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永年的廣府古城被稱作太極之鄉,楊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楊露禪、武式太極拳的創始人武禹襄,都是廣府鎮人,廣府古城現在保留著兩人的故居。楊露禪、武禹襄故居均始建于清末,分別為楊氏、武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禹襄宗師生前的住所。 楊露禪故居 <p class="ql-block">楊露禪故居,始建于清末,位于廣府南門外,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坐東面西,分兩個院落,楊氏故居,原有建筑早年被毀,現建筑為后來重建,并對外開放,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楊露禪,生于清嘉慶四年(1799年),自幼家境貧寒,從小酷愛武術,幾次到河南溫縣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學太極拳(又名“綿拳”)。學拳期間,他非常用功,深得“綿拳”的要領,先后經歷了18年之久,學到真諦。回到祖籍之后,他對陳氏架式進行了多處改進,創造了一套一百單八式楊氏太極拳的拳路。</p> 清光緒皇帝的老師,著名書法家翁同龢,在觀看楊露禪與人比武后,隨即親手寫了一副對聯“手捧太極震實宇,身懷絕技壓群英”。這副對聯就掛在楊露禪故居正廳門前。 這種強身祛病的體育運動,從永年推向全國,發展到海外。 <p class="ql-block"><br></p> 永年為楊氏太極拳發源地,兩處故居為楊氏太極拳愛好者使用,楊露禪故居現已辟為小型博物館對外開放,每年有大量中外拳者前來敬拜師祖、切磋拳藝。 楊露禪創編簡化太極拳的初衷,主要是為了適合王宮貴族們的需要,起到降低難度、鍛煉身體的作用,太極拳因而成為健身體操性質的大眾運動,同時逐漸弱化甚至喪失了搏擊功能。 走進故居,一種古樸寧靜之感撲面而來。這里的一磚一瓦、一庭一院,都仿佛在訴說著太極宗師楊露禪的傳奇故事。能親眼看到他曾經生活、習武的地方,那種對太極文化底蘊的觸摸是無比真實的。 目前,太極拳已成為大眾練習的拳法,楊露禪居功至偉,他創編出簡化版的太極拳套路,成為普通人皆可練的拳法。由此,他是傳播太極拳的第一人。 <p class="ql-block">廣府古城內,信步故居周圍,寬敞且整潔。</p> 武禹襄故居 武禹襄故居,總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分為南、北三個院落。武禹襄故居為當地典型的大戶富宅,現主體建筑保存完整。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 class="ql-block"><br></p> 武禹襄出身望族,故居十分氣派,是具有晚清建筑風格的院落群體。故居依三條軸線而建,中軸線部分為三進院落,另有儀門、轎房、書房、會客廳、花廳、蓮池、演武場等建筑,均飛檐走廊、雕梁畫棟。 <p class="ql-block">武禹裏(1812-1880),晚清秀才,出身望族,自幼習文好武,曾訪河南溫縣趙堡鎮陳清平,與其切磋、交流,后自舞陽縣鹽店獲王宗岳《太極拳論》,遂潛心研究,且多有發悟,創獨具特色之拳術,著有《太極拳解》、《十三勢說略》、《四字秘訣》等論著,被后世尊為武氏太極拳創始人。<br></p> <p class="ql-block">故居原有房間75間,今僅余42間,但仍顯儀門威嚴。</p> 照壁沖煞~ <p class="ql-block">圖中兩側的石榴樹已有160年歷史,為武禹襄親植。<br></p> 武家兄弟三人還都是文化人,兩個哥哥一個舉人一個進士。因武家以文為主,拳技傳給外甥,所以武式太極拳的后世傳人均為李姓。<div>楊露禪在成為了知名拳師之后,還專門讓兒子到武禹襄家學習,讓兒子楊班侯學習文化和武氏拳法。</div> 教堂遺址,為吳家族人誦經場所,是清光緒年間,武禹裏曾孫武毓荃赴日留學歸來所建,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僅留下教堂的西山堂。 永年為楊氏太極拳發源地,兩處故居為楊氏太極拳愛好者使用。 探訪邯鄲永年的楊露禪故居和武禹襄故居,具有較為獨特的價值,這里是太極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象征,讓我們可以深入探尋太極從這里走向世界的脈絡,理解太極所蘊含的哲學與養生智慧。在兩處故居中,游客能觀摩到一些珍貴的歷史資料與練武器具,見證歲月沉淀。<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酉阳|
玉龙|
容城县|
伊宁县|
疏附县|
双峰县|
军事|
隆回县|
卓资县|
绥化市|
文昌市|
山阴县|
施甸县|
湘乡市|
开封县|
喀喇沁旗|
田林县|
宣化县|
从江县|
武隆县|
东丰县|
灵石县|
滦南县|
肃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顺市|
乌鲁木齐市|
铁岭县|
七台河市|
四子王旗|
瓦房店市|
旅游|
莎车县|
宁乡县|
深圳市|
巢湖市|
额尔古纳市|
屏边|
新邵县|
正镶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