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文不投稿,不參加“精選”評定,只作為紀念收藏) </p><p class="ql-block"> 早在3000年前,石佛洞人就生活在這片魅力之地,創造了古老而神秘的崖畫文明。</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文獻告訴我們,佤族先民首先來到這里,開辟了屬于他們的時代。</p><p class="ql-block"> 之后傣族來了,在白色神馬的指引下,王子彈著琴來了。</p><p class="ql-block"> 后來,20多個民族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繁衍生息。</p><p class="ql-block"> 這里,就是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p> <p class="ql-block"> 我不知道“白馬騰飛的地方” 還是“會彈琴的壩子”哪個更能代表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感覺里,耿馬有兩個中心,一個是耿馬壩,一個是孟定壩(關于孟定,在《孟定上、下兩集》中已詳細介紹)。</p> <p class="ql-block">耿馬</p><p class="ql-block"> 傣語,“耿”為地方,“馬”為馬。</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耿馬縣城人民路附近)</p> <p class="ql-block"> 傣文地方史載,傣歷759年,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傣族土司罕氏的祖先率臣民遷徙過程中, 由一匹白色神馬引領尋覓,最終找到這片土地并定居于此。</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耿馬縣城人民路附近)</p> <p class="ql-block"> “耿馬”一名在傣語中意為“跟隨白色神馬尋覓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耿馬縣城人民路附近)</p> <p class="ql-block">佤語中 </p><p class="ql-block"> “耿”為父,“馬”為母,亦為養育各族兒女的父母之地。</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耿馬縣城人民路附近)</p> <p class="ql-block"> 耿馬也被稱為“勐相耿坎”,意為“黃金寶石之鄉”。</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耿馬縣城人民路附近)</p> <p class="ql-block"> 所以, “耿馬”象征著“跟隨白色神馬尋覓到的黃金寶石之地”。</p><p class="ql-block">(圖片拍于耿馬縣城人民路附近)</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一條條干凈整潔的大街上。</p><p class="ql-block"> 棕櫚撐著綠油油的傘亭亭于道路兩旁,綠傘下,紅色的棕花點綴在枝杈上,猶如“小卜少”盤于腦后黑亮的發髻,髻角邊上插一把紅色的梳子,一串洛神花串鑲嵌在黑發之中。</p> <p class="ql-block"> 頭發黑亮如錦,梳子和花兒殷紅鮮艷,在這里,黑和紅珠連璧合,相得益彰,拾配得如此完美。</p><p class="ql-block"> 再往下看,窈窕<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身體上裹著紅黑相間的緊身筒裙,腰上扣著銀腰帶,婀婀娜娜,裊裊婷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道路兩旁,一座座兩層小樓鱗次櫛比,它們都戴著紅顏色的形如“斗笠”狀的帽子,有很寬的邊,難道是用竹篾夾油紙或箬竹的葉子制成?</p> <p class="ql-block"> 顯然不是。你再看這樓,它們魁梧強壯,虎背熊腰,腰間插著一把亮錚錚的腰刀,氣度不凡。</p>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不看院子外面的掛牌,你肯定不會想象得到,這是縣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這是縣文旅局和一座醫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位于公園路的酒店</p><p class="ql-block">金孔雀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天鵝湖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耿馬土司衙門</p><p class="ql-block"> 耿馬土司衙門是一座摹仿宮廷式建筑的宏偉建筑群,占地20多畝。從東到西,依次排列著照壁、門亭、四合院宮邸等對稱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迎耿馬大街的是三聯一面的飛檐大照壁,左右設圓拱門,兩側有崗樓,設槍眼,照壁背面設監獄。</p> <p class="ql-block"> 從左右門進為花磚踏步,設馬亭,直通二照壁。二照壁中為正陽門,兩側有蹲獅,左右有側門,按一定禮儀和等級進出。</p> <p class="ql-block"> 正面有過道,兩側置花臺,樓內高懸“耿馬宣撫司”標牌。</p> <p class="ql-block"> 土司大院內有五院瓦房,為土司屬官住所。</p><p class="ql-block"> 這些建筑或雕梁畫棟、飛檐斗拱,或繪制山水、流光溢彩。</p><p class="ql-block"> 廳內懸掛有“文治武功炳煥一時,崇樓峻閣巍峨千載”等對聯,處處都透出一種盛氣凌人的架勢。</p> <p class="ql-block"> 不知咋地,戰鼓擂動、金戈鐵馬、吶喊沖鋒的戰場竟然在比時此刻出現在我眼前,將思緒一下子拉回到80多年前的抗日戰爭時代。</p> <p class="ql-block">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p><p class="ql-block"> 1942年3月,日本侵略軍攻陷緬甸仰光,4月占據臘戌,5月占領中國畹町、騰沖、龍陵等重鎮,接著又占領距孟定58公里的緬甸滾弄,并把滾弄作為向滇西南進犯的重要據點。</p><p class="ql-block"> 為抗擊日寇進犯耿馬,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的感召下,耿馬各族群眾和上層愛國人士為捍衛中華民族的利益,紛紛起來抗日保家,共赴國難。</p><p class="ql-block"> 修建公路、鐵路和機場,建立抗日武裝。</p> <p class="ql-block"> 日軍侵占武漢和廣州后,中國的海上交通運輸線被日軍封鎖,陸路和空中運輸也受到控制。</p><p class="ql-block"> 為保證抗戰物資的調運,國民黨中央政府決定1937年底修建滇緬公路。</p><p class="ql-block"> 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后,擔負著運輸抗日物資的重任,但由于路面狹窄擁堵,遠不能滿足抗戰物資的運輸。為確保國際援助物資及時送到抗戰前線,又決定修筑滇緬鐵路。</p><p class="ql-block"> 滇緬鐵路1939動工,1941年由緬甸臘戌到云縣勐賴壩的鐵路便道建成。</p><p class="ql-block"> 在修筑鐵路過程中,耿馬抽調民工1萬余人,不少婦女兒童也參與其中。</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戰爆發后,鐵路便道成為重要的軍事運輸線。</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日軍占領臘戌后進犯滇西各地,戰爭形勢急劇變化,正在修筑的滇緬鐵路被迫停工,民工全部撤離。</p><p class="ql-block"> 為防止已修好的路段被日軍利用,耿馬又組織人員于8月將悉尼大寨到河底崗的汽車便道和孟定至勐簡的鐵路路基毀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耿馬縣勐撒壩子曾經是滇西抗日戰爭時期的戰斗機場。</span></p><p class="ql-block"> 1943年6月,為加大對日軍的打擊力度,對駐守在緬甸的日軍實行轟炸,駐祥云縣云南驛的美國航空站官員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30余名抗日遠征軍軍官抵勐撒壩勘察測繪,選定在此建戰斗機場。</span> </p><p class="ql-block"> 耿馬土司協力趕建,指派專人負責,<span style="font-size:18px;">各村寨,每戶出30個勞工到勐撒壩割茅草,填挖機場跑道。</span></p><p class="ql-block"> 勞工們經過3個月的緊張施工,簡易飛機場建成并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43年底至1945年8月,每天都有美軍運輸機起落,軍事物資連連不斷從昆明、祥云等地空運而來。戰斗機整裝待發。</span></p><p class="ql-block"> 抗戰結束后,美軍官兵全部撤離,機場設施全部銷毀,后駐守機場的國民黨官兵也全部撤走。</p> <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耿馬和孟定土司頭人積極響應《告滇西父老書》“齊心一致,堅定最后勝利的信心”這一號召,投身抗日救亡運動。</p><p class="ql-block"> 6月13日,耿馬宣撫司罕裕卿、孟定土司罕萬賢在回復電文中表示:“日寇侵我,凡屬國民,莫不發指,裕卿、萬賢守土有責,殺敵御侮,自當竭力以赴。”</p><p class="ql-block"> 7月,罕裕卿、罕萬賢和滄源土司罕富民等一行前往大理,謁見宋希濂,陳述抗日守衛邊疆的決心,并代表耿馬各族人民捐獻救國金100萬元(滇幣)。</p><p class="ql-block"> 后由大理赴昆明面見云南省主席龍云,表呈邊疆各族人民、各司署的抗日決心。</p> <p class="ql-block"> 經省政府同意,中國遠征軍司令部決定由耿馬、孟定和滄源土司官回鄉組織“耿滄抗日自衛支隊”。</p><p class="ql-block"> 9月,國民黨第一集團軍司令宋希濂派參謀處張振武帶一個連到耿馬、滄源一帶著手組建“耿滄抗日支隊”。</p><p class="ql-block"> 10月,“耿滄抗日支隊”成立,支隊指揮部設于耿馬縣城土司官衙內,下轄3個大隊,共600余人。</p> <p class="ql-block"> “耿滄抗日自衛支隊”的耿馬大隊,自成立到抗戰結束,除一個中隊經常配合孟定大隊活動外,另有兩個中隊200余人則常駐河外的尖山、尖坪一帶,并在尖山村后的山頂上構筑堅固的工事,設前沿指揮所,配合駐防在周圍的國民黨軍隊作戰。</p><p class="ql-block"> “以戈待敵”!“泰山石敢當”!這些尖山通往緬甸小路的石崖上的石刻,見證著耿馬各族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保衛疆土、誓與一切來犯之敵血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p> <p class="ql-block">日軍入侵孟定,肆意虐殺無辜。</p><p class="ql-block"> 從1942年4月至1943年夏末,駐緬甸日軍多次進犯耿馬孟定一帶。</p><p class="ql-block"> 1942年4月22日,日本侵略軍300余人,兵分兩路向我邊境孟定進犯,一路由緬甸臘戌經滾弄至戶板,一路由新地方(勐芳)經甘勐附近的小寨,企圖兩路匯合后直攻孟定。</p><p class="ql-block"> 日軍此次入侵,被駐孟定國民黨第6軍新編39師25團阻擊后退回緬境。</p> <p class="ql-block"> 1943年2月10日,800余名日軍和招募的雇傭軍、民夫共2000余人,趁夜從緬屬的滾弄沿滇緬鐵路路基入侵孟定肆意燒殺,他們燒毀孟定土司府衙門,焚燒土司積糧8萬斤,搶走黃金96兩,打死打傷邊民多人,日軍肆虐一天后撤回緬境。</p> <p class="ql-block"> 1942 年6月30日,日軍由緬甸戶板入侵孟定,修筑滇緬鐵路的警察大隊大隊長曹發安、中隊長王禮文率領下屬部隊50余人占領下城丫口,居險扼守,集中火力擊退了進犯的日軍。</p> <p class="ql-block"> 1943年5月6日,占領緬甸木幫、滾弄的日軍第18師團56搜索聯隊及偽軍、挑夫2000余人,由金廠壩經戶算過南臘、巖腳山寨、班算、芒弄進犯孟定。</p><p class="ql-block"> 9師17團王惜時營奉命由南傘到孟定增援,行至芒撒村芒弄丫口與日軍交戰,雙方激戰兩個多小時,至天黑撤到糯俄。</p> <p class="ql-block"> 8日下午,日軍進入孟定,奸淫燒殺,無惡不作,孟定街子、沙壩、芒掌、波乃、波廣、允坎6個寨子的290戶民房和3座佛寺被燒,搶掠、焚燒土司和群眾積糧約90余萬斤。</p> <p class="ql-block"> 10日,日軍越過南定河北犯,駐守在南捧河渡口的國民黨部隊一個班和日軍交火后撤至蕁麻林,駐蕁麻林的一個排和日偽軍短暫交火后又撤至半坡大營盤。</p> <p class="ql-block"> 國民黨部隊98團、27團一部在“耿滄抗日支隊”和“班洪自衛隊”的配合下,在大營盤構筑牢固工事,和日軍激戰三天三夜。</p> <p class="ql-block"> 戰斗十分慘烈,日偽軍雖人多勢眾、武器精良,但因雨水淋漓、山坡陡峭、林密路滑,且從坡下往上沖十分艱難,多次沖鋒都被擊退。</p><p class="ql-block"> 戰斗中日偽軍被殲300余人,柳川明中佐被擊斃。</p><p class="ql-block"> 日軍敗退后分兩路經小壩和小街渡口過南捧河到大紅山的班貴一帶匯合,后撤回緬甸滾弄。</p> <p class="ql-block"> 日軍進犯給耿馬各族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p><p class="ql-block"> 經查證,從1942年4月日軍進犯耿馬邊境至1945年9月3日期間,在耿馬區域內因抗戰共死傷的人數277人,其中,死亡92人,傷185人。</p><p class="ql-block"> 財產損失方面,日軍侵燒毀緬寺、民房、積糧,掠奪金銀,搶殺牲畜等直接和間接損失折合1937年7月法幣幣值361.53萬元。</p> <p class="ql-block"> 日寇對耿馬的燒、殺、搶、掠暴行,給耿馬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由于戰亂,市場蕭條,物價上漲,社會動蕩,百姓朝不保夕,給耿馬縣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和嚴重后果。</p> <p class="ql-block"> 但是,各族人民不畏強暴,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踴躍應征從軍,捐款捐物,籌量支錢,修建公路、鐵路和機場,組織抗日武裝,配合國民黨部隊作戰,積極投入抗日救亡行列,為滇西抗戰譜寫了輝煌的一頁。</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眼前的耿馬,稻谷飄香,惠風和暢,生機盎然,國泰民安,風調雨順。</p> <p class="ql-block"> 耿馬勐相濕地公園是耿馬自治縣的一處3A級景區,占地面積約518畝,總投資5.37億元。</p><p class="ql-block"> 公園集生態、文化、娛樂于一體,為當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休閑、健身、文化交流的優美場所。?</p><p class="ql-block"> 這是建筑面積5454㎡,可容納4900余人觀看比賽的體育館。</p> <p class="ql-block"> 廣場活動區?設有民族演繹廣場,占地面積23畝,可容納2.5萬余人,是舉辦大型節慶活動和民間日常活動的主要場所。</p><p class="ql-block"> 這是《抗震救災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1988年l1月6日21時03分14秒,耿馬發生7.6級地震。21時15分,又發生7.2級地震。瀾滄、耿馬和滄源三縣的十幾個鄉鎮受災最重。</p> <p class="ql-block"> 人工湖、水鳥棲息景觀、湖區棧道、親水空間、兒童游樂場,總占地面積320畝的,水體面積約12.8萬平方米,綠地面積8.6萬平方米,環境優美,適合散步、騎行和觀景,是生態與休閑結合的大型濕地公園。</p> <p class="ql-block"> 似乎徜徉于江南水鄉,邂逅那個有著古老悠久而又扣人心弦,使人百聽不厭的老故事的塔。</p><p class="ql-block"> “我本無意入江南,奈何江南入我心。”</p><p class="ql-block"> 不知是否江南,只覺最憶是江南。</p> <p class="ql-block"> 恍惚中,飄來一匹白馬,是把天上潔白的云朵織成錦裹在身上嗎,否則怎會全身上下潔白無瑕,就連那馬鬃都是亮白亮白的?</p><p class="ql-block"> 而后面跟著一大群騎著大象的人群,數不清有多少只大象,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騎在大象身上。</p><p class="ql-block"> 只聽得一陣悠長的葫蘆絲聲音從象群中傳來,飄逸、輕柔、朦朧。</p><p class="ql-block"> 如絲如縷,悠揚入耳,夢動心弦。</p> <p class="ql-block"> 石佛洞遺址,位于耿馬縣城南小黑江畔,為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遺址。</p><p class="ql-block"> 2003年進行發掘,發掘面積75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遺址年代為距今約3000年。</p><p class="ql-block"> 1996年12月19日,石佛洞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石佛洞遺址洞口高達20余米,寬至50米多,洞口面寬約80米,高30米,縱深約100米。</p> <p class="ql-block"> 遺址文化堆積十分厚,其中第12層介于云南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早期,整個遺址的文化堆積厚度普遍達到了2米。</p> <p class="ql-block"> 遺址發現的遺跡現象主要為居住的房址,還有灰坑和墓葬。</p><p class="ql-block"> 房址兩次共發現11座。</p><p class="ql-block"> 大多房址為長方形,面積介于10 ~3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部分柱洞的分布范圍內有較為堅硬的踩踏面,個別踩踏面上清理出不規則形的用火面,有的用火面區域內及周圍還散落著陶支腳。</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一些柱洞內還殘存有竹竿或木材,同時在有的柱洞附近發現有木板板灰的痕跡及橫臥的粗壯竹竿的殘片。</p><p class="ql-block"> 因而可以看出此類房屋應該是以竹子或樹木為材料,經簡單搭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 石佛洞遺址出土遺物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分為石器、陶器、骨器、動物骨骼、炭化稻米、果核、種子和人類遺骸等,總數在2000件以上。</p> <p class="ql-block"> 石器種類最多,有斧、鑿、環、矛、礪石、磨盤、磨棒及穿孔石器等。</p><p class="ql-block"> 并且石器的加工磨制精美,對稱、規整、光滑、鋒利,有著極高的加工水準,表明當時的石器工業水平已經很高,具備了加工復雜、對稱的高難度石器的技術。</p> <p class="ql-block"> 陶器種類多樣、造型獨特,以磨光折肩釜最具代表性,而連續渦紋裝飾的折肩釜是觀賞價值較高的原創藝術品。</p><p class="ql-block"> 骨器也出土了骨匕、大魚鉤、小魚鉤等。</p> <p class="ql-block"> 石佛洞遺址是由地殼的自然運動變化而形成。</p> <p class="ql-block"> 石佛洞遺址這個大型的天然石灰巖洞穴,出現了洞穴里建房屋的情況,這在國內僅見、世界罕見。</p><p class="ql-block"> 出土的多棱六星形器、六星璧、雙翼矛等都有極高的加工水準,為世界所罕見。</p><p class="ql-block"> 多棱六星形器中心圓孔,外圍棱狀態,究竟是如何加工,做何用途,仍是個謎。</p> <p class="ql-block"> 無論怎么樣,這里曾在3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耿馬的歷史始于三千多年前,這是毫無質疑的。</p> <p class="ql-block"> 甘東公園正門位于震新路團結廣場。大門雕龍畫鳳,《甘東瀑布休閑公園》的橫匾金光閃爍。</p> <p class="ql-block"> 這里原是一個傣族村寨,1988年“11·6”耿馬大地震后,村民遷移,縣城建部門就把此地修建成了公園。</p> <p class="ql-block"> 甘東,傣語。“甘”為中,“東”為壩子,甘東即壩子中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里有個園子,邊上有三幢建筑,造型別致,色彩鮮艷,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很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小巧精致的小亭子。</p> <p class="ql-block">蘑菇頭的大亭子。</p> <p class="ql-block"> 一水景觀出現在眼前。以為有瀑布,找了半天也沒見著。</p><p class="ql-block"> 金色的水面上浮著幾只天鵝,黑色的羽毛,紅色的嘴巴,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 一塔似出水金寶塔,光鮮亮麗,金光燦爛,耀眼奪目。</p><p class="ql-block"> 塔尖似乎頂著天上的云,水里的倒塔也像是戴著一頂粉白色的寬邊大絨帽。</p> <p class="ql-block"> 湖水都被染成金色,一汪金湯。這才反應過來,原來,“勐相耿坎”,并不是無中生有,的確是“黃金寶石之鄉”啊!</p> <p class="ql-block"> 不一會,走到公園后門,出了后門,就到耿馬總佛寺了。</p> <p class="ql-block"> 耿馬總佛寺是耿馬土司府宣撫司于清乾隆年間主持功德修建的官緬寺,屬巴利語南傳佛教寺院,又稱官緬寺,即寺方上總管佛寺。</p> <p class="ql-block"> 這座寺廟兩百多年來一直是耿馬傣族人民重大宗教活動的場所。</p><p class="ql-block"> 1988年耿馬大地震,總佛寺遭受嚴重損壞,但一年后得以全面修復。</p> <p class="ql-block"> 佛寺座西向東,由大佛殿、戒堂、僧舍、藏經閣、白塔等組成,占地5543.3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寺院內花紅草綠,菩提樹古老蒼翠,環境幽雅。</p> <p class="ql-block"> 殿堂建筑飛檐斗拱,雕龍彩鳳,殿宇雄偉,氣勢壯觀。大殿供奉釋迦牟尼金身像一尊,前后供奉小佛八位。佛前柱上雙龍擁抱,護衛著佛祖,兩邊掛有條幅,條幅印有15個佛祖像,殿內右側掛有長條彩色連環畫,講述了佛祖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成佛,從普渡眾生到佛祖園寂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總佛寺不僅是耿馬傣族佛教活動的中心,在耿馬傣族信教群眾中地位較高,更是境內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在東南亞一帶信徒中也比較知名,泰國國王曾派布施團到總佛寺御賜袈裟。 </p><p class="ql-block"> 現藏經227部45卷,有僧侶130人,這里寧靜祥和,充滿了信仰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景戈白塔位于耿馬自治縣景戈公園內。</p><p class="ql-block"> 白塔始建于公元1778年,是當年耿馬十四世土司罕朝瑗為紀念中緬友好鄰邦而建,并指定每年潑水節后, 逢“丁” 或“壬”的日子為“趕白塔”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據說佛祖涅盤,化為13顆“舍利子”,所以景戈塔分大小13座。周圍的12座附塔,象征著12大弟子。</p><p class="ql-block"> 主副塔的塔身都是磚石結構,塔頂的尖帽都由合金加工精制而成,外涂金箔,在陽光下璀璨奪目,佛光四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8年耿馬大地震使得景戈白塔上部損毀,現白塔是1991年地震后重建的。</p><p class="ql-block"> 主塔高30米,象征著佛主的通天之軀。</p> <p class="ql-block"> 塔南兩尊哮天麒麟,是佛主的守衛兼坐騎。</p><p class="ql-block"> 主塔周圍團團坐著12個佛像,有如來,有觀音,有彌勒佛,和9尊金剛羅漢。</p><p class="ql-block"> 或慈眉善目,或面如滿月,或樂不可支,或嗔笑或深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趕白塔期間,四處百姓紛紛聚集在塔下,善男信女們在白塔前焚香祭拜。青年們則以村寨為單位,擂鼓起舞,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 就要離開這個傣族佤族自治縣了,有些依依不舍。</p><p class="ql-block"> 心間縈繞的眷戀,久久難釋懷。</p> <p class="ql-block"> 驀地,一簇小花搖曳在車窗外,似乎它的花瓣碰到了我的臉頰,柔柔軟軟的,還帶有淡淡的香氣。</p> <p class="ql-block"> 一陣清風徐徐,花朵隨風聚集,三朵成一字,五朵作書契。</p> <p class="ql-block"> 一字一字,在陽光下閃閃爍爍,忽明忽暗,影影綽綽。</p><p class="ql-block"> 先閃出一個“仙”字,又跳出“引”字來,隨后是“妙境”。</p><p class="ql-block"> 啊!“仙引妙境”!</p><p class="ql-block"> 緊接著,又閃出四個字:“瑯嬛福地”!</p> <p class="ql-block"> 下圖是《景邁、臨滄、彌渡14天自駕游》行程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县|
芮城县|
安乡县|
清新县|
兴业县|
乐安县|
布拖县|
石门县|
泸水县|
米易县|
黎城县|
隆回县|
花莲市|
当涂县|
油尖旺区|
唐河县|
南投市|
蚌埠市|
宾阳县|
定兴县|
聊城市|
水城县|
阿巴嘎旗|
宜都市|
平武县|
曲水县|
陆良县|
寻甸|
建昌县|
鹰潭市|
泰安市|
巴南区|
开远市|
海丰县|
彭泽县|
安化县|
诸城市|
惠安县|
金华市|
北宁市|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