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寧波慈城古縣城,就仿佛一腳邁進了千年歷史的長卷。而在這古縣城的核心區域,有一處地方,莊重威嚴,承載著無數歲月的記憶,它就是慈城古城衙門。今天,就讓我們一同穿越時光,揭開這座古老衙門神秘的面紗。 慈城古城衙門,即慈城縣衙,始建于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首任知縣房琯在這里開啟了縣衙的歷史篇章。從那時起,它便成為慈溪縣的政治中心,歷經風雨,見證了朝代的更迭、社會的變遷。1200多年間,雖屢遭外敵入侵和自然災害的破壞,多次重建,但始終屹立不倒,頑強地延續著縣域治理的使命。現存的縣衙是依照光緒年間《慈溪縣志》的圖紙精心重建,占地40000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每一寸土地、每一塊磚石都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沿著中軸線前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儀門,它是迎接官員、舉行禮儀活動的重要場所。儀門兩側,財神祠與土地祠分立兩旁。走進財神祠,文財神比干、范蠡和武財神趙公明元帥的塑像莊嚴肅穆,仿佛在庇佑著這方土地的經濟繁榮。土地祠里,土地神默默守護,承載著百姓對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對生活的美好期許。穿過儀門,甬道上一塊石碑格外醒目,正面 “公生明”,背面 “廉生威”,時刻警醒著官員們要公正廉明,這也是古代為官之道的核心準則。 步入大堂,瞬間被其高大宏偉的氣勢所震撼。大堂上方,“明鏡高懸”“執法如山”“克己奉公” 等匾額高懸,散發著莊重威嚴的氣息。正中屏風上的 “山水朝陽圖”,山勢巍峨、水流潺潺、旭日東升,寓意著為官者應具備的清正品質。在這里,曾經審理過無數重大案件,縣令端坐于上,明鏡高懸,公正裁決,維護著一方的公平正義。 <p class="ql-block"> 大堂之后的宅門,是縣衙內宅與辦公區域的分界線。宅門東邊的軍器局,存放著各類兵器,守護著縣衙的安全;西邊的架閣庫,則是保存文書檔案的重要場所,每一份檔案都記錄著當時的社會百態、民生瑣事。穿過宅門來到川堂,一側的酂侯祠供奉著漢相蕭何。蕭何輔佐劉邦成就霸業,被尊為“衙神”,在此設祠,表達了對他的敬重,也激勵著官員們學習他的治國理政智慧。</p> 往后的二堂,是縣令審理民事案件的地方。這里氛圍相對輕松,但同樣秉持著公正的原則。值得一提的是,二堂內保留了一段唐代慈城古縣衙的磚砌甬道,周圍設置了防護欄。甬道由呈深灰色的方形磚頭整齊排列堆積而成,雖歷經千年歲月侵蝕,仍清晰可辨,其中的銘文磚刻有“通十四年”字樣,成為慈城縣衙自唐代起,歷經千余年滄桑歷史的有力見證。 再往后的三堂,私密性更強,是知縣處理機要事務、研讀公文之處。堂內書架上擺滿經史子集,案頭擺放著精致的盆景,營造出安靜祥和的氛圍。后院與三堂相連,種有花草,設有涼亭,忙碌之余,知縣可在此小憩,舒緩身心。整個縣衙辦公區域布局嚴謹,功能分明,一磚一瓦都承載著古代的行政智慧與文化底蘊。 縣衙最北面是“清清堂”,其原名“清清閣”,是為紀念北宋端拱初年知縣張穎而修建。縣衙設立此堂,意在勸誡官員們要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操守,一心一意為百姓辦實事、謀福祉。 縣衙內還設有小牢房,主要用于短期拘押輕罪犯人。在古代,縣衙負責地方治安與司法事務,小牢房關押諸如小偷小摸、輕微斗毆等情節較輕犯罪的人員,對其進行一定時間的拘押管束,以起到懲戒與教育作用,同時也便于縣衙進一步審理案件。 <p class="ql-block"> 慈城古城衙門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材。它完整地展現了我國古代衙署建筑的規制和風貌,中軸對稱、層次分明、廊道相連,體現了古代建筑藝術的高超水平。同時,它也是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司法體系、廉政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p> <p class="ql-block"> 快來慈城古城衙門吧,讓我們一起穿越時光,領略古韻官風,探尋歷史的奧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滦南县|
江达县|
北海市|
荣昌县|
民勤县|
西盟|
阿拉善右旗|
乃东县|
延长县|
互助|
乌拉特前旗|
修文县|
滦南县|
区。|
疏附县|
吐鲁番市|
巨鹿县|
望都县|
松原市|
射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南平市|
台州市|
富锦市|
山阴县|
哈巴河县|
巴林右旗|
崇文区|
疏勒县|
永城市|
铁岭县|
泾阳县|
竹山县|
响水县|
新河县|
来宾市|
杭锦旗|
岐山县|
邓州市|
阿克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