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月15日是依伴與女兒的同一天生日,我們暫別魔都的喧囂,到無錫度假休憩。眼望已有多年沒來的“江南水弄堂”城市,所見整潔寬敞的道路,一派郁郁蔥蔥,建筑風格融入歷史文脈與現代創新,處處透漏禪意,展現“太湖明珠”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下榻無錫太湖飯店</p><p class="ql-block">無錫太湖飯店的前身,是中國民族工業先驅榮德生先生創辦的 私立江南大學。1952年,它被精心改造成外事接待的國賓館,以其獨特的魅力,曾接待60多位中外國家元首和各界名人。</p> <p class="ql-block">歲月更迭,如今這座園林酒店依然屹立在太湖之畔,被近千畝的綠海環繞,宛如人間仙境。</p><p class="ql-block">這里,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深邃;這里,可以享受到自然的寧靜與和諧;這里,可以體驗到生活的美好與多彩。</p> <p class="ql-block">大廳內種植高大的海藻樹以及各種花卉,生機盎然。乍看還以為都是些仿真品呢,應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p> <p class="ql-block">飯店融入了江南園林的裝飾風格。在大廳與走廊設計中,融入假山、流水、亭臺等造園藝術。流水潺潺與周圍的綠植相互映襯,營造出寧靜雅致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大堂、餐廳和會議室等,在保留中式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簡約的設計理念。通道走廊的地面鋪設光潔防滑的大理石瓷磚,裝修風格簡潔明快。</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能欣賞到中國近現代畫家、藝術教育家林風眠等多位畫家的巨幅作品。</p> <p class="ql-block">室內裝潢設計借鑒了中式古典園林的手法。采用木質的雕花屏風或者格柵進行空間的劃分,增添了濃郁的中式文化氛圍。</p> <p class="ql-block">倚靠八樓客房觀景陽臺極目遠眺,遠山之巔矗立一座三層寶塔,好奇之即立刻用手機定位查詢,獲悉遠山為無錫梅園滸山。山巔之上念劬塔,是梅園的標志性建筑,建于1930年,由民族工商巨亨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為紀念母親石太夫人八十冥壽而建,古樸中見清新,雄渾中見靈巧。夜晚,念劬塔在燈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p> <p class="ql-block">真的“桃人喜歡”。</p> <p class="ql-block">初春的晌午,我們循著導航的指引,踏入無錫南長街。這條古運河畔的街巷,像被時光雕琢的琥珀,封存著江南的煙雨、吟唱著運河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沒有北方集市的喧嘩,也沒有江南古鎮的刻意雕琢,南長街的韻味,恰如茶湯中泛起的一縷茉莉香——淡而不散,悠遠綿長。</p> <p class="ql-block">古運河畔的時光長廊</p><p class="ql-block">從清名橋頭起步,沿著蜿蜒的青磚巷弄前行。橋身的朱漆斑駁,倒映在碧波中,仿佛一面歷史的明鏡。</p> <p class="ql-block">清名橋是南長街上的標志性建筑,更是無錫市區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石拱橋。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歌手尾形大作所演唱的《無錫旅情》、《清名橋》更使這里名聲藉甚。</p> <p class="ql-block">運河古邑以古運河為軸,由寺、塔、河、街、橋、坊等眾多景觀組成特色環境,構筑成獨具風韻的江南水弄堂。而始建于明代、飛架運河兩岸的“清名橋”則是街區內的重要歷史文化標志。</p> <p class="ql-block">清名橋為明代萬歷年間,寄暢園主秦燿的兩個兒子捐資建造,因兄弟倆的大名分別是太清、太寧,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寧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無錫縣令吳興祚重建。道光年間,因諱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寧,改名為清名橋,俗稱“清明橋”。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興橋毀,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存址于故。橋拱旁原本各刻有一幅楹聯,惟文革時鑿去,再也無法辨認。</p> <p class="ql-block">橋下,運河水波不揚,一艘艘畫舫靜靜停泊,一艘汽艇的身影在暮色中漸入畫境。這里的運河不見波光粼粼,而有一種從容,水草隨波輕舞,船笛悠揚,倒顯出一番“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的淡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央視總臺“2025春晚”無錫分會場的主舞臺。春晚的帶動效應使得南長街在春節假期后依然人氣爆棚,游客紛紛前往這里感受江南水鄉的浪漫??,人們在這里拍照打卡,享受節日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無錫分會場作為2025年春晚的四個分會場之一,展現了無錫的文化特色和城市魅力。舞臺的保留不僅延續了春晚的熱度,也為無錫的旅游和文化推廣提供了重要平臺。</p> <p class="ql-block">街道兩旁連綿的老宅群,白墻黛瓦間透著斑駁的古意。不少門庭已改作茶館、書店或手作工坊,卻依然保留著原住民的生活痕跡——陽臺上懸著晾曬的被單,石階上的青苔在雨后泛著微光。原來,南長街的煙火,藏在每個人家門口的一盆花、一塊磚縫里。</p> <p class="ql-block">運河古邑以古運河為軸,由寺、塔、河、街、橋、坊等眾多景觀組成特色環境,構筑了獨具風韻的江南水弄堂。而始建于明代、飛架運河兩岸的“清名橋”則是街區內的重要歷史文化標志。</p> <p class="ql-block">南長街,無錫最具代表性的古運河畔老街,是攝影愛好者不可錯過的視覺盛宴。無論是晨曦中的靜謐光影,還是夜色里的槳聲燈影,每一幀畫面都訴說著江南的柔情與歷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跨塘橋,又名“陽春橋”是無錫古運河貫城而過“水弄堂”文化景觀其中之一的景觀橋,與清名橋同在地處南長街區域。</p><p class="ql-block">古橋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后在2001年被拆除。2007年5月南長區政府為凸顯吳文化底蘊,保護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傳統風貌,重建古橋。</p> <p class="ql-block">600年歷史的古橋,從此輪奐重光,在跨塘橋上可觀賞古運河的美景,相當愜意!</p> <p class="ql-block">南長街的涼亭見證了南長街的歷史變遷,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這些臨水而建的水榭承載著過去的記憶,是研究當地歷史、建筑風格和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依據。</p> <p class="ql-block">無錫人愛藝術是刻進骨子里的,只要有空間就會出現一幅幅看似隨意的涂鴉畫作。</p> <p class="ql-block">一堵原來斑駁的墻面則點綴一些3D立體效果的動物和靜物,體現出創意涂鴉的互動性和娛樂性。</p> <p class="ql-block">橫跨古運河古色古香的金塘橋洞中也能找到現代創意涂鴉的落腳點。</p> <p class="ql-block">繼續沿南長街步行至金塘橋東橋,長近50米、寬17米、高6米的橋洞下,巨幅創意涂鴉壁畫由左到右依次按照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展開,選擇城市生活和網絡生活最流行的元素,在色彩和形式上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在南長街,不經意間回眸流金的歲月,即時恢復已消失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中國絲業博物館建立在永泰絲廠舊址之上。該廠源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無錫籍資本家周舜卿(即《雷雨》人物周樸園原形)與薛福成長子薛南溟合資在上海創辦的永泰絲廠,后薛南溟于1926年將廠遷回無錫南長街,便就此設于稍后所建之大公橋堍。</p> <p class="ql-block">永泰絲廠生產的“金雙鹿”牌白廠絲暢銷歐美。薛南溟幼子薛壽萱又在1930年研制出二十緒立繅車,為國內首創。1949年后,改為國營無錫絲織二廠。2009年3月,在廠址上建成中國絲業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大公橋,系三跨鋼筋混凝土橋,頗具近現代工業風味。</p><p class="ql-block">民國以后,南上、下塘兩側有十三家絲廠,往來絲廠工作之女工,靠乘船擺渡過運河。1929年,振藝絲廠一名女工在擺渡時不慎落水身亡,廠主許稻蓀為平息事端,便集資建橋,榮德生知情后,亦襄贊建橋。這座架構在清名橋與跨塘橋之間的橋梁最終于1930年4月完工并定名“大公”。</p> <p class="ql-block">在南長街看到中華老字號“楊慶和”銀樓的店招。出于好奇,上網查證是真的,是上海楊慶和銀樓的連鎖店。</p><p class="ql-block">楊慶和銀樓是清代著名的老字號,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上海(今黃浦區),曾為上海“九大銀樓”之一,以鑄造高純度金銀器物聞名?。</p> <p class="ql-block">百年老店繡娘絲綢享譽天下,開了好多家分店了,這家店位于南長街上,面積不大,裝修風格以中式為主,絲綢都是貨真價實的,很多外國人都過來買,他們就相信這牌子。品種挺多的,包含衣服、帽子、包包等,商品質量有保證。特別是絲綢做的旗袍好看極了,美女們都喜歡。</p> <p class="ql-block">無錫惠山泥人廠門市部就開在南長街上。</p> <p class="ql-block">“惠山泥人”是中華老字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自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惠山居民制作泥人屬家庭副業,在農閑時利用田里泥土捏制一些小花囡、小如意、小壽星、小佛像、疊羅漢、泥阿福以及雞、狗、鵝等小禽獸擺攤售賣。</p> <p class="ql-block">傳說較廣的是明代大政治家劉伯溫(1311年—1375年)首創了惠山的捏泥人。</p><p class="ql-block">朱元璋開國建立明朝。有一日,軍師劉伯溫到惠山巡查,發覺有王者氣勢,惠山又是龍山,恐有帝皇出世,將不利于明王朝的統治。為破惠山風水,以斷龍脈,劉伯溫就教老百姓在惠山腳下挖土取泥,將山土制成武將、捏作皇帝售賣,從此無錫再未出世皇侯將相。劉軍師也沒有想到,這一來,給世人留下了精美絕倫的惠山泥人,造就了一批擅長創作惠山泥塑的民間藝人。</p> <p class="ql-block">無錫泥塑的代表作——大阿福。</p><p class="ql-block">傳說五百年前惠山腳下出現了一種青毛獅專食兒童,百姓為保平安拜神求仙,神仙化為金童玉女施法降伏。人們為感念神仙捏塑像取名阿福、阿喜,經歷代名家創作形態各異的阿福。阿福、阿喜,是路路平安,家家幸福的吉祥象征,它們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收藏或贈友,帶去一份平安祝福。</p> <p class="ql-block">清代杜漢階(1686年—1749年)的《梁溪竹枝詞一百首》:</p><p class="ql-block">一丸捻就作嬋娟,</p><p class="ql-block">引得游人絕愛憐。</p><p class="ql-block">常把桃花塢中土,</p><p class="ql-block">換來仕女幾多錢。</p><p class="ql-block">詩句描述清代的惠山泥人已是游人“絕愛憐”。</p> <p class="ql-block">在高樓林立的無錫市中心,溫婉綿長、古色古香的南長街是一方柔情似水的心靈歸處;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p> <p class="ql-block">南長街是典型的古運河畔江南人家原生態風貌。街區內民居建筑豐富多彩,有著濃重的運河江南人家特點,粉墻黛瓦、花格木窗、方磚鋪地、屏門隔斷、前店后坊,形成了既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式、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庫門商賈別墅,風格多樣。</p> <p class="ql-block">走到店門口,就聽到里面傳來喵喵喵的聲音,隨著簇擁者的視角抬頭看,心都被萌化啦。沒錯,這家店的特色就是,買上一杯他家超好喝的檸檬茶,就可以進店盡情的擼貓了。</p><p class="ql-block">哦,簡直是愛貓人士的天堂呀!</p> <p class="ql-block">沒貓不足以談人生。</p> <p class="ql-block">陽光午后,</p><p class="ql-block">做一只懶慵的貓吧,</p><p class="ql-block">讓時間悠悠逝去,</p><p class="ql-block">享受貓咪一樣的慢生活。</p><p class="ql-block">曬貓發朋友圈的句子,赫然在目。莫非店主愛貓也愛的死去活來。</p> <p class="ql-block">在南長街的心臟地帶,這里就藏在星巴克旁,等你來探索。“五糧液·文化館”是一家推廣五糧液酒文化的展示和文宣中心,位于熱鬧的南長街步行街區的中段,大公橋和清名橋之間的沿街商鋪里。</p> <p class="ql-block">展示館開設在老建筑里,但外立面裝飾風格現代簡約,與來自四川的國寶大熊貓的元素緊密結合。</p> <p class="ql-block">走進五糧液文化館,仿佛穿越了千年時光,迎面而來的不僅是美酒的醇香,還有濃厚的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五糧液文化館的設計風格讓人眼前一亮,鮮紅色的基調,仿佛置身于典雅的古代建筑之中。</p> <p class="ql-block">這里也是五糧液品牌文化的展示窗口。展示從古代的雜糧酒發展到如今聞名遐邇的五糧液品牌,展示了其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歷程。同時,還展示了五糧液獲得的眾多榮譽、國際影響力以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淵源。</p> <p class="ql-block">偶遇國潮文化墻,國寶熊貓,彩鳳飛舞,故宮的紅,滿滿的視覺沖擊!</p> <p class="ql-block">美酒加咖啡,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p> <p class="ql-block">大紅的墻面、古樸的木制結構,搭配底部的曲線和飛檐,傳遞出濃厚的傳統美感,彰顯了五糧液作為中國傳統酒文化代表的深厚底蘊。</p> <p class="ql-block">張慎裕醉蟹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同治(1862年)與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兩代帝師推薦,并注明無錫當地的“張慎裕茶食有名”。 據說,光緒皇帝品嘗后,對其美味贊不絕口。從此,每年月餅上市時,全國各地吃客紛紛前來訂購。</p> <p class="ql-block">南長街區旁的錦泰里,屬于清明歷史建筑,都經修繕做舊過的,很有古風情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錢同義舊宅,房主人為清末貢生,先是教師,原于二十世紀20年代創建業勤花邊公司,制作的“寶顯花”牌邊繡品,遠銷歐洲市場。南長街208號為其舊宅,舊有“填修堂”區額鑲嵌在石窟門上方,二進為樓</p><p class="ql-block">房,房間裝有花格木窗。房前有通長走廊、木格護欄、葫蘆形圓柱。屋檐裙板下有精美雕花。此宅為無錫市文保單位,目前封閉即將進行維修。</p><p class="ql-block">錢氏繡品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在南長街發現一家江南著名的雷允上中藥店,以“六神丸”“枇杷膏”與參茸滋補品等傳統秘方聞名,具有近300年歷史。無錫分店依托古運河畔的地理優勢,成為本地中醫藥文化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雷允上藥店門口的雕像原型即品牌的創始人雷大升(字允上)。</p><p class="ql-block"> 雷大升(1696—1779),清代醫學家,原籍蘇州,因避戰亂遷居無錫,于1734年創立雷允上藥堂,以“精選道地藥材,精制丸散膏丹”為祖訓。</p> <p class="ql-block">雷大升著有《金匱辨證》、《要癥論略》、《經病方論》、《丹丸方論》等典籍。由于醫術高明,治病有方,于是“雷允上”名聲遍聞無錫、蘇州,蜚聲杏林。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進攻無錫。雷氏家族不得以將店遷至上海。在上海開設了“雷誦芬堂申號”藥鋪。</p> <p class="ql-block">與雷允上藥店為鄰的是益德成鼻煙店。益德成鼻煙店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文物。店內保留著傳統的磚木結構,木質柜臺和青磚灰瓦透出古樸氣息。鼻煙的制作工藝更是遵循古法,從選料到成品需經30余道工序。</p> <p class="ql-block">益德成鼻煙店的歷史可追溯至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山西商人創辦。最初,鼻煙作為貴族消費品,曾專供清宮御用。隨著時代變遷,益德成逐漸將這一“雅物”帶入民間,以“清肺提神、通竅明目”的功效聞名。</p> <p class="ql-block">民國時期,益德成鼻煙已成為北方地區的知名品牌。歷經三百多年風雨滄桑,其制作技藝現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惠山大阿福的形象有著特殊的寓意。它們的圓臉代表著團圓和幸福,胖乎乎的身體代表著富足和健康,而身上的花紋則代表著吉祥和如意。</p> <p class="ql-block">隨處可見的突破傳統形象的惠山泥塑偶像。</p> <p class="ql-block">新萬鑫銀絲面館,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美食老字號旗艦店,便坐落在這條古街之上。作為無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在門頭設計上,基本保留了古運河畔江南人家的原始風情,粉墻黛瓦間,斗拱飛檐的細節得以展現。</p> <p class="ql-block">?南長街入口處的運河古邑牌坊是南長街的重要標志性建筑之一?。牌坊上鑲嵌有“運河古邑”的匾額,彰顯了南長街作為古運河畔的重要歷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重建是基于明代莫氏家族的進士坊“叢桂坊”。莫氏家族在明代有叔侄二人先后中進士,明代皇帝為此赦建了二層牌坊,取名“叢桂坊”,寓意“二人為叢,蟾宮折桂”??。2010年,牌坊在南長街入口處重建,正面題寫“運河古邑”,背面題寫“叢桂留馨”,記錄了這一段歷史佳話??。</p> <p class="ql-block">穿過金塘橋、“運河古邑”牌坊繼續朝南長街西北方向步行大約600米,即可到達南禪寺。</p><p class="ql-block">南禪寺,始建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距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院規模宏大,為“江南最勝叢林”。</p> <p class="ql-block">在印象中,籠罩于煙雨迷蒙之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南古剎”南禪寺應當是遠離喧囂煩雜,置身于人塵之外。然而,現實版的南禪</span>寺廟周邊被小商品攤位、奶茶店和2元超市充斥;空氣中彌漫著烤肉串和油炸臭豆腐等混合氣味;各商鋪用電喇叭攬客吆喝聲,聲生不息,聲聲刺耳;整個環境類似“縮小版義烏市場”;叢林不再幽靜。</p> <p class="ql-block">在無錫的京杭大運河之畔,一直以來佇立于此的南禪寺,多少次望著古運河上船只的往來,唐代詩人杜牧賦詩《江南春》:</p><p class="ql-block"> 千里鶯啼綠映紅,</p><p class="ql-block"> 水村山郭酒旗風。</p><p class="ql-block"> 南朝四百八十寺,</p><p class="ql-block"> 多少樓臺煙雨中。</p><p class="ql-block">無錫南禪寺乃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梁武帝蕭衍是南禪寺的創建者之一,在位期間大力推廣佛教,他頒布的《斷酒肉文》促進了漢傳佛教素食戒律的形成,而南禪寺作為佛教 圣地,見證了這一歷史變遷。</p> <p class="ql-block">無錫南禪寺曾號稱“江南最勝叢林",有“十里傳聞金鐸響,半天飛下玉龍來”之美譽,為無錫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寺內的妙光塔在一片粉墻黑瓦的建筑中尤為顯眼,是這一帶的地標。</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的山門并不開放,需要從東側的小門進入,寺院門沒有擺放石獅子,而是設置一對石鼓。</p><p class="ql-block">門口擺石獅和石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歷史起源、寓意以及講究上。石鼓的歷史起源與功績有關,而石獅則源自唐宋時期的民間習俗。石鼓象征著權力和地位,而石獅子則代表權貴和興旺。</p> <p class="ql-block">門旁墻壁磚雕“禪”“悟”題寫者能開和尚系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無錫市佛教協會會長,同時是南禪寺方丈。</p> <p class="ql-block">禪悟,可以讓人放下執著和煩惱,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解脫,因此在情感表達上,帶有禪悟之意的作品往往呈現出淡泊、超脫的情感基調。比如蘇軾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詩人回眸一生的風雨挫折,最終以一種豁達超脫的心態看待得失榮辱,不被外界的環境所左右。</p> <p class="ql-block">石鼓麒麟雕刻精細,歷經千年滄桑磨礪,表面愈加細膩光滑。</p> <p class="ql-block">邁入寺院,迎面就是那座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間(984——987年間)寶塔。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宋徽宗趙佶為南禪寺內建造的佛塔賜名“妙光塔”,距今已逾千年。妙光塔高43余米,七級八面閣樓式,檐角懸掛銅質鐸鈴,有“十里傳聞金鐸響,半天飛下玉龍來”之美譽,系無錫的八景之一。可惜不讓分林,不然可盡覽生氣之繁華。</p> <p class="ql-block">迎面即見妙光塔柱聯:</p><p class="ql-block">七級浮屠千載立</p><p class="ql-block">四山夾氣九龍回</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唐代木構建筑的瑰寶 。在中國眾多古建筑中,以其一千四百多年多年的歷史和獨特的唐代木結構建筑風格脫穎而出。</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不僅是一處歷史悠久的宗教圣地,也是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活化石,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精湛的工藝,使其成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唐代木結構建筑之一,為后人研究和欣賞古代建筑藝術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千百年的櫛風沐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大多都已湮沒于歷史江流之中,人們能追溯的,也許只有江南的煙雨,而無錫南禪寺,卻遺世獨立了千年依舊香煙裊繞、繁華依舊。</p> <p class="ql-block">南禪寺西路建筑的第一進,是寺廟的門戶。</p> <p class="ql-block">踏入南禪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天王殿,殿內佛龕正面供奉著笑容可掬的彌勒佛。</p> <p class="ql-block">威嚴的四大天王各分兩側肅立。</p> <p class="ql-block">韋陀菩薩與彌勒佛相背而立佛龕之中,守護著這片凈土。殿內壁畫與神像細節精致,仿佛訴說著千年的佛教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寺坐落在一片美麗的環境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大佛殿,作為寺院的主體部分,其面寬和進深均為三間,而內部卻是一大間,采用了單檐歇山頂的設計,其唐代風格的木構建筑令人驚嘆——斗拱層疊、出檐深遠。</p> <p class="ql-block">兩側楹聯暗藏禪機。</p> <p class="ql-block">主殿梁駕由立柱支撐,柱上安有雄健的斗拱承托屋檐。大殿內,沒有立柱,梁架結構簡練,舉折平緩,明顯的唐代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內,釋迦摩尼佛居中,左右兩脅分別是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p><p class="ql-block">大殿內的塑像是唐代藝術的杰作,與敦煌莫高窟的彩塑風格相得益彰。塑像不僅展示了唐代雕塑藝術的精湛技藝,也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觀音閣內供奉著觀世音菩薩。</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佛龕內供奉著地藏菩薩。</p> <p class="ql-block">普賢菩薩</p> <p class="ql-block">財神殿同時供奉著武財神,分別是趙公元帥和伽藍關公。</p> <p class="ql-block">伽藍關公。</p> <p class="ql-block">寺外南長街與古運河景區充滿江南水鄉韻味,在南禪寺碼頭坐游船游覽清名橋古運河景區,即由老房子改造成真正的歷史街區,被稱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p> <p class="ql-block">雨蕩錫城古運河,槳聲揉碎了一河暮色,燈火是散入晚風的銀河,而南長街,是穿針引線的江南人。</p><p class="ql-block"> 細雨輕敲古運河,</p><p class="ql-block"> 千年波影意如何。</p><p class="ql-block"> 烏篷劃破朦朧色,</p><p class="ql-block"> 黛瓦遙連叆叇波。</p><p class="ql-block"> 舊巷煙深藏故事,</p><p class="ql-block"> 新堤柳弱舞婆娑。</p><p class="ql-block"> 運河脈脈載今古,</p><p class="ql-block"> 吳語輕吟歲月歌。</p> <p class="ql-block"> 夜游清名橋</p><p class="ql-block">古運河畔夜斑斕,</p><p class="ql-block">漾舟清名意自閑。</p><p class="ql-block">橋臥清波浮月影,</p><p class="ql-block">風拂翠柳映云鬟。</p><p class="ql-block">檐鈴輕語敘前事,</p><p class="ql-block">畫舫徐行擾靜灣。</p><p class="ql-block">千年煙火今猶盛,</p><p class="ql-block">獨倚闌柵醉此間。</p> <p class="ql-block"> 雨行</p><p class="ql-block">今夜幾壺飄泊醉,</p><p class="ql-block">徐風吹散一身辛。</p><p class="ql-block">獨行小徑隨花馥,</p><p class="ql-block">閑賞清輝灑景真。</p><p class="ql-block">望塔如箭射蒼穹,</p><p class="ql-block">飛鶯疾歸入山春。</p><p class="ql-block">天空色暗云無跡,</p><p class="ql-block">偶有深情念舊人。</p> <p class="ql-block">夜雨朦朧,站在南長橋上,再看橋下的南禪寺牌坊,還有不遠處的南禪寺寶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泉市|
安西县|
大冶市|
长阳|
游戏|
仁化县|
随州市|
尼玛县|
盐城市|
怀远县|
阜新|
固始县|
光泽县|
称多县|
敖汉旗|
武定县|
临颍县|
化德县|
东光县|
新安县|
余庆县|
凤山市|
永昌县|
卓尼县|
扎兰屯市|
儋州市|
太仓市|
搜索|
雅安市|
桑日县|
久治县|
临西县|
嘉义市|
山西省|
赤城县|
清流县|
繁峙县|
怀安县|
宜良县|
犍为县|
宜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