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十多年前來過福州,這次結束閩南行程后又乘車來到這里,繼續領略福州及周邊最具代表性的景點魅力。這篇游記詳細記錄了再游福州的所見所聞所感。</b></p> 開元寺:千年古剎與多元文化瑰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們第一站來到閩東地區泉州,參觀這里的開元寺。開元寺位于泉州市區西街,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是福建省規模最大的佛教寺廟,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開元寺坐北朝南,沿中軸線依次分布的佛教建筑有:進入寺廟前象征祥瑞的照壁——紫云屏,走進山門天王殿后的核心建筑——大雄寶殿,用于佛教受戒儀式的甘露戒,以及收藏大量佛教經典的藏經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大雄寶殿最令人驚嘆的是殿內的“飛天樂伎”——24尊木雕飛天手持各種樂器,衣袂飄飄,仿佛隨時會奏響天籟之音。還有獅身人面浮雕和婆羅門教石柱。這些融合了印度教、伊斯蘭教藝術元素的雕刻,是泉州作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的生動體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開元寺的東西塔是泉州的標志性建筑。東塔名鎮國塔,西塔名仁壽塔,均建于宋代,高48米,是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對石塔。塔身上浮雕圖案栩栩如生,展現了宋代石雕藝術的巔峰水平。這些塔曾經多次地震不倒,其建筑工藝至今仍是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參觀完開元寺,順便在毗鄰的西街上漫步。這條古街保存著大量騎樓建筑,各種小吃攤和傳統店鋪林立。不禁想起馬可?波羅對泉州的描述: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商人云集,貨物堆積如山。說明開元寺不僅是佛教圣地,更是泉州歷史與文化的縮影。</b></p> 平潭島:絕美的海島風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平潭島,也叫海壇島,是福建省第一大島,全國第五大島,素有“東海明珠”之稱。它位于福州東南部,與臺灣隔海相望,擁有獨特的海島風光和豐富的漁村文化。它還是國家級綜合實驗區,承擔著探索兩岸融合發展、建設現代化國際旅游島等重要使命。我們福州之行第二站便是平潭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島后,我們首先來到平潭島北部的長江澳風車田,這是一處充滿詩意的島上風光。當我們乘車駛近這片區域時,數十座巨型白色風車漸次映入眼簾,它們像一群優雅的舞者,沿著海岸線一字排開,在藍天碧海之間顯得格外壯觀。造訪風車田最好選擇傍晚或清晨,此時的陽光變得柔和,為風車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風車田展現了現代科技與自然力量的宏大敘事,在這里,風車不僅是工業文明的發電機,更成為海岸線的裝飾。</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長江澳風力資源極為豐富,這里的沙灘細白,海水清澈,沙灘背后郁郁蔥蔥的綠色屏障,使這里不僅成為清潔能源的象征,還成為平潭島一個重要旅游景觀。而在春夏季夜晚,這里還能邂逅一種發出藍色熒光的海洋藻類——“藍眼淚”,與風車交相輝映,如夢如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從風車田向南行駛,便進入被稱作“平潭最美環島路”的北港村至長江澳的路段。這條全長約8公里的沿海公路,完美展現了平潭島的海蝕地貌特征。路面雖丘陵地勢,起伏不平,但每一個轉彎都能帶來視覺驚喜。右側是蔚藍的海水拍打著奇形怪狀的火山巖,左側是綠意盎然的山坡,點綴著當地特色的石頭厝村落。在幾個觀景平臺處的路面,還特意設計了彩色標線,像彩虹般蜿蜒向前。路邊還有不少創意雕塑,比如巨型相框、貝殼造型的休息亭等,為自然景觀增添了人文趣味。與風車田壯觀氣質不同,環島路更像一首描寫山海之戀的抒情詩,它不僅是交通線,更是欣賞地貌的觀景廊道。</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大巴車行駛一會兒便來到北港文創村,這是平潭島流水鎮下轄的一個傳統漁村。這個漁村以石頭厝聞名,房屋全部由花崗石砌成,屋頂壓著厚重的石塊以防臺風,古樸而堅固。如今,許多石頭厝被改造成民宿、咖啡館和文創小店,充滿文藝氣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村口有塊醒目的牌子:“石頭會唱歌”,這是北港村最著名的特色。因為村里一些巖石含有特殊礦物質,敲擊時會發出清脆的音階,所以當地人會用它們演奏簡單的樂曲。在一些文創小店,游客可以親手敲擊這些“音樂石”,體驗獨特的自然之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北港村街道不寬,但干凈整潔。巷弄間藏著不少有趣的角落,比如:由臺灣團隊打造的“石頭會唱歌”藝術部落;村里幾處彩繪臺階,畫著海浪??、漁船和海島??風情圖案,非常適合拍照打卡。北港村給我們的感覺是,它既保留了漁村的原生態,又通過文創賦予新的活力。它不是千篇一律的商業古鎮,而是讓游客真正感受到海島生活的慢節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天上午,我們前往平潭島68海里景區。它位于島上的澳前鎮東澳村,是祖國大陸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距臺灣新竹南寮漁港僅68海里,約126公里),這個村由猴研島、研后島和限山島三座島嶼組成,擁有獨特的海蝕地貌、兩岸文化景觀和壯麗的海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景區入口處有一塊醒目的標語牌,上面寫著“祖國大陸距離臺灣島最近的地方”,許多游客在此合影留念。我們旅行團全體成員也站在這兩岸最近的地方,面朝寶島,齊聲朗誦了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著名的《鄉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景區游覽的亮點是兩岸主題。如:由花崗巖拼接成同心圓、寓意兩岸同心的“同心石”;由模擬窗框形狀、寓意鄉愁與期盼的“兩岸同心窗”;由鏤空的圓形觀景框、面朝臺灣方向的“海峽之眼”;還有一塊形似眺望的巨石、寄托對臺灣同胞思念的“望歸石”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午,我們啟程離開這座美麗的海島,在前往福州途中,路經平潭海峽公鐵兩用橋。這座世界級跨海工程橫跨浩瀚大海,將平潭與福州緊密連接,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公鐵兩用橋,蔚為壯觀。橋上車流不多,遠處碧波蕩漾,讓人心情很爽。從橋上再回望這座美麗島嶼??,心中充滿不舍。平潭島真的很美,無論是碧海藍天的68海里小鎮,還是充滿文藝氣息的北港文創民俗村,抑或是壯麗的長江澳風車田,都給人一種悠閑和夢幻的感覺。如果你向往遠離喧囂,平潭島值得體驗。</b></p> 福州:穿越千年的三坊七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來到福州,不能不去林則徐紀念館和三坊七巷,這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景點。我們先去參觀了林則徐紀念館。紀念館位于福州鼓樓區澳門路上,原為林氏祠堂,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正廳中央是林則徐塑像,御碑亭里陳列著道光皇帝褒獎林則徐的圣旨碑。1839年,這位福州籍的民族英雄在虎門銷煙,拉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紀念館內陳列著林則徐的親筆書信和奏折原件。最令我們震撼的是他寫給道光皇帝的信件,字里行間透漏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海納百川”展廳,我們看到了林則徐學習西方科技的努力。他組織翻譯的《四洲志》,是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世界地理的著作,這種“開眼看世界”的胸懷令人敬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離開紀念館步行十幾分鐘,便來到附近的福州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這片占地約45公頃的古建筑群,形成于晉代,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達到鼎盛,被譽為“中國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里坊制是中國古代官吏管理城市居民的制度,這種制度把城市劃分成若干方形或矩形區域,在其內排列居民住宅,里面街巷用高墻圍起來,三坊七巷保留了這種“魚骨狀”的街巷格局。它以南北走向的一條街為軸,西側三座坊,東側七條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們從南后街的牌坊進入,立刻被兩側錯落有致的馬鞍墻所吸引。這些曲線優美的封火墻是閩派建筑的特色,具有“高大、寬敞、開闊開放”的特點,尤其是中軸線上的主廳堂,比北方的廳堂明顯高、大、寬。?三坊七巷由三個坊(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和七條巷(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組成,每條巷弄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南端光祿坊里的劉家大院,是福州近代富商劉家宅邸,其房屋融合了中西建筑風格。與光祿坊相對應的是吉庇巷,傳說宋代狀元鄭性之曾在此躲避追殺,后改名“吉庇”(吉祥庇佑),巷內的謝家祠,現為福州科舉文化展示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最北端的楊橋巷已拓寬為馬路,黃花崗烈士林覺民和作家冰心曾居于此,《與妻書》在此寫成。七巷中最精華的巷子——宮巷,則是清代船政大臣、林則徐女婿沈葆楨的宅邸,現為福州近代史展覽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七巷之一的郎官巷尤其讓我們駐足。這條不起眼的小巷走出了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和“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北宋詩人陳列也曾在此居住,他那盞寫有“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貧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的抗議燈籠,成為福州民間仗義執言的象征。巷內的天后宮和綏安會館是兩座相連的古建筑,始建于元代的天后宮供奉著海上保護神媽祖,灰塑裝飾和鎏金藻井精美絕倫,見證了福州作為海港城市的歷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漫步到衣錦坊,我們想去參觀一座建于明代的私家戲臺,很不巧因故未開放,據說戲臺建在水池上,利用其水面擴音,體現了古人的聲學智慧。在七巷中最古老的巷子——黃巷的小黃樓,精巧的假山和回廊讓我們領略了福州古典園林移步換景的妙處。而文儒坊(因歷代文儒輩出得名)的“福州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則通過瓷器、茶葉等實物,生動再現了福州作為古代交通樞紐的輝煌歷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坊七巷的每一條坊巷都隱藏著福州的歷史文脈,從科舉世家到近代名人,從明清建筑到閩都風情,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那個繁華的年代。“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 它不僅是福州的文化地標,也是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會客廳和展覽館。</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短暫的福州之行,讓我們對閩地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從泉州的世界遺產,到平潭島的碧海藍天,再到福州古城的歷史街巷,每一站都是閩地文化的精彩切片。這些切片,讓我們看到了閩地文化的多元與包容,也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這片土地始終保持著開放進取的精神。我們祝愿這座千年古城在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中煥發更大生機。</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耿马|
青州市|
虹口区|
南靖县|
尼勒克县|
宁陵县|
泽普县|
高邑县|
咸丰县|
德昌县|
澄城县|
子长县|
武穴市|
咸宁市|
平阴县|
赤水市|
治县。|
土默特右旗|
建昌县|
温泉县|
西乡县|
防城港市|
威海市|
迁安市|
高要市|
利川市|
恭城|
洛南县|
柳州市|
昌乐县|
洛扎县|
山东省|
泾阳县|
赤壁市|
灵武市|
团风县|
海原县|
庆城县|
胶南市|
泽普县|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