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滇池綠道,是昆明新近建設的一條環(huán)繞半個滇池的生態(tài)旅游線,一處戶外運動的絕佳之地,我循之而來。春日的滇池綠道,晨霧未散時,綠道已蜿蜒成一條翡翠絲帶,將滇池的湖光山色與千年人文織入我的步履之間。這時騎行、步行和觀光車陸續(xù)而至。</p> <p class="ql-block"> 入口的寶豐濕地,長滿的睡蓮醒了,寬大的葉片沾著露水,引得白鷺踩著水波翩翩起舞,這片翠色的肺葉,凈化著湖水,吞吐著昆明清澈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 沿著濕地的寶象河銀亮的脈絡向東,青石板鋪就的官渡古鎮(zhèn)雄踞在河岸的另一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盤,集唐宋元明清五朝建筑為一身;既相互獨立又融為一體;即寺又廟,庭院回廊;東西寶塔聳立,凸顯金剛塔的巍峨;螺峰疊翠與古渡口燈火的搖曳……映照出昔日古滇人“漁舟唱晚”的景象,詮釋的古鎮(zhèn),不知還有何處能夠尋訪?同時也是昆明保存下來的最為完整的古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斗南濕地是綠道繞不開的花海。遍布于濕地的蘆葦蕩花和繡球綻放時簇擁于碧水藍天間,不僅是年青人,連大媽們也會戴上花環(huán),走進光影的夢境,開出青春的笑靨。</p> <p class="ql-block"> 走進斗南就走進斗南花市。斗南花市,卻象征著自然與經(jīng)濟的和諧共生。濕地為花卉產(chǎn)業(yè)提供生態(tài)滋養(yǎng),上百億的花卉產(chǎn)業(yè)涵蓋1600多個品種,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每年接待的游客千萬人次,產(chǎn)業(yè)規(guī)模連續(xù)25年居全國之首,打造了“亞洲花都”的產(chǎn)業(yè)與生態(tài)之美。</p> <p class="ql-block"> 離開花市,沿途的古漁村不再沉寂,鄉(xiāng)愁成為城市人揮不去、且越發(fā)濃烈的情節(jié)。老宅、土房帶來的鄉(xiāng)土氣息,天然的親近感,新一輪“下鄉(xiāng)”,投資回歸,悄然興起。穿行村巷,茶香、咖啡香從農家的小院溢出,海風裹挾著炸薯條的香氣,新舊交融間,仿佛能聽見百年前漁歌與槳聲的絮語。</p> <p class="ql-block"> 綠道設計的主題是橋,成為最具現(xiàn)代特色的景觀。茶香未盡,一座鳥巢形狀的建筑就在眼前,這就是綠道的一座觀景臺——草之橋。行道而上,像雛鳥出巢的感覺,視野豁然打開,蘆葦蕩中鷗鳥翩躚,飛鳥如梭,各色小花點綴的田野,黯然生機。</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撈漁河濕地公園,林之橋用鋁格柵鋪就的綠道建在水面上,隱入水杉林中。日光透過樹尖灑落,杉林挺拔,倒影在湖中暈染成渲墨,園內郁金香正肆意綻放,花浪中,游人如織。保安輕聲提醒:“推車慢行”。為保護每一棵樹木,橋選擇了留空避讓,就不能騎車暢行了。</p> <p class="ql-block"> 翻過海晏村的山頂,一座鋼鐵脊骨撐起的紅色塔型的觀景臺,稱之為“滇之眼”的山之橋高聳,斜切入山嵐。橋高14米,橋身螺旋上升,賦予了生命的力量和不斷向上的精神。仿生學的橋墩如紅嘴鷗收攏的羽翼,承托著鏤空護欄間漏下的點點光斑。滇池波光粼粼,打亮著遠方睡美人山清晰的輪廓,呼應“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游人歡聲雀躍,擺出造型,留住美好時光;我被“萬頃晴沙〞淹沒,也禁不住伸臂高呼,放聲林間,釋懷、忘情于山水。</p> <p class="ql-block"> 霞光漫道,睡美人山顯出特別的安然和靜謐;此刻,山風也放輕腳步,唯有窸窣的林聲和鳥鳴的韻律;這時,只想讓時光折起,留下腳步,和睡美人山一起沉入滇池的夢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綠道的延伸,黛色山巒突然從云層里探出—張青銅面具。晉寧石寨山古墓群沉睡的魂靈,總在雨后蘇醒。1955年至1960年間,考古工作者在此進行了多次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枚“滇王金印”。這一重要文物的獻身,才讓《史記》漢武帝賜印滇王的記載生輝,證實古滇國的歷史存在及其與漢王朝的隸屬關系,石寨山由此成為了古滇國文化的核心遺址,被列為“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如今古滇國翻開了新的一頁,被開發(fā)商開發(fā)成了一座大型娛樂商住城,但遺憾的是石寨山的博物館還在建設中。</p> <p class="ql-block"> 湖之橋作為綠道最南段的建筑,成為標志性的景觀。橋高35.5米,長800.85米,寬4.5米,緊鄰環(huán)湖南路,連接南滇池沙灘濕地公園與大灣山。簡約的白色橋身,依山環(huán)繞,主體為圓柱結構,形成山頂直落沙灘的一條走廊。行走其間,彎道的降落感,身心隨風飄蕩,聚焦的湖光山影,讓捕捉的快門塞滿鏡頭。滇池風起云涌, 思緒中沙灘的鯨魚島原想象為金庸小說的神話,卻被小朋友玩沙打動成哪咤鬧海的動畫傳說。</p> <p class="ql-block"> 過大灣山,依偎在滇池南灣的晉寧,碧水藍天,海天一色。我看到鄭和公園的桅桿刺破天穹,六百年前七下西洋的浪濤仍在石雕寶船下涌動。晉寧是明代航海家鄭和的故鄉(xiāng),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是中國古代航海史的輝煌,極大的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為紀念這位歷史偉大的航海家,晉寧建有鄭和公園、鄭和紀念館及鄭和之父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的馬哈只墓。墓碑關于家族及鄭和下西洋期間回鄉(xiāng)掃墓的記載,極富史記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 站立“馬哈只碑”的蒼苔前,想三寶的童年在這里的奔跑,如何成長為率領世界最強大的船隊,用和平而不是戰(zhàn)艦舉起了世界貿易的大旗。今天,他當年奔跑的巷道早已化作海棠花掩映的曲徑,他踏著季風遠航的腳印,成為了昆明紅嘴鷗年年歸來的航標,在滇池上空劃出銀亮的弧線。</p> <p class="ql-block"> 大旅行家徐霞客兩次游滇池,踏尋“四圍香稲”,留下深深的足跡。在他的《滇游日記》里,記敘的邊陲之地的煙火氣息,無不流淌著滇池山水氣象的詩意。徐霞客生命的最后時光幾乎都是在云南度過,他雖然生長在富饒的江南水鄉(xiāng),但身影卻化入了滇池的煙波。置身滇池湖畔,仍能從他筆下的意境中,感觸到那份“行盡天涯路,心與云水同”的曠遠與深情。</p> <p class="ql-block"> 綠道上,畫家支起畫板,將薰衣草花園的紫霧凝成筆尖的色彩;攝影師的長焦里,白鷺振翅與老人垂釣的剪影定格為永恒;音樂家們用手風琴和吉他激情地演揍著《我的祖國》……</p> <p class="ql-block"> 綠道不僅是生態(tài)的紐帶,更成了昆明歷史文化的熔爐,讓我流連忘返。暮色漸沉時,綠道化作一條鎏金的河,滇池水波輕漾,將千年的故事揉進春城的呼吸和命運,書寫一座城與一片湖的生存、發(fā)展和幸福的詩篇,或許這才是綠道的深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 攝 \ 邊城</p><p class="ql-block">老照片\ 來自網(wǎng)絡</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江县|
荔浦县|
阳谷县|
固始县|
伊宁市|
博白县|
隆林|
涟水县|
乐东|
即墨市|
平陆县|
中阳县|
新乐市|
黄大仙区|
息烽县|
岐山县|
福州市|
澜沧|
江门市|
偏关县|
潜江市|
波密县|
三江|
雷州市|
时尚|
新密市|
水富县|
科技|
安西县|
金寨县|
图片|
新晃|
丰县|
锡林浩特市|
上高县|
尼木县|
秀山|
汾阳市|
镇安县|
耒阳市|
丹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