筑和文物遺跡。其中,文廟、雙龍橋、指林寺、朱家花園、古窯址和朝陽樓等都是云南省的重要文物保護單位。據(jù)說建水的瀘河上有十座古橋,我們開車去尋找這些十座古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建水有很多古橋,這些古橋歷史悠久,保留完整,毎個古橋都有它的故事。這是建水古橋中最有名的雙龍橋,也是我國十大名橋之一。雙龍橋,俗稱“十七孔橋”,是座三閣十七孔大石拱橋。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處,橫跨瀘江與塌沖河交匯之水面上,是云南省著名古跡之一,已列入中國造橋史冊。清乾隆年間先建三孔,道光年間又建十四孔與之相連,因此俗稱 “十七孔橋”。橋中建有三層樓閣,兩端各有亭閣一座。橋身用巨石砌成,全長148.26米,寬3米,遠(yuǎn)看猶如一艘樓船,近觀似長虹臥波。橋上的樓閣過道可以休息,乘涼,閉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條河稱瀘江,據(jù)說河上有十座古橋,毎一座年代悠久,這座橋叫鄉(xiāng)會橋,鄉(xiāng)會橋為三孔石拱橋,建造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主橋長30米,東西兩端引橋各長25.3米,橋廊長和橋面寬均為7米。橋面由名為“文星閣”的主樓閣和次樓閣完全覆蓋,為建水地區(qū)唯一的風(fēng)雨廊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緣橋,橫跨于瀘江河上,為三孔百拱橋,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為三孔石橋,跨河43米,正中建有二屋重檐亭閣一座,覆以八角贊尖頂。底層為橋面通道,南北引橋為石板鋪砌的高坡,各向東西方向屈曲,形成一個橫寫的“S”型,猶如游龍一般,即將彈身飛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龍橋:龍橋位于建水縣西莊鎮(zhèn)。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6年),民國年間重修、坐西朝東,橫跨瀘江河南北兩岸,整座橋形制呈“S”形,北橋墩延申又復(fù)加一孔,主橋為三孔,中間一孔拱高5米、寬4.8米,其他三孔拱高4米余,寬4.8米。橋長48米,南北引橋總計長67米。見龍橋是研究古代橋梁的重要實物資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湯伍橋:湯伍橋建于清代,具體建造時間暫無確切記載,從清代至今,一直是湯伍村民的重要通道。湯伍橋是一座5拱石橋,橋身簡潔,有矮及腳踝的斑駁橋欄,橋兩端有抱鼓石裝飾,造型樸素雅致,五孔造型配合一個個分水尖,能有效減緩水流對橋身的沖擊。湯伍橋雖沒有華麗的裝飾和宏大的規(guī)模,但它承載著當(dāng)?shù)氐臍v史文化和歲月滄桑,見證了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活變遷,是建水古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座簡易的石板橋不知是叫什么名字,但是它穩(wěn)穩(wěn)的在這條河上待了不知道多少年。河水從石板之間的縫隙流過,形成小小的浪花。遺憾的是沒有走到橋上去照幾張照片。</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兴县|
阿克苏市|
南昌县|
班戈县|
邵阳市|
托克托县|
独山县|
昔阳县|
江油市|
旬邑县|
屏山县|
棋牌|
项城市|
香格里拉县|
南江县|
隆昌县|
麦盖提县|
双江|
海宁市|
茶陵县|
华容县|
永川市|
三原县|
望谟县|
遵义县|
紫金县|
潮安县|
高唐县|
临清市|
台州市|
徐汇区|
牟定县|
巴塘县|
永新县|
苍南县|
榆社县|
施秉县|
三明市|
登封市|
邢台市|
安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