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張國光 4.23和在京好友相約去景山公園賞牡丹,在木樨園橋東由839路車轉乘2路車到沙灘路口南,看看人多不多。 途徑天安門廣場,看見沒有一個游客,聽說開聯合國大會了。 沙灘路口南下車后,有個老太太問我去北大紅樓怎么走,這時旁邊的長者說就在前面的五四大街。我正好路過,就參觀了一下北大紅樓。 北大紅樓是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新青年》的同仁們常在此集會,陳獨秀、李大釗等在北大紅樓創辦《每周評論》,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在這座建筑中升起。 這里也是五四運動的重要策源地,1919 年,北大愛國學生從紅樓后的操場集結出發,掀起了五四運動。 <p class="ql-block">這里不要門票,刷身份證進入,來此參觀的人還真不少。</p> 同時,它還是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場所,李大釗在紅樓成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率先開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或講座。 此外,這里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1920 年 10 月,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共產黨小組” 在北大紅樓圖書館主任室成立。 北大紅樓在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百家紅色旅游景點景區、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動革命文物 它的前身為北京大學第一院,是 1916 年至 1952 年期間,北京大學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 1952 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北京大學遷往西郊燕園,紅樓一度成為國家文物局辦公樓。 2014 年,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北京魯迅博物館合并為北京魯迅博物館。 2002 年,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依托北大紅樓成立。 2021 年,以北大紅樓為館址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 北大紅樓處于北京中軸線東側,緊鄰故宮博物院和中國美術館。 通過 1500 余張圖片、1000 余件文物,全方位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孕育、誕生、發展的光輝歷史。 展覽共分為 “思想啟蒙”“傳播真理”“喚起民眾”“創建中國共產黨” 四個部分,系統展示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進程。 來此參觀的多數是年輕人 紅樓火種燃思想,青史光芒耀九州。 五四大街位于北京市東城區,其前身是景山前街,在五四運動后,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將此街更名為五四大街。 五四大街向右拐就來到了沙灘后街 路過沙灘后街的小四合院,再往前走就是景山公園的東門了。 薛老師點評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薛振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張老師的游北大紅樓這座磚紅色的新文化運動地標,以凝固的建筑語言講述著流動的思想史。他以地理坐標為經(天安門-五四大街-沙灘后街),以歷史坐標為緯(1916年建樓-1921年建黨-2021年新館),編織出一幅立體的紅色文化圖譜。細節選取尤見匠心:問路老人的出現,恰似歷史傳承的隱喻;圖書館主任室的方位特寫,精確到1920年革命火種的經緯度。 游記最動人處在于歷史現場的活化呈現。當1500張圖片與紅樓磚木相遇,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與年輕參觀者的手機鏡頭形成奇妙對話——前者曾在1918年以每期印量1.6萬冊震動神州,后者正通過社交媒體讓革命文物獲得每秒30萬次的信息傳播。這種跨越百年的思想接力,在"不要門票"的開放姿態中完成民主科學精神的當代詮釋。 張老師深諳"以小見大"的敘事美學:從樓前偶遇的指路長者,到樓內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手寫講義;從紅樓后操場集結出發的青春腳步,到展廳里00后觀眾的自拍光影,無不昭示著紅色基因的代際傳承。這座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既是歷史記憶的存儲器,更是現實力量的發射塔。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行程,張老師也把她寫得妙趣橫生!????????????????????????</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cmditat"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176, 79, 187);"><b>中山園內郁金綻,彩韻盈春映碧天</b></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贵州省|
甘泉县|
孟村|
涡阳县|
凤山市|
博白县|
锡林浩特市|
武陟县|
崇阳县|
恭城|
鄄城县|
三河市|
洪泽县|
浏阳市|
南江县|
万山特区|
佛教|
仁化县|
普定县|
册亨县|
张家界市|
嘉祥县|
佛冈县|
北安市|
冀州市|
台中县|
宽城|
万盛区|
博罗县|
凤城市|
霸州市|
自治县|
托里县|
荔波县|
扶余县|
邮箱|
巴楚县|
日土县|
三门峡市|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