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9日7:30分,微風徐徐,民盟考察活動開始了。計劃上午參觀盛澤古鎮的蠶花里歷史風貌街、先蠶祠、濟東會館、升明橋。下午震澤古鎮的老街、慈云寺、師儉堂、文昌閣、濕地公園</p> <p class="ql-block">早早地各位盟友便聚集在學校大門口等待發出</p> <p class="ql-block">2個小時,我們的大巴車來到了盛澤古鎮,隸屬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位于江蘇省的南端,地處長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區的中心地帶,南接浙江湖州、嘉興,北依蘇州城區,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偯娣e150平方千米,其中城區建成面積45.98平方千米、規劃工業產業區60平方千米。下轄12個社區、30個行政村27,常住人口40萬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古老的街道,悠閑的老街居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鄉古鎮的靜謐與厚重歷史之中,四月的江南,草長鶯飛,漫步在青石小巷,感受著千年文化的沉淀。</span></p> <p class="ql-block">先蠶祠坐北朝南,分為東西兩路,主體部分在東路,為兩進院落,由南至北依次為山門、天井、戲臺、庭院和蠶皇殿。西路為附屬用房,供絲業商人議事、辦公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進先蠶祠,這里曾是清道光年間為祭拜蠶花娘娘而建的地方絲業公所。作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它承載著絲綢行業的輝煌記憶。每一塊磚瓦都透露出歷史的氣息,讓人不禁感嘆先人的智慧與勤勞。</span></p> <p class="ql-block">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濟東會館要比先蠶祠建造還要早幾十年,是早年絲綢商賈們聚會談生意,共商大計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盟員們在認真觀看聽取介紹</p> <p class="ql-block">沿著碑廊,欣賞后花園</p> <p class="ql-block">仔細傾聽導游的介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梭于古鎮街巷之間,兩旁的傳統建筑鱗次櫛比。石橋橫跨清澈的小河,我們悠閑地走過,構成一幅動人的畫卷。昇明橋上,“吳江市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靜靜佇立,見證著時光的流轉。</span></p> <p class="ql-block">站在昇明橋上,可以俯瞰整個小鎮</p> <p class="ql-block">上午的參觀暫時告一段落,借在此集合等車的時候,再次仔細欣賞一下先蠶祠的門樓</p> <p class="ql-block">先蠶祠門樓,單檐歇山魚龍吻脊出戧,<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脊上的“螭吻”,一對相向咬定脊端,另一對昂首雄視云天。</span>整座建筑雕刻精美,結構精致的飛檐斗拱,氣勢軒昂,兩側是八字形清水磚墻,素雅簡潔。</p> <p class="ql-block">大多數的石獅子都是靜臥在地面守衛在門前,先蠶祠的石獅子卻是歪著頭立于方形石柱之上。300年來,俯視著進進出出人們,人情冷暖自知,風云變幻嘗遍</p> <p class="ql-block">兩側上方分別書寫“織云”和“繡錦”是為當年盛澤絲綢業繁榮的寫照。</p> <p class="ql-block">仔細欣賞這磚雕,里面都是故事</p> <p class="ql-block">藍天里,陽光下,明明是石壘磚砌,卻雕刻成木制的榫卯結構的樣子,屋脊上的胖乎乎的蠶寶寶,預示著桑蠶絲的繁榮昌盛</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驅車半小時,來到了另一座古鎮———震澤古鎮,小鎮因瀕臨太湖(古稱"震澤")而得名,是一個擁有二千多年歷史的江南名鎮,早在唐代已形成集市,南宋時期正式建鎮,明清時期因蠶絲業繁榮成為江南經濟重鎮,是中國著名的蠶絲之鄉,自清代起與浙江南潯并稱"湖絲之鄉"。</p> <p class="ql-block">震澤古鎮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西南部,與浙江省毗鄰,古稱“吳頭越尾”,是吳江的“西大門”。318國道和滬湖高速公路穿越震澤古鎮北,處于大運河支流-塘河,水路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們在這里用餐,<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南特色</span>菜肴<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色香味俱全,只要舍得貼錢,保證吃得滿意</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參觀開始了,我們先來到了師儉堂,這是一座始建于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的古老建筑,坐落在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寶塔街12號。一座被保護完好的六進院的江南古建筑群。占地面積約2746.54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534.10平方米,擁有超過150間房屋。師儉堂以寶塔街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展現出獨特的建筑美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庭院內,精美的木雕屏風和窗欞令人贊嘆不已。陽光透過天井灑下,光影交錯間,仿佛能聽見往昔歲月的低語。</span></p> <p class="ql-block">師儉堂的歷史背景是徐氏家族。在震澤世代經營絲、米及房地產的家族,以“師儉”為名,寓意著以儉為師,低調而奢華。他們的宅子,便是他們輝煌歷史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磚雕、石雕、木雕。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藝術家的匠心獨運,讓人流連忘返。而那些走馬堂樓、仁里坊等古建筑,更是攝影愛好者的絕佳拍攝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手持黃旗的導游正帶領大家領略園林之美。木質梁柱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展現了古代工匠卓越的技藝。盟友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瞬間</span></p> <p class="ql-block">?禹跡橋?,清康熙年間修建的單孔拱橋,與慈云寺塔構成"拱橋塔影"經典景觀。</p> <p class="ql-block">小鎮的核心景點?,慈云寺塔?。始建于三國孫吳時期,六面五級,為古鎮地標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仁里坊,古鎮的建筑宛如一幅水墨畫,粉墻黛瓦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體現出江南水鄉的柔美。與南潯的喧囂相比,這里更顯得寧靜與平和,令人心曠神怡。古鎮的粉墻黛瓦,古樸而典雅,猶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卷。</p> <p class="ql-block">太湖農家菜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站在震澤古鎮的老街上,看著紅色燈籠隨風搖曳,心中滿是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幅保留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太湖農家蠶桑文化園</span>的桑蠶織錦唐卡,小鎮保留完整的蠶桑生態體系,震澤絲織技藝(蘇繡分支)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游覽小鎮集合之前,部分盟員又按圖索驥,尋找到了?絲業公學的西洋式二層樓房?。這座建筑位于吳江市震澤鎮藕河街,建于1923年,是震澤絲業子弟讀書識字的地方。目前僅僅保留下來了一幢西洋式二層樓房,坐北面南,面闊四間,前有拱形走廊,左右側連接廂樓,墻體由青磚砌成。走廊方形立柱上的半圓實體用紅磚砌成,樓層頂上辟有圍欄露臺,臺前側中央砌有一座“人”字形的懸山頂墻,墻上鐫刻著“1923”字樣?。</p><p class="ql-block">小樓作為當年震澤絲業發展的歷史見證,同時,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召開的國民黨吳江縣第三次代表大會的會址,意義非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徐徐微風送來香樟樹淡淡的香,笑聲灑在古老的石橋上,一壟壟桑田漸漸地隨著大巴車的車輪甩在了身后,為此次旅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江南的美,不僅在于其秀麗的風光,更在于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蘊,值得我們細細品味。</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保定市|
渑池县|
塘沽区|
沧源|
曲周县|
瑞丽市|
云安县|
鸡东县|
鄂托克前旗|
同江市|
贵定县|
淮阳县|
辽中县|
大方县|
荆门市|
兴隆县|
孟津县|
大埔区|
诸暨市|
易门县|
乌兰察布市|
筠连县|
平山县|
金寨县|
海南省|
布尔津县|
兴仁县|
黎平县|
太白县|
沙河市|
原平市|
龙南县|
云梦县|
丰城市|
泰来县|
宜都市|
普宁市|
楚雄市|
合阳县|
白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