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中中國館介紹詞寫到“中國人以其持久的文明,創造了世界最具深遠影響的文明,其語言的傳承歷經4000多年依舊保持原貌……他們廣袤的國家緊密相連,展現了一種任何地方都無可比擬的統一文化。”</p><p class="ql-block">此言直接點明中華文明的悠久性、語言傳承的連續性及文化統一性,是展廳的核心主題宣言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藏元代大維德花瓶(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龍紋象耳瓶)高63.8厘米,重7.7公斤,是元代青花瓷巔峰之作。瓶身仿青銅器造型,頸部兩側裝飾象首形耳環,釉下青花繪制八層紋飾:纏枝菊花與蕉葉構成底層,云鳳、纏枝蓮紋展現祥瑞,四爪云龍紋為核心(龍身鱗片填藍釉,遨游海濤),覆蓮雜寶紋象征富貴。瓶頸部楷書題記明確記載1351年由江西張文進捐于道觀,成為元青花斷代標準器。其紋飾涵蓋元代青花所有典型元素,工藝難度極高,是研究元代宗教、藝術與社會的重要實物。</p><p class="ql-block">20世紀初被盜賣國外,被英國收藏家戴維德購買收藏,后捐贈大英博物館,成為十大鎮館之寶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藏青銅雙羊尊是商代晚期(約公元前13世紀至前11世紀)的禮器杰作,通高45.1厘米,重10.6公斤。其造型由兩只背對背連接的公羊構成,共用四足支撐,背部托起筒形尊口,羊角卷曲如波浪,雙目圓睜,頜下垂須,通體覆蓋青綠色銅銹,兼具力學美感與神秘圖騰符號 。羊身飾以鱗紋、龍面饕餮紋及扉棱雕琢,將寫實動物形態與商周祭祀文化中的祥瑞象征融為一體,體現了長江流域青銅藝術的獨特風格 。</p><p class="ql-block"> 這件禮器原為清代皇家收藏,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時被掠至英國,至今仍為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 。其造型不僅展現商代工匠對動物形態的精準把握,更暗含“雙羊開泰”的吉祥寓意,是古代祭祀文化與民族融合的重要見證 。世存另一尊在日本。</p> <p class="ql-block">大英博物館藏明代龍紋琉璃磚是山西寺廟屋脊的裝飾構件,制作明代,采用琺華彩釉面高浮雕工藝,由20塊陶磚拼接而成,總寬2.44米,每排高39厘米 。磚面以藍黃雙色釉料雕刻四條行龍,穿梭于蓮花、牡丹之間,其中黃龍朝南、藍龍朝北,體現陰陽調和理念,龍身鱗片細節精致,部分追逐燃燒的珍珠,象征防火寓意 。該文物原屬山西潞城、平遙等地寺廟,20世紀初因戰亂被盜被切割,2006年由香港收藏家何鴻卿購得捐贈,現陳列于大英博物館中國廳33號展位,成為明代建筑琉璃工藝的代表性海外遺存 。是十大鎮館之寶之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金塔县|
通化市|
淮阳县|
杭锦后旗|
灵宝市|
三穗县|
漾濞|
克山县|
茌平县|
永善县|
杂多县|
壶关县|
安陆市|
綦江县|
泽库县|
芷江|
同心县|
皮山县|
湾仔区|
玉龙|
武胜县|
南雄市|
邓州市|
文安县|
油尖旺区|
东宁县|
阳泉市|
永昌县|
郸城县|
宣武区|
留坝县|
井陉县|
尖扎县|
南城县|
铁岭市|
台东市|
郯城县|
军事|
荥阳市|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