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走 進 大 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文/盧立新</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想去大荔由來已久,因百度搜索距離尚遠,便猶猶豫豫一再擱置,但又一直心心念念,始終難忘。</p><p class="ql-block"> 四月春深,五月夏淺。真正成行還是在初夏時分,陽光充裕,略顯一絲溫熱,一切都是生機盎然的模樣。車子下了高速進入大荔界,道路兩旁的塑料大棚像一面面明亮的鏡子,一片連著一片,在暖陽光下泛著白光,頓時心情豁然開朗,人也跟著清爽起來。 </p> <p class="ql-block"> “看,高鐵站!”同事很詫異,驚呼道。的確,有高鐵站的縣城并不多,大荔無疑是那極少數中的幸運者?!按罄笠获R平川,沃野千里,農業極其發達,交通非常便利,乘高鐵到渭南市僅18分鐘,儼然一派現代和時尚氣息,和周邊區縣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司機師傅是合陽人,介紹起來津津樂道,言語之間難免有些許慕羨。</p><p class="ql-block"> 大荔古稱同州。縣名始于西晉武帝末年,因地處大荔戎國而得。同州始設于西魏元欽三年,以地處古國,故名同州。天寶則物華,地杰則人靈。大荔是洛、渭、黃三河交匯之地,良田廣袤,土地肥沃富饒,神奇的土地孕育出無數的天驕。大荔是唐玄宗的出生地,歷史上曾出過隋文帝楊堅等四位皇帝,十五位宰相,近代的名人更是數不勝數,鐵人王進喜、速算史豐收等曾經一度聲名遠揚,每每談及這些,大荔人總是如數家珍,滿滿的自豪感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說到大荔,不能不說朝邑。朝邑是縣城舊址,如今是大荔的一個鎮,豐圖義倉就在朝邑境內,是大荔歷史文化的代表。而閻敬銘又是豐圖義倉的發起和建造者,也是朝邑趙渡人,更是大荔歷代先賢的典范。他出身寒門,文韜武略,書畫并濟,歷任湖廣總管、山東巡撫、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始終一身正氣,忠心報國。 </p><p class="ql-block"> 1877年關中大旱,閻敬銘目睹饑荒之慘狀,并建議修建豐圖義倉,體現了他高瞻遠矚,未雨綢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遠見卓識、情系天下蒼生的大愛情節和博大情懷,因而博得了“救時宰相”的美名。即使之后被罷免為民,亦居鄉興學發展教育,熱心公益嚴謹治家。“君以民為重、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農以力為功”,閻敬銘興建豐圖義倉,用事實精辟地詮釋了人民、農業和國家的辯證關系,用自身的豐才厚德為后代樹立起一座不可逾越的豐碑! </p> <p class="ql-block">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荔人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沙土地哺育,黃河水澆灌,大荔西瓜本已聲名遠揚,如今又是冬棗故鄉,以其“果個大、果皮薄、肉細嫩、味香甜”榮獲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縣域冬棗種植面積達42萬畝,年產值超90億元,全國三分市場有其一,已遠銷20多個國家。</p><p class="ql-block"> 朝邑鎮廣濟村老王,今年69歲,和老伴種植了4.4畝冬棗,年收入7~8萬,剔除1萬多的成本,收益依然可觀。 </p><p class="ql-block"> “我這管理還比較粗放,有的人家每畝收入兩萬多呢!”提及冬棗管理,老王總是滔滔不絕,邊和我們攀談,一邊作務著棗樹。 </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晨打開塑料棚通風,晚上再蓋好保溫,其間還要田間作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田間管理重要嘞!”老王感嘆道。 </p><p class="ql-block"> 中午太陽正烈,老王掐杈理枝,年近七旬依然身體硬朗。我心里微微一顫,突然心生感慨:只有汗水浸灌下的土地,才會培育出最香最甜的果品! </p><p class="ql-block"> 既要勤勞,還要有智慧。據說大荔已經嘗試機器人采摘冬棗,省時省力效率更高,農業一旦插上高科技的翅膀,一定會做得更優,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p><p class="ql-block"> 高石脆瓜是大荔又一枚國家地理標志,產于大荔縣高明鎮東高城村,因當地方言稱高城為高石,故稱“高石脆瓜”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栽培歷史。高石脆瓜以“香、脆、酥、甜、美”遠近聞名。種植大戶老王告訴我們,每個大棚約一畝三四分地,年收入五六萬塊錢,剔除種苗、化肥等成本,效益還算不錯。每茬脆瓜成長期約三個多月,一茬接著一茬長,一棚連著一棚熟,這樣每年五月到十月份,保證月月有鮮瓜?!懊總€滕蔓能結幾顆脆瓜呀?”我們問道。</p><p class="ql-block"> “只能結一顆,如果多了,口感就差,瓜也就不甜了?!崩贤跤盅a充道:大家信任咱,得保證質量么!盡管辛苦,依然經營守道,多樸實的鄉親哪!望著大棚里熱氣升騰,汗流浹背的老王,我們心生無限感慨。 </p> <p class="ql-block"> 在大荔,田野不僅是綠色的,而且是白色的,那些一望無際的塑料大棚,就是一間間農產品的溫房,育苗、成長、開花、結果,生生不息,經久不衰。大荔的田野又是多彩的,青白的脆瓜、鮮黃的黃花菜、淡紅的胡蘿卜、灰白的花生、青黃紅色的冬棗,大荔簡直就是一個芬芳的“花花世界”,就像一個農業聚寶盆,但凡土地里能夠生長的,在這里都能書寫傳奇!勤勞智慧的大荔人總是在這片土地上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的神話,孕育出一個又一個的驚喜!這方沃土是他們的農業帝國,也是他們施展才華、揮灑汗水、播撒希望的廣闊天地! </p><p class="ql-block"> 農業發達,美食的誘惑自然不可抵擋。</p><p class="ql-block"> “每天咥一碗爐齒面,給個宰相都不換”!舌尖上的美食是平凡人最純最真的幸福。大荔人聰慧,把面條做得薄如蟬翼、光滑筋道,貌似農家灶臺下的“爐齒”,美其名曰爐齒面,聽其名則知其形。爐齒面主要功夫在揉面和切面上,面條一旦煮熟出鍋,澆上熱湯,撒上香菜,濃郁的香氣撲鼻而來,侵襲著人的味蕾,讓人垂涎三尺忍俊不能。 </p><p class="ql-block"> 月牙餅是爐齒面的標配,其形狀宛如彎彎的月牙,外皮酥脆,柔軟可口。鹵肉夾在月牙餅中,肉的咸香與餅的酥脆完美融合,一口下肚欲罷不能。大荔肘子號稱盤中一王,成為餐桌上陜菜的千古絕唱?!澳r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在東府大荔,帶把肘子就是“雞豚”的典型代表!沙底辣椒、九品十三花、大荔水磨絲,大荔人總是把餐桌上的技藝發揮得無微不至,盡善盡美! </p><p class="ql-block"> 夜色漸濃,華燈初上,鼓樓鐘樓屹立于縣城東西兩方,與文殊新塔遙相呼應,相映成趣,各美其美又美美與共,將縣城裝扮得的古香古色,韻味悠長,有如古同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般燦亮! </p><p class="ql-block"> 其實,大荔的美,最在骨子里。</p> <p class="ql-block"> 作者簡介:盧立新,男,陜西咸陽人。陜西金融作協理事,中國金融學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習作在《陜西日報》《西北信息報》《寶雞日報》《咸陽日報》等報刊雜志發表,散見于《文學陜軍》《中國散文學會》和學習強國等公眾平臺。</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江县|
息烽县|
博客|
历史|
辰溪县|
崇文区|
临清市|
和田县|
新丰县|
类乌齐县|
桓台县|
武安市|
章丘市|
怀安县|
张家港市|
靖西县|
正宁县|
新晃|
凌海市|
海盐县|
邵东县|
佛冈县|
正宁县|
平武县|
姚安县|
威信县|
榆林市|
贡嘎县|
揭阳市|
星子县|
安义县|
江山市|
肥西县|
孙吴县|
彭泽县|
娄烦县|
邢台市|
都匀市|
桂平市|
巴塘县|
平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