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旅美見聞(1)?—再訪珍珠港

王崇德

<p class="ql-block">  大侄子和小侄子都在美國的大學任教多年。他們弟兄倆有一個共同的愿望,就是組織我們老兄弟姐妹一起去美國看看,在大洋彼岸來一次特殊的團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和疫情影響,幾年來一直未能成行。</p><p class="ql-block"> 去年,我們老兄弟姐妹幾個在三弟、弟妹的組織下,成功地完成了新疆游,于是赴美游列入了重要議事日程。</p><p class="ql-block"> 在倆侄子具體策劃下,籌劃了多年的赴美游終于成行。大哥大嫂正月初七出發,先期到達,在美國等待與我們匯合。</p><p class="ql-block"> 我和三弟、弟妹于3月14日從上海出發,在日本轉機,小侄子在夏威夷接我們,并負責前半程的接待安排。</p> <p class="ql-block">  3月14日中午,我們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出發,下午三點到達日本大阪關西國際機場,在此轉乘美國夏威夷航空公司的飛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飛機對準跑道降落的一剎那間。</p> <p class="ql-block">  在大阪轉機,第一次體驗到了夏威夷航空的周到服務。一出機艙門,一個漂亮的女孩在機艙口等候,問清我們的身份,便帶領我們乘坐轉運車前往轉乘候機區,在候機區幫我們辦了登機手續,服務真是太周到了!</p><p class="ql-block"> 在飛機快降落時,突然發現飛機上有WiFi,信號還特別好,馬上就試著發了一條朋友圈,使我們在第一時間和接機的小侄子取得聯系。小侄子告訴我們,夏威夷航空公司的飛機是美國第一家在飛機上裝有Wi-Fi的航空公司,全程都有。由此可見美國發達的服務業,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次特別體驗的旅行。侄子們租房、租車,既是駕駛員,又是翻譯兼導游,前往那些旅行社去不了的地方,來一次深度游。</p> <p class="ql-block">  飛機一落地,我們又穿越回到了3月14日,14日從上海出發,經過十多個小時飛行,還停留在14日,這里比國內晚了18個小時。</p><p class="ql-block"> 小侄子接上我們,把行李放回住處,然后拉我們直奔珍珠港。</p> <p class="ql-block">  珍珠港位于中心區域的最南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日軍偷襲轟炸,從此聞名世界。</p><p class="ql-block"> 2006年,我隨團赴美旅游,第一站到的就是珍珠港。</p> <p class="ql-block">  夏威夷土著人稱珍珠港為“Wai Momi”,意指盛產珍珠的水,那里曾經生活著很多珍珠蚌殼,因此得名“珍珠港(Pearl Harbor)”。</p> <p class="ql-block">  到了珍珠港游客中心,小侄子幫我們買好門票,然后拉我們前往密蘇里號戰列艦紀念館。開車要經過一座橋,才能到達戰艦陳列的福特島。橋上是不允許拍照,因為這里還是太平洋艦隊的基地。可橋一側的水面上卻停泊著大量私人游艇,令人費解。</p> <p class="ql-block">  下車伊始,這座高達20層樓的鋼鐵巨人“密蘇里號”戰列艦赫然出現在眼前,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顯得格外雄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尼米茲將軍雕像</b></p><p class="ql-block"> 這座矗立入口處的雕像是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切斯特·威廉·尼米茲(Chester W. Nimitz)。尼米茲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并在戰爭后期兼任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指揮了包括中途島海戰、吉爾伯特-馬紹爾群島戰役等關鍵戰役 。他在戰爭中的卓越領導,使他成為美國海軍歷史上最重要的指揮官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和平之吻雕像</b></p><p class="ql-block"> “和平之吻”(Unconditional Surrender)是美國雕塑家約翰·約根森(John Seward Johnson II)創作的一組等身甚至超大型雕塑,靈感源自著名的二戰勝利日照片《V-J Day in Times Square》,照片中一名水兵在紐約時代廣場上親吻一位護士,象征著戰爭結束的喜悅。</p><p class="ql-block"> “和平之吻”雕塑共有多尊復制品,分別安置在不同城市和場所。2006年的美國之行,在圣地亞哥港口參觀中途島號航空母艦博物館,其港口便陳列著一尊超大型“和平之吻”雕像,那是最著名的一尊了。</p> <p class="ql-block">  密蘇里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于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該艦為美國最后一艘建造完成,最后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立下赫赫戰功。</p> <p class="ql-block">  1999年,密蘇里號戰艦作為博物館艦,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福特島旁,供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參觀。</p> <p class="ql-block">  密蘇里號戰列艦的主炮為406毫米50倍口徑主炮,共有9門,最大射程為42公里,所使用的MK8型穿甲彈彈丸重達1225公斤,能夠在14.5海里的距離上將381毫米的垂直裝甲射穿。此外,還有100多門高平兩用炮、高射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家三口在甲板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  帶著敬仰的心情,我們踏上了這艘“見證和平”的巨艦。迎面而來的,是她那三座高聳的16英寸主炮,直指天空,氣勢逼人。走近仰望,炮管粗如巨龍,令人不禁想象起當年海戰時那雷霆萬鈞的場面。甲板下那厚重的裝甲和復雜的管線,也在默默講述著戰列艦的工業奇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試一把機關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  港口里停放的現役艦艇,好像也沒有禁止拍攝。</p> <p class="ql-block">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我們參觀了官兵生活區、艦長艙室以及控制室。軍艦內部結構復雜而緊湊,艦員的床鋪窄小,餐廳簡陋,卻處處體現出紀律與效率。那一張張黑白照片,一件件保存完好的物品,讓人仿佛穿越回那個鐵與火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陳列區陳列的各種照片及資料。</p> <p class="ql-block">  這是2022年,日本政府授予密蘇里號紀念協會主席邁克爾·卡爾先生的旭日中綬章,以及隨附的正式授勛證書。以感謝他在紀念歷史、弘揚和平方面的卓越貢獻。</p> <p class="ql-block">  艦上有中文講解員,而我們卻隨了一個英語講解員,因為中文講解員還得等待。小侄子便做了我們的臨時翻譯。</p> <p class="ql-block">  這是電報室,當時沒有空調,工作期間室內溫度極高。導游介紹,當年在這里工作的軍人可以不必穿軍裝,穿上背心就可以了,可見工作環境之惡劣。</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份二戰時期美軍海軍的絕密電報原件(或復制件),極具歷史價值。它宣布了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消息,是戰爭即將結束的重要實物記錄之一。</p><p class="ql-block"><b>時間代碼:150627Z</b></p><p class="ql-block"> 這是標準的軍事時間格式,代表格林威治時間(Z時間)1945年8月15日06:27,對應日本當地時間為8月15日下午3:27,也就是日本天皇廣播《終戰詔書》的當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手搖警報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穿過狹窄的機艙,來到艦長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艦長室的餐桌</p> <p class="ql-block">  艦長也會請客吃飯,許多政要大員都在此就過餐。</p> <p class="ql-block">  艦長室的墻壁上,左側為密蘇里艦的艦徽,右側懸掛的是美國第33任總統杜魯門肖像。這艘艦以密蘇里州命名、又由密蘇里人擔任總統,讓“密蘇里號”在美國歷史上具有獨特而深遠的象征意義。</p> <p class="ql-block">  密蘇里戰列艦穿越金門大橋的畫像和戰艦模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艦長簡陋的臥室</p> <p class="ql-block">  這里居然陳列著投降書的復制本。展柜中從左至右擺放了三頁文件,分別為:</p><p class="ql-block"> 1. 《投降書》正文頁</p><p class="ql-block"> 2. 簽署頁(日本代表與盟軍簽署)</p><p class="ql-block"> 3. 盟國版本簽署頁</p><p class="ql-block"> 文件旁放置了一支象征性的簽字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戰指揮中心</p> <p class="ql-block">  室內各種電話、交換機令人眼花繚亂,能想像出戰斗期間這個核心區域的緊張程度。作為一個指揮員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作出正確判斷和決然指揮,該是多么重要啊!</p> <p class="ql-block">  這是波斯灣的地圖,是密蘇里艦參加海灣戰爭時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羅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戰圖</p> <p class="ql-block">  走進炮塔戰斗室,需要爬上狹窄的樓梯。這么個狹窄的空間,需要多人共同參與操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視頻介紹炮塔作戰的操作過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炮塔供彈室</p> <p class="ql-block">  站在炮塔上,炮筒直指的前方海面上有一座白色的建筑,那是在亞利桑那戰列艦沉沒的地方建立的亞利桑那戰艦紀念館,密蘇里號戰列艦靜靜守護著這座國家級陵墓。此時此刻,我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太平洋戰爭的殘酷場面。從珍珠港事件的猝不及防,到中途島的反擊,再到硫磺島、沖繩島的慘烈登陸戰,戰爭的腳步一路蔓延,帶來了無數生命的逝去與城市的廢墟。密蘇里號作為戰列艦的象征,也是在那個血與火的時代中誕生、成長、馳騁的。它不僅是美國海軍力量的代表,更是那個時代人類在極端對抗中掙扎前行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  穿過主炮區,我們來到艦體中部,那里設有一個小型展區——正是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此簽署投降書的甲板。腳下那塊標示牌記載著“投降簽署原址”,一塊玻璃罩下則復制著投降書原文。想象著那一刻,密蘇里號上站滿了盟軍各國的高級將領,而對面則是沉重低頭的日本代表——戰爭的硝煙還未完全散盡,而人類已在此邁出了通往和平的第一步。站在原址前,我久久佇立,感受到一種超越語言的莊嚴與肅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柜子里陳列的是投降書文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當年艦上懸掛的美國國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投降書簽署原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簽署儀式的巨幅照片懸掛在甲板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日本外相重光葵簽署投降書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2日9時4分在東京灣,日本外務大臣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通過命令簽署了投降書。二十分鐘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p> <p class="ql-block">  這座白色建筑是亞利桑那軍艦紀念館,坐落在珍珠港中,建在珍珠港襲擊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軍艦殘骸之上。現今亞利桑那號的殘骸中仍有1177名陣亡將士中的1102具尸體。是由美國政府和私人出資建造的紀念珍珠港事件的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  前往這里參觀需要提前預約,要乘船前往。因沒提前預約,只能放棄。2006年赴美曾來過這里參觀,并且還乘坐潛艇深入海底深處尋找擊沉的軍艦和飛機殘骸,令人震驚,可以想像出當年珍珠港事件的慘烈與悲壯。</p> <p class="ql-block">  珍珠港停泊的兩艘歷史名艦,各標志著了美國二次大戰的始末,以及戰爭最屈辱的歲月且又最榮光的結束。一段美國的二戰史真實而完整的呈現于人們眼前,希望人們可以從這段血腥的戰爭中吸取到教訓。</p> <p class="ql-block">  密蘇里號不僅是一艘戰艦,更是一部活著的歷史。她是戰爭年代的利劍,也是和平年代的使者。如今,她褪去了戰袍,化身為一座海上博物館,靜靜守護著這片海灣,也提醒著后人:和平來之不易,歷史不容遺忘。</p><p class="ql-block"> 離艦之際,我回頭再望了一眼密蘇里號。在陽光下,她的身影莊嚴而堅定。或許,在她那冰冷的甲板之下,依舊跳動著一顆溫熱的心,默默守護著世界的安寧。</p><p class="ql-block"> 時過境遷,如今國際亂象叢生,她還有能力再守護著世界的安寧嗎?</p> <p class="ql-block">  從密蘇里號戰列艦返回,我們來到太平洋艦隊潛艇博物館。該館位于珍珠港歷史遺址區,緊鄰鮑芬號潛艇(USS Bowfin)。</p><p class="ql-block"> 鮑芬號潛艇(USS Bowfin),被譽為“復仇之艦”,1942年建成,參與了二戰后期在太平洋的9次戰斗巡航。擊沉44艘敵艦。因時間關系,我們沒進去參觀,只去了旁邊的珍珠港襲擊相關展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珍珠港歷史遺址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1940年珍珠港空照圖</b></p><p class="ql-block"> 展示的是1940年太平洋艦隊轉駐珍珠港時的照片與背景說明。1940年,為了震懾日本軍國主義,美國政府將太平洋艦隊轉駐珍珠港。</p><p class="ql-block"> 右側牌板討論是否將艦隊部署至夏威夷是“戰略震懾”還是“誘敵目標”。這引發以后的陰謀論。</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艘極具還原度的日本航空母艦模型,甲板上排列著大量帶有紅色“日之丸”標志的艦載機。</p><p class="ql-block"> 這是赤城號(Akagi)或加賀號(Kaga)的模型,二者都是參與襲擊珍珠港的主力航母。</p> <p class="ql-block">  圖示為日軍魚雷轟炸機如何在低空投擲魚雷,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p><p class="ql-block"> 圖中標注了珍珠港內眾多被襲擊的軍艦(如 USS Arizona、USS Oklahoma 等)。</p><p class="ql-block"> 該圖具有戰術教育性和歷史回顧性,是典型的戰術展區內容,也是潛艇與反潛作戰介紹中常見的輔助圖解。</p> <p class="ql-block">  早在1941年1月7日,“戰爭賭徒”山本五十六就寫信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襲珍珠港的設想,此后就和幾個參謀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戰方案。1941年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層引起爭論,有些人不相信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想要橫渡3500海里而不被發現,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對這一計劃的可行性表示懷疑。而山本五十六則固執己見,甚至以辭職相要挾,日軍高層在北上無望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偷襲珍珠港。</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7日,350余架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穿甲炸彈,并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了魚雷攻擊,美軍則毫無防備,這場先發制人的攻擊在90分鐘后結束。在此次偷襲中,日軍炸沉了美軍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偷襲成功后,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他隨后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p> <p class="ql-block">  展示的是日本帝國海軍陸戰隊士兵乘坐卡車出征的黑白照片,卡車上車牌寫有“日本海軍”字樣。</p><p class="ql-block"> 體現了日軍在戰爭初期的擴張狀態,展示其軍事動員和行動方式。</p> <p class="ql-block">  展示的是美軍在珍珠港使用的早期雷達系統 —— SCR-270B雷達陣列。</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7日早上,正是這個雷達系統探測到大量來襲日本飛機。</p><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上級不重視,報告被誤判為“即將到港的B-17轟炸機”,從而錯失了警報機會。</p><p class="ql-block"> 圖上引用了 當時操作該雷達的士兵約瑟夫·洛卡德(Joseph Lockard) 的話:</p><p class="ql-block"> “整個事件唯一帶來的好處,就是人們終于認識到這種設備的價值。此前軍方還把雷達當成玩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戰士與火炮</b></p><p class="ql-block"> 美國驅逐艦USS Ward 在珍珠港襲擊當日(1941年12月7日)凌晨擊沉敵潛,是當天最早開火的美軍艦艇之一。</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展示的是一件極具歷史意義的實物展品:</p><p class="ql-block"> 日本在珍珠港襲擊中使用的秘密武器——特制航空魚雷(航空投射魚雷)殘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亞利桑那號戰艦殘骸模型</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尊水下還原模型,顯示的是**沉沒于珍珠港海底的“亞利桑那號戰艦”(USS Arizona)殘骸。</p><p class="ql-block"> 中間白色結構即是現實中的亞利桑那號紀念館,建在殘骸上方。</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展示了著名的第442步兵團,一支由日裔美國人組成的二戰美軍部隊,以英勇著稱,是美軍史上獲得勛章最多的部隊之一。</p><p class="ql-block"> 旁邊信息牌介紹他們在被歧視和拘禁的大背景下,仍踴躍參戰、保衛美國。</p> <p class="ql-block">  這張照片是二戰歷史中最具象征意義的影像之一。1945年9月2日,在密蘇里艦的甲板上,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后,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簽字。</p><p class="ql-block"> 右側前方人物 是美國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擔任同盟國最高統帥,接受日本代表的投降,并主持整個簽字儀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錨鏈紀念碑</b></p><p class="ql-block"> 該錨是亞利桑那戰艦沉沒后從海中打撈上來的殘骸之一,如今陳列于珍珠港港口岸邊,是游客首先看到的重要紀念物。</p><p class="ql-block"> 另一只錨則陳列于美國本土的亞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孤獨水手雕像</b></p><p class="ql-block"> 這是著名雕塑作品“The Lone Sailor”的一個復制版,原作立于華盛頓DC的美國海軍紀念碑旁。</p><p class="ql-block"> 雕像描繪一位穿著傳統美軍水手制服的士兵,旁邊是一只海軍行李包與帽子。</p><p class="ql-block"> 雕像姿態沉穩、目光堅毅,展現的是一名普通士兵的英姿和平凡之偉大。</p><p class="ql-block"> 這座雕像被復制并安置于多個美國軍事基地或紀念館,包括珍珠港。</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珍珠港的公園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椰樹搖曳著漂亮的身姿,鮑芬號潛艇像是一條長龍臥在平靜的水面上,博物館內帶來的緊張氣氛頓時全無,心情舒緩了許多。</p> <p class="ql-block">  公園里郁郁蔥蔥、搖曳婆娑的椰子樹,令人賞心悅目,但這些椰子樹從來都不長椰子,難道這里的椰子樹都是無果樹?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一宗偶然的“椰子奪命案”發生后,這里椰子樹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p><p class="ql-block"> 一個在夏威夷旅游的美國人,正心曠神怡地躺在大海海灘一棵椰子樹下享受著日光浴,卻不幸被從20米高空掉落的椰子砸傷,不治身亡。其弟將夏威夷州政府告上法庭,法庭判決州政府賠償原告1000萬美元。自此以后,夏威夷州政府成立了一支隊伍,專門砍去即將成熟、可能落地的椰子。所以,現在在夏威夷的樹上就見不到成熟的椰子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可以放心地在樹下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  返回途中,不時有彩虹飛起,煞是壯觀。在夏威夷的雨季,由于陣雨常常伴隨著陽光同時顯現,天空的不同角度會經常出現彩虹,這種現象使得夏威夷有了“彩虹之州”的美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路彩虹相伴,真是個好兆頭!</p> <p class="ql-block">  我們租住在威基基海灘附近的一座公寓。美國的租賃業很發達,也很方便。你只需要在平臺搜索你可心的房屋,繳費就OK了。房東將鑰匙放在樓下的密碼盒里,交房還房都不用和房東見面。房間里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廚房的餐具灶具乃至油鹽醬醋都有,浴巾毛巾浴液全都有,房間整潔干凈,比起酒店更方便了許多。一家人住進來太舒服了,自己做飯,隨意暢聊,真有家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  公寓的旁邊是一條通往海灣的大河,背后就是云霧繚繞的山脈。</p> <p class="ql-block">  清晨河中不時有小劃艇劃過,攪動著平靜的水面,給靜謐的清晨憑添了一份浪漫。</p> <p class="ql-block">  夏威夷,四季如夏,陽光慷慨,海風溫柔。但真正屬于海灘的最佳時刻,卻是在夜色悄然降臨之時。</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我們徒步來到“魔法海灘公園”(Magic Beach)。第一眼,便被那棵巨大的古樹吸引——它枝繁葉茂,枝條如同簾幕一般垂掛而下,仿佛是一位沉默的守護者,在夜色中靜靜矗立。它身上的年輪仿佛記載著千年的風雨,而此刻,它只是安靜地披著星光,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不可謂不“魔法”。</p> <p class="ql-block">  站在公園遠眺,一排酒店的輪廓在夜色中浮現,霓虹燈閃爍,潮聲輕拍岸邊,耳邊隱約傳來幾句不成調的酒吧旋律——混雜而真實,這,正是維基基海灘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聽小侄兒介紹,每逢周五晚上七點半,維基基海灘的希爾頓度假村會燃放五分鐘煙火。可惜我們來晚了一步,錯過了那五分鐘的絢爛。只剩一輪明月高懸,靜靜地照耀著天邊殘留的煙霧與寂靜的夜空。那是農歷十五,美國與中國之間剛好相差一天,不禁想起一句話:“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那么今晚的月亮,是在夏威夷更圓,還是在故鄉更明?</p> <p class="ql-block">  海灣在月光下平靜如鏡,倒映著天上的明月與岸邊星點燈火,美不勝收。潮水不時涌來,浪花翻卷,在銀色的月光下灑落成一片白茫茫,像極了大自然輕輕撒下的羽毛。</p> <p class="ql-block">  記得2006年,我們白天來到維基基海灘,那時陽光正好,海岸線延綿,細膩的白沙在腳下柔軟溫熱。脫了鞋子奔向大海,換上泳裝,在碧藍的海水里盡情嬉戲,那份暢快至今難忘。而這一次,是我第一次在夜里造訪威基基海灘。</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維基基,少了些喧囂,多了份靜謐。公園的小徑邊,停著一排锃光瓦亮的老爺車,像是時光凝固后的紀念。人們三三兩兩地穿行其間,有的在鍛煉,有的是情侶依偎,有的是本地居民獨自散步,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這片夜海對話。</p> <p class="ql-block">  走在白色的堤壩上,沿著公園的小路向前走去,俯拾遠望皆是美景。我發現,夜晚的維基基海灘,比白天更加迷人。她不再只是一個觀光勝地,而像是一位輕聲細語的朋友,用海浪哄你入夢,用月色替你解憂。</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中的夏威夷王子酒店(Prince Waikiki),在燈光映襯下安靜佇立,椰影婆娑,仿佛低語著太平洋的浪漫故事。走在威基基的街頭,每一處燈光與棕櫚的剪影,都是這座海島都市給予旅人的溫柔問候。</p> <p class="ql-block">  走在燈火輝煌的大街上,我突然想起海子的那句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可是這夜色中的維基基,不也正是一場溫柔的春日嗎?</p> <p class="ql-block">  維基基海灘距珍珠港只有十多公里的車程,一邊是迷人的度假勝地,一邊是太平洋戰爭的引爆點。戰爭與和平僅一步之遙。就那么幾個戰爭狂人在一念之間挑起了戰爭,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綜觀當今世界,總有那么幾個狂人,試圖改變二戰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將世界鬧得亂糟糟。能否得呈?拭目以待!</p><p class="ql-block"> 我以為,以史為鑒,接受歷史教訓,維護世界和平,依然是世界的主流力量。</p><p class="ql-block"><br></p>

珍珠港

密蘇里

美國

戰列艦

夏威夷

亞利桑那

日本

投降書

侄子

我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沙河市| 绍兴市| 阿勒泰市| 兴宁市| 寿宁县| 六枝特区| 新化县| 阿巴嘎旗| 安岳县| 博客| 茶陵县| 开江县| 大丰市| 始兴县| 安岳县| 团风县| 名山县| 炎陵县| 筠连县| 横山县| 阿勒泰市| 八宿县| 肃北| 大兴区| 阿荣旗| 乌拉特前旗| 健康| 高邑县| 芜湖县| 池州市| 三明市| 南宫市| 富源县| 遂宁市| 永善县| 攀枝花市| 安丘市| 延安市| 泸定县| 平阳县|