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品作者:皓月萬里</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隨遇而安</p> <p class="ql-block">歡迎光臨</p> <h3>為緬懷先烈,粵軍后裔、黃埔軍校后人,組織前往龍眼洞永安園,為獨立第九旅抗日陣亡官兵紀念碑,進行祭拜先烈儀式活動,我在上午10點左右就來到了永安園,據說永安園一般不對外開放,而今日就例外了。</h3></br><h3>在龍洞村永安園內有一塊紀念碑,碑上刻有“獨立第九旅抗日陣亡官兵紀念碑”幾個大字,底部碑文記載著一段英勇抗擊日軍侵略的歷史,由龍眼洞文化歷史研究室收集整理。</h3></br> <h3>上午10半后,祭拜儀式活動,這一次,龍眼洞的老村長,上一輩老人,還有研究龍眼洞歷史學者也到場,為我們講述那一段龍眼洞抗日歷史,而對于這段歷史,我也是首次知道,而為之關注,作為廣州人,多了解和知道一些廣州的抗戰歷史也是挺好的。<br></br></h3></br> <h3>據《廣州市天河區志》記載,1938年10月12日,日軍由大亞灣登陸,15日占領惠州,20日占領增城,21日向廣州東北進攻。20日,增城失陷后,國民軍主力部隊向從化、佛岡轉移,只留下國民軍獨立第九旅在廣州東北郊龍眼洞、羅崗一帶布防。</h3></br><h3>《龍眼洞村志》編纂人之一樊善基介紹,自己也從父母輩口中聽過此段歷史。1938年10月21日,國民軍獨立第九旅在龍眼洞、羅崗防線與日軍激戰,國民軍不支,退入龍眼洞繼續抵抗,掩護村民向北面山區轉移。其中部分官兵在東街松青里等地展開伏擊,擊斃數名日軍后,3名國民軍戰士軍光榮犧牲。<br></br></h3></br><h3>村民回來,發現在南門頭、瓦窯崗、迎龍門、三角塘、浪傘咀等地都有國民軍戰士遺體,深感其勇,將國民軍戰士遺體安葬在高田山上。</h3></br> <h3>為了銘記這段歷史,龍眼洞村委會于200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前夕,建成了這座紀念碑,8月15日為紀念碑舉行了揭幕儀式,紀念碑為淡青色優質花崗巖,基座為方柱體,最下面是2級高0.2米的四方臺階,基座寬2.85×2.85米,高1.4米;基座上的方尖碑高2.5米,方尖碑正面刻“獨立第九旅抗日陣亡官兵紀念碑”,下款:“龍眼洞村民委員會立”。<br></br></h3></br> <h3>對于廣州抗戰史,這方面以前很少接觸,作為廣州抗戰史中,廣州抗日第一槍遺址,的確是很吸引人去看看,只是路程太遠太偏僻太不方便放棄了,僅爭取一些方便的地方看看了。<br></br></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G0GNz5nO4z7zPndA24CyQ?from=timeline&scene=2&subscene=1&sessionid=1745467358&clicktime=1745489313&enterid=1745489313"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p class="ql-block">謝謝靜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莎车县|
高雄市|
郓城县|
宿州市|
长治县|
宜章县|
东城区|
万年县|
隆林|
福州市|
沙坪坝区|
偏关县|
永修县|
保山市|
和静县|
武强县|
通州市|
随州市|
尼木县|
高雄县|
东乌珠穆沁旗|
长顺县|
丹寨县|
石嘴山市|
柳河县|
东海县|
集安市|
朝阳县|
抚顺县|
沧州市|
西乌|
吴忠市|
温泉县|
洛南县|
眉山市|
宾阳县|
吉隆县|
宁城县|
凤城市|
磐石市|
沙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