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下午,我們一行八人驅車前往天津薊州,開啟了一場文化與自然交融的旅程。在這里,我們將探訪歷史悠久的獨樂寺、莊嚴靜謐的白塔寺,以及古樸迷人的西井峪村,感受歷史與自然的和諧之美。</p> <p class="ql-block"> 獨樂寺,又稱大佛寺,坐落于天津市薊州區武定街41號,是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唐代,遼代重建,以“古建、泥塑、壁畫”三絕聞名遐邇。山門當心間上方檐下懸掛“獨樂寺”三字匾額,相傳為明朝嚴嵩手書。</p> <p class="ql-block"> 獨樂寺的山門是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觀音閣則是最古老的木結構樓閣。在八大遼構中,獨樂寺獨占兩席,分別是山門和觀音閣,皆重建于遼圣宗統和二年(公元984年)。</p> <p class="ql-block"> 作為現存最早的廡殿頂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斗拱設計相當于立柱的二分之一,展現出典型的唐代風格。</p> <p class="ql-block"> 門道兩旁各立泥塑力士像一尊,為遼代所塑。</p> <p class="ql-block"> 山門內后側間山墻的“四大天王”壁畫為清代繪制,寓意風調雨順,色彩鮮艷,線條流暢,展現了清代繪畫藝術的高超技藝。</p> <p class="ql-block"> 獨樂寺坐北朝南,總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50米,東西寬110米,占地面積1.65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包括山門、觀音閣、東西配殿、韋陀亭、報恩院、乾隆行宮等,布局嚴謹,氣勢恢宏。</p> <p class="ql-block"> 觀音閣是一座三層木結構的樓閣,外觀似兩層,閣高23米。</p> <p class="ql-block"> 觀音閣上,李白題書“觀音之閣”,咸豐皇帝題書“具足圓成”,墨跡留香,增添了獨樂寺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閣內中央的須彌座上,聳立著一尊高16米的泥塑觀音菩薩站像,因其頭上塑有十個小觀音頭像,故稱“十一面觀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莊嚴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 觀音左臂下垂,雙手作接引狀,下著彩繪長裙,跣足立于蓮花臺上。</p> <p class="ql-block"> 主像左右兩側侍立二菩薩,束發,面相謙恭、溫順。頭戴“五佛天冠”上著半袖短襖、云紋披肩,下著長裙。</p> <p class="ql-block"> 觀音閣下層內繪壁畫,內容以十六羅漢和明王像為主題,間繪神變故事、世俗題材及重修信士像,全長45.35米,高3.15米,總面積達142.8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繪畫以鐵線描為主,兼用蘭葉描,線條流暢,為元代繪制,明代重描,藝術價值極高。</p> <p class="ql-block"> 倒坐觀音為明代塑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面相俊秀,</span>姿態優雅,神情寧靜,展現了明代佛教藝術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東側金柱上懸立“伽藍神”關羽,高1.3米;西側金柱上豎立護法神韋馱,高1.2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配殿中的伽藍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祖師殿</p> <p class="ql-block"> 韋陀亭位于觀音閣北面,是一座明代修建的攢尖頂八角亭,亭內韋馱像高約3米,威猛莊嚴,甲胄鮮明,持降魔桿,守護著寺院的安寧。</p> <p class="ql-block"> 報恩院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間重建,四合院式建筑,是明、清兩代僧人重要的禮佛場所。咸豐皇帝曾為其題寫“報恩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雄寶殿內供奉著三世佛</p> <p class="ql-block"> 乾隆行宮建于乾隆十八年,是清代皇帝去東陵謁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區僅存的一處行宮。</p> <p class="ql-block"> 乾隆碑刻共28塊,是乾隆皇帝臨摹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等名人書法,行草楷不同、大小字不等,碑刻現鑲嵌于行宮回廊內,書法藝術價值極高。</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獨樂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中國古代建筑和佛教文化的瑰寶。</p> 白塔寺 <p class="ql-block"> 白塔寺位于薊州區白塔寺街8號,距獨樂寺300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早期獨樂寺的一個組成部分,重建于遼清寧四年,</span>寺內的觀音寺白塔是遼代八角空心塔,為“漁陽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白塔寺共有三座大殿,塑有三組彩色佛像,分別是釋迦牟尼和阿難、迦葉;觀世音菩薩和龍女、善財童子;地藏王菩薩和張明父子。</p> <p class="ql-block"> 九尊塑像各具特色,或寶相莊嚴,或謙恭有禮,或慈眉善目,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每個人物的身份特點</p> <p class="ql-block"> 寺中白塔始建年代無考,但不會早于獨樂寺,遼代清寧四年(1058年)重建,明代嘉靖、隆慶、萬歷年間及清代乾隆年間都曾重修,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塔高30.6米,平面八角形,通體雪白,造型別致。由石基、亭閣式仿木結構的須彌座、塔身、覆缽、十三天相輪和塔剎組成,是印度佛教文化與中華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展現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智慧。</p> <p class="ql-block"> 須彌座以六層花崗石為基,腰周磚雕24個壺門,門兩側為禮佛圖,內鑲舞樂伎磚雕。塔身為重檐八角形亭式,四正面磚雕假門,上鑲飛天一對,四側面為方座圓首浮雕碑偈,碑額正中雕佛像,碑身刻偈語,藝術價值極高。</p> <p class="ql-block"> 各角有硬朗漢雕像,姿態生動似在極力支頂塔身,塔身下層八角各有小塔,更陪襯孤高之白塔,其有眾塔林立之感。上下三層各角共有24只驚鳥鈴,叮當作響,清脆悅耳。白塔上通飾磚雕,題材多樣,造型生動,是遼代磚雕的上品。</p> <p class="ql-block"> 白塔寺歷經千余年,飽餐風霜,屢經地震,在1983年維修時,曾出土文物一百多件,其中完好無損的七十三件,這些物品做工精細,是稀世珍寶。</p> 西井峪村 <p class="ql-block"> 薊州區西井峪村是一座歷史文化名村,坐落于薊縣城區以北2.5公里處。這里四面環山,綠樹蔽舍,花果飄香,景色宜人,尤為獨特的是這里因石而生、因石而居、因石而樂的古樸遺風,積淀出耐人尋味、如詩如畫的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 西井峪村建于清代,因四面環山似在井中,冠以方位而得名。現有156戶人家,約500多村民。</p> <p class="ql-block"> 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片石磊砌的石頭屋、石頭院、石頭巷里。</p> <p class="ql-block"> 這些堅固的“石頭群落”依山而建,重重疊疊、高低錯落,遠看像城堡,近看似迷宮,行走在街巷之中,滿眼的碎石墻,滿眼的碎石路,故而被人們稱為“石頭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村委會</p> <p class="ql-block"> 自2005年初,依“五景十坊三十院”的模式,傾力打造一個全新的藝術創作基地和民俗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民俗小院</p> <p class="ql-block"> 晚上入住薊州尚客優酒店,結束了一天愉快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ckf25p3" target="_blank">自駕游~淶源閣院寺、泰山宮</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cloe9te" target="_blank">自駕游~淶水魚谷洞、西崗塔、怡賢親王墓</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城市|
大兴区|
博罗县|
扬中市|
通城县|
英吉沙县|
兴隆县|
平顶山市|
金华市|
海盐县|
无极县|
遂宁市|
商洛市|
祁门县|
淳安县|
内乡县|
水富县|
玛纳斯县|
新乡市|
象山县|
杭州市|
兴隆县|
西盟|
杭锦后旗|
南平市|
临沭县|
德江县|
卓尼县|
辽宁省|
时尚|
闻喜县|
富平县|
从江县|
亳州市|
中阳县|
富裕县|
滦平县|
隆化县|
嘉鱼县|
濉溪县|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