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雷聲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樞紐、灌區(qū)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tǒng)。</p> <p class="ql-block"> 進入景區(qū),我們首先來到南橋?!澳蠘颉笔悄辖峙c復興街之間的一座雄偉壯麗的廊式古橋,位于都江堰寶瓶口下側的岷江內(nèi)江上。</p> <p class="ql-block"> 南橋</p> <p class="ql-block"> “南橋”原名為“普濟橋”,橋長約133米,4排5孔,曾多次損毀,南橋的最后一次改修,仍為5孔,橋長45米,寬10米,各種彩繪、雕梁畫棟、民間彩塑、書畫楹聯(lián)融為一體,被譽為“水上畫樓”、“雄居江源第一橋”、“覽勝臺”。</p> <p class="ql-block"> 南橋打卡</p> <p class="ql-block"> “清溪園”位于離堆公園東南角,景區(qū)正大門左側,占地面積約8000余平方米,為川西著名的盆景園。園林小巧玲瓏、布局精致、以薈萃數(shù)百盆著名川西盆景聞名。全園為離堆公園的園中之園,堪稱離堆公園的點睛之筆,川西園林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 全園景觀以一條清澈的溪流為主線,數(shù)百盆景、亭臺樓閣、植物花卉圍繞其進行布局,構思精巧,故以“清溪”為園名。</p> <p class="ql-block"> 進入都江堰景區(qū)后,便是一條寬敞筆直的大道,叫堰功道,在堰功道的左側就是楠木林,楠木林緊鄰清溪園。</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的“楠木林”算是都江堰景區(qū)里的隱藏景點,這里隱藏著大片草地和遮天蔽日的楠木林。在楠木林中你完全感覺不到炎熱,青幽與涼爽在這里被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p> <p class="ql-block"> “堰功道”位于都江堰景區(qū)伏龍觀前,是為了紀念治水先賢而修建的一條游道。</p> <p class="ql-block"> 堰功道</p> <p class="ql-block"> 堰功道長150米、寬14米,其右側銘刻有都江堰著名作家馬瑛所撰的《堰功道碑記》。碑記中記載了堰功道的修建背景和歷程,以及它對都江堰水利工程和當?shù)孛癖姷闹匾饬x。</p> <p class="ql-block"> 堰功道碑記</p> <p class="ql-block">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堰功道兩側矗立著十二尊古樸凝重的青銅雕像。這十二尊雕像代表了從秦漢到明清各歷史時期治水建堰的有功之臣,</p> <p class="ql-block"> 劉熙古、諸葛亮</p> <p class="ql-block"> 章仇兼瓊、趙不憂</p> <p class="ql-block"> 丁寶楨、強望泰</p> <p class="ql-block"> 施千祥、阿爾泰</p> <p class="ql-block"> 盧翊、吉當普</p> <p class="ql-block"> 高儉、文翁</p> <p class="ql-block"> “伏龍觀”,最早建于晉代,后為紀念都江堰的修建者李冰而改名。觀內(nèi)有一尊李冰的石像,是1974年從河中打撈起來的文物,極具歷史價值。</p> <p class="ql-block"> 伏龍觀</p> <p class="ql-block"> 李冰石像</p> <p class="ql-block"> 穿過離堆公園,便來到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區(qū)域。首先看到的是“寶瓶口”,這是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流鑿開的引水口,形似瓶頸,是控制內(nèi)江水流進入成都平原的咽喉要道。站在寶瓶口旁,看著奔騰的江水從這里涌入內(nèi)江,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與勇氣。</p> <p class="ql-block"> 寶瓶口</p> <p class="ql-block"> “飛沙堰”是都江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是位于魚嘴以下的長堤。作用巨大,起到了泄洪除泥沙的作用,是保證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p> <p class="ql-block"> 飛沙堰</p> <p class="ql-block"> “魚嘴”分水堤將岷江分為內(nèi)江和外江,內(nèi)江用于灌溉,外江則用于泄洪;</p> <p class="ql-block"> 魚嘴</p> <p class="ql-block"> “安瀾索橋”,又名“評事橋”位于都江堰市境內(nèi),跨越岷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世界灌溉工程遺產(chǎn),被茅以升譽為中國五大名橋之一。</p> <p class="ql-block"> 安瀾索橋</p> <p class="ql-block"> 安瀾索橋在唐代已然屹立,它東起分江亭,西至堰功亭;全長286.5米,其中外江段索橋長142.5米,同時可容納300-400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 “二王廟”,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岷江東岸的玉壘山麓,是紀念古代水利名家李冰父子的祀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都江堰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二王廟”順應山勢,建筑主軸線呈現(xiàn)西南東北走向,為合院式布局?,F(xiàn)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的修建充分尊重了自然規(guī)律,巧妙地利用了岷江的地形和水勢,在不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前提下,實現(xiàn)了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達到了防洪、灌溉、水運等多種效益的有機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由于時間比較緊張,我們乘坐觀光車原路返回,在南橋休息片刻,去用中餐。</p> <p class="ql-block"> 中餐好像不錯</p> <p class="ql-block"> 吃完中餐,我們又乘坐旅游大巴來到了成都寬窄巷子。寬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少城片區(qū)蜀都大道西段。這里曾是年羹堯修筑的滿城。</p> <p class="ql-block"> “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條老式街道及其之間的四合院群落組成,包含約70座傳統(tǒng)四合院院落,占地約32公頃。文化休閑特色街區(qū)規(guī)劃控制面積479畝,其中核心保護區(qū)108畝。</p> <p class="ql-block"> 寬窄巷子沿街店宅是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商業(yè)街,其院門的建筑風格豐富多樣。漫步其間,人影攢動,酒樓茶肆喧嚷繁華,古宅戲樓古樸典雅。巷子的建筑,整體彰顯古樸清曠、幽靜素雅之感。小院花木宜人,曲徑通幽。</p> <p class="ql-block"> 寬窄巷子人流如潮</p> <p class="ql-block"> “寬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成規(guī)模的清朝古街道,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一個記憶深處的符號。</p> <p class="ql-block"> 寬巷子</p> <p class="ql-block"> “窄巷子”是成都寬窄巷子歷史文化街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長順街附近,與寬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窄巷子以“慢生活”為主題,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和精致生活。這里保留了許多清末民初的建筑,融合了川西民居與北方四合院的風格。巷子里的建筑多為青黛磚瓦的四合院,古樸典雅。</p> <p class="ql-block"> 窄巷子</p> <p class="ql-block"> “井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區(qū)少城街道,道路大致呈東西走向,地處下同仁路東側、窄巷子以南,是一條折彎狀的小巷。井巷子在清代初年名為如意胡同,后因胡同北部建有明德坊,又名明德胡同。民國初年更名時,因為巷內(nèi)有一口水井,所以定名為“井巷子”。</p> <p class="ql-block"> 井巷子</p> <p class="ql-block"> 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p> <p class="ql-block"> 街頭的“變臉”</p> <p class="ql-block"> 寬窄巷子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景點,它更像是一本打開的歷史書,記錄著成都的過去與現(xiàn)在,也映射出這座城市獨有的文化魅力和人文景觀。</p> <p class="ql-block">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謝謝!</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3日寫于安徽霍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墨玉县|
通江县|
鹤峰县|
临汾市|
屏山县|
神池县|
章丘市|
张掖市|
柳河县|
湖北省|
太仆寺旗|
郁南县|
陵水|
淮北市|
阿克|
肥西县|
南华县|
唐海县|
营口市|
新安县|
合江县|
三穗县|
湾仔区|
黄骅市|
福州市|
临朐县|
大方县|
蓬安县|
页游|
承德市|
清水县|
隆尧县|
瓦房店市|
太康县|
松溪县|
兴化市|
丰都县|
句容市|
大荔县|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