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據說我國有30余座“草堂”。甘肅成縣的“杜甫草堂”是最早的一家。久居隴南小城,經常去“草堂”游玩賞花、拜謁詩圣。出于此因,常與朋友一道追蹤杜甫流寓成州(成縣)的蛛絲馬跡,閱讀有關杜甫的文章,傾聽杜甫的故事,研究他留在成縣的《同谷七歌》等詩篇。久而久之,漸漸地愛上了杜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出身仕宦,少露天賦</b></p><p class="ql-block"> 公元?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杜甫生于河南鞏縣(現鞏義)。他的爺爺杜審言為初唐著名詩人,父親杜閑時任兗州(山東濟寧市兗州區)司馬,母親崔氏出自清河望族。杜甫出身名望仕宦,從小飽讀詩書,受到良好的教育,七歲作《鳳凰》詩,九歲習書法,自稱“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十四五歲時,已彰顯文學天賦,詩名遠揚,在洛陽文人圈子嶄露頭角。受家族儒學傳統熏陶,立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青年清狂,游學南北</b></p><p class="ql-block"> 受唐代游俠風氣的影響,漫游、從政、科舉,是必不可少。 ?731-735年杜甫(20-24歲)游學吳越(今江浙一帶),吸收江南文化之靈秀。?735年,漫游齊趙(今山東、河北),過著“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生活,登臨泰山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豪情絕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壯年求仕,官運失落</b></p><p class="ql-block">? 735年,杜甫?回到洛陽參加進士考試落第。746年(34歲)懷著滿腔的熱忱和對仕途的憧憬進入都城長安,憑借才華想一展抱負。屢獻《三大禮賦》《雕賦》于權貴,卻僅得“待制集賢院”虛名。后被提拔為河西尉,被杜甫謝絕,對此,杜甫曾作詩《官定后戲贈》“不作河西尉,凄涼為折腰。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耽酒須微祿,狂歌托圣朝。故山歸興盡,回首向風飆”。后來,被任命為右衛率府胄曹參軍(負責管理兵器、甲胄、器械等,相當于倉庫管理員)。期間寫下《兵車行》《麗人行》,揭露社會矛盾,詩風轉向現實主義。就這樣,杜甫被困守長安十年(?746-755年),仕途不濟。?757年(46歲)杜甫穿越叛軍防線投奔肅宗,授左拾遺。因直言進諫,被貶為華州(今陜西渭南)司功參軍,后棄官西行。?760年定居成都草堂后,杜甫擔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嚴武的節度參謀,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人又稱杜甫為“杜工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戰亂流離,西南漂泊</b></p><p class="ql-block">?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今陜西富縣南),寫下《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成千古絕唱。?759年(48歲),杜甫離開洛陽,經新安、石壕、潼關,趕往華州,創作“三吏”、.“三別”,以“詩史”筆法記錄民間血淚。 然后棄官西行,一歲四遷,經秦州、同谷入蜀,途中饑寒交迫,顛沛流離,創作了《秦州雜詩》、《同谷七歌》等幾十首紀實詩篇。</p><p class="ql-block">? 760-765年(49-54歲)在時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等人的資助下,定居成都浣花溪畔草堂,靠“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度過了幾年少有的閑靜生活。寫下《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江村》、《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雖處困窘仍心系天下。其間,762 年嚴武奉旨回朝任職,杜甫攜家投靠 梓州好友,輾轉閬州。764年嚴武再度入蜀,杜甫也從閬州返回成都。?765年嚴武病逝,失去依靠,杜甫全家沿長江東下,途中寫下《旅夜書懷》:“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寓居夔州(今重慶奉節)兩年,創作《秋興八首》、《登高》、《詠懷古跡五首》,寄予悲慘身世與家國情懷。《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縣“杜甫草堂”遠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詩圣坐像</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貧病交加,悲慘收場</b></p><p class="ql-block"> ? 768-770年(57-59歲)漂泊荊湘(荊州、岳陽、長沙、衡陽一帶),貧病交加,作《登岳陽樓》“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770年冬(59歲)病逝于潭州(長沙)往岳陽船中,臨終絕筆《風疾舟中伏枕書懷》:“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至死不忘國難。杜甫死后,楊氏無奈變賣衣物,買了棺木,草草成殮,帶了宗文、宗武,幾個姨姑,把靈柩送到岳陽。又把坐的船賣掉,才在當地勉強殯葬。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生憂國憂民,詩歌伴終身</b></p><p class="ql-block"> 縱觀杜甫一生,橫跨了唐王朝的盛與衰。從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少年豪情,到“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的中年迷茫;再到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的晚年的落寞。前半生衣食無憂,游歷祖國大好河山,后半生顛沛流離,嘗盡世間苦難。一生懷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美好愿望,處處充滿愛國情懷,時時顯露對親人、友人的思念和對貧苦大眾的同情。縱使一名落泊書生,卻依然悲憫天下,心懷蒼生;哪怕貧賤困頓,依然關心老百姓疾苦!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等。無不發自肺腑地表達家國情懷與憂國憂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杜甫的一生和詩歌緊密相生。除了生活,詩歌就是他的生命。他一生寫了1400余首詩,七成杜詩是在戰亂流離,西南漂泊時創作而成的。中晚年詩作數量和創作水平達到巔峰。他對詩歌的狂癡和熱愛到了至高忘我程度,一路漂泊,一路詩歌,即使在躲避戰亂、生活無依、艱難困頓、疾病纏身之時也筆耕不輟、創作不斷。在與猿同鳴、拾橡為生的成州草屋寫就《同谷七歌》(一歌)“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即使在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依然寫下《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等等不朽詩作。在他的作品中,常常體現對親情、人性美好品質的歌頌,反映出他自己內心深處的溫情與悲憫情懷。</span>杜甫從來不是高高在上的詩圣,他好似就在我們身邊,有著普通人的愛恨與悲悅。他用詩歌分享著自己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苦難的同情,。<span style="color: inherit;">也許正是他不停地把藝術創作化作生活的動力,變成化解生活憂愁的良藥。作品也在生活的磨難中升華,走向詩作藝術的頂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后世尊“詩圣”,美名天下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inherit;"> 杜甫有生之年寫詩無數,將唐詩推至登峰造極,卻默默無名,僅為一介書生和詩人而已。直到他離世幾十年之后,人們才理解了杜甫,讀懂了杜詩。直到北宋時期杜甫才被譽為“詩圣”,成為與“詩仙”李白齊名的“大李杜”,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確認。歷史是最公正的,只要做出成就,寫就曠世杰作,遲早會給出公正、合理的評價和結論。在中國,唐詩達到了詩歌頂峰,而杜詩是巔峰時期的杰作。今日杜甫譽滿天下,凡是有華人的地方,沒有人不知道杜甫,都會背誦幾句杜甫的詩。</span>他的詩被稱為 “詩史”,每一首詩都倒映著時代的苦難;他被尊為 “詩圣”,因為他的靈魂始終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杜詩<span style="color: inherit;">被后人廣泛傳頌,成為了中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我想,悲涼謝幕的杜甫受到后世無尚推崇和后人敬仰,也是實至名歸、含笑九泉了。</span></p> <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1、杜甫的家庭成員:祖父:唐初詩人杜審言,父親:杜審言長子杜閑,生母:不詳,杜甫出生不久去世。繼母:盧氏。姑母:杜甫由姑母撫養長大。妻子:弘農縣(靈寶縣)司農少卿楊怡之女。三子:宗文、宗武,小兒未滿周歲因饑餓而亡。二女:鳳兒,另一不詳。</p><p class="ql-block">2、杜甫的兄弟姊妹:杜甫兄弟五人,杜甫為長兄,四個弟弟:杜穎、杜觀、杜豐、杜占。一個妹妹,嫁與江東鐘離韋氏。弟妹五人都是繼母盧氏所生。</p> <p class="ql-block"> 2025-4-23</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浪县|
咸宁市|
林州市|
红原县|
通山县|
古交市|
双流县|
鱼台县|
福海县|
乌兰浩特市|
凌海市|
张家港市|
宁都县|
肃北|
虞城县|
奇台县|
苗栗县|
六安市|
和田县|
城口县|
射洪县|
互助|
乌鲁木齐市|
西峡县|
云林县|
宁河县|
浦东新区|
屯门区|
昌都县|
卫辉市|
元氏县|
临夏市|
华容县|
宁阳县|
侯马市|
霍林郭勒市|
竹北市|
高邮市|
凌源市|
临清市|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