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童年 <p class="ql-block"> 昔年負笈步征程,</p><p class="ql-block"> 今日莘莘車隨行。</p><p class="ql-block"> 喜看神州新潮涌,</p><p class="ql-block"> 滄桑巨變勢如虹。</p> <p class="ql-block"> 我家東臨十字路口,西依人民路小學,站立陽臺,居高臨下俯視,一覽無余。總喜歡觀看學生們上放學的熱鬧場面,時不時的拍上幾張照片,視頻,且樂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孩子們上學距校近點的均有家長陪同或托管接送,稍遠點家長則用各型車輛接送。</p><p class="ql-block"> 看到這些,不由得聯想起自己上學時那寒酸狀況。我小學就讀于本村學校,我家距校約一里多。記得上學的第一天,母親帶著我報了名,此后的六年間,不管是炎熱的夏天,或陰雨連綿,道路泥濘不堪,還是寒冬臘月,冰天雪地,向來都是自已或路遇同學后而同行,從來沒有家長陪伴去校。</p> <p class="ql-block"> 記得六三年,我上五年級,那年四、五月份陰雨連綿,整整下了四十余天,村子路面淤積漫過腳面。那時因經濟困難,無錢買雨鞋,(那時稱油鞋)在此情況下,上學一般都是光著腳,提著布鞋,到學校后,隨便找小水坑,或者用正滴的房檐水簡單的沖洗一下,腳抖動摔幾下水了事,然后穿上布鞋。</p><p class="ql-block"> 當年我家僅有一雙大人穿的低腰雨鞋,全家人輪換著穿,若下雨天,非辦不可的事,誰有事,誰就穿上這雙雨鞋出門辦事。</p><p class="ql-block"> 記得我也曾在家中穿著這雙大雨鞋試著走,那一步三掉鞋,跌跌撞撞的樣子,惹得全家人哄堂大笑,那情景,我至今仍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見到一位同學穿著木泥屐兒上學,羨慕極了,該同學他爸是木匠,心想父親若是木匠,那該有多好呀!于是放學后,我把這一事情告訴了父親,最后父親頂替人家干了半天活,(即將半天的勞動所得五分工記在人家工本中)于是那位木匠叔也給我做了一雙木泥屐兒。此后若雨天泥深時,我也穿上泥屐兒去學校,從此再也不用光著腳丫上學了。</p> <p class="ql-block"> 那時教室的門窗都是光框,秋后天氣開始變涼時,門窗糊上白紙或報紙御寒,進入冬季,每節課上到一半,實在冷時,老師就讓我們站起來搓搓手,跺跺腳,然后再接著開始上課。所謂的課桌,兩頭用胡基壘上兩個墩子,鋪上木板就算課桌。</p> <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是從艱難困苦中走過來的。那時的生活條件雖然艱苦,卻磨礪出我堅韌不拔的性格。每每看到現在的的孩子上放學都是家長陪伴,車接車送時,情不自禁的想起當年雨天自己赤腳往返家庭與學校之間,以及煤油燈下做作業的苦澀。兩代人確實有著天壤之別,但這份差異,恰恰見證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p> <p class="ql-block">注釋:泥屐兒,用繩子與腳固定在一起,五六十年代,這一鞋具用于在泥濘路上行走而鞋不被泥水浸濕。</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洪江市|
乡宁县|
中阳县|
布尔津县|
松溪县|
明星|
赣州市|
湘乡市|
汤原县|
伊宁县|
洞口县|
喀喇沁旗|
兰坪|
永德县|
晋城|
竹北市|
务川|
元江|
马龙县|
晴隆县|
凤庆县|
民权县|
汉川市|
泉州市|
阿拉善右旗|
鄂尔多斯市|
新野县|
天水市|
温泉县|
拉萨市|
内江市|
东阳市|
阜康市|
济南市|
社会|
汉阴县|
辉南县|
六盘水市|
荣成市|
正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