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們行程第三站楊州。 </p><p class="ql-block">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仙李白一首傳頌千年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賦予煙花三月的揚州無盡的詩意與浪漫,令人向往不已。這次下江南,也了卻我多年來心心念念的一個夢想。 </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是著名的湖上園林景觀,湖面蜿蜒狹長,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兩岸垂柳依依,清秀婉約,融合了自然與人文之美。</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全長4.3公里,沿湖串接起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釣魚臺、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熙春臺、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等二十四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西門進入,乘搖櫓船前往南門,穿過五亭橋,二十四橋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 五亭橋是瘦西湖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筑的杰作。它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五亭橋造型優美,橋身由15個橋洞組成,洞洞相連,橋上建有五座亭子,金碧輝煌,氣勢恢宏。從不同的角度看五亭橋,都能呈現出不同的美景。站在橋上,可以俯瞰瘦西湖的美景,遠處的白塔、綠樹、碧水盡收眼底;從橋下仰望,五亭橋宛如一朵盛開的蓮花,亭亭玉立。五亭橋不僅是一座交通橋梁,更是一件藝術品,它的建筑風格和藝術價值令人贊嘆不已。 </p> <p class="ql-block"> 白塔也是瘦西湖的著名景點之一,它與北海白塔有著深厚的淵源。傳說乾隆皇帝南巡時,曾感嘆瘦西湖的景色美中不足,說這里多了一座白塔就好了。揚州鹽商為了討好皇帝,便用鹽包堆成白塔的形狀,一夜之間造就了這座白塔。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但也從側面反映了揚州鹽商的財力和對瘦西湖園林建設的用心。白塔高27.5米,通體潔白,塔身呈圓錐形,塔頂有鎏金寶頂,造型優美,線條流暢。</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橋是瘦西湖的又一重要景點,它因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而聞名遐邇。現在的二十四橋是一座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桿,長24米,寬2·4米,24個臺階,兩邊各24個欄桿。</p> <p class="ql-block"> 到達南門步入眼簾的便是揚州二十四景當中的長堤春柳。沿著長堤春柳漫步,三步一桃五步一柳,偶遇一只母鴨帶著八只小鴨游來游去。在湖邊,遇見一株木繡球開滿枝頭,圣潔素雅沉靜,一樹玲瓏千團雪。這里一步一景,仿佛置身于畫中。</p> <p class="ql-block"> 沿著長堤春柳走到盡頭,便到了徐園。園子不大,黃石迭砌的荷池,外有曲水,內有池塘,池水與湖水相通,散養的黑天鵝與野鴨在此悠閑戲水。 </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還有許多其他的園林建筑,如小金山、熙春臺、洛春堂、靜香書屋、盆景博物館等。這些建筑各具特色,有的古樸典雅,有的金碧輝煌,有的小巧玲瓏,它們共同構成了瘦西湖豐富多彩的園林景觀。</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的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隋代。公元486年前后,隋煬帝楊廣開鑿京杭大運河,揚州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水路運輸網絡的中樞。 瘦西湖的前身叫做保障河,作為揚州城內西側的一條南北向河道,與大運河相通,不僅確保了城內的水運暢通,還承擔著軍事防御的重要職責。據說,隋煬帝對揚州的美景流連忘返,他在揚州廣建行宮別館,在河的兩岸,普植柳樹,他又特別鐘情于河邊的柳樹,因其姓楊,便賜柳樹姓楊,“楊柳”之名由此而來,這個浪漫的傳說為瘦西湖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人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從那時起,水系兩岸就陸續開始建園。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在清代康乾時期,由于康熙、乾隆兩代帝王的六次南巡,揚州鹽業興盛,地方紳商們為了邀寵爭榮,不惜重金在瘦西湖兩岸建造園林,爭奇斗艷,標新立異,造就了“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湖山盛況,也形成了瘦西湖園林基本格局。</p> <p class="ql-block"> 這個以“瘦”字著稱的湖泊,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一幅水墨畫,每個景點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故事,無愧“園林之盛,甲于天下”美譽。</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不僅是一處自然風光勝地,更是一座歷史文化的寶庫。它見證了揚州的興衰榮辱,承載著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懷與夢想。從唐代的繁華到清代的鼎盛,瘦西湖一直是揚州文化的重要象征。許多文人雅士在這里留下了珍貴的詩篇和墨寶,為瘦西湖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 對于像我一樣的普通人來說,瘦西湖同樣有著獨特的魅力,令人著迷,在瘦西湖,能真正體會船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大運河畔,有一座新的文化地標,國內首個全方位展現大運河歷史、文化、生態及科技面貌的“百科全書”——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遠遠看,大運河博物館宛如一艘巨輪,靜靜地停泊在揚州三灣古運河北岸。</p> <p class="ql-block">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集文物保護、科研展示、休閑體驗為一體,是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志性項目。館藏自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各類文物展品一萬多件,有3個常設展和6個專題展,以及沉浸式展覽、小劇場等。展館分三層,2021年6月16日開館以來,參觀博物館成為揚州旅游的首選項目之一。大運塔是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筑之一。 </p> <p class="ql-block"> 一樓3個展廳。1號廳,人最多,文物也最多,核桃舟,竹雕船,有名的龍泉窯也都是分布在大運河周圍,鐵牛,巨大的鎮水劍,各種鎮水獸,最后的3D展示各區域運河景色,也是最擁擠的。2號廳,各種帆船模型,亮點是沙船的四季展示,展廳較小,需要排隊等候。3號廳,則是古裝的文創商店。</p> <p class="ql-block">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河上的舟楫”展共展示了78艘實體船模,并對船模的名稱、類型、航行區域、航行故事及關聯知識進行了介紹。</p> <p class="ql-block"> 6號廳,運河與濕地,主要是運河周圍各種動物的標本。</p><p class="ql-block"> 7號廳,運河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戲曲,折扇,還有淮揚菜模型展示 。</p><p class="ql-block"> 4號廳,世界各地的運河,阿姆斯特丹,威尼斯,圖盧茲,伊利運河,里多運河,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迪拜運河等簡介,還有貢多拉展示,激勵者號拖船,回旋鏢,日月之神面具,手持面具,羽毛面具展示都極其精美。</p> <p class="ql-block"> 3層的8號,9號,10號展廳還是挺有趣的。8號廳是裸眼3D視覺效果展示運河兩岸的一年四季;9號廳紫禁城與大運河,乾隆的掐絲琺瑯羊形尊,掐絲琺瑯葫蘆,慈禧的掐絲琺瑯剔紅五福琉璃鏡,掐絲琺瑯鸚鵡擺件都栩栩如生,康熙的青花十二花紋杯,天青釉的碗,瓜皮綠盤,剔彩仙人圖如意,剔紅人物捧盒,紫檀多寶盒等。10號廳,北朝儀仗陶俑,隋朝鈿釵禮冠,蕭皇后的皇冠,驚艷絕美。</p> <p class="ql-block"> 中國大運河始鑿于春秋,初通于隋代,繁榮于唐宋。元代裁彎取直,南北直航;明清維系國脈,臻于極盛。它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全長3200余公里,歷經2500余年,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級行政區,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溝通東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并向西銜接了亞歐絲綢之路,向東延伸了海上貿易通道。</p> <p class="ql-block"> 提及江南,人們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卻常忽略這座將詩畫意境與市井煙火完美交融的千年古城——揚州。這里既有古色古香的園林建筑,又有水波瀲滟的湖泊河流,還有那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佳肴。在揚州我起了個大早,吃了早茶。五丁包、三丁包、薺菜包、燒麥等都品嘗試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 東關街是揚州最具特色的歷史老街,過去是揚州水陸交通要沖,也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這里各類店鋪林立,名目繁多,吸引大批游客來此觀光消費。</p> <p class="ql-block"> 揚州人鐘愛泡澡,“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已成為日常,有聞名遐邇的“三把刀”(剪刀、理發刀、修腳刀)文化。</p> <p class="ql-block"> 揚州,這座擁有超過2500年歷史的古城,它的故事源遠流長。</p><p class="ql-block"> 吃飯、理發、洗澡這些看似平凡的生活瑣事,在揚州卻被演繹得極為精致,甚至上升到了文化的層面。從技藝到學術、藝術,揚州人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正是這座城市吸引無數人的核心魅力所在。這座城市,每天都在講述著關于“好好生活”的樸素故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平度市|
襄汾县|
库尔勒市|
柳州市|
榆林市|
四子王旗|
建阳市|
崇文区|
景德镇市|
太仓市|
抚松县|
阳信县|
祁门县|
西盟|
南安市|
全州县|
利川市|
保山市|
射阳县|
墨脱县|
喀喇沁旗|
宝山区|
南部县|
大城县|
高邮市|
专栏|
普兰店市|
曲阳县|
瑞丽市|
鄂尔多斯市|
安平县|
普宁市|
延吉市|
衡东县|
静安区|
仲巴县|
崇左市|
襄垣县|
盐山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