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濟南府淄川人。他能詩文,善俚曲,所著《聊齋志異》聞名天下,流傳千古。</p> <p class="ql-block">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受到了中外人民的喜歡,我也是蒲松齡的一個粉絲。對《聊齋志異》,從兒時看連環畫開始,經過讀語文課本上的聊齋故事、看改編的聊齋戲曲影視劇,到上山東大學中文系讀《聊齋志異》、聽聊齋學者馬瑞芳教授的專題講座,再到上淄川參觀蒲松齡故居、獲贈《聊齋志異》精裝本,一直以來沒有中斷過,時不時的翻翻《聊齋志異》,讀讀喜歡的精彩篇章。2007年,我在出版發行的《人生真諦》一書中,還將蒲松齡擺茶攤免費招待南來北往客、以求人講故事爾后編入《聊齋》的故事寫進書里。近日要寫濟南名士篇,又拜讀了《聊齋志異》主編周雁翔先生的大作《蒲松齡與聊齋志異》。</p> <p class="ql-block">泉城廣場文化長廊中,蒲公位列12位齊魯圣賢之一。凝視著手捻胡須若有所思的蒲公,耳畔響起了“逆境重生”“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諍言,這兩句能詮釋《聊齋志異》現象的舉世名言。</p><p class="ql-block">蒲松齡生長在明清交替改朝換代的動亂時期,生話在懷才不遇的家庭,窮困潦倒,步履艱難。</p><p class="ql-block">順治十五年(1658年),年僅18歲的蒲松齡便踏上了科舉之路,一舉奪得縣、府、道三試的桂冠,贏得了山東學政、詩人施閏章的青睞,自此聲名鵲起。此后,他多次往返濟南,參加三年一度的鄉試,一生中參加了10余次。</p><p class="ql-block">蒲松齡的科舉之路充滿了坎坷。鄉試中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未能中舉。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蒲松齡終于在垂暮之年被補為歲貢生。貢院受挫,科舉連連失利,蒲松齡合一腔孤憤,揮神來之筆,刺貪刺虐,將他的憤懣不平和滿腔才思化作《聊齋》,這部世界文學瑰寶由此誕生。有人說,如果蒲松齡科舉順利,仕途得意,就沒有《聊齋》,不無一定道理,逆境出人才。</p> <p class="ql-block">不是在濟南,就是在趕往濟南的路上。蒲松齡到濟南參加鄉試,屢屢不中,可以說,濟南是其科舉考試的傷心地。但是,靈動的濟南給他靈感,濟南是他采風的寶地和創作的源泉。在《聊齋》近五百篇小說中,以濟南為背景的故事27個,涉及濟南地理風物、習俗技藝的有10多篇。其中,《狐嫁女》源于禮部尚書殷士儋小時候在萬竹園的故事;《劉亮采》中的劉亮采確有其人,他是濟南歷城的一個風流才子;《寒月芙蕖》中的“濟南道人”,隆冬季節,在大明湖為布政使等高官,用法術點化出荷葉滿塘、萬枝千朵荷花開放。</p><p class="ql-block">《聊齋》中的《偷桃》,是蒲松齡在濟南街頭看到的雜技表演——“大變活人”。故事發生在立春時節,一個官員要求雜技藝人取個桃,以反季節有意難為一下藝人。藝人聽了毫不猶豫,叫他兒子到天宮去取桃。只見他拿出一根繩子往天空拋去,繩子竟然立在空中。兒子手腳并用,爬到空中不見了人影,不一會兒便扔下了一個桃。就在大家驚愕之時,更為驚人的事情發生了,突然從天上掉下一個人頭,過一會兒又掉下一只胳膊,接著又掉下一條腿。雜技藝人說:“我的兒子觸犯天規被殺,希望你們資助我將兒子埋葬?!贝蠹也恢婕伲稼s忙拿出錢來給藝人,藝人收到錢系在腰間,拍了拍自己耍把戲的大箱子,兒子隨即就從里面爬出來了??纯徒蚪蛴形?。</p> <p class="ql-block">濟南,是蒲松齡文學道路上的起點,也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趕考路上、閑暇之余,他常訪客會友。蒲松齡的文學才華與重情重義的品質,結交的當屬知心知音。精神共鳴的知音,志同道合的摯友,慰藉蒲松齡心靈的創傷,撫平他那落泊孤獨的情緒。這些朋友之中,最值得稱道的當數忘年之交——濟南的朱橡村先生。</p><p class="ql-block">朱緗,號橡村,是廣東巡撫、浙閩總督朱宏祚的長子。他才華橫溢,卻無意功名,只求詩文間的自在與風流</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秋天,蒲松齡再次來到濟南參加鄉試。考試結束后,他帶著失落的心情寫了一封信給朱緗,簡單而客氣地請求歸還所借的聊齋手稿。然而,這位“聊齋發燒友”并未因此而退縮。他熱情地回應了蒲松齡的邀請,帶著美酒和華麗的馬車親自到大明湖拜訪。他的熱情與誠懇深深打動了蒲松齡,使這位不輕易登權貴之門的文人破例答應了他的邀請。第二天,蒲松齡借馬冒雨趕到了朱府。兩人暢談詩詞、聊齋故事,推杯換盞間,相見恨晚的情感溢于言表。于是,這位57歲的秀才與27歲的貴公子便成為了忘年交。</p><p class="ql-block">朱緗深諳蒲松齡以鬼狐史寄托情感的良苦用心,對《聊齋》的文勢和語言特點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對《聊齋》的評價與《離騷》《史記》等經典并肩。他將蒲松齡比作“鹿皮翁”一樣的仙人,表達了對老友的深厚情誼和對其著書不輟的贊賞。朱緗及其后人對《聊齋志異》的流傳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推崇和傳播使得這部作品得以廣泛流傳,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蒲公幸遇濟南,濟南幸遇蒲公,在雙向奔赴的交集中,蒲松齡深深愛上了濟南,不惜筆墨贊誦濟南。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名勝古跡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對大明湖,蒲公一往情深,情有獨鐘。</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二年夏天,適逢喻成龍、李興祖修葺古歷亭竣工,蒲松齡遂作《重建古歷亭》詩和《古歷亭賦》。《重建古歷亭》:“大明湖上一徘徊,兩岸垂楊蔭綠苔。大雅不隨芳草沒,新亭仍傍碧流開。雨余水漲雙堤遠,風起荷香四面來。遙羨當年賢太守,少陵嘉宴得追陪?!边b憶盛唐時李邕、杜甫的歷下亭盛會,借古喻今,大贊喻、李二人功德無量。</p><p class="ql-block">大明湖,是他心中的最愛。著名的《客邸晨炊》一詩,就是寫他在大明湖邊的生活情境:“大明湖上就煙霞,茆屋三椽賃作家。粟米汲泉炊白粥,園蔬登俎帶黃花。”當時,蒲公在大明湖邊租賃了三間茅屋居住,自己動手做飯。清晨熬一鍋小米粥,再切點咸菜,就把早飯打發了。</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58歲的蒲松齡來到濟南,在湖樓即超然樓居住,寫下《稷門客邸》:“淺沙叢蓼紅堆岸,野水浮荷綠滿塘。意氣平生消半盡,惟余白發與天長!”盡管明湖風光依舊,然而在歷經滄桑后,自己進取的銳氣卻消耗大半。只有這滿頭白發,記錄著自己的坎坷和辛酸。</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五年夏,67歲的蒲公應友人之邀,又一次來到濟南,仍住在大明湖邊的湖樓,寫下《夏客稷門僦居湖樓》:“西來僦屋水云間,枯坐攤書四壁閑。雨過開窗風滿樓,獨持酒杯看華山。半畝荒庭水四周,旅人終日對閑鷗。湖光返照青連屋,荷氣隨風香入樓?!比缃癯粯侵芯陀性撛姷牡窨?。</p><p class="ql-block">“片帆無恙湖山雨,一棹忽沖荷芰煙?!逼压簧?0多次游大明湖,由趵突泉水匯成的大明湖是他心靈的棲園,一個值得傾訴的知己。</p> <p class="ql-block">蒲松齡在志怪傳奇中,另辟蹊徑,獨樹一幟,刺貪刺虐,醒世喻人,古往今來第一人。</p><p class="ql-block">《聊齋志異》把人間、天上、冥中、海底鑄成一個人妖鬼狐的藝術大世界,千古絕唱,登峰造極,古往今來第一書。</p> <p class="ql-block">《追尋名士的足跡》系列文章,今天發布完畢。在眾多的濟南名士中,選擇了10位名副其實的予以介紹。美篇“濟南同城”平臺老師格外厚愛,每篇均予精彩點評與加精;美篇美友分外厚愛,點評與點贊者甚多,每篇閱讀量均在一萬左右。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人杰地靈名士多,名士文化照千秋!</p><p class="ql-block">作者快樂天使陳標</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5日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黎城县|
辰溪县|
抚州市|
洛隆县|
方山县|
北安市|
南充市|
穆棱市|
万宁市|
庆安县|
邢台县|
札达县|
福清市|
千阳县|
罗定市|
齐齐哈尔市|
天长市|
观塘区|
咸丰县|
兴和县|
钟山县|
长岭县|
大渡口区|
庄河市|
增城市|
喀喇|
霍山县|
东乡|
阿城市|
江孜县|
壤塘县|
酒泉市|
瑞昌市|
正定县|
凌海市|
青川县|
盱眙县|
玛沁县|
古交市|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