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鴝巖鷚(學(xué)名:Prunella rubeculoides)是巖鷚科、巖鷚屬小型鳥類,雌雄羽色相似。前額、頭頂、枕、頭側(cè)、后頸和頸側(cè)褐色或灰褐色。背、肩、腰棕褐色具寬闊的黑色中央軸紋。尾上覆羽橄欖褐色,尾羽褐色,羽緣色淡。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灰褐或沙褐色、具白色端斑和暗色中央軸紋,乳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明顯的白色翅斑,大覆羽褐色,中央軸紋暗色,羽緣帶棕色。尖端棕白色。飛羽暗褐色,羽緣較淡,最內(nèi)側(cè)次級飛羽具寬的棕色羽緣。頦、喉、前頸灰褐或沙褐色,胸暗赤褐色,有時在灰褐色喉和赤褐色上胸之間有一不明顯的黑色頸環(huán),下胸、腹、兩脅白色或棕白色,肛周、尾下覆羽淺棕色具棕褐色羽干紋。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踱肉褐色。</b></p> <p class="ql-block"><b>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灌叢、草甸、草坡、河灘和高原耕地、牧場、土坎等高寒山地生境中。 在克什米爾(印控)地區(qū)則可以下降到海拔3000米;在冬季,它們有時仍在5000米左右的高度被發(fā)現(xiàn),但它們通常會達(dá)到較低的海拔:在印度拉達(dá)克為2700米,在錫金邦為2500米,在喜馬偕爾邦甚至高達(dá)1000米。在冬季,鴝巖鷚更喜歡棲息在裸露的巖石上。在每年的這個時候,通常可以在靠近人類居住的地方看到它們。留鳥。除繁殖期成對或單獨活動外,其他季節(jié)多成群。常活動在生長有柳灌叢的河谷和巖石、草地。善于在地上奔跑覓食。 溫馴而不懼生。主要以鞘翅目、鱗翅目、蝗蟲等昆蟲為食,也吃草子、植物果實、種子和農(nóng)作物,如青稞、油菜子等。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天水市|
南通市|
库尔勒市|
兴山县|
邯郸市|
靖西县|
宝鸡市|
德阳市|
炎陵县|
锦屏县|
诸暨市|
巩义市|
昭苏县|
凤冈县|
江永县|
武义县|
教育|
会泽县|
明星|
孟津县|
江川县|
柘城县|
遵义市|
清苑县|
濮阳县|
富民县|
托克逊县|
昌黎县|
永清县|
长白|
新竹县|
亚东县|
弥勒县|
临朐县|
盐山县|
五指山市|
五华县|
平邑县|
邳州市|
古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