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花開春暖下揚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風和景明古城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富甲江淮多少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名揚海岱美譽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水北調工程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西氣東輸一望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淮佐名都奠基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竹西佳處復重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2025年4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5日,盱眙縣民政局老干部黨支部退休老同志,跟隨縣旅行社前往蘇北名城揚州,游覽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游覽了明未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江蘇揚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三角中心城市,以“中國運河第一城”而聞名。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不僅是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更是活態的交通設施、水利工程、生態走廊、文化景觀和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運河通,物產豐;運河盛,國家強;中國大運河的傳承保護,需要我們共同努力。</p> <p class="ql-block">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于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邗溝,筑邗城),是中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揚州,延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揚州位于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東部與鹽城、泰州毗鄰;南臨長江、與鎮江隔江相望;西南與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滁州接壤;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總面積6591平方千米,2024年4月全市轄3區1縣,代管2個縣級市,另設3個功能區。2023年未全市常住人口458.5萬人。</p> <p class="ql-block"> 揚州有“淮佐名都、竹西佳處”之稱,自漢代至清代經歷通史式繁榮。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p> <p class="ql-block"> 隋煬帝時開大運河連接黃河、淮河、長江,揚州成為水運樞紐。奠定了唐代揚州空前繁榮的基礎。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鐵、錢的運輸中心,是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采訪使者和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江北諸州。</p> <p class="ql-block">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宋高宗趙構迫于金人進逼,在遷都過程中以揚州為“行在”一年,促進了揚州繁榮。</p><p class="ql-block"> 揚州一直是抗金、抗元戰埸,韓世忠、劉琦、岳飛等南宋名將在這里留下許多足跡。</p><p class="ql-block"> 1940年7月新四軍陳粟大軍北渡長江,在揚州江都建有指揮部。揚州人民為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作過特殊奉獻。</p><p class="ql-block"> 撰稿:周家文</p><p class="ql-block"> 圖片:致謝局黨建辦、網絡</p><p class="ql-block"> 編輯制作:周家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钦县|
衡阳市|
昂仁县|
肇源县|
武邑县|
五原县|
黄梅县|
龙陵县|
太仆寺旗|
红安县|
宣恩县|
内黄县|
白水县|
麦盖提县|
凤山县|
通化市|
莒南县|
北流市|
夏河县|
卢龙县|
东港市|
巢湖市|
全南县|
卢氏县|
孙吴县|
鄂托克前旗|
寿光市|
永安市|
宁都县|
阳谷县|
旅游|
江油市|
梅州市|
五指山市|
宁乡县|
闻喜县|
买车|
怀来县|
页游|
武冈市|
涞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