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騎行香山玉皇頂劉半農/劉天華兄弟墓。</p><p class="ql-block">?按導航40來分鐘騎行15公里,車停國家植物園南門。徒步登山,余程顯示約5公里。沿防火道盤旋上行,一路喘息,一路春光。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近看“花褪殘紅青杏小”,早蛇暖陽烤。俯瞰京華大地,玉峰塔如燭,昆明湖似鏡,國貿群樓如屏。登高望遠,胸懷豁然。</p><p class="ql-block">接近目的地,高德成了無頭蒼蠅。余程在幾百米和一兩公里間橫跳,無所適從。幸遇一登山者熟路,相隨而行。臨近最高點,說前面下行就是好漢坡。恍覺走過了。說憑經驗早該到了,應該在下面岔路口走岔了。遂放棄計劃的環形徒步線路,折返為我帶路。一番謙讓,終不敵他的誠意。折返下行約兩公里至五岔口,沿與前段大致平行路線,行不太遠即到。路線平緩多了。</p><p class="ql-block">走岔路到達此徒步線路最高點(據說升程600米),滿有成就感的。不走岔,不一定有勇氣來一趟。說與他既有感謝和寬慰的意思,也是我的真心話。途遇兩起登山者,喘息而行,目光相遇,無暇言語,對我頷首豎拇指致意。這是登山者的互賞和激勵。</p><p class="ql-block">劉半農,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實驗語音學奠基人,新文化運動干將。漢字“她”“它”的創造者。參加過辛亥革命,后活躍在文壇,北大從教,從事過《新青年》編輯,推動白話文和新詩運動。其新詩《叫我如何不想她》,經趙元任譜曲,成為二十世紀歌曲經典。</p><p class="ql-block">涉獵廣泛,自制語音儀器,攝影,考古皆有所得。</p><p class="ql-block">生性活潑諧趣,欲編“罵人專輯”,廣征各地“罵人語言”討罵,名人學者紛紛響應,文人“動粗”,“罵”聲一遍。成一時之趣聞。貌似褻玩,實則語言研究之“套路”。</p><p class="ql-block">放浪不羈,敢言人之所忌。在他召集的一次朋友聚會上,同在倫敦交往過的徐志摩接了一通電話,說明早南飛,明日此時將和小曼共飯。劉戲言飛行君自好之,吾不敢嘗試。徐說危險在所難免,吾自甘之,茍若飛死,君當為我挽聯。劉應諾。不想一語成讖。</p><p class="ql-block">在綏遠、內蒙考察方言,夜宿鄉村草房。同行皆睡炕,劉自備行軍床,于房中支架獨臥,故作僵硬狀,戲言:吾停柩中堂!不幸又一語成讖。此行感染回歸熱,回京不治而亡。時年43歲。英年早逝,多項計劃中語言學宏大工程無以實施。</p><p class="ql-block">劉先生其人,有周作人墓志為其畫像,栩栩如生,躍然紙上:</p><p class="ql-block">“君狀貌英特,頭大,眼有芒角,生氣勃勃,至中年不少衰。性果毅,耐勞苦,專治語音學,多所發明。又愛好文學、美術,以余力照相,寫字,作詩文,皆精妙。與人交游,和易可愛,善詼諧,老友或與戲謔以為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劉半農是北大因公殉職第一人,校方給以最高規格葬禮,靈柩覆以北大校旗,舉校哀悼。</p><p class="ql-block">?劉半農墓位于香山東北玉皇頂。為中法大學公墓地。因劉曾任教中法大學,獲此墓地。與早逝兩年的弟劉天華同葬于此。墓基是一個石砌方臺,墓蓋在方臺之上。墓碑碑文是蔡元培所撰,碑額是國學大師章炳麟篆書,碑文書丹則是著名文學家錢玄同的手筆。一塊墓碑閃爍著我國現代史上四位大師的風采。</p><p class="ql-block">?墓前原豎兩塊石碑,一塊是周作人撰寫墓志,魏建功書石,馬衡篆蓋;另一塊由吳敬恒題碑,蔡元培撰寫墓志,章太炎篆額,錢玄同書丹。可惜兩塊石碑都已推倒砸碎,不復存在。原因是文革紅衛兵說他是“半截子革命”。</p><p class="ql-block">劉半農逝世后,?蔡元培、魯迅、周作人、錢玄同、趙元任、黎錦熙、張恨水等數十人寫了悼念文章。魯迅先生寫了《憶劉半農君》,“我愛十年前的半農,而憎惡他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因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農”。說他十年前是新文化運動的戰士,批評他近幾年復古倒退。這就是紅衛兵砸毀石碑,皆因“半截子革命”的由來。</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劉半農是早年讀魯迅文集。那時他們都是左聯斗士,一個戰壕的戰友,交往頻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自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爭鳴以來,中華歷史上最近一次文化繁榮期。文化天空群星璀璨,大師輩出。劉半農正是文化繁星中的一顆。</p><p class="ql-block">佇立墓前,面對穴中這個有趣的靈魂,遙想那個文化崢嶸年代,思緒飄然遠去……</p><p class="ql-block">又,劉天華墓相去三十米,形制相若。</p><p class="ql-block">劉天華,作曲家,演奏家,音樂教育家。尤以二胡作品和演奏著名。</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車停植物園南門,由此徒步登山</p> <p class="ql-block">▼植物園溫室</p> <p class="ql-block">▼穿過植物園,由此上山</p> <p class="ql-block">▼花褪殘紅青杏小</p> <p class="ql-block">▼早蛇暖陽烤</p> <p class="ql-block">▼俯瞰京華大地</p> <p class="ql-block">▼玉峰塔如燭,昆明湖似鏡</p> <p class="ql-block">▼國貿樓群如屏</p> <p class="ql-block">▼回望來路,居高臨下</p> <p class="ql-block">▼途遇登山者,喘息而行,目光相遇,無暇言語,對我頷首豎拇指致意。這是登山者的互賞和激勵。</p> <p class="ql-block">▼幸遇一登山者熟路,相隨而行。</p> <p class="ql-block">▼放棄計劃環形徒步線路,折返為我帶路。一番謙讓,終不敵他的誠意。折返下行約兩公里至五岔口,沿與前段大致平行路線,行不太遠即到。</p> <p class="ql-block">▼預計近5公里的徒步登山路程,一番折騰,走了8公里多,體能到了極限。</p> <p class="ql-block">▼劉半農墓</p> <p class="ql-block">▼劉天華墓</p> <p class="ql-block">▼劉半農墓</p> <p class="ql-block">▼從墓地返回五岔路口,登山哥帶路從林間小道下山。</p> <p class="ql-block">▼下山路左手是國家植物園</p> <p class="ql-block">▼右邊是香山公園</p> <p class="ql-block">▼左側植物園</p> <p class="ql-block">▼途經馬連良墓</p> <p class="ql-block">▼途經梅蘭芳墓</p> <p class="ql-block">▼回到徒步登山起點植物園南門,取車騎返。</p> <p class="ql-block">▼騎行返程導航記錄</p> <p class="ql-block">▼“咕咚運動”行程全記錄</p> <p class="ql-block">一次單純的戶外憑吊,在熱心戶外登山者的引領下,變成對近現代文化藝術大家的緬懷之旅。謝謝這位登山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合江县|
聊城市|
承德县|
黔西|
平邑县|
桓仁|
宜黄县|
安化县|
湾仔区|
南乐县|
大邑县|
富源县|
抚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平湖市|
青岛市|
中方县|
徐闻县|
遂宁市|
儋州市|
乐亭县|
沁水县|
普陀区|
双峰县|
胶南市|
邢台县|
黔南|
马尔康县|
扎囊县|
东莞市|
保康县|
泰宁县|
方山县|
石渠县|
南召县|
循化|
达尔|
陆川县|
绍兴市|
旬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