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從黃鶴樓到湖北博物館時已是正午時分了,館內的人并不多,沒有預約,憑身份證直接進館,趁此時游客少,請一女孩為我們在大門前拍了照片留作記念。</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是一座多層寬屋檐、大坡式屋頂的高大建筑,古樸典雅、神秘莊重,又具有時代感。</p><p class="ql-block"> 據介紹,湖北博物館是國家十大一級博物館,藏品豐富,僅一級文物就有近千件(套),在國內享有盛譽。</p> <p class="ql-block"> 進入博物館大廳,迎面一幅巨大的壁畫《雙鳥逐日》,圖案是楚文化太陽崇拜的藝術表現。兩只展翅飛翔的鳥圍繞太陽,象征對光明的追求與自然力量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 湖北博物館有11個展廳,涵蓋了從史前文化到近代歷史的豐富內容,是全面了解湖北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所以不可能通過一次參觀能解決的,只能是擇其要點,分步完成。我們決定以鎮館之寶藏品為主題,兼顧其它。</p> <p class="ql-block"> 最想看到的就是編鐘了,因為它知名度最高,我們對編鐘的了解僅此而已,這次能親眼目睹曾侯乙編鐘,內心還是很期待的。</p><p class="ql-block"> 曾侯已編鐘是戰國時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1987年在湖北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銅木結構鐘架上。很有氣勢。</p> <p class="ql-block"> 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p> <p class="ql-block"> 據介紹,自1978年出土以來,曾侯乙編鐘原件一共只奏響了3次。</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1978年8月1日,曾候乙原件演奏音樂會以《東方紅》為開篇,音樂會經歷了兩個多小時。</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1979年,新中國成立30周年國慶,湖北省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在京聯合舉辦曾候乙原件展出并現場演奏。</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1997年為迎接香港回歸的大型交響樂音樂會,破例使用編鐘原件采音錄制并完成了交響樂編鐘部分的演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館北館的湖北歷史文化陳列展廳看到了“鄖縣人頭骨化石”。</p><p class="ql-block"> 兩具頭骨化石均發現于湖北鄖縣,大致距今100萬年。</p><p class="ql-block"> 這一發現挑戰了“人類起源于非洲”的傳統觀念,證明中國是早期人類的重要發源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鄖縣人頭骨化石的發現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成為全球人類學研究的標桿性材料。</p><p class="ql-block"> 由衷欽佩人類學和考古科學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貢獻。</p> <p class="ql-block"> 越王勾踐劍在南館二樓“越王勾踐劍展廳”內,入展廳內,圍觀人最多的地方就是越王勾踐劍展臺了。</p> <p class="ql-block"> 越王勾踐劍1965年在湖北荊州市荊州區望山一號墓出土。據說出土時鋒利無比,考古工作人員不慎被劃傷,埋藏地下2000多年的劍竟如此鋒利,簡直不可思議。</p><p class="ql-block"> 劍的正面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經科學認定為越王勾踐自用劍。</p> <p class="ql-block"> 至于越王勾踐劍如何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國貴族墓中,有兩種說法,一是嫁妝說,一是戰利品說。我認為都有道理,也都有待科學發展和新的文物佐證。</p><p class="ql-block"> 越王勾踐劍作為春秋晚期青銅器的巔峰之作,其價值具有不可替代性,它是“臥薪嘗膽”歷史事件的重要實物見證,是古代兵器制造的巔峰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堅軔精神的象征。“天下第一劍”當之無愧。</p> <p class="ql-block"> 虎座鳥架鼓是戰國中晚期(距今2300多年)的楚文化漆木器文物,2002年在湖北九連墩2號墓出土。</p><p class="ql-block"> 它以兩只背向踞坐的臥虎為底坐,虎背上各立一只昂首引吭的鳳鳥,雙鳳之間懸掛大鼓,造型別致、制作精良。為楚國貴族專用、兼具禮器和樂器功能,用于祭祀或慶典場合。</p><p class="ql-block"> 虎座鳥架鼓是楚人藝術審美的巔峰之作,堪稱“楚文化的璀璨瑰寶”。</p> <p class="ql-block"> 在第23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上,中方發行郵票的圖案為“虎座鳥架鼓”,使這—文物漆器走上國家名片。</p> <p class="ql-block">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2006年出土于湖北鐘祥郢靖王墓。其腹部四個菱形開光內分別繪有四種圖案,即《王羲之愛蘭圖》、《陶淵明愛菊圖》、《周敦頤愛蓮圖》、《林和靖愛梅鶴圖》。</p><p class="ql-block"> 據介紹,元青花四愛圖梅瓶之所以被譽為鎮館之寶,是因為存世稀少、工藝精湛和獨特的歷史背景,該梅瓶為元代青花瓷巔峰之作,像這種帶有人物紋飾者存世不足十件。因其出土于明代郢靖王墓,見證了一段生死相隨的愛情傳奇,又賦予了深厚的文化積淀,尤顯其珍貴。</p> <p class="ql-block"> 石家河玉人像出土于天門石家河文化遺址,距今已有4200至4000年的歷史。為找到它,我們在南館和北館間奔波,最后在工作人員指引下,終于見到了這體積小巧,卻擁有難以忽視魅力的寶藏。</p><p class="ql-block"> 據介紹,玉人像雖僅高約2厘米,但高超的琢玉技藝和工藝復雜度遠超其它文化的玉器,甚至改寫了中國玉文化發展史。而且新石器時代人物雕像極為罕見,石家河玉人像是目前發現的少數寫實人物玉雕之一,極為珍貴。</p> <p class="ql-block"> 細看,發現石家河玉人像都有橄欖眼、鷹鉤大鼻、闊嘴,和三星堆文物在五官造型上驚人的相似,考古學家認為,三星堆文化的器物特征或許受到了石家河文化的影響。答案需要時間來慢慢驗證。</p> <p class="ql-block"> 進館的人多了起來,展廳巳略顯擁擠,趁此調整下心緒,稍事休息,期待能多看一些展覽,觀賞到更多精品館藏。</p> <p class="ql-block"> 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整幅畫繪有二十六人、四乘車、十匹馬、五棵柳樹、九只鳥、兩條狗和一頭豬,以土黃、桔紅、海藍、和棕色等顏色,勾勒出一幅色彩艷麗、生動活潑、富有立體感的圖畫。</p><p class="ql-block"> 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不僅是一幅精美的漆畫,更是戰國時期漆藝文化的生動體現。</p> <p class="ql-block"> 這是漆奩外壁一周的漆畫,長87.4厘米,寬5.2厘米。展廳內光線較暗,只能看個大概。從播放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完整的畫面。</p><p class="ql-block"> 試想,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人們就已經能夠運用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創造出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作品,實在讓人欽佩。</p> <p class="ql-block"> 獸面紋青銅鼓,1977年出土于湖北崇陽縣。銅鼓由鼓冠、鼓身、鼓座三部份組成,造型奇偉、紋飾繁縟古雅。</p><p class="ql-block"> 鼓的時代為商代晚期,距今巳3000多年。是我國僅存的商代獸面紋青銅鼓。堪稱絕世之珍品、青銅瑰寶。</p><p class="ql-block"> 2010年,它還代表湖北走進上海世博會,成為會場八件展出國寶之一。崇陽銅鼓在北館二層“湖北古代文明展廳”內展出。</p> <p class="ql-block"> 曾侯乙尊盤。是周王族諸侯國中曾國國君曾侯乙的青銅器。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p><p class="ql-block"> 曾侯乙尊盤由盤和置于盤中的尊兩件器物組成。尊是盛酒器,盤是水器,冬季溫酒,夏季鎮酒。</p><p class="ql-block"> 尊與盤精美細膩的鏤孔附飾,玲瓏剔透,精巧華麗。制作及工藝高度復雜,可謂是鬼斧神工之作。</p><p class="ql-block"> 曾侯乙尊盤的出土,證實了在2400年前的戰國時期,中國鑄造技術已達到極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館南館三樓展廳,我們看到了云夢睡虎地秦簡。該秦簡是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以記載秦代法律和家書聞名。包含1155枚竹簡、4萬余字。</p><p class="ql-block"> 秦簡的發現,填補了秦代法律文書記載的空白,在中國法律史上具有奠基意義。秦簡上的字體,反映了篆書向隸書的轉變,為研究中國書法及秦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翔實的依據。</p> <p class="ql-block"> 秦簡內容主要是秦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吉兇時日的占書。墓主人“喜”沒有挑選任何其它值錢的陪葬品,只有這些“工作筆記”跟自己葬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青銅器一角。</p> <p class="ql-block"> 打擊禮樂器。</p> <p class="ql-block"> 戰國銅建鼓座。</p> <p class="ql-block"> 國寶大銅尊缶(fou)。(祭祀宴饗的酒器)</p> <p class="ql-block"> 曾仲斿(you)父銅壺。</p> <p class="ql-block"> “太陽人”石刻。</p> <p class="ql-block"> 陶器。</p> <p class="ql-block"> 千古絕唱——曾侯乙編鐘音樂會。每天3到4場,但要預約,人還是比較多的,我們對音樂知之不多,能夠身臨其境觀賞編鐘演奏,這樣的機會不容錯過。</p> <p class="ql-block"> 音樂會表演每場30分鐘,有獨奏、合奏、編鐘與舞蹈結合等,精彩的演奏博得觀眾陣陣掌聲。</p><p class="ql-block"> 至此博物館的參觀就結束了,館藏太豐富了,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片斷,有機會再慢慢留覽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银市|
九龙县|
胶南市|
菏泽市|
石屏县|
许昌市|
武冈市|
韶山市|
兰溪市|
乌拉特后旗|
阿鲁科尔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济宁市|
汉沽区|
合肥市|
昭苏县|
福建省|
永和县|
深圳市|
星子县|
左云县|
建湖县|
龙岩市|
梓潼县|
镇坪县|
大新县|
儋州市|
鹿邑县|
都昌县|
黄冈市|
南澳县|
桐乡市|
五莲县|
江油市|
泾川县|
丰都县|
纳雍县|
昭苏县|
扶绥县|
长治市|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