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建于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是乾隆帝為紀念平定準噶爾叛亂、維護邊疆統一,仿照西藏桑耶寺而建。乾隆帝御題“普寧寺”,意為“普天安寧”之意。</p> <p class="ql-block"> 寺廟沿南北中軸線布局,南半部為漢式、北半部為藏式建筑形式,主體建筑大乘之閣供奉著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在這里,漢式的飛檐斗拱與藏區的曼陀羅壇城和諧共生,帝王意志與民間信仰悄然交融。</p><p class="ql-block"> 普寧寺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宗教活動場所之一,是承德外八廟中唯一可以燒香拜佛的寺廟。</p> <p class="ql-block"> 這座單檐歇山頂式的朱紅色山門,歷經二百多年的風風雨雨,仍威嚴如初,莊嚴肅穆。門楣正中有乾隆帝御題“普寧寺”,字跡圓潤飽滿,雄厚有力。</p> <p class="ql-block"> 碑亭,內置三通石碑,中間高,兩側次之。三通石碑呈方柱形,下有方趺,上有龍首。依南、北、東、西方向分別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乾隆御題的《普寧寺碑》映入眼簾,碑文記載了建寺初衷,字跡遒勁有力,帝王天下一統之胸懷躍然石上。</p> <p class="ql-block"> 正中的石碑通高6.5米,敘述了建立該寺的政治宗教緣由。東側為《平定準噶爾勒銘伊犁之碑》,敘述了清政府平定達瓦齊叛亂的經過和意義。西側為《平定準噶爾后勒銘伊犁之碑》,記述了平定阿睦爾撒納叛亂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內正中供奉布袋尊者,亦稱大肚彌勒佛。布袋尊者身后為韋陀像。殿內兩側供奉護世四天王,即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寓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重檐歇山頂,正脊中央置銅鎏金塔。兩層檐下分別懸掛乾隆帝御題“大雄寶殿”、“金輪法界”云龍橫匾。殿內供奉三世佛,主尊為釋迦牟尼佛,西為迦葉佛,東為彌勒佛,殿內兩側有金漆木雕十八羅漢像和彩繪八大菩薩壁畫。</p><p class="ql-block"> 這是整個寺廟的南半區,基本按照漢式珈藍寺廟布局。</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房頂上五脊六獸。</p><p class="ql-block"> “五脊”指中國傳統建筑屋頂的五條屋脊,一條正脊(屋頂最高處的橫向主脊)和四條斜垂脊(從正脊兩端向下延伸的脊)。</p><p class="ql-block"> “六獸”則指安放在斜垂脊端部的六種小型獸形裝飾雕像,通常用琉璃或陶土制成。古人認為這些神獸能驅邪避災、守護建筑。獸的數量和種類反映建筑等級。例如,北京故宮太和殿(等級最高)有10個脊獸,乾清宮(皇帝寢宮)9只,坤寧宮(皇后寢宮)7只。而普通民居可能僅有1-2個。按順序一般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斗牛、行什。不同朝代和地區可能略有差異。</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周圍設有108個轉經筒,代表著眾生108種煩惱。轉經筒內有藏傳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轉經筒每轉動一圈,象征著誦經一次,轉動108次即可消除所有煩惱,獲得清凈與解脫。這是藏傳佛教信徒積累功德、凈化業障的重要方式。順時針轉經,暗合佛教“右繞佛塔”的傳統,寓意對佛法的恭敬與追隨。</p> <p class="ql-block"> 繞過大雄寶殿,就是寺廟的北半區,主體大乘之閣的藏式風格迎面而來,這是依照西藏桑耶寺建造布局。白墻紅檐、鎏金寶頂與藍天相映,階梯式布局象征佛教的須彌山宇宙觀,讓人瞬間置身雪域圣境。大乘之閣建在須彌高臺之上,拾階而上,一眼就能看到高山仰止般、摩天大樓樣的“大乘之閣”。</p> <p class="ql-block"> 須彌高臺上,是一個寬闊的大平臺,也是藏傳佛教的傳經布道的壇城。站在這里,可以環繞四周。面對大乘之閣,頓感佛閣的高聳。</p> <p class="ql-block"> 大乘之閣,高約36.75米,外觀為六層檐口,實際內部為三層結構,象征佛教中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閣體自下而上逐層內縮,形成階梯式的立體輪廓,增強了建筑的穩定感和莊嚴感。最上層為四角攢尖頂,中央矗立一座鎏金寶頂,形似藏式佛塔(喇嘛塔),金光熠熠,象征佛教的至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閣體以紅、黃、黑三色為主,紅色墻體象征莊嚴與神圣,黃色代表高貴,黑色窗框則增添穩重感。屋頂則覆蓋黃綠兩色琉璃瓦,色彩對比鮮明,陽光下璀璨奪目,彰顯皇家寺廟的尊貴地位。</p> <p class="ql-block"> 大乘之閣門楣上書有“鴻庥普蔭”,這也是乾隆帝御筆。意思是指“佛法恩澤普世,庇蔭萬民”。</p> <p class="ql-block"> 步入大乘之閣,抬頭仰望千手千眼觀音像,頓感自身渺小。</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世界最大的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高22.28米,重達110噸,堪稱佛教藝術瑰寶。佛像通體金漆,42只手臂舒展如蓮,每只掌心繪有慧眼,慈悲與威嚴并存。陽光透過閣頂天窗灑落,為佛像鍍上一層神圣光暈。</p> <p class="ql-block"> 站在佛像前,抬頭仰望,佛像的莊嚴與慈悲撲面而來。觀音菩薩的每只手中都有一眼,拿著各種法器,造型繁復而細膩。這尊佛像不僅是一尊宗教藝術品,更是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見證了清朝時期的宗教文化和藝術成就。</p> <p class="ql-block"> 大乘之閣外墻上裝飾有藏式盲窗、梵文六字真言雕刻,檐角懸掛風鈴,風吹鈴動,梵音繚繞,充滿宗教氛圍。</p> <p class="ql-block"> 大乘之閣并非孤立存在,其周圍依山勢分布著象征佛教世界的建筑群,如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白臺、日月殿等。這些建筑錯落有致地布局環繞主閣,形成眾星拱月之勢,進一步凸顯大乘之閣的視覺中心地位。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圖即是桑耶寺,圖片來自網絡。普寧寺之所以仿西藏桑耶寺而建,是因桑耶寺是由藏傳佛教寧瑪派始祖蓮花生大師參與設計的,且是西藏藏傳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這體現了清廷對藏傳佛教的尊崇,以及對邊疆民族的懷柔政策。</p> <p class="ql-block"> 桑耶寺的中心主殿為烏孜大殿,三層結構融合了不同風格。底層為藏式風格,供奉釋迦牟尼佛。中層為漢式風格,供奉蓮花生大士。頂層為印度風格,供奉大日如來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圍繞大乘之閣的四座佛塔,代表佛教的四大部洲。佛塔身主體線條圓潤飽滿,象征佛陀的莊嚴與慈悲。這種形制源自印度窣堵波,經藏傳佛教發展后形成獨特風格。</p> <p class="ql-block"> 塔剎,細長的十三天相輪(十三層環狀結構),象征成佛的十三階位,頂部以日月寶珠或華蓋收尾,寓意佛法至高無上。</p> <p class="ql-block"> 佛塔承載藏傳佛教的宇宙觀。不同顏色的塔象征“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體現佛法與自然融合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大乘之閣雖然是仿西藏桑耶寺而建,但其屋脊及周邊仍是漢式建筑的特點,彰顯了民族團結,天下一統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 普寧寺,通過宗教符號傳遞了民族團結、皇權神圣、文化融合的宏大敘事,成為清代多民族國家建構的重要見證。大乘之閣以其獨特的漢藏建筑風格、深刻的佛教象征意義和宏偉的造型,成為承德外八廟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其外觀既展現了皇家氣派,又傳遞了佛法無邊的精神內涵,是中華多元文化融合的瑰寶。</p> 謝謝您的觀賞,遙祝安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甘泉县|
冷水江市|
娱乐|
定襄县|
如东县|
东乌|
张家界市|
白银市|
葫芦岛市|
古田县|
上杭县|
个旧市|
甘肃省|
伊宁市|
湾仔区|
巩留县|
鄯善县|
东方市|
裕民县|
当阳市|
馆陶县|
琼中|
剑川县|
色达县|
龙山县|
宁武县|
连山|
三原县|
安龙县|
奉贤区|
晋城|
苗栗县|
敦化市|
娱乐|
郓城县|
冀州市|
铜川市|
辽阳市|
桂东县|
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