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七九年十月寫于穗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鄙人對詩詞尚屬門外漢,鑒于于你要我談點看法,著實令我慚愧。但為了不負君求,我且不拘淺陋,談點粗淺認識,以供斧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就本人的學習體會來說,古體詩、近體詩與現代新體詩相比,既有相同之點,更有相異之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從相同點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抒情性:三者都可以用來抒發詩人的情感、表達思想。如李白的古體詩《靜夜思》表達了思鄉之情;杜甫的近體詩《春望》抒發了憂國憂民的情懷;現代新詩如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也飽含著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熱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語言的音樂性:都注重語言的節奏和韻律,以增強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古體詩、近體詩有著嚴格的格律和押韻規則?,F代新詩雖格律相對自由,但也會通過詩句的長短、停頓、重復等形成獨特的節奏和韻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節奏輕盈,韻律優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從不同點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格律方面: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用韻等;近體詩格律嚴格,在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對仗等方面都有明確規定;現代新詩則完全打破了傳統格律的束縛,句式、長短、押韻等都較為自由。更注重自然的節奏和內在的韻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語言形式:古體詩和近體詩多以文言文為基礎,語言典雅、簡潔、含蓄;現代新詩使用白話文,語言更加通俗易懂、直白流暢,更貼近日常生活。能夠更直接地表達現代人的思想和情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表現手法:古體詩和近體詩常用比興、典故等手法,含蓄地表達情感;現代新詩除了繼承傳統的表現手法外,還廣泛吸收了西方現代派詩歌的表現技巧,如象征、隱喻、意識流、荒誕等,表現手法更加豐富多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篇幅結構:古體詩篇幅可長可短,近體詩一般篇幅較短,律詩八句,絕句四句;現代新詩篇幅則較為靈活,短的如冰心的《繁星》《春水》中的一些短詩,只有幾句。長的如郭沫若的《女神》等,篇幅較長,結構也更加自由靈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對于現代新詩,我一直比較欣賞與模仿“普希金”、“海涅”與“歌德”等外國名詩人的佳作。他們的詩歌給我很深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深入來說,近體詩格律嚴謹、字句規則、講究音韻。就押韻而言,就分有限韻、用韻、次韻(步韻)、轉韻、疊韻等。再看其結構就包括有:點題、引起、承接、轉折、收合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要說字句也相當講究,諸如煉字、造句、詩眼、拗句、語氣、借句、集句和聯句等;對仗要求注意實對和虛對,多須適當引經據典,熟習文言句式和古為今用。由于它束縛過多,故對內容的自由發揮受到一定的限制。關于這方面你是相當熟悉的,在這就不班門弄斧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區別于近體詩那種精煉與隱晦,現代自由詩可謂別具一格。寫詩人必備形象思維、豐富的想象力,詩句具有吸引讀者魅力。不但要古為今用,也需洋為中用。如海涅的《乘著歌聲的翅膀》一詩中,其想象力之豐富可令人嘆為觀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以抒情見長,又是新體詩最為顯著的特征,包括有:感懷的、懷古的、相思的、哀怨的、慶賀的和詠物的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體現大致有三個方面。第一,必須有強烈和純真的感情。抒發的感情必須是健康向上的,樸實無華而又真摯的。不得有半點虛假。第二,要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排比、對比、擬人、擬物、對偶、設問、反問、夸張、象征、拈連、聯珠等等。還應適當運用些成語、俗語和歇后語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第三,適當地運用語氣詞和象聲詞,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法。比如雪萊的《哀歌》中“O World! O Life! O Time!”運用了語氣詞“O”。這里的“O”是頓呼語,起到喚起注意的作用;又如在余光中的《風鈴》中,“我的心是七層塔檐上懸掛的風鈴,叮嚀叮嚀嚀”……運用了象聲詞“叮嚀叮嚀嚀”。該詞模擬風鈴的聲音,不僅讓讀者仿佛聽到了清脆的鈴聲,還營造出一種空靈、悠遠的意境。而這些效果卻在近體詩中不是那么淺而易見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敘事,在現代新詩中是比較常用的手法。因為很多敘事詩都是自由詩形式的,如少數民族的長敘事詩《阿詩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描寫,對于新體詩來說是占相當比重的,往往描寫得好壞,會反映出新詩寫作的詩品優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描寫又分為景物描寫,肖像描寫和心理行為描寫等。對景物描寫,可注重幾點:從小到大、從近到遠、從實到虛和從點到面等,反之亦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般來講,人們往往注意到前兩者的描寫,但往往會忽略“心理行為的描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比如在郭沫若的《斷線風箏》中,“安得姮娥宮里去,碧海晴天話素心”這一詩句就運用了出色的心理行為描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再談談“設問與排比”。這在現代新詩中更是經常使用的手法?!霸O問”容易引起讀者的注意,起到點題的作用。而“排比”則更能起到條理清晰、強調內容、增強語勢和增加節奏感的作用。其它的就不一一贅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后談談現代新詩的取材問題。這是一個重要且首要的問題,這個若搞不好,寫作猶如空中樓閣。依我之見,題材必須來源于真實的社會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必須有中心、有熱點、有典型,有血有肉且接地氣。不能主觀抽象,不能曲高和寡……說到這些卻是知易行難,得非下苦功不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因此,寫作人必須要長期深入社會生活,深入實踐,增廣見聞;博覽群書,學以致用。對社會生活和人生百態能洞察秋毫;對各學科知識能融會貫通。更要有扎實的文學基礎。可謂: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歷史變遷、名人軼事和神奇傳說等都能通曉一二。在社會生活的寶藏中發掘無窮無盡、用之不揭的靈感源泉。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和提升自己,并善于思考與創新,這樣才能言之有物,創作出好的文學詩歌作品。所以說要成為一個真正的“詩人”可不容易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綜上所述,不過是粗鄙之見,期待拋磚引玉,恭求斧正。</b></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凰县|
绿春县|
贵定县|
宿州市|
紫阳县|
中江县|
姜堰市|
咸阳市|
得荣县|
泗阳县|
龙州县|
科技|
江安县|
上栗县|
高清|
霞浦县|
犍为县|
孟连|
恩平市|
中山市|
金阳县|
凌云县|
镇巴县|
丹寨县|
名山县|
建始县|
青川县|
都昌县|
上饶市|
鹤峰县|
无极县|
台前县|
开平市|
肥城市|
乾安县|
乐昌市|
镇平县|
如东县|
宝山区|
息烽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