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名:趙新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美篇號:29426387</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由孫紅雷主演的“潛伏”,無疑是一部經典的諜戰劇。“潛伏”在國內外影視界產生過重大影響。“潛伏”自上映以來,被中央臺和地方臺反復播映,有百看不厭之說。“潛伏”曾連續斬獲“飛天”、“金鷹”、“白玉蘭”三大獎項,豆瓣評分高達9.4。“潛伏”一度被廣大觀眾譽為諜戰劇的“天花板”。 “潛伏”其中有幾個“抖包袱”的橋段,更是領其它諜戰劇之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令我這個老黨員感動的是,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地下黨左藍犧牲后,余則成為了排遣心中的痛苦,反復誦讀偉人的“為人民服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中正面表現“為人民服務”這一曠世名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下邊,我想借“我喜愛的諜戰片”這次征文活動,再重新回首和評論一下“潛伏”。不過,這次我不想再千篇一律的繼續拔高和頌揚“它”,因為其贊美“它”的文章實在太多了。今天我只想從其中尋找出一些瑕疵和不足,以便和廣大影視愛好者共同探討和商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 “潛伏”過分渲染了職場內斗與生存哲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潛伏”雖為諜戰劇,卻被很多人當做一部“職場生存指南”來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劇中的天津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現代職場。余則成與上司吳敬中、同事陸橋山、李涯的周旋實際上就是一種復雜的辦公室政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站長吳敬中深諳“坐山觀虎斗”的馭下之術。他通過放任下屬內斗來鞏固自身地位,同時利用余則成斂財。充分體現了其“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官場哲學。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余則成則通過觀察領導嗜好,千方百計地為吳站長搜刮財物,并且依靠裝傻充楞以及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逐漸在站里建立了核心競爭力,最終在權力斗爭中勝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涯雖然效忠于“黨國”,且能力出眾,但終因過分專注工作、忽視人際關系,最后成為職場的“犧牲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涯的悲劇式結果,映射的正是現實中“只做事不做人”的職場困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潛伏”在角色塑造的反傳統上有點過了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潛伏”曾試圖突破傳統諜戰劇“高大全”的英雄模式,最后不但沒有做到,反而更加突出和強調了個人英雄主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反映諜戰的影片,如“永不消逝的電波“,“在烈火中永生”,或者新時代早期的“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保密局的槍聲”等,其中英雄人物的成長,都是組織培養、教育的結果。組織是地下工作者的精神支柱。組織無時不刻地在保護、指導和關心著打入敵人內部的同志。英雄人物每一次的化險為夷和轉危為安,都是在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幫助下取得的。而“潛伏”中,則把這一切都歸功于余則成個人的聰明機智和腦筋靈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余則成和“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李俠也不同,他不是延安培養、派出的。余則成本是軍統特務,他只是看不慣國民黨的腐敗及其與日寇的暗中勾結,加上女友左藍的影響,才投奔了革命。這就給人一種印象,余則成純碎是為了愛情才轉變信仰的;余則成是因左藍的死才蛻變為一個革命者的。余則成的信仰建立不是靠黨的教育和培養,而是孤立的靠自己的個人感受形成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另外,在塑造反面人物的多樣性上,“潛伏”的嘗試給人感覺也不太舒服。如李涯被塑造為“有信仰的悲情反派”,他忠于“黨國”卻因官場腐敗走向末路;吳敬中站長看似貪婪,實則清醒看透國民黨敗局,最后選擇斂財自保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這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反面人物李涯和正面人物余則成比肩而立,同樣獲得了觀眾的認可。并且,由于李涯的“被陷害”、“被欺騙”,尤其是慘烈的結局,他甚至獲得了比余則成更多的觀眾同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而類似于吳敬中的人物則正大量地、廣泛地活躍在當代的“官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潛伏”在有些情節處理上極容易讓人引起聯想,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看了總覺得哪有點不對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比如,余則成的上級,秘密聯絡站的秋掌柜,在接待交通員時,關心地問了一句:“家里(即延安)的情況怎么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交通員說:“搶救運動已經停止了,大嫂也解除審查,恢復工作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簡單一句話,就有了抹黑延安整風的嫌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延安整風中出現過搶救運動,但搶救運動絕不等于延安整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延安整風的偉大歷史意義,眾所周知,它是中共歷史上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政治革新。它不僅統一了全黨思想、鞏固了黨的領導核心,更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為抗日戰爭勝利和新中國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其倡導的“理論聯系實際”原則至今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重要遵循。通過延安整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難轉折終于完成,全黨空前團結。在整風后短短幾年時間里,就先后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起了新中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編劇在劇中插入這么個小花絮,不知到底是什么用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有朋友對我說,這就是一種“腹語術”,通過這樣一組看似漫不經心的對話,就會給觀眾造成一種延安發生“內亂”,“自己人迫害自己人”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這樣的暗示,會不會讓觀眾對余則成努力的意義產生懷疑:如果延安居然就是這個樣,那他的追求和犧牲還值得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潛伏”的結尾,處理的也不太恰當。比如脫險后的翠平被我黨軟禁在一座小山村里,一天,她抱著孩子來到村口,卻被持槍的民兵攔住……出生入死地為黨進行地下工作,難道換來的居然是這樣的結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還有,余則成到了臺灣,向前來聯系的上線,一個戴著茶色鏡的冷酷男人打聽翠平的情況,立即便被粗暴地拒絕。顯然,在這個“茶色鏡”(以及他背后的“組織”)看來,余則成的情感與牽掛都不值一提。余則成、翠平如果不能被利用,就毫無價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正因為“潛伏”有了這樣一個結尾,所以,才有了一個所謂的自由派人士寫的:“他(余則成)結局流下的那滴眼淚,道盡了他的無限悲哀,他以為自己選擇了正確的道路,然而卻只是成為了一枚棋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顯然,這個自由派人士的言論有點渾水摸魚和盅惑人心。我們的革命先烈是從來不會斤斤計較于個人得失的。但這是不是也給我們提了個醒?在創作中應該特別注意,盡量不要給這一些習慣“看笑話”的人物以口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們不訪再回看一下“永不消逝的電波”的接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犧牲前的李俠向延安發出了最后的告別信號:“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俠先輩的呼喊,至今仍然響徹在共和國上空,它,感后人肺腑;給后人斗志;催后人奮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總之,單純從藝術上說,“潛伏”確實是一部劇情緊湊,邏輯性強,驚險、懸疑、智斗、幽默集一身,能看、好看且耐看的諜戰片;但從政治以及教育意義上考量,“潛伏”與“永不消逝的電波”等老一代諜戰劇比較,則還明顯存在著一定的瑕疵和不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以上純屬個人陋見,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市|
通化市|
金坛市|
黄梅县|
财经|
灵宝市|
道真|
隆回县|
尚义县|
安仁县|
龙江县|
湖南省|
体育|
如东县|
建宁县|
德阳市|
黑山县|
龙州县|
佛学|
广德县|
北流市|
台中县|
黑山县|
庆安县|
阜新|
伊金霍洛旗|
浦东新区|
苏州市|
建阳市|
池州市|
通河县|
东乡县|
德兴市|
依安县|
巴里|
阳东县|
凤翔县|
湾仔区|
塘沽区|
临漳县|
高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