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圖:上海樹德里今貌。</p><p class="ql-block">1920年,位于上海法租界貝勒路(今黃陂南路)和望志路(今興業路)交匯處的樹德里公寓街區建成。建筑為石庫門風格,前后兩排,共九幢。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在這里的一棟公寓里召開。</p> <p class="ql-block">上圖:中共一大會址外景。</p><p class="ql-block">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位于上海黃浦區興業路76號,始建于1920年秋,為一座磚木結構石庫門建筑,坐北朝南。1921年7月23日至7月30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一大會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上圖:中共一大紀念館“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雕像。</p><p class="ql-block">“南陳北李”,所見文獻是1943年3月,出席“一大”的一位代表在《古今》半月刊上發表的文章中說: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主張組織共產黨,經幾次會商之后,便決定組織起來,南方由陳獨秀、北方由李大釗負責,即所謂“南陳北李”。</p><p class="ql-block">“相約建黨”,指的是1920年初李大釗冒險送陳獨秀去天津,在路上談到建黨之事。</p><p class="ql-block">1927年5月22日在武昌中山大學舉行的追悼死難烈士大會上,高一涵作了《李大釗同志事略》的演講,演講內容:“(五四運動)時陳獨秀先生因反對段祺瑞入獄三月,出獄后,與先生(指李大釗)同至武漢講演,北京各報均登載其演辭,先生因此大觸政府之忌”。并說到“陳獨秀返京后則化裝同行,避入先生本籍家中,在途中則計劃組織共產黨事”。這就是“相約建黨”的歷史背景依據。</p> <p class="ql-block">上圖:“一大”會址紀念館陳獨秀、李大釗相約建黨油畫。</p><p class="ql-block">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以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和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標志,中國南方北方各形成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中心,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創建做好了準備。</p> <p class="ql-block">會址紀念館上圖:“中共一大”13名代表雕塑群像。</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代表13人,他們是:</p><p class="ql-block">上海代表李達、李漢俊;</p><p class="ql-block">北京代表張國燾、劉仁靜;</p><p class="ql-block">武漢代表董必武、陳潭秋;</p><p class="ql-block">長沙代表毛澤東、何叔衡;</p><p class="ql-block">廣州代表陳公博;</p><p class="ql-block">濟南代表王盡美、鄧恩銘;</p><p class="ql-block">旅日代表周佛海;</p><p class="ql-block">陳獨秀指定代表包惠僧。</p> <p class="ql-block">上圖: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代表開會群像。</p><p class="ql-block">參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路徑命運各有不同。</p><p class="ql-block">李達、李漢俊、包惠僧因政見分歧脫黨;</p><p class="ql-block">劉仁靜參加“托派”被開除出黨;</p><p class="ql-block">張國燾投奔國民黨叛變;</p><p class="ql-block">何叔衡、鄧恩銘、陳潭秋犧牲;</p><p class="ql-block">王盡美病逝;</p><p class="ql-block">周佛海、陳公博脫黨后成為“汪偽政權”漢奸。</p><p class="ql-block">到1949年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時,還在共產黨內并擔任高層領導的,只有毛主席和董必武兩個人了。</p> <p class="ql-block">上圖:在中共“一大會址”前。20250402.</p><p class="ql-block">“南陳北李”缺席“一大”。</p><p class="ql-block">中共建黨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可是中共領袖陳獨秀和李大釗卻沒有出席,這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遺憾。</p><p class="ql-block">陳獨秀當時在陳炯明主持的廣東省政府任教育廳長,為申請一筆建設經費忙碌,沒來參加會議,只是指定包惠僧作為他的代表與會。</p><p class="ql-block">李大釗當時在北京大學任教,正為教師欠薪問題和當局交涉,也沒能參會。鄧中夏在長辛店組織工人活動離不開,19歲的北大學生劉仁靜參會,偶然機會使他青史留名。</p><p class="ql-block">我認為,這是因為陳獨秀、李大釗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重要性認識不足。1920年國內已經成立了六個共產主義小組,法國、日本也有小組,總共58個黨員。在共產國際代表的指導下,由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發起,通知各地小組,每個小組派兩人參加,(法國小組來不及到會)集體開會,統一開展工作,正式成立共產黨,這是一項最重要的任務。</p><p class="ql-block">要是陳獨秀、李大釗充分認識到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他們一定會去參加中共“一大”的。</p> <p class="ql-block">上圖:在中共“一大”會址門前。</p><p class="ql-block">左門為愛國民主人士李書城住宅,右門為李書城的胞弟李漢俊住宅,兩宅相鄰,后院相通。住宅當時是租賃的,中共一大是在李漢俊住宅客廳召開的。</p><p class="ql-block">自1973年5月第一次瞻仰“中共一大會址”,至2025年4月3日,52年間我曾四次來到這里。</p> <p class="ql-block">上圖:前院大門、小院高墻。</p><p class="ql-block">中共是在共產國際(蘇聯)的幫助支持下發展起來的。</p><p class="ql-block">從中共建黨之前,共產國際就派員出資提供全方位幫助。從上海黨的“一大”、“二大”、“四大”,廣州“三大”,武昌“五大”,到莫斯科“六大”,以及杭州西湖會議、上海“六屆四中”全會,漢口“八七”會議,都有共產國際代表出席,并且在會議中發揮主導作用,對中共幫助很大,但指揮失誤造成的損失也很大。特別是1931年1月,在共產國際東方部長米夫操縱下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使得王明左傾教條主義掌握中共領導權達四年之久,險些斷送中國革命。直到長征初期中共和共產國際通信聯絡中斷,中共才在遵義會議上,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統治。在毛澤東領導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經過艱難險阻英勇奮斗,帶領全黨取得勝利。</p> <p class="ql-block">上圖:“一大會址”,通往二樓的樓梯。</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研究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奮斗目標和基本政策,提出了發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作出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決議”, 對今后黨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p> <p class="ql-block">上圖::上海“一大”會址內景。</p><p class="ql-block">會址座落在上海法租界內,為一樓一底的石庫門歐式風格住宅,李漢俊一家在此居住,客廳內展示開會用的大餐桌。</p><p class="ql-block">一層樓下是住宅前院、客廳,后面是小餐廳、廚房、樓梯;二樓是主臥、次臥,一樓出后門為小過道和后院門。</p> <p class="ql-block">上圖: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嘉興紅船雕畫。</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舉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國巡捕搜查,會議被迫休會。</p><p class="ql-block">8月3日清晨,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張國燾、劉仁靜、周佛海、包惠僧(李漢俊、陳公博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可爾斯基未去)11位代表,在李達夫人王會悟周密安排下,從上海乘早班火車前往嘉興,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一大”會議日程,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p><p class="ql-block">1921年8月3日下午,中共“一大”勝利閉幕。</p> <p class="ql-block">在嘉興南湖“紅船”前。202105.</p><p class="ql-block">嘉興南湖紅船是仿制品。1959年,嘉興政府制作了一艘游船模型,帶到北京給董必武審看。董老根據回憶,認為當年中共“一大”在南湖開會乘坐的就是這樣的畫舫。嘉興政府就制作了這艘游船在南湖展出,并命名為“紅船”。</p><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董必武重來南湖,登上畫舫,感慨萬千,揮毫題詩一首:</p><p class="ql-block">革命聲傳畫舫中,</p><p class="ql-block">誕生共黨慶工農;</p><p class="ql-block">重來正值清明節,</p><p class="ql-block">煙雨迷蒙訪舊蹤。</p> <p class="ql-block">上圖:中共“一大”紀念館壁畫。</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知識點:</p><p class="ql-block">1,數字28:</p><p class="ql-block">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中國代表中,最為年長的是45歲的何叔衡,最年輕的是19歲的劉仁靜,13代表平均年齡是28歲,時年毛主席28歲,28年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p><p class="ql-block">2,兩湖人、北大人、旅日人多。</p><p class="ql-block">13位代表中,“湖南湖北”人共有9人,占70%,除了湖南代表毛澤東、何叔衡,湖北代表董必武、陳譚秋,上海代表李達、旅日代表周佛海也是湖南人,而上海代表李漢俊、北京代表劉仁靜和陳獨秀個人代表包惠僧,則都是湖北人。</p><p class="ql-block">“一大”與北京大學關連的有五人 。陳公博 、張國燾、劉仁靜是北大學生 ,毛澤東在北大工作過 ,包惠僧在北大短期學習。未到會的陳獨秀和李大釗是北大教授。</p><p class="ql-block">曾經留學日本的代表有董必武、李達、李漢俊、周佛海;陳獨秀、李大釗也曾留學日本。</p><p class="ql-block">03,“一大會址“確定。</p><p class="ql-block">這要歸功于負責會務的李達妻子王會悟。</p><p class="ql-block">王會悟認為李漢俊與其兄李書城同住一處,李書城時為孫中山麾下大員著名人物,在他家開會安全。</p><p class="ql-block">距李公館不遠的“博文女校”,正值暑期校舍空置,住宿便利。黃興夫人徐宗漢為學校董事長,王會悟曾是徐的秘書,聯絡方便。博文女校因此成為九名中共一大代表(包括毛澤東)的住宿地。</p><p class="ql-block">04,陳公博和李漢俊未參加南湖紅船會議。</p><p class="ql-block">“一大”開幕第一天清晨,陳公博和新婚妻子居住的大東旅社隔壁房間發生兇殺案,陳妻受到嚴重驚嚇,導致陳公博提前退出會議。</p><p class="ql-block">會議期間,租界巡捕前來調查,房主李漢俊出面掩護代表撤離,他還要留在家中應對警方,也就沒有參加最后一次會議。</p><p class="ql-block">從安全考慮,兩位與會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也沒有出席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召開的最后一次會議。</p><p class="ql-block">05,為什么黨的生日是7月1日?</p><p class="ql-block">1938年中共中央準備在延安慶祝建黨17周年,找“一大”代表毛主席和董必武了解開會日期,他們都記不起來了,只好選擇 7 月的第一天作為建黨紀念日。</p><p class="ql-block">1960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發現了塵封三十多年的中共“一大”代表陳公博的博士論文,從中發現可靠線索,進而調查核實,最終確定1921年7月23日 , 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日。</p> <p class="ql-block">上圖:中共“一大”中央局成員。</p><p class="ql-block">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局,作為中央的臨時領導機構,選舉產生中央局成員:</p><p class="ql-block">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p><p class="ql-block">張國燾負責組織工作;</p><p class="ql-block">李達負責宣傳工作。</p> <p class="ql-block">上圖:出席中共“一大”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p><p class="ql-block">1, 馬林(1883-1942) ,荷蘭人,1913年在印尼從事革命工作,1920年為共產國際 “二大” 執行委員 ,1921年來中國參與籌備并參加中共一次代表大會,之后積極推進第一次國共合作。“二戰”從事反法西斯斗爭,1942年遇害。</p><p class="ql-block">2,尼克爾斯基(1889-1938),俄國人,1921年加入俄共。同年受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派遣來中國參加中共一大。后在蘇聯遠東地區從事情報工作。1938年因涉嫌托派被殺害,后平反。</p> <p class="ql-block">上圖:李書城、李漢俊兄弟。</p><p class="ql-block">左: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員,中共一大代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p><p class="ql-block">右:李書城(1882-1965),字曉園,湖北潛江人,李漢俊兄長,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留學日本,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積極從事反清反袁革命活動,為孫中山得力助手。解放初期李書城曾任國家農業部長。</p><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就在李書城、李漢俊兄弟租住的住宅里召開。</p> <p class="ql-block">上圖:李漢俊一家合影。</p><p class="ql-block">1920年秋,李書城、李漢俊一家遷至上海法租界樹德里,入住望志路106號、108號兩套住宅。住宅因曾為中共“一大會址”,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著名革命遺址。</p><p class="ql-block">圖為1920年李漢俊(后排左2)與家人合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富川|
通榆县|
天门市|
射洪县|
旬邑县|
乾安县|
商南县|
贵阳市|
喀喇|
惠安县|
云阳县|
屏东市|
彰武县|
嘉禾县|
绥阳县|
晴隆县|
贵南县|
大港区|
松原市|
五寨县|
依兰县|
常熟市|
宁津县|
民权县|
罗田县|
临澧县|
湖北省|
屯昌县|
河源市|
蕲春县|
永吉县|
青川县|
阳曲县|
岑巩县|
额敏县|
通山县|
尤溪县|
丰镇市|
酒泉市|
周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