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89年9月至1992年8月,我在水目山西麓的彌城紅星玉和莊小學任教。當時學校采用復式教學模式,我需要在同一班級同時教授兩個年級的學生。由于以校為家,我還得操心柴米油鹽醬醋茶等日常生活瑣事。小村里沒有經銷店,也沒人種菜、殺豬售賣。離小村三公里的大三村雖天天有人殺豬、擺攤賣菜,但我清晨就得固定在學校授課,根本無法脫身去買菜。平日里,我吃的米和油大多靠星期六下山回家,星期天下午再用載重單車,從家里一步一步運到山區小學。蔬菜除了少部分從家里帶來,偶爾去紅星完小開會時順路購買外,大多靠在校園里自己栽種解決。那時,我秋栽白菜、青菜、萵筍,點播豌豆;春栽茄子、辣椒,點播大豆……上課期間一日兩餐都能有新鮮蔬菜。</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月,每逢暑熱時節或農忙季,我的餐桌上幾乎見不到葷腥。我任教的村小地處貧瘠之地,物資匱乏。那時,我常常望著單調的素菜,滿心盼著能吃口肉解解饞。但在那個年代,沒有冰箱等冷藏設備,我獨自一人守在村小,即便去城里買上一兩斤鮮肉,也無法在一天內吃完。炎炎烈日下,剩下的肉很快就會變質,所以即便饞得厲害,也不敢輕易買鮮肉。我偶爾從家里或街上買來的臘肉,到了農歷三四月份青黃不接時,因為新鮮蔬菜稀缺,臘肉變質發哈,吃起來也沒了滋味,僅靠那點青菜下飯,確實難以下咽。</p><p class="ql-block"> 那時,玉和莊周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海塘,但人們還沒有養魚的概念。饞得受不了時,我常想些辦法,打些野味改善伙食。下午約上幾個學生,要么去海塘邊捉石蛙,要么到梨園打斑鳩,可惜捕捉技術不佳,總是空手而歸。為了改善伙食,實在沒辦法,我只好厚著臉皮向學校附近養雞的人家購買些雞蛋,這才勉強緩解了無肉的困境。村里養雞的人多,可就算一個人買一只雞來殺吃,同樣面臨當天吃不完,剩下的會變味而不得不扔掉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 每到秋季農忙,穿行在學校梯田間的水稻田埂上,總能瞧見麻蚱密密麻麻地攀附在稻稈上啃食枝葉。晌午時分,這些綠油油的小家伙一旦察覺到動靜,便會“嗖”地彈起后腿,撲棱著翅膀跳到別家稻田里躲起來;而天剛蒙蒙亮時,沾著露水、翅膀發沉的麻蚱們,只能蜷著雙腿,在稻稈上微微挪動,徒勞地想要振翅逃離。</p><p class="ql-block"> 每年11月中旬早有清霜了,玉和莊迎來水稻收割季,也正是捉麻蚱的黃金時節。記得初到這里任教的那個初冬清晨,寒氣砭骨。收割后的稻田埂上,4厘米長的綠蝗蟲密密麻麻潛伏在枯黃的草叢里,膜翅沾著露水的它們早已沒了彈飛的力氣。我用右手順手朝草叢一抓就是一把螞蚱,然再把手心里攥著的螞蚱從瓶口一個一個塞進瓶子里。我沒走多遠就,就裝滿了半塑料瓶了。這時,幾個趕早到校的學生見狀,就紛紛加入抓捕螞蚱大軍。大家分散到不同田埂,不一會兒就湊滿了一大瓶。趕在第一節課前,我們終于帶著“戰利品”回到學校準備上課了。在課間休息時,我迫不及待地從熱水瓶里往裝螞蚱的瓶里倒入開水,塞緊瓶蓋,里面的螞蚱就拼命掙扎,瓶子發出啐啐聲。等瓶里面的水涼透后,我便把燙死的螞蚱從瓶里倒出來,開始動手除去麻蚱的翅膀和鋸齒狀的后腿。幾個細心的女生見我忙著,主動前來幫忙,很快就處理出滿滿一碗。等早上學生放學回家去吃早飯后,我便守在灶臺前,用小鍋悶炒這些麻蚱。隨著火候漸旺,原本青綠的麻蚱變成誘人的紅色,泛著類似鮮蝦的光澤,散發著一股蟲香。當我再淋上香油復炸,螞蚱已變金黃,整個廚房都飄滿了鮮香。吃飯時,我夾起一只金黃酥脆的麻蚱放入口中,齒間迸發出的鮮味,絲毫不輸鮮蝦。若要螞蚱味兒正宗,老鄰居道出實話,捕回的螞蚱讓它們在瓶里餓上三四天,讓它們把吃進的稻葉盡量消化,排盡消化后的糞渣,這樣用開水燙死后,加工的螞蚱就只有蟲香味了,少有些草味了。</p> <p class="ql-block"> 在村小,我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每天早晚做飯,燒的都是我們和學生從水目山拾回的枯松枝與松球。每當看到宿舍閣樓的柴火見底,我和另一位老師就會挑個好日子,在早放學時通知學生,讓大家午飯后背著竹籃一同上山拾柴。</p><p class="ql-block"> 這里的孩子打小在山間穿梭,對蜿蜒的林間小路比我還熟悉,完全不用擔心安全問題。我們從玉和莊村后土地廟前出發,沿著陡峭的山路往水目山林區行進。一到林區,三十多個孩子立刻散開,折斷松枝、扭下干松球,不一會兒竹籃就裝滿了。登上山頂,大家卸下背籃,在蒼翠的松樹下稍作歇息??诳柿?,便跟著熟悉地形的學生去找山箐里的泉水。即便一二年級的小朋友也活力滿滿,喝完水又跟著高年級同學歸隊。休息完畢,大家背起竹籃下山返校,將拾來的柴火一股腦倒入閣樓,幾百斤的松柴和松球,足夠支撐好幾個月的炊事之需。安置好柴火,我和同事再三叮囑學生路上小心,才目送他們蹦蹦跳跳地回家</p> <p class="ql-block"> 回望那段歲月,雖清苦,卻充滿生機。大自然的饋贈、孩子們的純真,以及那份自給自足的踏實感,讓山區的教書生活格外難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扶沟县|
中阳县|
安龙县|
遵义市|
水城县|
长治县|
阿拉善右旗|
时尚|
三门峡市|
黄大仙区|
西贡区|
三明市|
荥经县|
满城县|
搜索|
通山县|
北流市|
土默特左旗|
徐汇区|
富蕴县|
阿拉善左旗|
铜陵市|
惠来县|
崇信县|
故城县|
房山区|
闻喜县|
虹口区|
陵川县|
曲阳县|
育儿|
英超|
巴楚县|
科技|
大方县|
兴海县|
特克斯县|
伽师县|
六盘水市|
曲周县|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