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律·詠快活林劉瑞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飛輪驟斷少年狂,雙木撐天續脊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九死魂凝鐵骨硬,三更墨淬劍光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義扶流浪炊煙暖,笑對炎涼酒甕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莫嘆人生如寄旅,一蓑煙雨任滄桑。 ——作者題于2025年4月24日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讀此七律,便知綽號叫快活林的朋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一個殘疾人,因發生車禍,至雙腿殘疾,靠雙拐行走。雖九死一生,但身殘志堅,活得很通透,故名快活林,在快活中尋找樂趣,笑看人生;為人豪爽,廣交天下朋友,不計得失;以讀書寫作為樂,以志愿服務做好事為己任;酒中豪杰,半斤不醉,常常對酒當歌,笑問人生幾何?是一個人見人愛,讓人羨慕的快樂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綽號叫快活林的人,便是劉瑞林。這是我對他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說起我們倆的認識,早在二十多年前,那時他搞過一段時間大冶風云網的版主,我因喜歡涂鴉,寫一些東西,無處發表,一個偶然機會,知道有一個風云網,便投了上去。寫的都是果城里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撿來的一些民間傳說和風花雪月故事,并以《晚上講給堂客聽的故事》為題,連續劇一樣,一節一節地發表,很快便在風云網站住了腳跟,有了一些讀者和粉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要是工作忙,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便有一個叫快活林的人來問我,“為什么沒有更新了?大家都在等著看你的精彩故事呢。”久而久之,便認識了劉瑞林,成了網絡好友,知道他是風云網的版主,也是我的粉絲。經常在網上留言,后來加了QQ好友(那時還沒有微信),便經常在網上聊天,談寫作體會,談對人生的看法。通過網絡聊天,我便知道他是一個性格豪爽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時,我還不知道他是一個殘疾人。后來不知一個什么場合,好像是大冶某個征文比賽,我們倆都得了獎,在頒獎大會上,我們終于見了一面,看見他拄著雙拐,便知道他是一個殘疾人。后來接觸次數多了,便知他不但是一個殘疾人,并且還是一個身殘志堅的人,一個活得很通透的人,一個喜歡廣交天下朋友的人,一個酒中豪杰,一個建立了港湖志愿者團隊的人。于是我便對他有了新的看法,也漸漸喜歡與他打交道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朋友。志同道合,志趣相投,一句話,就是價值觀相同,很聊得來。舉起杯子,說干就干,痛快淋漓。喜歡笑,總是笑著面對一切,給我的印象是,很陽光很溫暖人心。聊天也是掏心掏肺,不轉彎抹角,沒有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些花花草草。并且相互敬重:我敬他是一條漢子,自己一個殘疾人,每天都要老婆伺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可還建立幾百人的志愿服務團隊,關心港湖的生態環境,關心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樣一個身殘志堅、大愛無疆、笑看人生的人,難道不值得人敬仰嗎?他也敬我是一個接地氣的作家,寫的都是帶有泥土氣息的文章,后來聽說黃石作協主席荒湖先生稱我是“果城里的蒲松齡”,他還笑我說荒湖主席取的這個稱號好,名副其實,并逢人便介紹我是“果城里的蒲松齡”。讓我有一些欣慰,又有一些慚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來我每出一本新書,如《永遠的外婆路》、《桂花巷》、《繡娘尹星傳奇》、《果城拾遺》等,第一個將書送到他家里,請他指導,提提意見。他也豪爽,叫來很多朋友來陪我喝酒。于是通過他的介紹,我又認識了許多新的朋友,如喜歡跳廣場舞文章又寫得棒的程時斌大哥、《東楚晚報》過去是大記現在是名編的曹中江先生、多才多藝的中醫世家名醫葉細顯先生、還有見義勇為的中國好人龔文龍先生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特別讓我感動的是,他還將我寫的36萬字的長篇紀實《繡娘尹星傳奇》這本書,送給他八十多歲的老娘看,聽他說,他老娘的經歷跟繡娘尹星的經歷差不多,每天看幾頁,經常看得他老娘流眼淚。今年最近一次到他家里送《果城拾遺》這本新書時,他高興地對我說,“我老娘花半年時間,終于看完了你這本書。”那天感動之下,我還要他帶我去見了他老娘一面。老人家雖然八十多歲高齡了,但身子硬朗、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她見面就夸我說,“書寫得好,寫出了過去我們那代人所受到的苦難,寫出了那代人的精神勁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來接觸時間長了,我便有寫劉瑞林的沖動,可是每次采訪他,他都笑著搖搖頭,擺擺手,說,“沒有什么可說的,不值得一寫。”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想得開的人,一個不圖名利的人,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真正一個純粹的人。最后還是他在家里開超市的老婆石訓霞,趁他上廁所的工夫,一邊做生意,一邊在旁邊零零碎碎給我講了劉瑞林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劉瑞林生于1968年,港湖村劉長序灣人,初中文化程度。1990年,她與劉瑞林結婚后,兩口子跑下陸至大冶的客運中巴,一個駕車,一個售票。靠著勤勞的雙手,他們的日子越來越美好,1998年還建了新房。然而命運卻在2005年給劉瑞林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對他的打擊可以說是致命的:一天晚上,劉瑞林搭乘摩托車外出購物時,與迎面飛速駛來的另一輛摩托車相撞。劉瑞林被撞飛,當場昏迷不醒,在武漢協和醫院重癥監護病房治療11天。其間,院方3次下達病危通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醫生說,像他這種情況,很可能一輩子坐輪椅,也可能成為植物人。”石訓霞說。劉瑞林是自費治療,而且肇事者家庭困難,無力賠償。有人曾善意勸石訓霞放棄。“砸鍋賣鐵也要給他治!”由此可見石訓霞對老公的愛是堅定不移,生死相守。后來淳樸的村民知道后,你50元他100元,自發地為劉瑞林捐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原黃石八醫院(現東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傷科醫生向忠,曾為港湖村一名高空墜地的婦女治愈摔傷,聽說了劉瑞林的事后,還專程到病床前仔細察看其傷勢。后來劉瑞林轉到八醫院治療,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劉瑞林終于蘇醒過來了,并且能夠不用氧氣瓶自主呼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這條命是向醫生給的。”石訓霞說,并和有恩必報的老公一起,制作了一面繡著“妙手回春 德藝雙馨”的錦旗,親自送到向忠手上表示感謝,“救命之恩不能忘啊。”石訓霞激動地說。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鬼門關”走一遭的劉瑞林,感受到了石訓霞給他深沉的愛,以及周圍人無私的幫助,原本悲觀的他振作起來,開始看淡一切,笑看人生,對酒當歌。“他說既然老天爺把他留在世上,他就要為大家做一點有意義的事。”石訓霞說。劉瑞林肢體殘疾了,不能再出去開車跑客,他就利用多年讀書看報打下的基礎,嘗試文學創作和新聞寫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他給自己取了一個“快活林”的筆名,用健全的右手在電腦上打字,經常向報刊投稿。從2013年開始,他撰寫的《勁酒飄香》《從港湖的變化看大冶》《閱讀讓我進步》《守山護林的福兒伯》《一封特別的抗疫請戰書》《鐘樓下的童年》等文章,先后在黃石、大冶兩級征文比賽中頻頻獲獎。“看見老公每寫出一篇文章,快來地跟朋友分享,我也替他高興。”石訓霞笑著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15年3月的一天,劉瑞林騎著電動車來到村委會,商量組建志愿服務隊。后來在村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劉瑞林發起組建的大冶市第一個村級志愿服務隊應運而生。在一年多時間里,村志愿者隊伍就壯大到60多人,現在已達三四百人。劉瑞林把一群有愛心的80后、90后年輕人團結在自己周圍,經常開展清除雜草、清理垃圾等公益活動。他還親自設計隊旗、隊服,拖著殘疾的肢體帶頭干。港湖村志愿服務隊先后被評為“大冶市精英志愿團隊”和“黃石市優秀志愿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劉瑞林還有一個愛好,就是愛管閑事,并且每做成一件事,他都有一種成就感。他關注環保,敢于挑刺揭丑。有一段時間,劉瑞林發現灣子門口港的水被上游來水污染了,就拍下污染圖片傳給相關領導。隨后,他又與幾名村民一起,協助環保部門人員查找到污染源。最終,偷排污水的不法分子受到懲處,港水重回清潔。2023年,他被評為大冶市環保協會“十年會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見到流浪走失人員在門口經過,劉瑞林都要利用家里開超市的便利喊住他們,送吃送喝,熱心救助。笑著鼓勵他們勇敢地生活下去。據不完全統計,自2016年以來,他救助了20多名本地、外地流浪人員。甚至當地環衛工人發現無家可歸者,就會直接給他打電話。大冶市救助管理站還將港湖村志愿服務站設定為臨時救助點,該站負責人為及時掌握信息開展救助,主動加劉瑞林為微信好友。同村不少志愿者評價劉瑞林是一個身殘志堅、熱心快腸、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的人,是一個心地善良的好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劉瑞林要是發現公路破損嚴重,也要反映上去;見到殘疾人無障礙通道被占用,他也會去投訴;港湖村一度沒有劃定停車位,車輛亂停亂放造成交通擁堵,他馬上去找城管部門。“他是一個大事小事雜事閑事都愛管的人,我經常笑他是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寬。”石訓霞笑著說,“不過話又說回來,當年差點就走了的人,現在能恢復成這樣,也不錯了。管他呢,喜歡管閑事,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沒人罵上門,就隨他去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劉瑞林這么多年堅持做公益,除了家人鼓勵、社會認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門在每一件事上總會積極回應、大力支持,讓他覺得生活充滿陽光和希望。“社會就是這樣,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石訓霞滿懷信心地說。“人,就是這樣,你幫我一把,我扶他一程,特別是那些窮困潦倒、身臨絕境的人,更應該幫扶一把,讓他們有生活下去的勇氣,看到溫暖的陽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劉瑞林就是這樣一個人,正是因為看到自己是一個殘疾人,感同身受,有一顆大慈大悲之心,所以才去同情別人,盡心盡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看透人生的人,總是笑著面對一切,“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他總是笑著鼓勵別人,也常常鼓勵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要聽她的。”這時劉瑞林上完廁所過來,聽見我在采訪他老婆,便過來笑著制止,“我沒有什么可說的,作家你也不要寫我,都是一些小打小鬧,登不了大雅之堂,不值得一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不值得一寫,我也要為你寫一篇。”這就是我多年來的愿望,一定要為這個身殘志堅的人寫一篇文章,向大家介紹介紹他大愛無疆、笑看人生、對酒當歌的故事。并在文章最后撰賦一首,以贊其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劉公瑞林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夫天地生人,各稟其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或際遇風云,或命途乖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然觀劉君瑞林之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始知厄運鑄魂,大愛回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港湖村畔,劉長序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士如竹,經霜彌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憶昔戊申歲誕(1968),青衿志騁。中巴并轡,夫婦同征。建廈檐于戊寅(1998),沐春風于市井。孰料乙酉禍臨(2005),飛輪摧頸。三紙病危,十宵絕境。妻訓霞泣血呼天,砸釜求診;鄉鄰們解囊傾篋,聚沙成嶺。向忠施岐黃妙手,拔戟重生;瑞林感再造深恩,銜環以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懸筆作劍,以墨為旌。快活林下,一指禪耕。《勁酒》濡毫,《港湖》摛藻。抗疫書成金石響,鐘樓憶染梓桑情。更舉志愿赤幟,聚兩百青衿。清淤查污,敢犯豪強之禁;扶顛濟溺,常開流浪之庼。護殘道如護命脈,修公路若修心程。程正欽拊掌稱異,眾環衛指路呼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至若妻言“鬼門余幸”,子道“瑣屑何銘”。然觀其超市柜臺,早成救助驛站;電腦文檔,盡是民生諫章。環保十年膺譽,救助廿眾還鄉。此非圣賢偉業,實乃布衣之光。眾人皆贊嘆,豈虛美乎?石訓霞之扶持,見深情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贊曰:天奪其脛,反贈明瞳。厄縛其步,乃翔心鴻。港水之清可鑒,龍山之峻彌崇。一灣生色,因臥薪之志士;萬戶動容,仰報德之愚公。笑看人生,對酒當歌。今撰此賦,非惟彰善,更期后來者知:命途舛處,正可栽蓮;人世艱時,尤當種春 ! 4月24日深夜寫于秦良棟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簡介:秦立才,劉仁八鎮秦垴村人,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黃石市作家協會理事,黃石市優秀中青年文藝人才庫入庫人才。大冶市和黃石市兩級政協特聘文史研究員。獲北京市《東方少年》2018年度重點文學作品扶持項目文學獎。在《東方少年》《閱讀與寫作》《小說月刊》《今古傳奇》《海外文摘》《黃石日報》《東楚晚報》《今日大冶》《黃石視聽》《黃石文學》《銅草花》等發表過文學作品數百篇。喜歡搜集、整理、挖掘果城里的民間故事,被黃石市作家協會主席荒湖先生譽為果城里的“蒲松齡”;喜歡撰寫鄉土文學,被大冶市宣傳部原副部長、文聯主席余偉先生稱為大冶的“趙樹理”。著有《桂花巷》《永遠的外婆路》《繡娘尹星傳奇》《果城拾遺》等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救助過的流浪者</b></p> <p class="ql-block">救助過的流浪者</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溪县|
宜丰县|
吴堡县|
威远县|
蕲春县|
沂水县|
新丰县|
顺平县|
章丘市|
玉田县|
灵丘县|
甘孜|
大新县|
抚顺市|
博湖县|
黄陵县|
衡阳县|
南康市|
丰原市|
凯里市|
宁德市|
海宁市|
巍山|
吐鲁番市|
邯郸市|
济宁市|
房产|
汉寿县|
财经|
上高县|
北海市|
固始县|
于田县|
平和县|
保亭|
连云港市|
焉耆|
镶黄旗|
马关县|
河津市|
美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