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位知青人的人生歲月(91)</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陽變壓器廠五分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筆者/盛啟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凡是“六零”后或親身經歷改革開放浪潮沖刷和洗禮過的人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或那樣的體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向縱深發展,面對著個體經濟或民營企業的無情沖擊和嚴峻挑戰,無論是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乃至于其它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他們最大的劣勢或具有的共性,就是企業負擔的拖累或歷史遺留下來的沉重包袱等因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再參照企業的產品結構,率先倒下的必然是那些產品技術含量較低、資金規模占有量較少且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不善的企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那些科技含量相對較高,流動資金充足或屬于壟斷行業的企業,則相對受到的沖擊和傷害就比較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為民營企業最初興起時,一般都是由國有企業中的一些懂技術,會管理和熟悉市場等“關鍵”崗位上的退休人員或“下海”人員組建而成的。這些個體經濟或民營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顯著的特征就是:管理人員少、辦事效率高、經營手段靈、產品價格廉、企業包袱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面對著市場所需求的技術含量并不高且又是他們所熟悉的產品,一定會是他們首先要開發的“領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在國企、集體和民企同時都能夠生產制造,各種技術參數都相同的產品時,民營企業往往會以低于國企、集體企業的價格,或通過其他經濟手段來搶占市場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概括的說,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要與民營企業釆用同一種價格參與市場競爭,企業自然就得虧損。而民企則由于自身的那些特征,還會有一定的利潤空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人們所理解的所謂的市場經濟,就是在確保商品質量性能的前題下,誰的價格低,誰就具備競爭優勢。如果價格和質量也相同的情況下,那就要比試誰的經營手段更靈活,桌面下的投入看誰的力度會更大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買方不會因為你的單位還負擔著富余人員,還需要企業為其交納“三險一金”或支付基本生活費,而照顧你或對你網開一面的;更沒人聽你去解釋自己的企業還有幾百名退休工人呢,還需要企業負擔醫藥費、采暖費的報銷等等而同情你,去采購你的產品。這就當時社會市場的真實寫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記得沈變五分廠搬遷到沈變東廠區以后的有一年,由于那年稅務局沒有完成上半年上級制定的工作目標。稅務局分管各企業的專管員便到各家企業來“化緣”,說服企業支持一下稅務局的工作,先預繳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到年終時,稅務局再根據各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實行多退少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支持”稅務局專管員的工作,企業不得已,把原計劃預留上繳醫保的資金,暫緩挪用了幾天而改為提前繳納稅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然而讓我萬萬沒有料到的是,幾天后,便有倆名原活動房廠身患癌癥的退休職工,被其兒女們用擔架抬到了廠長辦公室。說是由于五分廠沒按時上繳醫保,醫院方面讓我們患者家屬自己掏腰包交納全額治療費用如何如何,張廠長你看怎么辦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為了退休職工的迫在眉睫的切身利益,迫不得已,企業只得千方百計地想盡一切辦法,把計劃用于購買原材料的資金,改做補繳醫療保險了。哪怕是企業停工停產,甚至失去客戶,也得要把醫療保險及時足額的繳夠啊!你說這種事在民營企業中能發生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年上冬前,便到了報銷釆暖費的時候,企業要提前準備一大筆資金,參照沈變廠的報銷采暖費的文件精神,制定出本企業崗上各類人員(含退休人員)報銷采暖費的面積標準;夫妻離異的或丈夫病故的女職工也要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直至到了2008年,沈變配件公司全員改制買斷工齡時,沈變五分廠沒有拖欠過任何一名在冊職工的工資、獎金、各種保險金,及采暖費等福利(含退休職工)支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2008年到2018年時為止(其中到了2010年時,企業已經停止了經營),五分廠每年仍在繼續給退休職工報銷采暖費(盡管是向個人借款,也要確保退休職工的福利到位,直至到了我退休時為止)。你說這樣沉重的負擔,企業怎么能夠輕裝上陣的參與市場競爭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所例舉的兩個實例,就是想說明在不同體制下的兩類企業,在生產制造同一種技術含量并不高的產品情況下,硬要在同一個市場機制下去競爭,你說這能算是公平競爭嗎?或者說你的企業能在競爭中取勝嗎?用現在比較流行的話來講:“一開始便輸在了起跑線上”。然而這就是中國的所有企業在面臨改革步入所謂深水區的時候,最真實的客觀現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次我與我大姐夫張書信(國內著名的漫畫家)交流時,當聊到企業工作時(記得為了給退休職工報銷采暖費,那次我還向他借了10萬塊錢,到現在還沒還上呢。)我把我們廠辦集體企業當前所面臨的苦衷和無奈訴說了一遍之后。他深有感觸,隨后發表了曾在全國美展上獲得過大獎的一幅漫畫,題目叫做《人到中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實事求是地說,我姐夫創作的這幅作品的靈感,至少有一半是來自于我提供的“素材”呢。此幅漫畫深刻、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上有老,下有小,身負沉重歷史包袱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及廠辦集體企業和其它類型的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在殘酷無情的市場競爭的泥潭中,苦苦掙扎和艱難跋涉時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一為鐵嶺電業局變壓器廠蘇廠長,后任鐵嶺電業局實業公司總經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一為長春電業局變壓器廠劉廠長,后任長春電業局副局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二為九臺農電局張局長,左四為九臺農電局黨委田書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還是書歸正傳,市場經濟的大環境我們是無法左右的,但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做好自己,延緩或延長企業的生存時間和發展空間,盡一切所能還是有所作為,有所收獲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鑒于企業硅鋼加工這一項目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這一客觀事實,五分廠根據為其提供變壓鐵心(硅鋼片)的用戶廠家,絕大多數都是電業系統的企業這一實際情況,審時度勢,決定重新制定和調整的銷售政策,本著“大原則,小靈活”精神,把“拓市場,穩客戶,增效益”,做為當時企業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6年企業在廣西桂林第一次成功的舉辦了銷售工作會議之后,我與主管變壓器鐵心營銷工作的副廠長王建武一起,對于銷售工作會議后反饋過來信息,并在聽取各業務人員的意見建議后,經過縝密分析和科學研判,大膽不動聲色的決定,五分廠對外銷售的硅鋼片價格,平均每噸上調了3000元。既由過去的每噸16000元左右,上調到19000元左右。上漲價格在悄無聲息中進行,企業也沒正式發文通知各家用戶(各個用戶具體負責經辦的業務員,大多數并沒參加五廠的訂貨會,他們都以為五分廠調價是與自己企業的廠長打過招呼,溝通好了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種不動聲色的漲價方式和這樣的漲幅客戶能接受嗎?一旦客戶都走了,再往回拉就來不及了。當時企業領導班子內部有不少人有這樣或那樣的擔心,為此大家心里也都捏了一把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實在第一次五分廠召開的訂貨會期間,我在大會小會上或私下與各企業廠長交流時,把當前國內硅鋼片的原材料市場價格,生產加工硅鋼片的工藝流程,加工中小型變壓器鐵心的原材利用率,原原本本地跟他們都詳細地闡述了一遍,各企業廠長也都心知肚明,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是說按照目前國內硅鋼片原材料市場價格,材料利用率按90%測算,每噸成品加工費(含工人工資、風水電氣、購置剪切設備的折舊費用等)按2500~3000元計算(電業系統企業根本做不下來)再考慮到稅金等因素,如果五分廠的用戶,按照上述的工藝流程和生產要素,自己購買原材料從事硅鋼片加工,加工后的變壓器鐵心成本價格至少要在21000元/噸以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當時五分廠具有利用從沈變廠生產剩余邊、角、余、條料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正適合中小型配電變壓器鐵心的原材料),所有規格和型號的材料平均價格約為8000元左右1噸,材料利用率按70%或以下測算,加工后的鐵心成品成本,也僅為11500元左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既便是企業每年還需從國內市場購進少部分硅鋼片卷料,做為生產大型變壓器鐵心材料,用以調劑和補充。但這部分的材料所占的比重畢竟較小,平均折算后,五分廠對外加工成品硅鋼片的材料成本約為13000元/噸~13500元/噸之間。如對外銷售價上浮到19000元/噸,既便是扣除稅金后,利潤率也是豐厚可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所有這些內在的細節,五分廠的用戶并不清楚的。只要讓他們知道或認可,盡管五分廠對外銷售硅鋼片價上調到每噸19000元,但與他們自己生產加工同樣一噸的硅鋼片要付出21000元以上的成本相比,還是要遠遠高于沈變五分廠調價后價格的。況且五分廠再利用好其他方面經濟扛桿和經營手段做補充,企業既可達到保產增效的目的,又可穩定住岌岌可危脆弱的市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用戶接受了五分廠調整后的變壓器鐵心(硅鋼片)價格,企業則可根據各個用戶的訂貨量大小或銷售收入的多少,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銷售費用,返點給用戶的經營者或經辦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說白了也就是從每噸硅鋼片漲價的3000元中,提取一部分現金返還給客戶。用老百姓的話來講:羊毛出在羊身上。然而對當時的沈變五分廠而言,意義卻非同小可,企業不僅增加了經濟效益,也把企業效益與客戶的個人利益有機地聯系在了一起,真正實現了企業提出拓市場,穩客戶,增效益的工作方針和目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一為山西長治電業局變壓器廠宋廠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一為大連電業局變壓器廠高廠長,左三為長春電業局變壓器廠張廠長,左四為大慶電業局變壓器廠雷廠長)</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方案確定后,接下來就是我與王建武挨門逐戶的向各個廠家講解五分廠一下步的銷售政策了。這種既維護了本企業利益的大原則又兼顧了用戶個人好處的小靈活,無疑是企業當時營銷工作中,特別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面對競爭十分激烈市場,所采取的不得以為而之的無奈之舉,但卻是行之有效的最佳方式方法和途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盡管有些做法可能是拿不到臺面上的,可是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以及幾百名企業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只能采取上述對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6年和1997年沈變五分通過兩次召開的銷售工作會議,以及在此期間針對企業外部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企業及時調整和出臺的一系列的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配套改革方案,在后來近十年多的時間里,為穩定和鞏固五分廠傳統產品變壓器鐵心(硅鋼片加工)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之后為了加強企業營銷隊伍的力量,完善東北三省及內蒙、山西等地的市場分片包干的人員配置,經主管硅鋼片經營副廠長王建武和銷售科長關陽青的推薦和建議,企業通過組織考核,先后有原來在活動房廠工作中勇于進取,誠信敬業的劉景剛、趙益民、潘福貴以及技工校畢業后在基層崗位上鍛煉一段時間后表現出色的李賀等人,被充實到了五分廠的銷售隊伍(主抓硅鋼片市場銷售部分),他們在各自分管市場營銷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二為吉林延邊電業局變壓器廠金廠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一為長春白山變壓器廠白廠長)</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中方县|
舟山市|
兴宁市|
鸡东县|
双辽市|
恭城|
鹿泉市|
专栏|
秭归县|
泾川县|
通化县|
江都市|
弥渡县|
晋州市|
迁安市|
若羌县|
赤峰市|
长乐市|
惠东县|
松潘县|
玛沁县|
大兴区|
方山县|
饶河县|
奉新县|
临高县|
井研县|
城固县|
张掖市|
收藏|
门头沟区|
河北区|
宁强县|
绥宁县|
鹤庆县|
石狮市|
界首市|
宝山区|
翼城县|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