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文史情緣】講好張家川故事木河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今年春節前應縣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的邀請參加全縣村名由來審稿工作,現結合作者和自己的見解推出和美木河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 <i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遠眺莊河村)</i></p> <p class="ql-block">文字初稿:李珊珊</p><p class="ql-block">圖 片:李珊珊、部分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修改審核:隴頭過客</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冬暖棚育苗)</i></p> <p class="ql-block"> 莊河村</p><p class="ql-block"> 莊河村位于張家川縣中西部,距木河鄉政府3公里,距縣城11公里。全村氣候呈溫帶半濕潤,耕地面積2274畝,全村轄仙馬、灣灣、莊河、西灣、東灣五個自然村、六個村民小組498戶2489人。全村主導產業為清真餐飲業、勞務輸轉業和種養殖業。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為主,尤其以蔬菜種植、育苗為特色,養殖業主要以養牛養羊為主。</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油菜花香)</i></p> <p class="ql-block"> 莊河村作為木河鄉下轄的行政村,歷史較為悠久,兩漢時期這里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據老年人敘述早年間原本此地居住著姓莊的人家,在他們的居住地旁邊有一個小土堡,俗稱莊子,地理位置靠近木河溝,旁邊有清水河支流穿村而過,因以姓氏加地理特征命名,因而得名莊家河,后簡稱莊河,現有居民是清穆宗同治年間搬遷而來的。</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希望的田野)</i></p> <p class="ql-block"> 莊河村1949年前屬清水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時從清水縣劃歸,屬木河區木河鄉木河堡子村,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劃歸龍山鎮蘆塬大隊,歸蘆塬管轄,1962年以后,成立了莊河大隊,下轄9個生產隊,仙馬分為一二隊、灣灣為三隊、莊河分為四五隊、西灣分為六隊、還有李溝分為七八隊、東灣為九隊。到1965年調整隊社規模時成立莊河生產大隊,莊河大隊就包括了現有的5個自然村,七個生產隊。直至改革開放后,人民公社更改為鄉政府,莊河生產大隊更改為莊河村村民委員會,下轄現有的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再沒變過,一直延續至今。</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藍天白云新農村)</i></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通過鄉村治理的建設,人居環境,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在穿村而過的清水河支流木河溝上修建了連心橋,使得莊河村村名更形象具體,也使人民的生活更便利。</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莊河村幼兒園)</i></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原本風平浪靜的村莊,因一場暴雨而變得不平靜,這場大雨導致莊河村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河水暴漲,沖毀農田、沖走農用機械等,部分村民家中進水,道路、橋梁被沖毀,部分地區交通中斷,并導致山體滑坡倒塌,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等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馬繼東原本為一名商人,但在2010年8月莊河村遭受暴雨災害后,臨危受命,他放棄個人事業,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組織村民抗災自救,協調資金修復河堤、道路,并推動易地搬遷項目,改善村民居住條件。</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i></p> <p class="ql-block"> 改善基礎設施,推動易地搬遷。新一屆村委會協調有關部門修建500米河堤,解決洪水隱患,并建成莊河村第一座混凝土橋,名為“連心橋”,至此莊河村一二三組村民再也不用趟河出村,實施小巷道硬化、通組砂礫路等,讓村民的車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極大的改善了交通條件。由于原地址存在山體滑坡風險,經多方考察,最終選定鄰村官泉村的土地作為新址,通過征地建成一二期新農村,總計搬遷109戶597人,搬遷后,村民住進新房,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2016年,又給住在山上的西灣、東灣兩個組的村民,通過在灣灣征地又建成了三期新農村,搬遷了71戶村民,使得人們住上二層小洋樓,孩子們上學再也不用從很遠的山上跑下來,現在住在學校旁邊,讀書更便捷了。</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鳥瞰新農村)</i></p> <p class="ql-block"> 多種渠道發展產業,促進村民增收。新一屆村委會利用省政府辦公廳幫扶的有利契機推動建設蔬菜大棚,成立強農蔬菜專業合作社,并引入現代蔬菜產業園項目,發展蔬菜育苗、種植、瓜果栽培等高附加值作物,后又成立了恒豐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養殖肉牛180多頭,兩個合作社帶動本村群眾就近務工就業,讓無法外出的人既照顧了家又爭得了錢;協調各部門項目,爭取資金,幫助村民發展牛、羊、雞等養殖業,組織拉面培訓,幫助村民外出從事餐飲業,使莊河村民富村強。</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產業園區)</i></p> <p class="ql-block"> 馬繼東的事跡展現了基層黨員干部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他通過實干精神、無私奉獻和創新發展模式,帶領莊河村從貧困落后走向富裕和諧,成為甘肅省脫貧攻堅的典范之一。2012年被評為“感動甘肅.十大隴人驕子”,頒獎詞稱他為“民族地區構建和諧社會的忠實實踐者,農村發家致富奔小康的可靠帶頭人”,并多次被天水市委和張家川縣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等。</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蔬菜育苗)</i></p> <p class="ql-block"> 近年來,莊河村以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實施道路綠化、河道治理、小微景觀建設等工程,利用本土資源種植行道樹、整修梯田,打造“道在花中、房在園中”的田園風貌。結合“河長制”“路長制”,推動環境衛生全域治理,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齊抓共管”的長效機制。全面開展主動創穩工作,堅持網格化管理,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和整治高額彩禮宣傳活動,加大農村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扎實開展交通勸導、森林防火和防汛減災等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莊河村從曾經的“貧困村”轉變為如今的“示范村”,展現了鄉村振興的典型路徑,成為張家川縣乃至甘肅省脫貧致富的樣板之一。</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小景觀)</i></p> <p class="ql-block"> 數字時代賦予了鄉村情感新的表達,對家鄉村莊的感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獨特的畫卷,交織著泥土的芬芳、童年的回響和親情的溫度。莊河村的每一道田壟、每一聲方言、每一縷炊煙都是血脈的密碼,就像一棵樹既需要向上生長也需要向下扎根,我們對村莊的感情,是對歸屬感的渴求。村莊的發展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要走出一條現代化但不失鄉土味的新路,既要讓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又要避免鄉村變成“仿品”,未來的莊河村將發展成為經濟有活力、環境有魅力、文化有靈魂的新時代村莊。</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蔬菜大棚)</i></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沂源县|
郑州市|
铜梁县|
镇平县|
乡宁县|
简阳市|
东山县|
泽库县|
双流县|
土默特左旗|
浙江省|
兴义市|
大连市|
德庆县|
宁安市|
南和县|
石狮市|
思南县|
定西市|
营口市|
社旗县|
黄梅县|
万宁市|
碌曲县|
马公市|
阿拉善右旗|
甘谷县|
西贡区|
阜平县|
南通市|
高邮市|
汤阴县|
英山县|
全椒县|
罗定市|
池州市|
杭锦旗|
保德县|
博客|
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