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塞北森林 2696536</p><p class="ql-block"> 拍攝地點 紹興東湖</p><p class="ql-block"> 拍攝器材 華為Pura70Ultra</p> <p class="ql-block"> 紹興東湖景區,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并稱浙江三大名湖 ,享有“浙東古運河邊的璀璨明珠”之美譽。東湖所在地原是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得名箬簣山。自漢代起,這里成為紹興的石料場,石工們長期鑿山取石。到隋代,大舉開山,經過千百年的斧鑿,搬走半座青山,形成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因采石常深入地下20 - 40多米,久而久之,形成長超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p> <p class="ql-block">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陶淵明第45代孫、晚清著名書法家陶浚宣籌資8000銀元,買下此地。他以《桃花源記》為藍本,利用采石形成的峭壁、水塘,筑堤圍湖,砌圍墻、種花木,營建稷壽樓、揚帆舫等樓臺亭榭,以及霞川橋、秦橋等各式橋梁,歷經3年,于1899年建成東湖園林。</p><p class="ql-block"> 建成后的東湖集山光、水色、奇石、幽洞于一體,湖內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觀天。湖畔聽湫亭、飲綠亭等景點錯落分布,各式古橋橫跨兩岸,沿石磴上山可覽江南水鄉風光。東湖不僅風景秀麗,還承載諸多歷史記憶,陶浚宣曾在此創辦“東湖通藝學堂”,培養眾多人才 ,這里還記錄著陶成章、秋瑾等愛國志士的革命故事,留下諸多名人足跡與題刻墨寶。</p> <p class="ql-block"> 古人憑借超凡的智慧,將采石之地化為人間勝景,一鑿一斧間,盡顯鬼斧神工之妙。以青峰為硯,深潭作墨,在天地間書寫下東湖這座無字豐碑,無聲卻震撼人心,為后人留下來一處“水石盆景”,是紹興最美的自然人文景區。</p> <p class="ql-block"> 采石絕壁佇立千年,沉默不語,卻將世間滄桑盡數訴說;深潭波瀾不驚,似將歲月的玄黃變幻藏于心底。三洞連環,曲折通幽,引人探尋秘境;一湖碧水,澄澈如碧玉,包容著古往今來的春秋歲月。石匠們當年雕琢山骨,讓青峰化作天然畫屏,成為后世眼中的絕美風景。</p> <p class="ql-block"> 進入東湖景區,我首先選擇了攀登繞門山。繞門山的石階崎嶇光滑,我踏上陡峭的臺階,循著古人走過的山間石徑,仿佛是在穿越時空的云梯。竹林邊,赭紅色的山崖如刀削壁立,古采石工匠們留下來的鑿痕,如刀刻般的年輪,密密麻麻,仿佛在訴說著一千多年前的場景故事。</p><p class="ql-block"> 及至登上山頂,眼前豁然開朗: 一片翠綠茶園鋪展在山巔,嫩綠茶葉在陽光照射下泛著光澤。繼續前行,穿過一片沙沙作響的繁茂竹林,于曲徑通幽處,一處"茶海一粟"香茗茶舍赫然在目。尚未走近,那撲鼻而來的茶香裹挾著林間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秀遍g,仿佛真的進入了那遙不可及的世外桃源中。</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山頂繁茂的樹林,眼前豁然開朗;于絕壁山崖之畔,憑欄臨崖俯瞰,眼前的景致令人屏息。澄澈的碧波之上,一葉葉烏篷船輕蕩于湖面之上,宛如一片隨風飄落的柳葉,輕輕裁開那如綢緞般細膩的湖面。一道白墻堤壩之隔,外緣就是浙東古運河,它就像一條碧藍的飄帶,相伴相依在東湖之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極目遠眺,遠處的秦橋宛如一條臥龍,橫跨在狹湖之上。烏篷船家輕搖木槳,槳葉與水面相觸,發出輕微的聲響,如鏡般平靜的湖面頓時泛起層層漣漪,一圈圈向外擴散,將倒映其中的藍天白云盡數攪碎,化作粼粼波光。啊!從這個角度看東湖,簡直是美極了!</p> <p class="ql-block"> 陶公洞,這座豎井式洞穴,令人嘆為觀止: 洞頂距湖面47米之高,洞內湖水深達18米 ,遠遠望去,漆黑的洞口,一線光天,恰似一口巨大的天然豎井。其入口極為狹窄,僅容一艘烏篷船徐徐通過。當烏篷船緩緩駛入洞中,光線漸趨昏暗,最終只能憑借洞頂狹小的“一線天”獲取外界光亮,形成奇妙的“坐井觀空”之景。</p><p class="ql-block"> 陶公洞的湖水黑綠幽深,陰森而又冷氣襲人,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洞壁與天空;巖壁陡峭險峻,留存著歲月痕跡,每一處紋理都仿佛在訴說往昔的故事,人工開鑿與自然雕琢在此完美融合,讓人不禁感嘆古代石匠們的鬼斧神工和超高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陶公洞歷史悠久,可追溯至漢代,它所在的青石山(箬簣山)彼時便是采石場。歷經千年鑿山取石,山體被逐步開鑿,最終形成如今懸崖深潭的獨特地貌。不難想象,往昔無數石匠在此辛勤勞作,他們的汗水與智慧塑造了陶公洞的雛形。 </p><p class="ql-block"> 近代,多位歷史人物曾到此游歷,為其增添濃厚人文氣息。孫中山、毛澤東等偉人皆在此留下足跡;1962年,郭沫若游覽陶公洞時,被眼前美景所震撼,揮筆留下“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洞小,天在其中”的詩句,此詩句如今就刻在洞內巖壁上,成為陶公洞的文化名片之一 。</p> <p class="ql-block"> 古代工匠們鑿山的絕唱,至今仍在天地間回蕩。如今,我們泛舟東湖,仿若踏入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卷之中,親身感受著這份跨越千年的震撼。千年鑿壁的余音縈繞耳畔,萬代清波映照下,匠人精神熠熠生輝。石璧上的歲月痕跡與水中的月影相互交織,東湖的古韻遺風,交織成了一幅人文紹興最美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 古人憑這份匠心,穿越漫長時光,如涓涓細流,潤澤著這片土地,福澤綿延不息。半湖煙雨朦朧,暈染著厚重的歷史;滿船星輝閃爍,醞釀出無盡詩意??此茖こ5牟墒瘓隼铮挡刂匀慌c人文交織的玄機;山水畫卷的每一處落筆,皆為神來之筆。</p> <p class="ql-block"> 抬眼望去,絕壁斷崖巍峨聳立,其倒影在深潭中清晰可見,虛實相映,宛如一幅立體的水墨長卷。耳畔,仿佛傳來千年前此起彼伏的斧鑿之聲,聲聲鏗鏘,穿透歲月的長河,訴說著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從青石山頂下來,乘擺渡船抵達對岸。坐在楊帆舫岸邊稷壽樓的茶桌旁,對岸陡崖如刀削般矗立,湖面上烏篷船穿梭不停,它們似靈動的音符,在碧波上躍動,瞬間勾住了我的目光,這便是東湖鮮活的靈魂所在!</p><p class="ql-block"> 紹興東湖湖中的社戲臺名為揚帆舫。它是歇山頂組合亭,為水上社戲表演的“舫形”舞臺。岸邊的稷壽樓是供游客休息餐飲,和欣賞對面戲臺演出的場所,稷壽樓底樓是觀戲的雅座。游客可在這里邊喝茶,邊欣賞社戲表演。此外,稷壽樓內陳列著1954年毛澤東主席在省委書記譚啟龍等陪同下游覽東湖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我從稷壽樓那里返回入園處碼頭,從那里登船,細細品味東湖這個“水石盆景”的美。踏上烏篷船,船身輕輕搖晃,隨著船槳劃破水面,悠悠駛入這片被譽為“水石盆景”的奇妙天地。古老的采石坑歷經歲月打磨,巖壁峭立,線條硬朗,棱角分明的肌理訴說著往昔鑿石的鏗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隨著小船緩緩前行,古采石坑的獨特風貌逐漸清晰。仙桃洞、喇叭洞、陶公洞,各具神韻。尤其是陶公洞,站在其中,仰頭見一線天光灑落,巖壁上石匠們的鑿痕觸目可及,仿佛能聽見千年前叮叮當當的鑿石聲。這些洞窟是歲月的饋贈,亦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將自然與人文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陶公洞中,仿若坐井觀天,抬頭只見一線天光從頭頂的洞口傾瀉而下,照亮棱角分明的巖壁。巖壁上密密麻麻的鑿痕,是古代石匠們勞作的印記,層層疊疊間,盡顯工匠們的精湛技藝與無窮智慧。陶公洞,將古代工匠們的智慧與自然的融合展現得淋漓盡致,每一處鑿痕都無聲訴說著跨越千年的傳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東湖堤岸,便被眼前的景致深深吸引。岸邊白墻黑瓦的建筑古樸雅致,與嶙峋的山石相依相伴。烏篷船悠悠漂蕩在如鏡的湖面上,船夫輕搖船槳,泛起層層漣漪,宛如時光的紋路。古老的秦橋橫跨狹湖之上,見證著千古人文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抬眼望去;但見青石山蔥蘢茂密,那是歲月滋養出的生機。獨特的地貌,仿佛在訴說著往昔采石的故事,自然與人文交織之美,在此展現的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 乘舟穿行于山水之間,仿若踏入了一幅流動的水墨畫中。岸邊的亭臺樓閣、往來的行人,都成了這畫中靈動的點綴。微風拂面,送來草木的清香,讓人沉醉。此刻,遠離塵世喧囂,每一眼都是詩畫。心與這山水相融,只愿時光停駐,盡享這份寧靜與美好,讓心靈尋得久違的靜謐與歸依。</p> <p class="ql-block"> 沿著湖邊堤壩凝望,湖中的霞川橋闖入視野,它呈川字形三孔石板橋。霞川橋是東湖的古橋之一。它巧妙地將人工建筑與周邊的崖壁、湖水、綠樹等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橋身設計兼具實用與古樸之美,充分展現了古人在園林建筑方面的巧思。站在橋上,東湖的湖光山色可盡收眼底,是游客漫步賞景時的重要停留之處,承載著東湖獨特的古韻與風情。</p> <p class="ql-block"> 霞川橋橋的一端佇立著的亭子叫“飲淥亭”,象征夏天。亭中偶有游客在此小憩歇腳,歡聲笑語融入這湖光山色。飲淥亭為六角攢尖頂亭 ,位于霞川橋南側,臨水而建,是紹興東湖景區“四季亭”中象征夏天的亭子。</p><p class="ql-block"> “飲淥”意為品味清澈的湖水,其命名別具匠心,不同于一般單純用眼睛賞景,更引導游客在亭中閉目想景、品景。在這里,游客可以觀賞到富有詩情畫意的晚霞落川、波光粼粼之景,感受夏日里東湖獨特的韻味。四周綠樹環繞,亭下湖水悠悠,身處其中,能深切體會到江南園林的清幽與雅致,沉浸于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美妙氛圍中。</p> <p class="ql-block"> 踏入紹興東湖,便仿若踏入了一幅古韻悠悠的山水畫卷,不愧稱之為天下第一“水石盆景”。烏篷船搖曳在澄澈湖面上,如靈動音符跳躍于琴弦。抬眼望去,一側是古樸典雅的中式建筑,飛檐翹角間盡顯江南韻味;另一側,峭壁如削的青石山巍峨聳立,綠意盎然的植被為其披上錦裳,剛柔并濟,別具山水園林之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烏篷船槳輕劃,水波蕩漾,心也隨之沉醉其中。在東湖這一方天地里,時光仿佛放慢了腳步,讓人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沉浸于這湖光山色與歷史余韻之中,邂逅一場獨屬于東湖的浪漫之旅,那滋味,只有親臨這里旅行的人,才能感受得到什么是“水石盆景”,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非常感謝您的閱讀與觀看!</p><p class="ql-block"> 塞北森林: 編輯成稿于杭州</p><p class="ql-block"> 二零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峻县|
五原县|
响水县|
二手房|
宜兰市|
淳安县|
四川省|
于田县|
北票市|
湖北省|
林周县|
西盟|
张家口市|
社旗县|
古蔺县|
宁明县|
揭东县|
湛江市|
饶平县|
虹口区|
响水县|
阿图什市|
扶余县|
佳木斯市|
凤城市|
东辽县|
东阿县|
海林市|
乌鲁木齐县|
凤山市|
泸西县|
德保县|
额济纳旗|
云林县|
确山县|
东台市|
建水县|
通化县|
蓬溪县|
洮南市|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